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隐匿性神经退化性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之一是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蓄积可使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活化小胶质细胞产生炎症因子,导致神经炎症的发生。栀子苷作为中药栀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靶点治疗的优势,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栀子苷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治疗剂。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从栀子苷调节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细胞自噬水平、胰岛素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等方面对β-淀粉样蛋白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伴随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增加,阿尔兹海默病(AD)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因为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细胞中的过度磷酸化的抑制微管相关蛋白(Tau)和β-淀粉样蛋白(Aβ)的堆积形成大量老年斑是AD的主要病理特征。自噬是一种机体内通过清除异常蛋白质来维持机体稳态的的保护机制。研究表明通过调控自噬通路可以影响细胞中的Tau蛋白和Aβ,以达到治疗AD的目的。中医药的作用特点是多途径、多成分、多靶点,对发病机制不明的AD治疗有独特优势。目前中药对AD的防治已初见成效,研究者发现许多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可以影响自噬的相关通路来调控自噬活性,从而进一步治疗AD。因此,该文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对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进行分类叙述,讨论不同类别有效成分和复方通过影响自噬相关通路,调控细胞中磷酸化Tau蛋白以及Aβ的生成和清除等并延缓AD进程,为之后中药以影响自噬为切入点来防治AD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痴呆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其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西医治疗AD尚无法完全治愈,而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在防治AD上具有显著的优势。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干预AD发病机制的研究,其机制主要通过改善胆碱能系统学说、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清除自由基、拮抗炎症反应、抑制神经元凋亡、改善突触可塑性损伤等方面,以保护神经元,可以有效地延缓和抑制AD的发生发展,从而起到了极大地防治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刘玲  王淑英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9):1318-1322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Aβ25-35造成PC12细胞损伤,检测细胞的存活率(MTT法)、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以及细胞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HO-1,Cyt C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芍药苷组(5,10,20 μmol·L-1)能不同程度地对抗Aβ25-35对PC12细胞的损伤,增加细胞存活率,减少LDH漏出率和MDA含量,增加抗氧化酶SOD,GSH-Px和HO-1的活性,减少细胞内ROS形成,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减少Cyt C释放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论:芍药苷对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β25-35诱导的氧化应激以及减轻线粒体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张健  李全  周妍妍 《中草药》2022,53(23):7553-756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中药因其多靶点、多途径以及性质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AD的实验研究。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多糖在防治AD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综述了防治AD的中药多糖来源、作用途径,中药多糖防治AD的作用机制(抑制β-淀粉样蛋白生成、降低Tau磷酸化水平、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神经炎症、抑制细胞凋亡、调节自噬、改善能量代谢等),旨在为中药多糖类成分防治AD的临床药物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退行性脑病,β-淀粉样蛋白在脑组织的异常沉积是其主要病理改变之一.β-淀粉样蛋白聚集可引起氧化应激水平增高,并激活小胶质细胞和自噬功能,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造成的神经炎症降低了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使肠道内微生物进入脑内,促进了炎症反应.中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方...  相似文献   

8.
