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齐向明  江肖  汪燕  朱启金  徐兴欣 《安徽医药》2016,37(8):1005-1007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清抗PLA2受体(PLA2R)抗体与尿蛋白谱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行肾脏活检并确诊IMN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尿蛋白谱的差异。结果 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低于阴性组(P<0.05),24 h 尿蛋白定量高于阴性组(P<0.05)。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患者尿蛋白谱中尿白蛋白(A1b)/肌酐、总蛋白/肌酐和转铁蛋白/肌酐值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肌酐、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肌酐、IgG/肌酐、α1微球蛋白(α1-MG)/肌酐、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胱抑素C/肌酐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肌酐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N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尿A1b/肌酐(r=0.43, P=0.001)、尿总蛋白/肌酐(r=0.56,P=0.001)及尿转铁蛋白(TRF)/肌酐(r=0.46, P=0.00)呈正相关。结论 IMN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与阴性的尿蛋白谱存在差异,阳性患者的尿蛋白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2.
田仰华  魏强  汪凯  何艮霞 《安徽医药》2018,39(3):264-266
目的 分析抗N-甲基-M-天冬氨酸(NMDA)受体抗体阳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1例脑脊液中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脑炎患者的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诊疗过程以及疾病转归。结果 11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癫痫发作、运动障碍,MRI检查有3例异常,病灶主要位于颞叶、额叶、基底节区等处,脑电图检查主要以慢波改变为主,无特异性,其中3例患者合并畸胎瘤,1例预后不佳,其余患者不同程度好转,预后良好。结论 临床应提高对抗NMDA受体阳性脑炎的认识,对疑似病例要早期完善抗NMDA受体抗体检查,临床诊断要综合患者症状以及各项检查分析,防止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3.
傅建梅  陈珉 《中国当代医药》2022,(34):112-115+119
目的 分析双重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AE)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5例双重抗体阳性A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表现、抗体检测、影像学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5例患者中,1例为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并抗a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酸受体(AMPAR1)抗体阳性,2例为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R)抗体并抗神经细胞核1型(Hu)抗体阳性,1例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并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1例为抗Rho GTP酶活化蛋白26(ARHGAP26)抗体并抗浦肯野细胞抗原1型(Yo)抗体阳性。其中4例经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后病情均好转,1例病情危重自动出院;随访余4例6个月,2例合并肺癌患者AE复发,后遗留不同程度记忆力及智能减退,余2例预后较好。结论 双重抗体阳性AE患者临床上较少见,可表现边缘性脑炎或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其抗体重叠形式不一,合并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罕见抗神经元细胞表面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 A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2021年我院确诊的抗神经元细胞表面抗体相关的AE患者,从中总结除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及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以外AE的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特点。结果 共纳入4例患者,2例为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SPR2)抗体相关脑炎,分别表现为Isaacs综合征和Morvan综合征;1例抗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B R)抗体相关脑炎,表现为边缘性脑炎特征,同时合并发作性言语障碍以及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预后较差;1例青年女性,表现为边缘性脑炎特征及合并畸胎瘤,血及脑脊液检测到抗NMDAR及抗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MPAR)双抗体,但结合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考虑责任抗体为NMDAR抗体。除1例抗GABAB R抗体相关脑炎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经激素或/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 不同抗体相关AE症状有重叠,表现为不同的特定临床综合征。临床中出现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及原...  相似文献   

5.
