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骨外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及MRI表现及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外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及MRI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病灶位于鼻口咽3例,舌1例,颌下1例,鼻腔鼻窦3例,颈根部1例,胸腔2例,空肠1例。4例同时行CT及MRI平扫+增强检查,5例行CT平扫+增强检查,3例行MRI平扫+增强检查。病变为浸润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体积较大,密度或信号不均,增强后强化程度不一,3例DWI高b值扩散受限呈混杂高/稍高信号,对应ADC图为低信号。12例均伴坏死,2例伴钙化,12例均伴邻近结构受压移位,9例伴周围组织受侵,5例伴骨质破坏,5例病灶内部或边缘见血管影,2例MRI检查见流空血管影,3例伴淋巴结转移。结论:骨外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病灶多表现为体积较大的软组织肿块,占位效应明显,囊变坏死多见,钙化少见,易侵犯周围组织,病灶周围或内部常可见流空血管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及颅底腺样囊性癌CT、MR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7例经病理证实为鼻腔鼻窦及颅底腺样囊性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颅底CT扫描及颅底MRI增强扫描,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肿瘤原发于鼻腔鼻窦18例,海绵窦2例,颞下窝1例,鼻咽部2例,左侧面神经管区1例,广泛颅底侵犯3例。颅底CT表现:肿瘤多呈边界不清,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多伴有邻近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部分伴有邻近颅底孔道的扩张。MRI表现:肿瘤T_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_2WI多呈不均匀稍高信号,部分内可见小囊变,增强后实性肿瘤多呈不均匀强化,囊变区不强化,部分可见肿瘤沿神经孔道蔓延及跳跃生长。结论 CT和MRI能较好的显示颅底、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起源部位、周围骨质破坏和邻近结构的侵犯,前者对肿瘤周围骨质破坏情况显示较好,后者能更清晰显示病变形态、信号特点、局部侵犯及沿神经扩散范围。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总结脊柱原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CT和MRI表现并复习文献,以提高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12月间经病理证实的6例脊柱EHE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6例均以脊柱区疼痛为主要症状,其中3例伴周围神经症状。4例行CT检查,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学观察内容包括病灶的部位、骨质改变、密度/信号特点、强化特征及周围组织侵犯。结果:6例骨EHE中,发生于椎体5例,附件1例。病灶多呈皂泡状(2例)或蜂窝状(2例)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伴硬化边,1例伴椎体压缩性骨折。CT平扫呈稍低密度,且密度不均,内伴小点状/斑点状高密度影。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信号欠均匀。CT/MRI增强扫描病灶呈中等/明显强化,密度/信号不均。椎间盘均未受累,1例伴脊膜尾征。结论:脊柱EHE多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呈皂泡状或蜂窝状;伴或不伴硬化边;可伴脊膜尾征;骨膜反应、累及椎间盘少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神经内分泌癌的CT和MRI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资料,术前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6例中肿瘤呈多发1例,表现为1个大肿瘤伴周围多个小结节灶,其余5例均为单发.CT平扫除1例病灶周边可见点状钙化外,均表现为肝内低密度占位,病灶中央见较大范围的不规则更低密度区,边界清晰.肿瘤在MR T1WI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表现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实质部分表现为早期轻中度持续强化,但强化程度有所下降,也可表现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轻度强化,中心更低密度或信号区多无明显强化;周围肝内血管呈受压推移改变,腹腔及后腹膜均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结论CT和MRI能显示原发性肝神经内分泌癌的特征,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少见部位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少见部位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少见部位的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颅骨骨母细胞瘤3例,囊变明显,明显膨胀性骨质破坏,内含钙化或骨化,边缘有环形骨性包壳。