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p16/Ki?67双染检测对宫颈细胞学正常的高危型HPV阳性患者病情转归的预测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5—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68例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正常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阳性并排除宫颈病变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根据转归结果评估p16/Ki?67双染检测与病情进展的关系。结果:①转归结局:88例(52.4%)消退,54例(32.1%)持续,26例(15.5%)进展;②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初次HC2 HPV检测值、初次cobas HPV的分型结果与TCT正常的高危型HPV患者病情进展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而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与病情进展明显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是TCT正常的高危型HPV阳性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③ 55例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患者中19例(34.5%)病情进展,113例p16/Ki?67双染检测阴性患者中7例(6.2%)病情进展,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预测病情进展的灵敏度为73.1%,特异度为74.7%,阳性预测值为34.5%,阴性预测值为93.8%;④高危型HPV的自然变化:152例患者完成2年随访,HPV转阴率随时间增加,P16/Ki?67双染检测阴性组患者高危型HPV转阴率均高于阳性组患者(P<0.05)。结论: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是宫颈细胞学正常的高危型HPV阳性患者病情进展和HPV转阴的危险因素,对病情进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用于该类患者的分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p16/Ki67免疫染色在宫颈病变患者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细胞标本进行p16/Ki67双染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计算两种检测方法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80例研究对象中p16/Ki67检测显示阳性者共45例,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不能排除高度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分级患者中p16/Ki67阳性比例分别为45.76%(27/59)、75.00%(3/4)、85.71%(12/14)和100.00%(3/3),宫颈病变越严重,p16/Ki67检测阳性率越高(P0.05);HPV阳性共54例,ASC-US、ASC-H、LSIL和HSIL分级患者中HPV阳性比例分别为66.10%(39/59)、50.00%(2/4)、71.43%(10/14)和100.00%(3/3),不同宫颈病变分级患者的HPV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Ki67双染诊断LSIL及以上病变的敏感性为88.24%,特异性为52.38%,HPV检测的敏感性为76.47%,特异性为34.92%,p16/Ki67和HPV检测的敏感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Ki67阳性率与宫颈病变程度有关,p16/Ki67染色对宫颈癌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临床上可用于宫颈癌筛查的辅助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1SEE)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DI)、Ki67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表达,分析它们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73例ISCC、30例高级别上皮病变(HSIL)、32例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SIL)和21例正常宫颈组织(NCE)应用组织微阵列法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31/33D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y—clinD1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HPV16/18,31/33在宫颈病变中总体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1);宫颈鳞癌HPV16/18阳性患者易发生脉管癌栓,HPV31/33阳性患者临床期易进展。CyclinD1和Ki67在宫颈病变总体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1);宫颈鳞癌年龄增高分期增加。结论:HPV16/18、31/33的感染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与进展有关Ki67可作为宫颈病变诊断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宫颈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性质未定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经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学诊断为ASCUS的90例患者行人HPV检测及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 90例ASCUS患者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的发生率为31.11%(28/90),HPV阳性率为43.33%(39/90)。高危HPV阳性组CIN以上检出率为51.28%(20/39),HPV阴性组中CIN以上检出率为15.69%(8/51)。高危HPV阳性患者中以高危HPV16、HPV52、HPV58、HPV18、HPV33最多见。结论应加强对ASCUS患者的重视,尤其是合并高危HPV感染的患者,液基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上海市475例宫颈病变患者中的高危型(high-risk,HR)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型别分布状况。