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珍珍  任伟  陈薇  方媛 《安徽医药》2018,22(8):1467-1471
目的 了解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安徽省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经肾活检确诊的66例IMN患者,观察其临床特征和病理改变特点,并总结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66例IMN患者,男34例,女32例,起病年龄平均(47.0±15.4)岁,其中以40 ~59岁居多(47.0%),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56例(84.9%),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15.1%),血尿13例(22.7%),高血压21例(31.8%),完全缓解(CR)26例(39.4%),部分缓解(PR) 19例(28.8%),缓解率达68.2%.随年龄增长,IMN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浓度低、血胆固醇水平高、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高血压更常见、肾小管间质病变重、肾小血管病变发生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女性比较,男性患者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高、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治疗方案的IMN患者总体治疗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MN中以40 ~59岁的男性患者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年龄大的患者血清ALB和eGFR水平更低、高血压发生率高、肾脏病理损害更显著;目前IMN临床治疗主要仍是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或其他免疫抑制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对照研究不同性别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差异,了解特发性膜性肾病肾功能下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9年3月—2013年2月特发性膜性肾病75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按性别及是否合并肾功能下降分组,分别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男女两组比较,两组在年龄(P=0.000)、病程(P=0.016)、水肿(P=0.000)、镜下血尿发病率(P=0.000)、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P=0.000)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白蛋白在女性稍高于男性(P=0.000),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比较均为男性组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0,P=0.000)。两组在小血管病变、病理分期构成比方面有差异(分别P=0.001,P=0.000)。按是否合并肾功能下降分组比较,肾功能下降组的年龄高于肾功能正常组,高血压、浮肿及镜下血尿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肾功能正常组的总胆固醇(P=0.020)及血白蛋白(P=0.000)稍高于肾功能下降组;小血管病变及肾小球硬化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均P=0.000)。年龄、血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与肾功能下降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男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更多见,其血尿素氮和肌酐较女性更高,但肾小球率过滤并不低于女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年龄、血白蛋白及总胆固醇升高是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膜性肾病(HBV-MN)、特发性膜性肾病(I MN)和狼疮膜性肾病(LMN)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将肾活检的成人患者分为HBV-MN组(48例)、I MN组(100例)和LMN组(31例)。回顾性分析各组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用免疫组化法对部分病理肾活检行IgG亚型染色,半定量分析染色强度。结果 (1)HBV-MN组发病年龄介于LMN和I MN组之间,男性居多;LMN组女性患者居多。HBV-MN和LMN组血清补体下降显著高于I MN组。(2)HBV-MN组和LMN组系膜增生、系膜区及内皮下电子致密物出现的百分比均高于I MN组。(3)HBV-MN、I MN和LMN组IgG4占优势的百分比分别为64.7%、60.9%和9.5%,IgG3占优势的百分比分别为0、8.7%和42.9%(P<0.01)。结论 HBV-MN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与LMN组具有相似性;但其肾小球IgG亚型沉积特点与I MN相近。  相似文献   

4.
刘莉华  马胜银  刘朝阳  高军 《安徽医药》2013,34(8):1217-1219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肾活检病理证实为IMN的患者30例,被随机分为两组,CSA组14例,起始量2.5~3.5 mg/(kg·d),CTX组16例,0.6~0.8 g/M,累积计量6~8 g。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肌酐、三酰甘油等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时,CSA组患者完全缓解5(5/14)例,部分缓解6(6/14)例,CTX组患者完全缓解7(7/16)例,部分缓解4(4/16)例。治疗12个月时,CSA组患者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4例,CTX组患者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4例。两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A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CSA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II期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压、血肌酐等,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常规(以代文为主要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肾炎康复片治疗,6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5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24h尿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压、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能有效降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蛋白尿,短期使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疗程结束时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2例,无效20例,6个月后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16例,无效2例。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应根据蛋白尿程度及肾功能状态分型治疗,采用个体化的免疫抑制治疗,尽量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孙纳  林华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6):109-110
目的了解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理分期,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方案、中药治疗膜性肾病的意义。方法收集2002年10月至2006年7月42例IMN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治疗分组。Ⅰ中药组ⅡACEI或ARB组Ⅲ含激素的免疫抑制治疗组和Ⅳ不含激素的免疫抑制治疗组。结果随访1年后Ⅰ组和Ⅱ组的完全和部分缓解率和分别为75%和84.1%,Ⅲ组和Ⅳ组的完全和部分缓解率和分别为57.1%和100%。结论膜性肾病在出现大量蛋白尿之前或NS早期,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扶正固本中药可以达到和ACEI和ARB相当的效果。在大量蛋白尿和NS晚期,不含激素的免疫抑制剂治疗优于含大剂量激素的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8.
郭艳 《北方药学》2016,13(9):61-61
目的:探究他克莫司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龙治疗,对照组给予环孢素联合泼尼松龙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龙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剂量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MMF)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64例诊断IMN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MMF组,予以MMF1.5g/d;CTX组,予以CTX100mg/d,两组均为32例,均予以口服强的松1.0mg/(kg·d),晨起口服,8周后减量5mg,然后每4周减5mg至停药,疗程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白蛋白(Alb)、血肌酐(Scr)、甘油三酯(TG)和24h尿蛋白定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CTX组相比,MMF组的完全缓解率与部分缓解率较高,而Alb、TG、Scr和24h尿蛋白定量水平降低,并且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治疗IMN的临床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洛地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洛地特(600 LSU舒洛地特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4周后改为口服舒洛地特胶囊250 LSU,每日2次,疗程4周)。比较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胆固醇、三酰甘油、人血白蛋白、肾功能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人血白蛋白水平升高,血脂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人血白蛋白升高明显(P<0.05),FIB改善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舒洛地特可辅助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降低蛋白尿、血脂,改善患者机体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小球IgG1沉积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经皮肾活检穿刺病理确诊为IMN的86例患者,根据IgG1免疫荧光结果分为阳性组75例和阴性组11例,采用免疫荧光检测IgG、IgA、IgM、补体C3、补体C1q、IgG4、磷脂酶A2受体沉积强度及肾小管萎缩程度、肾小球节段硬化比例和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分析IgG1沉积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年龄、IgG、IgM、补体C3、补体C1q、IgG4沉积强度以及肾小管萎缩程度和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MN患者IgG1沉积强度与患者年龄、肾小管萎缩程度和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呈负相关(r=-0.227、-0.214和-0.246,P<0.05),与补体C1q和IgG4沉积强度呈正相关(r=0.229和0.603,P<0.05)。结论肾小球IgG1沉积与IM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相关性,提示IgG1可能参与IMN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适用于广州市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非侵入式诊断模型,并验证模型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进行肾脏穿刺活检的病例124例(年龄范围为15~82岁,男性70例,女性54例),收集确诊患者的血清学检验结果,包括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血肌酐(Cr)、血尿素(URE...  相似文献   