罗艳  胡桂英  李颖  周锋 《安徽医药》2017,38(1):60-62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研究TSH、TPOAb、TgAb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关系,探讨TSH、TPOAb、TgAb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8月至2014年8月武汉市普仁医院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50例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15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术前TSH、TPOAb和TgAb水平。将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按照TSH水平降低、正常和升高进行再次分组,按照TgAb水平分成阴性组和阳性组,比较各组间指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血清TSH为(2.38±1.79)m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9±0.81)m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3,P=0.011);试验组血清TgAb阳性率为17.33%,高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1,P<0.001)。试验组的TPOAb阳性率为26.0%,高于对照组的22.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3,P=0.5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Ab阳性、TSH增高为引起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OR=6.619,95% CI:2.054~21.33;OR=2.411,95% CI:1.344~4.324)。结论 术前TgAb阳性与TSH增高为甲状腺癌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86例,对其流行病学、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实验室指标、临床并发症、血清特异性抗体、核酸的差异。结果 生存组患者白细胞计数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横纹肌溶解症的并发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1例,阴性11例,生存组阳性43例,阴性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为(5.2±1.26) lg copies/mL,高于生存组的(3.43±1.92) lg copie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症状多样,相当一部分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死亡患者更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横纹肌溶解,疾病早期白细胞显著下降、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阴性、高病毒核酸定量往往预示疾病重症化,死亡风险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白头翁皂苷B4栓剂抗痛风作用。方法 应用混合脂肪酸甘油酯制备白头翁皂苷B4栓剂;使用尿酸钠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观察白头翁皂苷 B4栓剂(9、18、36 mg·kg-1,直肠给药)对大鼠踝关节肿胀度的影响,试剂盒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后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使用氧嗪酸钾诱导大鼠急性高尿酸血症,给予别嘌醇(阳性药,22 mg·kg-1,ip给药)和白头翁皂苷 B4栓剂低 、中 、高剂量(9、18、36 mg·kg-1),试剂盒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尿酸、黄嘌呤氧化酶(XOD)、尿素氮(BUN)水平,检测肝脏组织中尿酸、BUN、肌酐(CRE)、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水平,HE染色后检测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使用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建立炎症动物模型,足容积测量仪观察白头翁皂苷 B4栓剂对肿胀率的影响;使用甲醛诱导小鼠致痛模型,观察白头翁皂苷 B4栓剂(13、26、52 mg·kg-1)对舔足次数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白头翁皂苷 B4栓剂能够显著抑制尿酸钠诱导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肿胀(P<0.05、0.01、0.001),降低血清炎症因子 MCP-1、TNF-α、IL-6、IL-1β水平(P<0.05、0.01、0.001);降低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XOD、BUN水平,降低肝脏中尿酸、BUN、CRE和MDA水平,升高肝脏中GSH-Px、CAT水平(P<0.05、0.01、0.001),改善肾脏组织病理改变;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P<0.05);显著减少甲醛诱导小鼠致痛模型的舔足次数(P<0.01)。结论 白头翁皂苷B4栓剂具有抗痛风性关节炎、抗急性高尿酸血症及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郝彩霞  杨莉洁  王健红 《安徽医药》2016,37(10):1279-1281
目的 分析血小板输注治疗白血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并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的白血病患者113例,根据并发症发生与否、血小板抗体、输注次数、血小板类型分组,分别比较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总血小板输注有效率71.7%,有并发症组低于无并发症组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54.0% vs 94.0%,P<0.001),血小板抗体阳性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低于阴性组(25.0% vs 75.2%,P=0.002),第1次进行血小板输注组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高于第2次或第3次输注(χ2=17.832,P<0.001),有并发症组第1、24小时校正血小板计算增加值(CCI)均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血小板抗体阳性组第1、24小时CCI均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出现并发症、血小板抗体阳性、输注次数多、使用浓缩血小板的患者更易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  相似文献   

9.
