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透刺穴位埋线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透刺埋线组、常规埋线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0例。透刺埋线组患者先透刺穴位,再将长约1~2 cm的羊肠线置入穴位中;常规埋线组患者将长约0.5~0.8 cm的羊肠线垂直置入穴位中;西药组患者单纯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分别对比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和半年后随访时的症状体征积分、SF-36生活状况调查表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透刺埋线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3%)最高,与常规埋线组(90.0%)和西药组(8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的症状体征积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透刺埋线组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较其他2组更明显(P0.05)。【结论】透刺穴位埋线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明显,且具有稳定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胡雨华  何晓华  韩梅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1):1127-1128
目的观察经络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AR)后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分变化以及血清IgE的改变,为经穴位皮肤给药刺激经络系统达到调节免疫治疗变应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04例AR患者进行穴位贴药经络免疫疗法治疗,治疗后与药物组进行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提高两方面的比较,并与正常人血清IgE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穴位贴药经络免疫疗法观察两组总有效率为95.8%,药物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F-36评分,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且两观察组评分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穴位贴药经络免疫疗法对AR患者的症状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方法对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药物性胃肠道反应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性胃肠道反应患者共60例,随机分2组,各30例。埋线组将羊肠线置于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穴,15天1次;西药组予以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两月为一个疗程。对比2组在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HAQ及DAS28评分,并分析疗效差异性。结果埋线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HAQ及DAS28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均优于西药组,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西药组。结论穴位埋线法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性胃肠道反应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西药外用治疗寻常性痤疮(中医证属脾胃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20例和中西医组各21例。西药组予0.1%阿达帕林凝胶和1%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早晚外涂;中西医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前2次每周治疗1次,后3次隔周治疗1次。两组共治疗8周。在治疗结束时观察各组皮损GAGS评分、临床疗效,并统计治疗结束后4周皮损复发病例数。结果中西医组皮损GAGS评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临床疗效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复发例数明显少于西药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疗法不仅能提高西药的临床疗效,还能减少皮损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小青龙汤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肺气虚寒型AR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小青龙汤)及西药组各64例,各以小青龙汤或是西药阶梯化治疗4周,以视觉模拟量表(VAS)及鼻眼结膜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RQLQ)衡量患者AR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组内对照比较结果显示,各组VAS、RQLQ评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6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周,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QLQ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 小青龙汤和西药的阶梯化治疗均有利于改善AR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临床实践中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证型,选用多学科指导下的科学系统序贯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IgE的影响。方法3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穴位埋线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疗效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8周时症状积分低于治疗4周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4周和8周时的有效率分别为57.14%和68.57%(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能明显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水平,缓解症状和体征,且方法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蝶腭神经节针刺次数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疗效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针刺患者,22例针刺满6次设为观察组,19例针刺不足6次设为对照组,记录2组治疗前、治疗后(末次针刺1周)、6个月后鼻部症状及体征总分,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涕、眼痒、流泪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68.2%)优于对照组(52.7%)(P<0.05),观察组6个月后有效率(77.3%)优于对照组(52.6%)(P<0.05).2组治疗后及6个月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VAS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及6个月后RQLQ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RQLQ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2组6个月后疗效指数与针刺次数之间呈显著相关性,提示针刺次数越多,6个月后疗效指数越高.结论 针刺蝶腭神经节对减轻AR症状有明显效果,随着针刺次数增多,患者的症状及体征逐渐减轻,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半年内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藿朴夏苓汤调节脾胃湿热证Th平衡的趋势方向。方法方便收集2015年6月_2016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门诊慢性胃病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每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服药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表达变化。结果慢性胃病脾胃湿热证治疗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3.3%,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0.0%;治疗前各组外周血IFN-γ、IL-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慢性胃病脾胃湿热证患者外周血IFN-γ水平明显下降(P﹤0.05﹚,其中中药组(47.91±17.06﹚较西药组(60.35±16.12﹚下降更明显(P﹤0.05﹚;IL-4水平上升,其中中药组较西药组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藿朴夏苓汤具有介导Th1免疫优势,调节中医正邪平衡,可作为临床中医选方用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内服或推拿治疗肠道气滞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肠道气滞型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1组30例(予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治疗2组28例(予穴位埋线联合推拿治疗)和对照组30例(单纯予穴位埋线治疗),7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临床评分量表评分(CSS)、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及1周内自主通便次数。结果治疗后3组CSS、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均明显降低,1周内自主通便次数均明显增多,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1组和治疗2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作用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4%,治疗1组为93.3%,治疗2组为89.3%,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1组和治疗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内服与穴位埋线联合推拿治疗肠道气滞型便秘疗效显著,二者疗效相当,且均明显优于单纯穴位埋线治疗,可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病情及需求酌情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122-125
目的 探讨葛根汤加味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 例肩袖损伤患者全部来自绍兴市中心医院中医科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门诊及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两组均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治疗组在穴位埋线的基础上给予葛根汤,水煎服,每日1 剂。对照组单纯用穴位埋线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估两组肩关节疼痛VAS 评分及UCLA 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VAS 评分及UCL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肩关节疼痛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UCLA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肩关节疼痛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UCLA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肩关节疼痛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UCL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葛根汤加味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肩袖损伤患者明显优于单独穴位埋线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于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多以临床疗效评价为主,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总结、回顾及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IgE)含量、调节Th1与Th2平衡、减少炎性细胞浸润等。提示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2.