方法  对475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进行HR-HPV分型检测。 结果  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中HR-HPV感染率为82.6%,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中HR-HPV感染率为93.6%,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47,P<0.001);宫颈LSIL和宫颈HSIL两组患者的HPV感染率在单或多重HPV感染模式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2.771,P=0.026);在宫颈LSIL患者中,HR-HPV型别占比由高到低前六位分别为HPV58、16、52、33、31和53型。在宫颈HSIL患者中,HR-HPV型别占比由高到低前六位分别为HPV16、58、33、52、18和31型。两组患者间的HR-HPV型别构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64.666,P<0.001)。结论  HR-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密切相关,宫颈LSIL和宫颈HSIL两组患者在HR-HPV感染率、HR-HPV多重感染模式以及型别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黄平  张雪  陈光元  金瑛 《海南医学》2016,(21):3464-3466
目的:观察p16基因、Ki67蛋白、核分裂特异性抗体(PHH3)及人乳头瘤病毒L1型(HPV-L1)基因在宫颈病变脱落细胞的表达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本院妇科收治的100例妇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宫颈脱落细胞,行杂交捕获Ⅱ代法人乳头瘤病毒(HPV HC-Ⅱ)检测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检测并分析HPV-L1、PHH3、Ki67、p16的表达水平。结果宫颈脱落细胞学检出未见上皮内细胞病变(NILM)8例,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US/LSIL)42例,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HSIL)41例,鳞状细胞癌(SCC)9例。ASCUS/LSIL患者的Ki67、PHH3、p16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05%、4.76%、26.19%,均明显低于ASC-H/HSIL患者的85.37%、88.89%、8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阳性表达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90.32%(56/62)、86.84%(33/38),Ki67分别为83.87%(52/62)、89.47%(34/38),PHH3分别为70.97%(44/62)、100.00%(38/38);ASCUS/LSIL患者的HPV-L1阳性表达率为69.05%,明显高于ASC-H/HSIL (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HH3、Ki67、p16联合检测可作为筛查宫颈脱落细胞的辅助手段,其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检测HPV-L1能够对ASCUS/SLIL病变程度进行有效分流,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16、Ki67及HPV联合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随机选择不同级别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10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患者宫颈黏膜组织中P16、Ki67及HPV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P16、Ki67及HPV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与正常宫颈相比,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中P16、Ki67及HPV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P16、Ki67及HPV三者联合诊断与单个诊断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论 P16、Ki67及HPV联合检测可有提高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DNA倍体分析联合细胞免疫化学p16/Ki-67双染检测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宫颈鳞癌(SCC)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收集细胞学检查73例,其中有少量DNA倍体异常细胞53例,DNA倍体阴性20例,通过细胞免疫化学双染检测p16/Ki-67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DNA倍体分析和DNA倍体分析联合p16/Ki-67双染对HSIL+的诊断价值.结果 20例DNA倍体阴性的标本中p16/Ki-67双染结果全部阴性.DNA倍体分析对HSIL+的阳性预测值为34.62%,DNA倍体分析联合p16/Ki-67双染对HSIL+的敏感性为84.62%,特异性为92.31%,阳性预测值为78.57%,阴性预测值为94.74%,明显高于DNA倍体分析对HSIL+的阳性预测值(P<0.05).结论 p16/Ki-67双染可以明显提高HSIL检出的预测值,DNA倍体分析联合p16/Ki-67双染是预测HSIL+的有效方法,适合在医疗资源缺乏的地区实施.  相似文献   

9.
余育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6,(33):4675-4676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12月在我所行宫颈癌筛查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220例患者,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PV-DNA)检测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结果①220例ASCUS的病理结果为慢性炎症125例(56.82%),低度病变(LSIL)68例(30.91%),高度病变(HSIL)26例(11.82%),阴道癌1例(0.5%)。②高危型HPV阳性128例,其中56例慢性炎症,50例LSIL,22例HSIL及以上;高危型HPV阴性92例,其中69例慢性炎症,18例LSIL,5例HSIL。高危型HPV阳性患者的活检阳性率显著高于HPV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细胞学结果为ASCUS的患者,其组织病理从炎症到癌症均有可能,应引起重视。