王丽婵  晁哲  吴燕  骆鹏  卫辰  马霄 《中国药事》2019,33(10):1129-1133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免疫小鼠后诱导的抗体应答及其持久性。方法:将来自于3家企业,采用2种不同工艺生产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组分苗和共纯化苗)按一定比例稀释后分别给3组小鼠皮下接种,0.5 mL/只,于第4周加强免疫,剂量与初免疫相同。于免疫后第4周、第5周、第8周、第12周、第17周、第30周、第40周、第50周和第65周取血,分离血清,检测小鼠血清中抗百日咳抗体IgG水平(抗-PT和抗-FHA)和PT的中和抗体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类疫苗组检测结果比较,在免疫后第30周之前,两组之间抗-PT和抗-FH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在30周之后,两组之间抗-PT和抗-FHA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组分苗组抗体水平高于共纯化苗组。中和抗体方面,组分苗组中和抗体水平高于共纯化苗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两种类型的百日咳疫苗免疫小鼠后均能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组分苗组的抗体持久性(包括百日咳抗体IgG和百日咳PT中和抗体)强于共纯化苗组;且百日咳IgG抗体与中和抗体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B12(Vit B12)、甲基丙二酸(MMA)水平和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 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按入组前的剂量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此外,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年,通过定期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Vit B12、MMA和神经病变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FPG、PPPG、HbA1c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MMA均显著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tB12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更明显(P<0.05);两组神经病变评分有所上升,但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二甲双胍不仅会降低血浆VitB12水平,还导致血浆MMA显著增加,血浆MMA增加与神经病变评分相关,提示临床应用二甲双胍时应监测Vit B1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酶水解法制备白头翁皂苷B5的C-28位脱糖衍生物,探究白头翁皂苷B5及其衍生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的药效学作用。方法 通过α-L鼠李糖苷酶水解白头翁皂苷B5,分离纯化后得到其衍生物,采用ip LPS致雄性BALB/c小鼠急性肾损伤模型。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DEX,阳性药,5 mg·kg-1)和白头翁皂苷 B5低、高剂量(20、40 mg·kg-1)组及白头翁皂苷 B5衍生物低、高剂量(20、40 mg·kg-1)组,每组 10只,造模前 2 h和造模后6 h给药。末次给药后6 h摘眼球取血,全自动生化仪计数血液中的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Neu);试剂盒法测定血清中肌酐(CRE)和尿素氮(BUN)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苏木素-伊红(HE)检测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白头翁皂苷 B5组及其衍生物组小鼠的血清 WBC、Neu、CRE、BUN水平及血清和肾组织中 TNF- α、 IL-6、 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0.001),肾组织损伤明显减轻。与白头翁皂苷B5组相比,相同剂量下,白头翁皂苷B5衍生物组可显著降低WBC、Neu和BUN的数量(P<0.05、0.01、0.001);在低剂量下可明显抑制小鼠血清中CRE的水平(P<0.001)和肾组织中IL-6、IL-1β的释放(P<0.001);在高剂量下显著改善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结论 白头翁皂苷B5及其衍生物可以减轻由LPS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的肾脏组织损伤程度,相同剂量下,白头翁皂苷B5的C-28位脱糖衍生物药效优于白头翁皂苷B5。  相似文献   

12.
抗电压门控钾通道(VGKC)复合物抗体相关疾病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自身抗体主要包括抗LGI1和抗CASPR2抗体,据此可将抗VGKC复合物抗体相关疾病分为三组,包括抗LGI1抗体阳性、抗CASPR2抗体阳性以及少见的双阴性患者。其中抗LGI1抗体相关疾病主要累及CNS,抗CASPR2抗体相关疾病可以累及CNS和PNS。近年来研究发现相关疾病谱迅速扩大,但二者临床表现存在明显重叠,亦不乏各自特征。本文比较抗LGI1和抗CASPR2抗体相关疾病的实验室抗体测定、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临床疾病、辅助检查、治疗、预后与复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mRNA疫苗(简称新冠mRNA疫苗)免疫小鼠后产生的中和抗体进行检测,探索中和抗体检测法应用于mRNA疫苗体内效力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6~8周BALB/c小鼠进行后肢肌肉免疫,检测不同免疫剂量和不同免疫程序的中和抗体滴度。并对8家企业生产的新冠mRNA疫苗免疫的小鼠血清进行中和抗体和IgG抗体检测。结果 2 µg、5 µg、10 µg不同剂量mRNA疫苗按照不同免疫程序免疫小鼠后中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抗体阳转率均为100%,中和抗体反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2针间隔14 d加强免疫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间隔7d加强免疫组及一针组(F=57.13, P<0.001)。2 µg剂量间隔7 d加强免疫和间隔14 d加强免疫产生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分别为218和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 P=0.003);5 µg剂量间隔7 d加强免疫和间隔14 d加强免疫产生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499和1 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P=0.002);10 µg剂量间隔7 d加强免疫和间隔14 d加强免疫产生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608和1 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05)。