迎香穴埋线治疗萎缩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迎香穴埋线治疗萎缩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萎缩性鼻炎 79例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n =34)采用迎香穴埋线治疗 ,3周 1次 ,5次为 1疗程。对照组 (n =4 5 )用中西药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 13例 (38 2 4 % ) ;好转 2 0例 (5 8 82 % ) ;无效 1例 (2 94 % ) ,总有效率为 97.0 6 %。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迎香穴埋线治疗萎缩性鼻炎疗效显著、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诊断符合过敏性鼻炎的患者248例,随机分为穴位敷贴组和西药对照组,穴位敷贴组进行中药穴位敷贴,西药对照组采用抗过敏药物口服,治疗后半年回访,对两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穴位敷贴组总有效率为87.12%,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8%,穴位敷贴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SHR)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法的降压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SHR)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埋线组、针刺组和西药对照组,测定血浆ET、NO生化指标。结果给药45 d后测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埋线组能够降低血浆ET的含量(P〈0.05),同时能明显提高NO水平(P〈0.01)。结论穴位埋线法能降低血浆ET的含量,提高NO浓度水平,可能是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法,选取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120例。采用简单数字的随机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穴位埋线联合穴位贴敷;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孟鲁司特咀嚼片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症状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细胞因子子(Hs-CRP、IL-8、TNF-α)水平、症候积分(咳嗽、咯痰、胸膈满闷)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33%,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穴位贴敷能够有效地缓解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太冲穴穴位埋线配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4例患者分为观察及对照组各一半。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观察组在降压药治疗基础上,在太冲穴等穴位同时进行埋线,比较2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降低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组证候疗效经Ridit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太冲穴穴位埋线配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虽然效果与西医一致,但对各项临床不适症状能减轻或去除,并适时提供中医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腰背肌增强训练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腰间盘突出患者下腰痛的疗效.方法 46例非急性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治疗组(腰背肌增强训练和穴位埋线)和对照组(穴位埋线).在治疗前、治疗4、8周后分别对以上2组患者采用下腰痛评分系统(JOA)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SA)进行评定.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治疗组在4、8周后JOA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A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4、8周后的JOA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VSA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背肌增强训练结合穴位埋线能显著缓解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腰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以区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敷贴组和西替利嗪组。穴位敷贴组应用中药粉压制成药饼敷贴于患者穴位处进行治疗;西替利嗪组单纯接受口服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与体征,治疗后的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穴位敷贴组总有效率为77.8%,西替利嗪组总有效率为78.6%,两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转阴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方法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也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灌注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67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埋线穴位选取:风池,大椎,丰隆。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CT灌注成像检查(CTPI),了解脑血流灌注情况及判定疗效。结果治疗1月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3.64%。2组治疗后MTT及TTP参数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MTT、TTP显著缩短,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脑灌注。  相似文献   

20.
玉屏风散加减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该文主要通过我科开展中药内服及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90例,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0年7月一2011年7月我院门诊过敏性鼻炎患者,且中医辨证为肺气虚寒卫表不固型的患者共90例,将90例患者编号分为3组,第1组30例,单纯给予穴位敷贴治疗;第2组30例,只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第3组30例,给予口服中药汤药并穴位敷贴治疗。结果:结果显示第3组疗效明显由于前两组。结论:玉屏风散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肺气虚寒卫表不固型的过敏性鼻炎疗效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因此,中药内外兼治法比单纯口服中草药治疗过敏性鼻炎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