高危型HPV检测在ASCUS患者分层处理中有重要价值,对ASCUS患者进行高危型HPV检测能有效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HPV感染阴性患者仍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对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异常者诊断的辅助作用。方法:对139例TCT检查结果异常的[其中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12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7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例]患者进行HPV检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①120例TCT提示ASCUS的患者中,HSIL 28例,检出率为23.3%;HSIL中高危HPV检出25例,检出率89.3%(25/28);低危HPV阳性及HPV阴性检出3例,检出率10.7%(3/28);高危HPV阳性者中HSIL检出25例,检出率为41%(25/61);低危HPV阳性及HPV阴性患者中HSIL为5%(3/59),并且均为CINⅡ期,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显著(P<0.05)。②17例TCT检测出的LSIL患者中,HSIL 9例,检出率为52.9%,均为高危HPV阳性者。③TCT检查HSIL患者2例,HPV高危型均阳性,病检提示均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结论:高危HPV检测能够对TCT结果异常患者进行确诊和鉴别,从而为后期的临床处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9、Bax、Bcl-2在中国地鼠口腔正常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检测正常中国地鼠口腔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上皮和鳞癌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Bax、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鳞癌组织中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高于口腔正常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P<0.05);异常增生上皮caspase-3、caspase-9、Bax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但随着增生程度的加重,caspase-3、caspase-9、Bax表达明显降低(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鳞癌组织中Bcl-2与Bax、caspase-3、caspase-9呈负相关(P< 0.05)。RT-PCR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织相比,鳞癌组织中Bcl-2高表达,而caspase-3、caspase-9、Bax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本实验在中国地鼠鳞癌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Bax表达降低而Bcl-2表达上升,揭示了caspase-3、caspase-9、Bax、Bcl-2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为口腔颊囊黏膜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一些线索或并为评价OSCC的生物学特征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潘嫱微  陈大可  陈育梅  潘嘉佳  吕杰强 《浙江医学》2015,37(14):1199-1201,1254
目的 分析并比较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mRNA和高危型HPV(HR-HPV)DNA检测在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0例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诊断为ASC-US的患者进行HPVE6/E7mRNA和HR-HPVDNA的检测,并进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结合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1~29岁年龄组HR-HP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HPVE6/E7mRNA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级和CINIII+级的HPVE6/E7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CINII-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II+级和CINIII+级的HR-HPVDNA阳性率亦明显高于CINII-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II+级和CINIII+级的HPVE6/E7mRNA阳性率和HR-HPVDNA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3)HPVE6/E7mRNA检测诊断CINII+级的灵敏度为69.2%,低于HR-HPVDNA检测的8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73.9%,明显高于HR-HPVDNA检测的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可见HPVE6/E7mRNA检测诊断CINII+级的效能高于HR-HPVDNA检测。结论与HR-HPVDNA检测相比,HPVE6/E7mRNA检测用于ASC-US患者分流时是否需要进一步作阴道镜检查的判断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查在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中的分流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8月-2020年8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液基薄层细胞学(TCT)为ASCUS的患者,行(HPV)DNA检查、(HPV)E6/E7 mRNA检查,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颈脱落细胞学阴性(pap smear negative,Pap-)、人乳头瘤病毒阳性(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 positive,HPV+)女性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纳入1 128例Pap-/HPV+女性,阴道镜下可疑部位活检。