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痉挛肌治疗仪结合Bobath技术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相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有效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分别为30例。2组均给予以神经内外科常规处理及中医针灸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频电疗(痉挛肌治疗仪)和Bobath技术。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2组患者肌张力改善情况。结果:对比2组患者上肢和下肢痉挛评分发现,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经过临床治疗后,改良Ashworth肌痉挛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疗后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fp〈0.05)。结论:痉挛肌治疗仪结合Bobath技术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减轻急性脑卒中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针刺拮抗肌相应穴位与Bobath疗法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脑卒中患者,然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对其行Bobath疗法。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针刺拮抗肌相应穴位的方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相应穴位与Bobath疗法联合作用于偏瘫痉挛状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34),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治疗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不同的针法可以诱发肌张力或缓解肌张力,激活人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提高偏瘫肌肉的紧张度,使瘫痪肌肉恢复机能.针灸技术与现代肌电生物反馈技术相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治神"在卒中运动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医治神理论指导下的运动疗法对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1例,在Bobath疗法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治神内容;对照组52例采用Bobath疗法.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ADL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减少,运动功能、ADL积分均明显增加,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运动康复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提高运动功能、ADL积分上效果更好,说明以中医治神理论为指导则结合现代运动心理学的运动疗法治疗卒中后遗症是可行的有效的,效果好于单纯Bobath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抗痉挛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经临床确诊的63例偏瘫患者,患侧上肢屈肌张力Ashworth评级均在1~3级之间。63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采用针刺疗法,1日1次,疗程3个月;对照组采用单纯Bobath疗法。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比较,评估方法采用Ashworth评分法、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和F波波幅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试验组显效率(31.25%)高于对照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评分两组上肢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试验组评分增加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波参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简便、有效、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姚舜  郝玉鹏  康洪  张艳 《黑龙江医学》2013,37(7):596-59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软瘫期上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为脑卒中后康复训练和功能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发病两周内的脑卒中偏瘫迟缓期的入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康复训练结合针刺)和对照组(针刺)。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肌张力。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临床疗效评定采用Brunnstrom分期法。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并且处于软瘫期的病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早期诱发软瘫期上肢肌张力的出现,缩短脑梗死软瘫期,并可显著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石学敏教授的手法量学方法对中风后患者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石学敏手法量学结合拮抗肌电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手法配合电针法。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学敏手法量学结合拮抗肌电针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的高肌张力状态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结合电针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5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进行针刺治疗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对照组只接受现代康复治疗,疗程为1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和改良的上肢的Fugl-Meyer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 2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现代康复疗法较单纯现代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腕踝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UEM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脑卒中UEM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腕踝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改良Barthel指数(BI)、简式Fugl-Meyer量表(FMA)、Brunnstrom分期评分,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BI、FMA、Brunnstrom分期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I、FMA、Brunnstrom分期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腕关节活动度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腕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腕踝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UEMD,在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增大腕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应用Bobath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 6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结合小儿推拿手法(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李教授给予针刺手法与小儿推拿及康复训练手法治疗相结合,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包括Vojta法、日常生活作业疗法及Bobath法等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安静休息20min,治疗时每次40min,每天1次,1周休息1天,20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2组治疗前后用GMFM量表、Ashworth量表及综合功能改善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6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在降低肌张力、改善患儿肢体痉挛和运动及提高综合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并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 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 00%。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手法对缓解小儿痉挛型脑瘫降低肌张力、改善患儿肢体痉挛和运动及提高综合功能方面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偏瘫肢体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另加针刺治疗(头针+肢体穴位电针)。每周治疗6 d,休息1 d,每天1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Barthel评分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状态,而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在缓解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改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2.
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八段锦运动疗法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VAS评分,并作出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经治疗,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八段锦运动疗法对慢性腰痛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3.
陈丽梅 《大家健康》2014,(8):253-254
目的:针对针刺拮抗肌配以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下肢肌张力的恢复及增高做以探讨,探寻出一套有效地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肢体功能予以恢复,保证生命健康质量。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被确诊为缺血性中风后下肢张力增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采用针刺拮抗肌培训配以康复训练来进行治疗,而参照组则采用一般的针刺配以康复训练来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采用针刺拮抗肌配以康复训练治疗方法来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参照组所采用的一般针刺配以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效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两种治疗方法针对缺血性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的病症均有效,但实验组治疗效果要优于参照组,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杨 《中外医疗》2014,(21):56-57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疗法治疗前后的肌张力进行分析。方法该研究的临床研究对象为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的脑卒中患者,共100例。研究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各50例的两个小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成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而对照组成员治疗方法比较常规。主要是对这两组在治疗前后的早期康复综合指标、肌张力等等进行相关观察与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肌张力以及早期康复综合的指标并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两个小组在治疗后,肌张力以及康复综合指标均明显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肌张力以及康复综合指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上田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瘫患儿7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包括Bobath法和Vojta诱导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上田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GMFM-66评分和肌张力(Hotel评价表)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GMFM-66量表评分为(48.86±6.7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38±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肌张力正常率为65.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基础上,采用上田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能够促进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改善患儿肌张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舌三针结合自拟通络开窍汤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舌三针"结合自拟通络开窍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舌三针"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程度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舌三针"结合自拟通络开窍汤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较单纯采用针灸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三阳穴结合抗痉挛牵张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腕关节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80例伴有腕关节痉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三阳穴结合抗痉挛牵张技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抗痉挛牵张技术治疗。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应用新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经过8周治疗后,2组患者的肌张力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肌张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肌张力评分差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抗痉挛牵张技术能够降低腕关节痉挛,同时辅以针刺三阳穴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动力灸结合针刺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00例,采用动力灸结合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100例,仅给予单纯针刺疗法进行治疗。治疗3个疗程(21 d)后统计并比较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使用传统的单纯针刺疗法后,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73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仅为78.0%;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采用动力灸结合针刺疗法后,治愈14例,好转7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力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疗法。因此,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疗效。方法研究以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对针刺联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技术方法进行规范化研究。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相结合,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结果经简化Fugl-M eyer运动评分、Ashworth痉挛评定、ADL日常能力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能明显地抑制痉挛,有提高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针刺联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可靠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扳法结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两组患者静脉注射舒血宁注射液活血通络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肘托式旋转定位扳法结合针刺疗法,取穴百会、风池、太阳、颞后线、颈夹脊等;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取穴同上,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3.3%,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率10.0%,总有效率70.0%。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突出,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肘托式旋转定位扳法结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