王淑英  刘玲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6):2448-2451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Aβ25-35造成PC12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计量法检测细胞凋亡,JC-1和Fluo-3荧光探针法分别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钙离子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Bcl-2,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观察芍药苷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芍药苷可抑制Aβ25-35所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和凋亡,并呈剂量相关性,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Ca2+浓度;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抑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激活而实现的。结论:芍药苷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左茹  曹雪滨  张文生 《中草药》2014,45(8):1184-118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β淀粉样蛋白(Aβ)毒性级联损伤及Tau蛋白的磷酸化是其主要病理改变。黄连素(小檗碱)是从黄连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实验研究表明,黄连素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抑制Aβ蛋白聚集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等作用。综述近年来黄连素治疗AD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黄连素治疗AD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发生于老年时期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多项研究表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证实,针刺可以改善AD患者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记忆能力,从而提高AD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GSK-3β的表达水平,减少Aβ沉积、抑制Tau蛋白过度增加、修复神经元的损伤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等多途径进行对AD的干预。本文将总结回顾近5-10年来国内外通过针刺调节GSK-3β干预AD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针刺治疗AD的作用机制扩展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神经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和认知障碍潜伏性发作,精神病症状和行为障碍以及日常生活活动受限。在发达国家,AD现在被认为是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AD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明确,现已有一些学说,如β-淀粉样蛋白学说,Tau蛋白代谢异常学说、自由基损伤学说、炎症反应学说、胆碱能损害学说等。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预防、停止或逆转AD,因此研发新的有效治疗药物成为全球热点。从天然药物中分离提取的有效成分对治疗AD具有巨大潜能,呈现出多靶点、多途径、副作用低、持续疗效时间长等优点。本文总结了近期有关天然药物治疗AD机制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更好地治疗AD提供文献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阿尔兹海默病(AD)严重影响现代老年人生活质量,其治疗成为研究热点问题。蛋白L型异天冬氨酰基/D型天冬氨酰基邻甲基转移酶(PIMT)对AD中淀粉样β蛋白沉积起到抑制作用,其过程包括对异天冬氨酸的修复功能和对α分泌酶表达的调节,为AD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张晨曦  董承瑜  胡鑫  郑慧慧  郎尉雅 《中草药》2022,53(13):4132-414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匿,发病机制复杂,发病人数逐年上升,严重危害我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疾病的早期预防与治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治疗AD药物尚不能有效阻止和显著延缓病程进展,近年中药防治AD作用逐步得到验证,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阐述了AD的发病机制,从错误蛋白的沉积及级联反应、神经炎症微环境、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递质、铁死亡等层面总结了近年中药抗AD的分子机制等,有助于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为中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脆性骨折的退行性骨病。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表面上看OP和AD不论是在症状还是在体征方面都截然不同,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两者存在一些共有的致病因素、发病机制和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5.
陈薇  周颖  毕海  付于 《天津中医药》2013,30(8):476-478
Alzheimer病(AD)是引起老年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针刺治疗AD已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其治疗机制尚未明确.fMRI作为日趋成熟的脑功能成像手段,为研究针刺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持,并能够将针刺治疗的机制及疗效客观化,为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汪亚楠  李思齐  岳一强  宋爱华  韩飞 《中草药》2019,50(23):5812-5822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苓桂术甘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Swiss、SuperPred和Stitch数据库寻找与苓桂术甘汤中4味中药相关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以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阈值对化合物进行筛选,再通过文献查找加以补充;通过OMIM、TTD、GAD、Pharm Gkb数据库获取与AD疾病相关的靶标,并进一步筛选得到苓桂术甘汤治疗AD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DAVID6.8数据库对相关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分析及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度值和中介度分析,确认可能的关键靶点和关键通路。结果在苓桂术甘汤中,共筛选出126个与AD相关的潜在活性成分和120个潜在作用靶点;GO生物功能分析共包含565条富集结果,其中生物过程396条,分子功能121条,细胞组成48条,主要涉及蛋白结合、细胞、氧化还原过程等;KEGG富集得到67条代谢通路,主要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癌症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和钙信号通路等。结论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揭示了苓桂术甘汤治疗AD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并预测了其可能的活性成分、作用通路和关键靶点,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芍药苷(Paeoniflorin)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性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芍药苷60mg/kg组、30mg/kg组(n=20);取心脏测定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组织细胞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和ICAM-1的表达;取血测定血清中LDH、AST、CK和CK-MB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60mg/kg组和30mg/kg组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降低;HE染色切片提示各给药组心肌细胞损伤较模型组为轻,且具有浓度相关性;芍药苷60mg/kg组、30mg/kg组NF-κB、ICAM-1的表达明显降低;芍药苷60mg/kg组血清CK含量降低,同时该组CK-MB亦降低显著。结论:芍药苷预处理对大鼠MIRI具有保护性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以及通过抑制NF-κB蛋白表达进而影响受NF-κB调控的下游炎性反应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8.
