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默忠  曹伟  曾光尧  陈正收  周应军 《中草药》2021,52(13):3798-3803
目的 研究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中的酚酸类化学成分.方法 迷迭香叶用80%乙醇提取,碱溶酸沉处理后,经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亲脂性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多种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迷迭香叶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9个酚酸类成分,包括一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乳香Boswellia carteri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理化性质和MS,NMR,UV,IR等谱学数据共鉴定了5个西松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1S,2E,4R,5S,7E,11E)-4-甲氧基-5-羟基西松烷(1)、(1R*,4R*,5E,8E,...  相似文献   

3.
作者曾从日本落叶松 Larix kaempferi(Lamb.)Carr.叶和果中分离和鉴定了5种新的松香烷型二萜,研究了其中2个重排松香烷型二萜对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脂(TPA)诱导的爱-巴病毒早期抗原(EBV-  相似文献   

4.
范敏  段宝忠  夏从龙  王双 《中草药》2020,51(18):4610-4613
目的研究椴叶鼠尾草Salviatiliifoli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LH-20、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地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椴叶鼠尾草地上部分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呋喃基)-8-(2-酮-2,5-二氢呋喃基)-1,7,8,9-四氢萘并[1,2-c]呋喃-3,6-二酮(1)和dugesin B(2)。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克罗烷型二萜化合物,命名为椴叶鼠尾酮A,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无明显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苏木的种子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各种柱层析方法, 从苏木种子分离得到化合物, 并通过波谱方法确定其化学结构。此外, 运用 MTT 分析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 SF-268,MCF-7 和 HepG2 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苏木种子中分离鉴定了 4 个卡山烷型二萜, 分别为 phanginin L (1), phanginin M (2), phanginin I (3), phanginin G (4)。结论:Phanginin L (1) and phanginin M (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 1 对 HepG2 细胞株有中等抑制活性, 其 IC50 为 9.13 μg·mL-1。  相似文献   

6.
梁彩霞  曹英夕  张东  张轲  杨岚 《中草药》2015,46(19):2843-2845
目的研究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反相ODS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HR-ESI-MS、NMR、2D-NMR等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半枝莲全草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克罗烷二萜,鉴定为(13R)-7β-羟基-8,13-螺-6α,11β-二乙酰氧基-3-烯-15,16-新克罗烷内酯。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新克罗烷二萜化合物,命名为半枝莲二萜J。  相似文献   

7.
8.
肖凯  张雷  韩庆通  戴胜军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8):3366-3370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等方法对盔状黄芩中的二萜单体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解析,发现并鉴定了14个新克罗烷型二萜,分别为半枝莲碱D(1),scutolide A(2),scutolide K(3),scutebata J(4),scutebata I(5),6-乙酰氧基河南半枝莲碱A(6),半枝莲素C(7),scutolide E(8),barbatine C(9),半枝莲碱Y(10),半枝莲碱B(11),scutestrigillosin A(12),scutebata O(13),scutolide B(14)。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盔状黄芩中发现。  相似文献   

9.
运用MCI、硅胶、ODS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方法,从乳香的醇提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文献数据对比分别鉴定为(1S,3R,4S,7R,11S,12R)-1∶12,4∶7-二环氧西松烷-8(19)-烯-3,11-二醇(1)、boscartin A (2)、(+)-松脂素...  相似文献   

10.
乳香中西松烷型二萜类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乳香三氯甲烷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利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人白血病HL-60细胞生长抑制实验采用细胞计数法.结果:从乳香中分离得到4个西松烷型二萜,分别为incensole-oxide(1),acetyl incensole-oxide(2),incensole(3),acetyl incensole(4).结论:化合物2和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具有抑制HL-60细胞生长作用,IG_(50)值为(16.3±3.4)μmol·L~(-1).  相似文献   