13.
岳爱红  王兰英  厉红 《河北医药》2013,35(11):1758-1759
患儿,女,10岁,主因皮疹7d,伴关节肿痛1d2008年6月13日第1次入院。查体:T36.0℃,R23次/min,P94次/min,双下肢及足部可见直径约0.3~0.5cm大小的暗红色皮疹,稍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双侧对称分布,并可见散在的直径约1.0~2.0cm的瘀斑,双眼睑无浮肿,口唇红润,咽充血,双扁桃体Ⅰ°大,无脓苔,腹平软,无包块,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侧踝关节肿胀,皮肤表面不红,触之疼痛,无波动感,余查体无异常。  相似文献   

14.
徐雪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04-105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联合醋酸泼尼松、盐酸贝那普利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肾脏病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并对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66.7%(20/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12/30),P〈0.05,实验组治疗后总胆固醇(CHO)、24h尿蛋白定量、血清清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葵胶囊能改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清蛋白及血脂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肾病性特发性膜性肾病(NSPN-IMN)与非肾病性IgA肾病(NSPN-IgAN)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医联体单位治疗的肾病病人174例,其中93例为NSPN-IMN(NSPN-IMN组),81例为NSPN-IgAN(NSPN-IgAN组),两组常规检测2...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特征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分为青年组50例和中老年组50例,对其临床特征差异性展开分析。结果青年组临床分期、临床表现与中老年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室检查指标相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分期、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但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性明显,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对已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加用螺内酯联合雷公藤多苷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至2013年收治的IMN患者41例,24 h尿蛋白定量(UPR)<3.5 g,血清肌酐(SCr)<133μmol/L,均经3个月以上ACEI或ARB治疗,在继续应用ACEI或ARB的基础上均给予螺内酯(20 mg/d)、雷公藤多苷(起始剂量为90 mg/d,分3次口服,3个月后减为维持量60 mg/d,分3次口服)治疗,疗程至少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SCr、血清白蛋白(ALB)、24 h UP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钾、血清醛固酮。结果 治疗后尿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其余指标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例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21例(51.22%),部分缓解16例(39.02%),无效4例(9.76%),总有效率为90.24%。结论 对于24 h UPR<3.5 g的IMN患者,应用螺内酯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疗效明显,能减少蛋白尿,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并作评价分析。方法纳入60例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并随机性划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接受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0.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4545,P=0.0195);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3%、43.3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6484,P=0.0099)。结论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应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20-23
目的分析膜性肾病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8年11月174例膜性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临床表现方面,肾炎综合征9例,占5.17%;肾病综合征165例,占94.83%。合并高血压60例,合并高血糖或糖尿病9例,合并血尿10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25例。Ⅰ期膜性肾病128例,占73.56%;Ⅱ期膜性肾病51例,占29.31%。免疫荧光法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Ig G沉着,C3沉着163例,Ig M沉着45例。Ⅰ期和Ⅱ期患者相比,年龄、24h尿蛋白定量、合并高血压、合并肾病综合征、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管间质损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期Ig G、C3、FRA、C1q阳性率和Ⅱ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Ⅰ期Ig A、Ig M阳性率高于Ⅱ期,P 0.05。结论膜性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且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多数患者病理分期为Ⅰ期和Ⅱ期,且年龄、24h尿蛋白定量、合并高血压、合并肾病综合征等因素与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及预后相关指标。方法5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占82.0%,病理分期多呈现为Ⅰ、Ⅱ期,占74.0%,存在肾小管间质病变现象,多数为轻度,沉积以IgG为主;不同治疗方法间肾脏存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效果较差,故而需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