宋祯彦  陈易璇  余婧萍  贺旭  成绍武 《中草药》2018,49(24):5854-5864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钩藤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SMP)、中药信息数据库(TCMID)中筛选钩藤散治疗AD的活性成分,并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GO分析、通路富集分析和PPI网络分析。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钩藤散活性成分65种,显示其活性化合物的预测靶点473个,215个靶点与AD相关,钩藤散活性化合物的药效作用靶点高度富集到与AD相关的信号通路和生物学过程,PPI网络结果显示JUN、TNF、VEGFA、ESR1、APP可能是钩藤散治疗AD的重要作用靶点。结论钩藤散活性化合物以协同的方式与多个靶点、多种途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抗炎、抗凋亡、增强代谢和增强免疫系统等途径对AD产生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盐酸小檗碱对芍药苷体外经皮渗透行为的影响,筛选最佳促透条件并探索促透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选择适宜的供给液及接收液,探索盐酸小檗碱促进芍药苷经皮渗透的最佳促透条件及促透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子模拟探究促透机制。结果 选择20%乙醇-pH 7.4磷酸盐缓冲液(PBS)为接收液,盐酸小檗碱-芍药苷在pH 5.0的介质条件下透皮效果最佳,且在此条件下,高、中、低质量浓度的芍药苷与盐酸小檗碱配伍后,芍药苷的24 h累积透过量(Q24)分别增加了78.03%、44.73%、35.63%,其中高质量浓度配伍组中芍药苷的Q24与芍药苷单独给药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芍药苷透皮速率显著增加,促透比为1.74。促透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盐酸小檗碱可能使角质层整齐紧密堆积排列的叠瓦式结构松动,表面的褶皱明显增多加深;盐酸小檗碱可促进水溶性成分荧光素钠和脂溶性成分尼罗红在皮肤中的渗透,相应皮肤渗透量及渗透深度均有所增加。盐酸小檗碱可竞争性地与角质层脂质的头部结合,使芍药苷摆脱皮肤脂质氢键网络的束缚,进而促进芍药苷的经皮吸收。结论 芍药苷-盐酸小檗碱透皮的最佳pH值为5.0,盐酸小檗碱可促进芍药苷的经皮吸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促透机制可能为盐酸小檗碱通过调控角质层紧密连接易化皮肤转运阻力、影响皮肤通透性及竞争性与角质层脂质的极性头部结合进而促进芍药苷经皮渗透。  相似文献   

20.
该文研究组方相同配比不同的6个开心散类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以及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海马中的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Tau蛋白,p-Tau蛋白,Aβ,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 E)及血清中N端前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影响,选用昆明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建立阿尔茨海默小鼠模型后,连续灌胃35 d,其中阳性药为石杉碱甲(0.05 mg·kg-1),各开心散类方给药组高、中、低剂量分别为3.570,1.785,0.892 g·kg-1,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各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BDNF的含量;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Tau蛋白,p-Tau蛋白,Aβ,Ach,Ach E及血清中NT-pro BNP的含量。结果显示,《千金要方·卷十四》之开心散显著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升高其海马中BDNF,Ach含量,显著降低其海马中Ach E,Aβ,Tau蛋白,p-Tau蛋白,NT-pro BNP含量,作用最为全面,在Tau蛋白方面作用较突出;《医心方》之开心散、《医门方》之开心丸、《备急千金要方》之定志小丸和《古今录验》之定志丸对AD模型小鼠各指标的影响各有侧重,部分剂量显著优化了评价学习记忆能力的各项指标,明显升高AD模型小鼠海马中BDNF,Ach含量,显著降低AD模型小鼠海马中Aβ,Tau蛋白,p-Tau蛋白含量及Ach E活性,明显降低AD模型小鼠血清中NT-pro BNP含量,作用较为显著;《千金翼》之补心汤的高、中、低剂量均基本未见其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动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千金要方·卷十四》之开心散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最为全面,且在Tau蛋白方面的作用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