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心脏血流恢复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采用统计学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IMI血流3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LVEF、SV、NT-proBN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介入治疗基础上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诱发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其对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等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内科诊治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2组均予标准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IABP,在接受治疗前及治疗3 d后,检测血浆hs—CRP、BNP水平、心脏彩色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8.0%vs.64.0%,x~2=3.947,P=0.047);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浆hs—CRP、BNP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LVEDd均显著缩小,LVEF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IABP辅助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肯定,可进一步降低hs-CRP及BNP水平,改善左室功能,可作为辅助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辅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辅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观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冠脉介入及IABP治疗后,23例主动脉内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显著增高,分别由术前(33.86±3.14)mmHg和(47.14±5.17)mmHg,上升至术后(106.13±10.62)mmHg和(87.13±9.25)mmHg(P<0.001).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联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增加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降低病死率,减少血管再闭塞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IABP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及病人预后。结果42例患者应用IABP后血液动力学情况及预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同期71例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中40例为发病6h以内;另外53例未行IABP治疗作为对照组,其中33例为发病6h以内.所有患者均未行血运重建.结果:发病6h以内的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在血压、心率、射血分数、院内死亡率有统计学差异;发病6h以外的患者两组间无差异.结论:早期应用IABP治疗AMI伴心源性休克可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冠脉介入术(PCI)治疗22例患者,观察应用IABP前后各项指标及其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 20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15例血压等指标较前明显改善(P<0.05);13例(65%)存活出院,7例(35%)死亡,使用IABP辅助PCI治疗有效率86.36%;辅助期间发生并发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4.5%。结论 IABP是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进行循环支持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治疗过程中给予严密监测可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周静  徐静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108-109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对3例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分别于AMI3、6、8h后应用IABP,术前进行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IABP的运行状况及气囊导管护理等。结果3例患者于应用IABP后血压回升、心功能改善,IABP撤机时间分别为3,5,8d。结论AMI后,根据病情及时采用IABP,可显著提高AMI伴泵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汪砚雨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7):151-15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4例行介入治疗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结果本组34例患者应用IABP治疗时间1-8d,平均(2.25±1.40)d。应用IABP治疗后血压均明显增高(P〈0.05),心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可增加治疗的安全性、降低病死率、减少血管再闭塞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辅助治疗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08年5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所有应用IABP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IABP的治疗效果.结果 23例高危AMI患者接受 IABP治疗,16例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17例患者成功行PCI术.死亡7例,病死率30.4%.结论 对于高危AMI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行休克的患者,IABP可以有效地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易远明 《河北医学》2013,19(9):1362-1366
目的:探讨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t)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采用IABP辅助下行冠脉造影及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50例(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仅使用常规药物的AMI并泵衰竭50例PCI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尿量、临床症状、转归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使用IABP后50例低血压或休克状况,尿量明显增多,心率明显减慢(P〈0.01),且顺利通过PCI手术期,痊愈出院,仅5例死亡,成功率90.0%,死亡率10.O%。对照组50例中,37例患者血液动力学得以改善并接受PCI术,13例分别死亡,成功率74.0%,死亡率26.0%。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BP辅助治疗下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病人,可明显降低其心源性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生存率,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示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病人辅助治疗有明显的益处。  相似文献   

13.
吴迪  薛军  范煜东  屈正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2026-2027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辅助下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的效果.方法 对11例重症AMI并发心源性休克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应用IABP治疗,与同期15例重症AMI并发心源性休克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但采取单纯药物保守和择期PCI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比治疗后1年时的随访结果.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脱机,1周内抢救成功率为11/11;治疗1年后随访,再梗死率为1/11,存活率达到了10/11.两组患者的1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而两组患者的1周内再梗死率、1周内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92和1.000).结论 IABP是抢救重症AMI患者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同时应该尽早使用,但使用时需注意其对肾功能以及血小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总结84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经验。结果应用IABP除5例PCI患者因病重死亡,1例因躁动给予人工冬眠外,其余78例患者顺利完成CAG和/或PCI。正确使用反搏机和细致、全面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抢救和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对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8例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药物辅助IABP泵治疗前,治疗24小时后,拔泵后HR,EF,CI,SBP,NT-proBNP值以及临床体征的变化.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药物辅助IABP治疗后HR,EF,CI,SBP,NT-proBNP值较IABP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下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药物辅助IABP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天数,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8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IABP。结果:8例患者有5例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1例合并泵衰竭维持3d后进行PCI;1例维持2d后冠脉造影血管狭窄〈70%,未行PCI;1例冠脉造影后于心外科进行了搭桥手术。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床旁应用IABP治疗,为患者赢得了再灌注治疗的时间,减少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及时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是挽救这类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这类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IABP联合ECMO对AMI合并CS患者的疗效,AMI合并CS患者需要ECMO支持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病房)住院的应用IABP救治的AMI合并CS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应用ECMO分为IABP组(n=65)及IABP+ECMO组(n=26)。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出院12个月生存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应用ECMO的影响因素。 结果 IABP组IABP后心搏骤停比例、24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水平、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气管插管应用比例、肺部感染比例、下肢缺血比例、急性肾损伤比例、消化道出血比例、出院后12个月生存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应用比例低于IABP+ECMO组(P<0.05),CCU住院时间短于IABP+ECMO组(P<0.05),年龄高于IABP+ECMO组(P<0.05)。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和组别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乳酸、pH值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对收缩压、舒张压、乳酸、pH值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心率主效应不显著(P>0.05);组别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乳酸、pH值主效应不显著(P>0.05)。其中两组治疗后24 h、72 h收缩压、pH值均高于上机前,乳酸水平低于上机前;两组治疗后72 h收缩压、pH值高于治疗后24 h,乳酸水平低于治疗后24 h(P<0.05)。IABP组治疗后24 h、72 h舒张压均高于上机前(P<0.05)。IABP+ECMO组治疗后72 h收缩压高于IABP组(P<0.05);IABP+ECMO组治疗后24 h的乳酸水平低于IABP组,pH值高于IAB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治疗后24 h VIS、IABP后心搏骤停是AMI合并CS且应用IABP患者需要ECMO支持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IABP联合ECMO能改善AMI合并CS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患者1年生存率,年龄、24 h VIS、IABP后心搏骤停是AMI合并CS且应用IABP的患者需要ECMO支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危重心脏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对20例危重心脏病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患者应用IABP治疗,其中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室壁瘤切开折叠术,1例主动脉瓣加二尖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加冠状动脉移植术(Bentall)加全弓置换术,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其中5例发生心脏骤停并进行心肺复苏术(CPR)。结果:10例顺利撤离IABP,抢救成功率50%。结论:IABP是抢救危重心脏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应该及早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术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2 4例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常治疗下 ,其中 16例予IABP治疗。结果 :16例接受IABP治疗后 ,14例 (87.5 % )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 ,休克纠正 ;而对照组则只有 2例 (2 5 % )得以改善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IABP术是治疗AMI并心源性休克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