鼻窦骨母细胞瘤2例,成骨明显,病变少囊变,中央为钙化或骨化,周缘为软组织。肋骨、胸骨及髂骨骨母细胞瘤各1例,均为膨胀性骨质破坏,内含钙化或骨化1例,见纤维分隔及液液平面1例。MRI上,肿瘤囊性部分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钙化及骨化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强化。病理结果,恶性2例,良性6例。结论:少见部位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当发现特殊部位膨胀性骨质破坏,内含钙化或骨化时,须考虑该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肿瘤位于距骨2例、跟骨2例、髌骨、坐骨结节及耻骨下支各1例.行X线平片检查7例,CT平扫4例,MRI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结果:X线平片示膨胀性骨质破坏5例,囊状骨质破坏1例,灶周硬化3例,病灶内小斑片状钙化1例;平片漏诊1例.4例CT均显示膨胀性骨质破坏,灶周硬化,病灶内斑点状或小斑片状钙化.MRI上病变呈膨胀性骨质破坏3例,囊状骨质破坏1例,4例病灶信号均混杂,灶周均可见低信号线状影及明显的骨髓水肿.结论: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具有膨胀性骨质破坏及灶周骨髓水肿明显的特点,平片、CT和MRI三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灼南  司建荣   《放射学实践》2012,27(7):785-788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肿瘤位于距骨2例、跟骨2例、髌骨、坐骨结节及耻骨下支各1例。行X线平片检查7例,CT平扫4例,MRI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结果:X线平片示膨胀性骨质破坏5例,囊状骨质破坏1例,灶周硬化3例,病灶内小斑片状钙化1例;平片漏诊1例。4例CT均显示膨胀性骨质破坏,灶周硬化,病灶内斑点状或小斑片状钙化。MRI上病变呈膨胀性骨质破坏3例,囊状骨质破坏1例,4例病灶信号均混杂,灶周均可见低信号线状影及明显的骨髓水肿。结论: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具有膨胀性骨质破坏及灶周骨髓水肿明显的特点,平片、CT和MRI三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8例患者中,2例行MR检查,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检查。单发病灶者4例,多发病灶者4例。肿瘤CT平扫均表现为肝内边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病灶中央可见不规则形坏死区,3例病灶周围多发子灶,2例病灶周围血管受压推移;MRI上肿瘤表现为长T_1稍长T_2信号;7例增强扫描后病灶实质部分动脉期轻至中度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中心坏死区无明显强化。结论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一定的CT及MR影像特点,表现为肝内边界清晰的类圆形肿块,常伴中心坏死囊变及周围多发子灶,强化方式为延迟强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CT及 MR 表现,探讨其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16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CT、MR特征及临床资料,均行 CT 平扫及增强,其中9例行 MR 平扫及增强。结果16例CT表现均为单侧发病;肿瘤位于鼻腔8例,鼻窦4例,同时累及鼻腔、鼻窦4例;形态欠规整,呈软组织密度,其内未见钙化和囊变;周围组织均受侵;增强后不均匀中-重度强化。9例 MR表现均为单侧发病;肿瘤位于鼻腔4例,鼻窦3例,同时受累鼻腔、鼻窦2例;形态欠规则,1例呈T1 WI高信号,T2 WI低信号,3例呈T1 WI等信号,T2 WI等/稍高信号,5例呈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周围组织均有侵犯。结论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 CT表现缺乏特异性;典型恶性黑色素瘤有 MR 特征性表现,但罕见,以非色素及混合型常见。CT联合 MRI能准确显示肿瘤部位及与周围组织、邻近骨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和MR诊断鼻腔及鼻窦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鼻腔及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本组11例病变短径均1.5cm,CT检查11例,11例均行CT平扫;MRI扫描9例,均行平扫+DWI+增强扫描。重点观察病灶的数目、位置、形态、对周围结构侵犯及影像学特征。结果11例中,CT、MRI能准确反映病灶的位置、形态及邻近结构的累及情况。