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褐藻羊栖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褐藻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羊栖菜乙醇提取物正己烷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甾醇类化合物和2个糖脂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藻甾醇(Ⅰ)、24R,28R-和24S,28S-环氧-24-乙基胆甾醇(Ⅱ)、24-氢过氧基-24-乙烯基胆甾醇(Ⅲ)、29-氢过氧基豆甾-5,24(28)-二烯-3β醇(Ⅳ)、(24S)-5,28-豆甾二烯-3p,24-二醇(Ⅴ)、(24R)-5,28-豆甾二烯-3p,24-二醇(Ⅵ)、1-O-十四碳酰基-3-O-(6'-硫代-a-D-脱氧吡喃葡萄糖基)甘油(Ⅶ)、1-O-十六碳酰基-3-O-(6'-硫代-a-D-脱氧毗喃葡萄糖基)甘油(Ⅶ).结论 化合物Ⅳ、Ⅷ和Ⅶ为首次从马尾藻属海藻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羊栖菜中分离得到;首次利用正相制备液相色谱技术从羊栖菜中分离得到马尾藻甾醇的24S(Ⅴ)和24R(Ⅵ)异构体.  相似文献   

2.
傅旭阳  田均勉 《中草药》2015,46(5):645-648
目的研究石竹科植物瞿麦Dianthus superbu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HPLC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光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瞿麦全草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7,3′,4′-三甲氧基二氢黄酮(1)、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2)、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二氢黄酮(3)、β-菠甾醇(4)、胖大海素A(5)、(24R)-环阿屯-25-烯-3β,24-二醇(6)、(24S)-环阿屯-25-烯-3β,24-二醇(7)、豆甾-7-烯-3β-醇(8)和羟基二氢博伏内酯(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瞿麦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王兴娜  黄午阳  刘吉开  谭仁祥  李春阳 《中草药》2012,43(12):2327-2332
目的 研究大炭角菌Xylaria euglossa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氢谱、碳谱、二维核磁共振(1H-1HCOSY、HMQC、HMBC、NOESY)、高分辨质谱等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炭角菌酮(1)、3,9-二羟基-3-甲基-6,8-二甲氧基-二氢蒽酮(2)、1-羟基-6,8-二甲氧基-3-甲基蒽醌(3)、炭角菌内酰胺(4)、neoechinulin A (5)、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6)、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7)、22E-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棕榈酸(9)、(2S,2′R,3S,4R)-2-(2′-羟基-十八碳酰胺)二十二碳烷-1,3,4-三醇(10).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大炭角菌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l和4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紫藤瘤(Wisteria sinensis Sweet Caulis)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构鉴定。结果:从95%乙醇渗漉提取液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三萜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1)、α-菠甾醇(2)、(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3)、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4)、(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5)、11α,12α-环氧蒲公英赛醇(6)、羽扇豆醇(7)、白桦脂酸(8)、12-齐墩果烯-3β,24-二羟基-22-酮(9)、12-齐墩果烯-2α,3β,23-三醇(10)、12-齐墩果烯-3,22,24-三醇(11)、12-齐墩果烯-3α,21β-二醇(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菊叶千里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菊科千里光属植物菊叶千里光Senecio chrysanthemoides全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薄层制备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菊叶千里光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千里光菲林碱(1),千里光碱(2),1,2-dihydrocacalohastine(3),桉叶醇-4(15)-烯-1β,6α-二醇(4),7,11,15-三甲基-3-亚甲基十六烷-1,2-二醇(5),款冬二醇3-O-棕榈酸酯(6),马尼拉二醇3-O-棕榈酸酯(7),款冬二醇(8),马尼拉二醇(9),β-香树脂醇(10),α-香树脂醇(11),自桦脂醇(12),loranthol(13),(+)-丁香树脂酚(14),1-羟基-4-酮-环己烯-1-乙酸酯(15),2,6-二甲氧基对苯醌(16),豆甾-5,22-二烯-3β-羟基-7-酮(17),豆甾-5,22-二烯-7-酮(18),豆甾4-烯-3-酮(19),豆甾-4,22-二烯-3-酮(20),β-谷甾醇(21),豆甾醇(22),胡萝卜苷(23),十一烷酸甘油酯(24)和十一烷酸甲酯(25).讨论:化合物5~9,13,17~20和24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紫红曲代谢产物中的甾体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药食两用紫红曲Monascuspurpureus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紫红曲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3-酮(1),3-oxo-24-methyl-enecycloarane(2),豆甾醇(3),7β-羟基豆甾醇(4),3β-羟基豆甾-5烯-7-酮(5),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6),5a,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7),β-谷甾醇(8).结论:以上8个化合物除化合物3和7外,其余均为首次从红曲菌属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6,(7)
目的:研究香泊氏孔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香泊氏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醇(1)、(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9(11),22-三烯-3β-醇(3)、(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4)、白桦脂酸(5)、(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6)和硬脂酸(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从该菌种子实体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程锁明  翟银成  薛芳  王金辉 《中草药》2015,46(24):3630-3636
目的对僵蚕Bombyx Batryticatus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溶剂提取、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ODS、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僵蚕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α,6β)-3-苄基-6-异丙基-4-甲基-2,5-吗啡啉二酮(1)、(3α,6α)-3-苄基-6-异丙基-4-甲基-2,5-吗啡啉二酮(2)、氧麦角甾醇(3)、22E-3β-羟基-5α,6α-环氧麦角甾-22-烯-7-酮(4)、5α,6α-环氧-(22E,24R)-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5)、7α-甲氧基-(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醇(6)、(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7)、豆甾醇-7,22-二烯-3β,5α,6α-三醇(8)、3β,5α-二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9)、(22E,24S)-5α,8α-环二氧-24-甲基-胆甾-6,9(11),22-三烯3β-醇(10)、高精氨酸(11)、β-谷甾醇(12)。结论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革叶山姜Alpinia coriacea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革叶山姜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4-甲氧基苯甲酸(2)、乔松素(3)、芹菜素(4)、良姜素(5)、山柰酚(6)、5,7,3′,4′-四羟基二氢黄酮(7)、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8)、α-tocospiro A(9)、6α-羟基豆甾-4-烯-3-酮(10)、豆甾-4-烯-3-酮(11)、7-酮基-β-谷甾醇(12)、5α,8α-表二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3)、豆甾醇(14)和β-谷甾醇(1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革叶山姜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7、9~13为首次从山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暗花金挖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日娜  武海波  王文蜀 《中草药》2012,43(9):1721-1723
目的 研究天名精属植物暗花金挖耳Carpesium triste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色谱和Sephadex LH-20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NMR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暗花金挖耳全草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包括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α-羟基-9β,10β-环氧-1βH,5αH-愈创木-11(13)-烯-8α,12-内酯(1)、天名精内酯酮(2);6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3)、豆甾醇(4)、5α,8α-环二氧-24(S)-甲基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5α,8α-环二氧-24(S)-甲基麦角甾-6,9(11),22-三烯-3β-醇(6)、β-谷甾醇(7)和β-胡萝卜苷(8).结论 以上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暗花金挖耳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的13C-NMR数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