11.
韩建欣  袁涛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7):1225-1228
该研究旨在阐明维药阿里红的药效物质基础。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手段(MCI,ODS,硅胶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从阿里红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羊毛甾烷型三萜酸成分,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等波谱手段鉴定其结构为12β,15α-dihydroxy-24-methyl-3,23-dioxo-lanosta-7,9(11)-dien-26-oic acid(1),3α,12β-dihydroxy-24-methyl-7,23-dioxo-lanosta-8-en-26-oic acid(2)。体外抗炎和细胞毒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1和2均未表现出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NO的产生,以及抑制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HPLC-DAD同时测定迷迭香叶和茎中11种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Aq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A)-磷酸二氢钾缓冲盐(B)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绿原酸、咖啡酸、迷迭香酸、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芫花素的检测波长为328 nm,丹皮酚、迷迭香酚、橙皮素、鼠尾草酚和鼠尾草酸的检测波长为284 nm,进样量10μL。结果绿原酸、咖啡酸、迷迭香酸、丹皮酚、迷迭香酚、橙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鼠尾草酚、芫花素和鼠尾草酸分别在2.02~64.64μmol/mL,r=0.999 97;1.74~55.68μmol/mL,r=0.999 97;2.76~88.32μmol/mL,r=0.999 97;0.24~7.68μmol/mL,r=0.996 63;0.46~14.72μmol/mL,r=0.999 97;0.22~7.04μmol/mL,r=0.998 64;0.72~23.04μmol/mL,r=0.999 37;3.74~119.68μmol/mL,r=0.999 80;5.1~163.28μmol/mL,r=0.996 18;0.4~12.8μmol/mL,r=0.996 35;5.22~167.04μmol/mL,r=0.996 98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100.5%,RSD为0.67%~2.14%。结论该方法准确,实用性好,可用于迷迭香叶和茎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缬草属植物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var.latio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薄层制备色谱等色谱法对宽叶缬草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宽叶缬草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valeriridoid P(1),马榄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dihydroxymaaliane(2)、madolin F(3),双环吉玛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madolin A(4)、volvalerenal B(5)、kissoone A(6)。结论化合物1为罕见的含有2个氧桥的环烯醚萜类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化合物6为该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4.
建立HPLC定量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对3批胆木叶和胆木进行测定,比较其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含量和指纹图谱的差异,并采用LC-MS对指纹图谱色谱峰进行指认,获得胆木叶和胆木化学成分差异信息。胆木中的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含量高于胆木叶;胆木叶和胆木指纹图谱色谱峰有差别,胆木叶的化学成分较胆木丰富;LC-MS检测结果表明胆木叶和胆木中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胆木叶和胆木有7种相同的化学成分。胆木叶和胆木的相似性研究为开发胆木叶潜在药用价值和胆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茜草科乌檀属植物胆木Nauclea officinal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系统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胆木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氢猕猴桃内酯(1)、黑燕麦内酯(2)、3,4,5-三甲氧基苯酚(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4)、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5)、对甲氧基桂皮酸(6)、咖啡酸甲酯(7)、咖啡酸乙酯(8)、异阿魏酸甲酯(9)、阿魏酸乙酯(10)、断氧化马钱子苷(11)、裂环马钱苷(12)、3-醛基吲哚(13)、1,2,3,4-tetrahydronorharman-1-one(14)、vinmajine I(15)、19-O-methyl-3,14-dihydroangustoline(16)、乌檀碱(17)和异长春花苷内酰胺(18)。其中化合物1、2为倍半萜类化合物,3~10为酚酸类化合物,11、12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3~18为生物碱类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15为首次从茜草科乌檀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王加文  李洁  刘建群  彭财英  舒积成 《中草药》2024,55(11):3588-3592
目的 研究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醋酸乙酯抗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和波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化合物,通过抑制一氧化氮(NO)生成实验评价新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 从马鞭草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生物碱类成分,分别为马鞭草碱A(verboffidine A,1)、5-羟基-2-吡啶甲酯(2)、6-羟甲基-3-羟基吡啶(3)、烟酸(4)、尿嘧啶苷(5)、腺苷(6)、苯乙胺(7)和吲哚-3-乙醇(8)。体外抗炎实验显示,化合物1具有抑制NO分泌作用,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为38.5 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马鞭草碱A(verboffidine A),并且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化合物2378为首次从马鞭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张普照  钟国跃  谢文伟  张亚梅 《中草药》2016,47(20):3565-3568
目的研究熏倒牛Biebersteinia heterostemon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并参考文献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构。结果从熏倒牛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叶木苷(1)、芹菜素-7-O-芦丁糖苷(2)、金圣草黄素-7-O-槐糖苷(3)、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芹黄素7-O-槐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6-hydroxyluteolin(8)、木犀草苷(9)、海波拉亭-7-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1、3、5~8、10为首次从熏倒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厚朴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结合ESI-MS,UV,NMR等现代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7S,8R)-syringoylglycerol(1),3,4-二羟基-烯丙基苯-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2),3,4-二羟基-烯丙基苯-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3),synapicaldehyde-4-O-β-D-glucopyranoside(4),丁香脂素双葡萄糖苷(5),3,4,5-三甲氧基苯基-β-D-葡萄糖苷(6),厚朴酚(7),和厚朴酚(8),4-O-methylhonokiol(9)。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厚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全长转录组基因信息。方法:通过PacBio Sequel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马鞭草根、茎、叶3个部位的混合样品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并基于序列同源性对转录本进行功能注释,得到马鞭草全长转录组的遗传信息。结果:测序数据经过质控后获得197542个高质量的转录本及169063条环形一致性序列(CCS),检测出4955个转录因子。其中161062个(81.53%)转录本在非冗余蛋白(NR)、真核生物相邻类的聚簇(KOG)数据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基因本体(GO)数据库、蛋白家族(Pfam)数据库和SwissProt蛋白序列数据库中均得到注释。MISA分析发现54063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还预测到70050个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和45499个信使核糖核酸(mRNAs),并在马鞭草全长转录组中共鉴定到了60个转录本可能参与单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马鞭草的全长转录组信息特征,可为后期开展马鞭草功能基因鉴定、解析萜类化合物次生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CoHMGR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以及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对CoHMGR基因表达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农杆菌菌液侵染烟草叶片,激光共聚焦倒置显微镜观察CoHMGR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和乙烯利喷施山茱萸2年生幼苗,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测定不同时期CoHMGR基因表达水平,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莫诺苷、马钱苷含量。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CoHMGR蛋白定位于内质网中。qPCR和HPLC结果显示200 μmol/L茉莉酸甲酯和250 mg/L乙烯利对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和活性成分含量都有正向诱导效应。结论 CoHMGR蛋白定位于内质网,外源喷施200 μmol/L茉莉酸甲酯和250 mg/L乙烯利能显著提高CoHMGR基因表达量和莫诺苷、马钱苷含量,为深入解析CoHMGR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