国内8家企业生产的新冠mRNA疫苗免疫小鼠后均可产生高滴度的IgG抗体(104.5~107.5)和中和抗体(102.6~104.8),效力测定结果均符合企业质量标准。各企业生产的mRNA疫苗的中和抗体滴度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03,P<0.001)。结论 小鼠免疫后中和抗体检测可用于mRNA疫苗的体内效力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中斑蝥酸钠和维生素B6含量的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色谱柱为Syncronis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pH值至2.6)-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193,290 nm,波长切换法,柱温:30℃。结果 斑蝥酸钠回归方程为Y=1.926X+0.010(r=0.999 7),在0.064 6~0.322 8 mg·mL-1内斑蝥酸钠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1.2%(n=9)。维生素B6回归方程为Y=24.153X+0.670(r=0.999 9),在0.535 9~2.679 7 mg·mL-1内维生素B6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1.0%(n=9);仪器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0%。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两种神经元表面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4例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和1例抗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2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有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记忆障碍.4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3例阳性、1例未查,血清抗NMDA受体抗体3例阳性、1例可疑阳性;2例发现卵巢畸胎瘤.1例抗AMPA2受体脑炎患者脑脊液及血清抗AMPA2受体抗体均阳性.经治疗后2例基本治愈,3例明显好转.结论 对新发精神行为异常伴癫痫发作、记忆障碍等疑似脑炎患者,应尽早行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及时诊断和治疗以改善本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42例的对照组(经甲氨蝶呤治疗)和45例的观察组(经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炎性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晨僵、关节疼痛数、20 m步行时间均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指标类风温因子(RF)、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均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TNF-α标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IL-10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可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炎性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坤泰胶囊联合泼尼松治疗人工流产后免疫性不孕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泼尼松片,5~10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坤泰胶囊治疗,2.0 g/次,3次/d。每4周作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及抗卵巢抗体(AoAb)、抗心磷脂抗体(AcAb)、抗弓形虫抗体(ToxAb)的转阴率及血清中上述抗体的水平;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β-内啡肽(β-EP)、脑啡肽(ENK)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sAb、EmAb、AcAb、AoAb、ToxAb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sAb、EmAb、AcAb、AoAb、ToxA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sAb、EmAb、AcAb、AoAb、ToxAb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FS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更低,LH和E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FSH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更低,血清LH和E2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2、IL-6、ENK、β-EK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过观察1年,观察组妊娠率为5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0%,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坤泰胶囊联合泼尼松治疗人工流产后免疫性不孕症患者可以使患者体内的免疫抗体转阴率显著升高,显著降低患者血清免疫抗体水平,改善性激素水平、降低细胞因子水平,促进生殖内分泌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大鼠体内实验以及网络药理学探讨白头翁皂苷B4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 6组:对照组、模型组、米非司酮(阳性药,1.25 mg·kg-1)组和白头翁皂苷B4低、中、高剂量(5、10、20 mg·kg-1)组,每组 8只。采用雌激素负荷法制备子宫肌瘤模型,于造模成功后ip给药,对照组及模型组每天ip等量0.9%氯化钠溶液。