分析Pap-/HPV+状态下HPV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宫颈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Pap-/HPV+女性HPV的流行特征,HPV-16所占比例较高(χ2=16.81,P=0.000),患者年龄偏大(χ2=20.72,P=0.000),单一病毒感染比例较高(χ2=8.93,P=0.01)。506例患者接受阴道镜下活检,高度鳞状上皮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病例254例(50.19%),其中7例宫颈浸润癌。HSIL的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年轻患者HSIL比例更高,与年龄呈负相关(r=-0.254,P=0.000)。各HPV亚型发生HSIL的比例不同,HPV-16型发生HSIL的比例最高(64.7%)。与对照组比较,Pap-/HPV+女性感染HPV-16、18、31、33、52、58型显著增加HSIL病变的危险。结论 Pap-/HPV+女性HPV的流行病学特征不同,具有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并研究携载药物姜黄素纳米粒和光热触发剂新吲哚菁绿(IR820)的透明质酸微针(以下简称微针)给药系统对人舌鳞癌细胞(Cal-27)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模板法分别制备对照微针、姜黄素纳米粒微针、IR820微针、姜黄素纳米粒+IR820微针,并分别进行形貌表征、力学强度测试、体外皮肤刺入试验及体外光热效应测试。将各组微针与Cal-27细胞共培养,其中IR820微针组及姜黄素纳米粒+IR820微针组用808?nm近红外光1?W/cm2照射5?min,并通过活死细胞染色结果对各组细胞存活率进行统计。结果:制备的微针针体形貌均一,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及皮肤刺入能力,其中搭载IR820的微针具有较好的光热性能。与各组微针共培养后,Cal-27细胞存活率分别为空白对照组100.00%、对照微针组99.92%、姜黄素纳米粒微针组94.08%、IR820微针组0.41%、姜黄素纳米粒+IR820微针组0.04%。其中,姜黄素纳米粒+IR820微针组对肿瘤细胞杀伤效果最好,IR820微针组次之(均P<0.05)。结论:相比单一的药物治疗,姜黄素纳米粒+IR820微针对Cal-27细胞增殖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脑中动脉交界处巨大动脉瘤手术治疗一例龚常成,杨期斌郧阳医学院临床学院,东风汽车公司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十堰442000)患者,男,39岁,司机。因头晕精神差右侧肢体轻瘫三年于1992年4月28日入院。入院时查体:神清,吐词略不清,口角向左歪斜,皱额对称...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对82例人食管鳞状上皮和鳞癌标本进行6种凝集素标记观察。结果表明,食管非癌上皮和鳞癌中6种凝集素的分布和含量有明显差异,非癌上皮的凝集素受体主要分布在胞膜上,而从异型增生开始到高分化鳞癌至低分化鳞癌,所结合的凝集素受体的分布逐渐从胞膜移至胞浆和核膜上,凝集素结合的阳性率随细胞分化水平的降低而逐渐升高,表明慢性炎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是食管粘膜癌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位点与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 673例患者(汉族)和11 013例正常者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位点基因分型资料(基因分型采用Sequenom芯片),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GG基因型是ESCC的遗传危险因子。rs2274223在吸烟/不吸烟、饮酒/不饮酒及各级BMI人群中都与ESCC有相关性(P<0.05),但吸烟、饮酒、BMI对rs2274223的效应无明显影响。结论 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遗传多态性与ESCC的易感性相关,但与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20.
潘琼慧  黄凌霄  朱雪燕  林涛  朱雪琼 《浙江医学》2016,38(13):1089-1092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E6/E7 mRNA 在宫颈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分 流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选择 2014 年 1 月至 2015 年 7 月就诊且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结果为 ASCUS 的 205 例患者为研 究对象,并且行阴道镜下活检、HR-HPV E6/E7 mRNA 检测和 HR-HPV 分型 DNA 检测。 结果 根据阴道镜活检结果,将 205 例 ASCUS 患者分为慢性宫颈炎 105 例、低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48 例、高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8 例和宫颈鳞状细胞 癌(SCC)4 例。慢性宫颈炎、LSIL、HSIL 和 SCC 组 HR-HPV E6/E7 mRNA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56.2%、79.2%、85.4%和 100.0%,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1);HSIL+SCC 组 HR-HPV E6/E7 mRNA 阳性检出率为 86.5%,高于慢性宫颈炎 +LSIL 组的 63.4%(P<0.01)。HR-HPV E6/E7 mRNA 水平为 SCC>HSIL>LSIL>慢性宫颈炎症,4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岁组与≥30 岁组 HR-HPV E6/E7 mRNA 水平分别为 292.23(109.77~903.34)copy/ml 和 175.26(0.00~1 032.90)copy/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HR-HPV E6/E7 mRNA 水平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79,P<0.01)。HR-HPV E6/E7 mRNA 检测方法的 AUC 为 0.702 (0.617~0.786),诊断阈值为 185.74copy/ml,检测 ASCUS 患者 HSIL+SCC 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60.8%、40.0%和 88.6%,而 HR-HPV DNA 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8.5%、31.3%、30.5%和88.9%;其中 HR-HPV E6/E7 mRNA 检测特异度明显高于 HR-HPV DNA(P<0.05)。 结论 HR-HPV E6/E7 mRNA 检测在 ASCUS 筛查中特异度较高,有望成为宫颈细胞学 ASCUS 分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