CT表现为单侧5例,双侧6例;肿瘤形态不规则,呈软组织密度,其内未见钙化及囊变,11例均侵犯周围组织;11例均有周围骨质破坏;9例患者主要MRI表现为9例形态均不规则;单侧5例,双侧4例;表现为混杂信号,T_1WI以等、低信号为主,其内可见斑片状高信号;T_2WI 5例以等低信号为主,4例以稍高信号为主,DWI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邻近周围组织均有侵犯。结论鼻腔及鼻窦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CT表现无特异性;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CT和MRI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部位、与周围组织关系及邻近骨质破坏情况,为临床分期及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纵隔少见肿瘤的影像特点.方法 搜集2006-03-2008-04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纵隔少见肿瘤24例,全部病例均行胸部CT平扫,17例行CT增强扫描,1例行MRI平扫.结果 本组24例,包括临床少见、发病率低的肿瘤22例,常见而发生在少见部位的肿瘤2例.所有病变归为7种不同组织来源,其中神经源性5例;尤文氏肉瘤1例;浆细胞瘤1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类癌1例;生殖源性肿瘤6例;间叶组织源性8例.大部分纵隔少见肿瘤影像学表现无特征.结论 纵隔少见肿瘤的影像诊断定性较困难,多种影像检查并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对提高该类病变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颅面骨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特征.方法 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颅面骨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CT和MRI资料,7例患儿均行眼眶CT平扫、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上腹部平扫,3例行腹部增强扫描.结果 7例患儿中6例多发,1例单发;多发病灶以颅眶骨交界为著.CT均表现为受累骨质呈虫蚀状破坏,骨皮质毛糙不整,骨膜下可见垂直针状高密度影,受累骨质周围见梭形稍高密度肿块,内见斑点、斑片、不规则高密度影;7例MRI平扫表现为正常骨髓信号被软组织肿块替代,肿块呈等T1、不均匀等、稍长T2信号;MRI增强扫描显示病变不均匀强化,其中4例伴相邻脑膜增厚、异常强化、破坏中断.5例上腹部CT平扫表现为单侧肾上腺区或腹膜后软组织肿块伴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肿瘤密度不均;3例上腹部CT增强扫描显示病变不均匀强化.结论 儿童颅面骨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具特征性,CT对针状骨膜反应和肿块内钙化斑的显示较MRI更具鉴别诊断价值,而MRI对病变范围及脑膜转移的显示优于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19例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结果 20例肿瘤位于后纵隔,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突向肺野,边界较清楚.CT平扫示肿瘤密度较均匀12例,密度不均匀7例,15例肿瘤内伴有钙化.13例行增强检查,7例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8例MRI检查T1WI示肿瘤呈等或稍低信号,与胸壁肌肉相近,T2 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3例肿瘤内伴出血、囊变呈混杂信号.结论 儿童患者,CT或MRI检查发现后纵隔肿物,特别是其内伴钙化者,诊断时应首先考虑神经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4.
鼻腔鼻窦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鼻腔鼻窦淋巴瘤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 原发于鼻腔30例,鼻窦7例,鼻腔、鼻窦同时发病或累及邻近结构9例。CT表现:淋巴瘤位于鼻腔前部28例,后部2例,向前浸润鼻前庭、鼻翼、鼻背及邻近面部皮肤22例;病灶密度均匀8例,不均匀22例,增强后轻度强化7例,中度强化6例,鼻中隔、中下鼻甲浸润性破坏7例。鼻窦淋巴瘤表现为窦腔内充以软组织影,窦壁骨质浸润性改变5例,明显破坏2例,4例上颌窦周软组织浸润,增强后中度强化3例。弥漫型淋巴瘤表现为鼻腔中线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鼻腔及邻近鼻窦伴软组织肿块,6例并累及邻近面部软组织、眼眶、鼻咽部、口咽、颞下窝、翼腭窝,4例浸润颅底骨髓,2例破坏硬腭。MRI表现:T1WI低信号12例(与肌肉比较。以下同)。等信号8例;T2WI高信号11例,等信号9例;病变轻度强化6例,中度强化10例。4例沿翼腭窝神经周扩散。结论 多数鼻腔淋巴瘤及弥漫型鼻腔鼻窦淋巴瘤有特异影像学征象,可提示诊断;鼻窦淋巴瘤则缺乏特异影像学征象。CT是本病诊断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MRI能更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帮助临床准确地分期。  相似文献   

15.