通过对大鼠一般行为学的观察、子宫组织的明场以及病理HE染色切片观察、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与子宫组织中雌二醇、孕酮、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明确白头翁皂苷 B4对大鼠子宫肌瘤是否有治疗作用;通过网络药理学收集白头翁皂苷 B4与子宫肌瘤的交互靶点,并对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信息的构建以及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并将靶点以及药物进行AutoDockVina分子对接分析,确定作用靶点;最终对组织进行相关靶点Bcl-2、Bax、Caspase-3蛋白水平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进行验证。结果 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白头翁皂苷B4组大鼠子宫形态明显好转,子宫指数显著降低(P<0.001);HE染色显示,白头翁皂苷B4组大鼠子宫平滑细胞排列整齐,形态正常,色泽均一,肌层炎症细胞浸润减少 ;血清及子宫组织中雌二醇、孕酮、雌激素受体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0.001)。通过Pubchem数据库筛选得到白头翁皂苷B4相关作用靶点23个,与子宫肌瘤共同作用靶点8个,富集得到69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包括细胞凋亡、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IL-17、NF-κB、小细胞肺癌、MAPK等相关信号通路。AutoDock Vina结果显示白头翁皂苷 B4与关键靶点 BCL2、BAX、Caspase3结合良好。与模型组比较,白头翁皂苷 B4中、高剂量组 Bax、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01),Bcl-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 白头翁皂苷B4可能通过BCL2、BAX、Caspase-3等关键靶点诱导凋亡,同时降低雌二醇、孕酮、雌激素受体的表达,从而治疗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头翁皂苷 B4和常春藤皂苷 C(HSC,又名白头翁皂苷 B5)质量比为 4∶1的组合物对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6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对照组,剩余50只小鼠i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帕金森病(PD)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左旋多巴胺片(阳性对照,30 mg·kg-1)组和白头翁皂苷B4+HSC高、中、低剂量(20、10、5 mg·kg-1)组,每组10只,ig给药14 d,每天1次,对照、模型组小鼠ig等量0.9%的氯化钠溶液。每2天观察动物震颤行为出现与消失的时间,于给药第7、14天展开行为学实验并记录评分;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黑质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 α-突触核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检测小鼠脑组织多巴胺转运体(DAT)、酪氨酸羟化酶(TH)mRNA表达。将 50只 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阳性药,1.5 mg·kg-1)组和白头翁皂苷B4+HSC高、中、低剂量(20、10、5 mg·kg-1)组,取 10只同背景 APP/PS1转基因阴性小鼠作为对照组,每天1次,连续ig给药28 d,模型组和对照组ig等量0.9%的氯化钠溶液。给药结束后进行行为学实验并记录评分;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环氧化酶 2(COX-2)和氧化应激因子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 在 PD模型小鼠中,与模型组比较,白头翁皂苷 B4+HSC显著降低震颤麻痹评分(P<0.01、0.001),显著降低旷场实验评分(P<0.01、0.001),显著降低爬杆实验评分(P<0.01、0.001),显著降低悬挂实验评分(P<0.01、0.001),显著降低游泳实验评分(P<0.01、0.001),显著降低行为学实验综合评分(P<0.001),明显改善黑质体结构损伤,明显降低α-突触核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小鼠脑组织DATTH mRNA水平(P<0.05、0.01、0.001)。在AD模型小鼠中,与模型组比较,白头翁皂苷 B4+HSC显著缩短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P<0.001),明显延长在目标象限的累计停留时间(P<0.05、0.01、0.001),显著增加准确穿越平台所在位置的次数(P<0.05、0.01),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P<0.05、0.01、0.001),显著降低 ROS水平、升高 SOD和 GSH-Px的水平(P<0.05、0.01、0.001)。结论 白头翁皂苷+HSC对 PD和 AD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发挥抗炎、抗氧化,改善脑组织和神经元损伤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徐王彪  陈洁红 《安徽医药》2020,41(3):333-335
目的 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以及性别、年龄分布、发病季节性等特点,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 256例呼吸道感染儿童的临床资料,均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检测,根据试剂盒说明书判读结果的阴阳性并注明滴度。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及季节间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1 256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332例,阳性率26.4%。从性别分布看,男童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24.6%,女童28.7%,女童阳性率高于男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年龄分布看,0岁~组阳性率最低(3.6%),7岁~组阳性率最高(44.8%),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季节分布看,肺炎支原体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其中冬、春季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1.0%、29.0%,夏、秋季阳性率较低,分别为20.2%、20.8%,不同季节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检测显示,冬季感染阳性率最高,不同性别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