_目的:通过分析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 CT 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 CT 表现。结果:11例中肿瘤位于前纵隔4例,位于后纵隔1例,其余6例全部位于前中纵隔。11例肿瘤呈类圆形2例,形态不规则7例,2例边缘有轻度分叶。平扫肿瘤均呈实性密度,其中9例密度不均匀,伴有不同范围的坏死囊变;11例中7例有钙化表现,以点状及片状多见;注射对比剂后,均呈不均匀强化,11例中3例表现为明显强化,其余8例均为轻中度强化;11例中除1例发生于后纵隔者,其余10例均有压迫或侵犯邻近纵隔结构的表现。结论: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 CT 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 对本病的诊断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金矿  严华  龚福林  黄璐   《放射学实践》2014,(4):441-443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颅面骨转移的CT和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母细胞瘤颅面骨转移患者的CT和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6例均行头颅CT平扫,其中2例行头颅MRI平扫和增强检查,6例中5例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行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6例均为双侧颅面骨受累,主要CT表现为颅面骨骨质破坏、骨膜下垂直骨针和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中可见钙化;主要MRI表现为颅骨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其内有钙化灶,肿块于T1WI上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可见肿块和邻近脑膜有不均匀轻度强化。5例腹部CT显示腹膜后肿块并钙化,增强后有不均匀强化。1例MRI显示腹膜后肿块。结论:神经母细胞瘤颅骨转移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管内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的CT和MRI征象,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MPNST的CT和MRI征象.8例均行CT检查,6例同时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病变发生于颈椎层面1例,腰椎层面5例,腰-骶椎层面2例.CT表现:8例均表现为椎管内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匀,内含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肿瘤跨2个以上椎体层面且与脊髓分界不清;8例椎管周围骨质皆有不同程度浸润性破坏,其中6例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骨质破坏区边缘不规整,骨质破坏较为明显,局部亦可见骨质硬化;2例软组织肿块形态较规则,边缘呈浅分叶状,骨质破坏以压迫吸收为主,但可见局部浸润,破坏区边缘较规整;8例均合并椎间孔扩大.MRI表现:6例平扫均表现为椎管内T1WI等、低信号和T2WI高、低混杂信号,病变内部见不均匀分布的斑片样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病变破坏椎管向周围肌肉、脂肪间隙浸润;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不规则或浅分叶状肿块跨越两个椎体以上、包绕脊神经并椎间孔扩大、浸润性骨质破坏并周围肌肉脂肪浸润、CT密度及MRI信号不均匀,以及明显不均匀强化是椎管内MPNST较典型的影像学征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原发性腰椎肌上皮瘤影像表现一例。患者男,59岁,平扫CT示腰4椎体及右侧附件见分房样溶骨性骨质破坏,膨胀性生长。MRI示病灶内呈多发分房囊性信号,边缘清晰,病灶囊性成分不强化,分隔及实性成分明显强化。遂行椎骨肿瘤切除,术后病理提示为肌上皮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结合上颌窦区3种肿瘤的影像特征,提高上颌窦区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通过观察对比上颌窦区腺样囊性癌、神经纤维瘤和骨化性纤维瘤(各1例)的临床特点及CT、MRI表现,分析上颌窦区肿瘤的影像表现异同点。结果上颌窦腺样囊性癌表现为边界不清,受累窦壁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MRI呈混杂T_1、T_2信号,不均匀强化。翼腭窝神经纤维瘤表现为边界清,邻近骨质呈压迫性骨质吸收,MRI呈混杂等长T_2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骨化性纤维瘤表现为边界清,窦壁骨质呈膨胀性改变,有骨性包壳,MRI呈混杂T_1、T_2信号,不均匀强化。结论骨质改变是上颌窦区肿瘤鉴别诊断的关键点,最终诊断需要结合临床、CT和MRI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CT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CT和MRI表现。结果 9例中肿瘤位于筛窦及额窦2例,上颌窦2例,鼻腔2例,筛窦及鼻腔1例,上颌窦及鼻腔1例,筛窦1例。肿瘤大小2.1~11.5cm,平均(4.7±0.7)cm,其中5.0cm 6例。CT检查9例:肿瘤呈不规则形7例,长条状息肉样1例,多发斑片状1例。肿瘤界限不清楚6例,界限清楚3例。肿瘤密度不均匀8例,密度均匀1例。肿瘤呈等密度4例,呈略高密度3例,呈略低密度2例。伴骨质侵袭性破坏6例,呈膨胀性破坏1例;肿瘤侵犯其他窦腔和侵犯鼻窦外组织5例。肿瘤沿神经蔓延生长5例。CT增强6例:实质部分明显强化4例,中度强化2例。MRI检查3例:T1WI呈等或等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结论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可以提示本病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