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钢  赵金臣 《医学综述》2014,(2):286-288
胸外心脏按压是抢救心搏骤停的有效措施,连续胸外按压能显著提高复苏成功率。对于院外心搏骤停的急救,大多数目击者不愿意或者不能实施传统的心肺复苏,除此之外,实施单纯胸外心脏按压与传统的心肺复苏有相似的生存率及神经学预后。因此,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强调普通急救者只需实施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即可,提高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的依从性和可行性。单纯胸外心脏按压法应当被大众熟悉,并期待更多的目击者参与到心搏骤停的心肺复苏中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胸心脏按压用于急诊抢救的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记录6例经过胸外心脏按压无效或者效果不佳的病例在进行开胸心脏按压后心肺脑复苏的情况。结果开胸心脏按压成功率(5/6)高于胸外心脏按压,转入监护室率(5/6)明显提高,1例至今存活。结论较于胸外心脏按压,开胸心脏按压能使心脏有效复跳。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患者转监护室率。准确判断开胸指征,争取尽早进行开胸心脏按压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转监护室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单人心肺复苏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的实际操作状况,分析对心脏按压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地区6家三甲医院的医务人员422人,采用自行设计的心肺复苏调查表记录操作人员的一般情况,使用菲利普公司提供的QCPR3535型多功能除颤监护仪及ANNIER 复苏模拟人,对每个操作者2 min内按压频率、按压幅度、按压间释放压力3项指标的数据进行记录.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操作合格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人工胸外心脏按压3项指标均达标的总合格率为32.0%(135/422);按压频率、按压幅度和按压间释放压力的合格率分别为59.0%(249/422)、53.6%(226/422)和76.1%(321/422);每年参加过培训、按压动作培训和参加过急诊工作是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合格的相关因素.结论单人胸外心脏按压的合格率较低;规范化培训、长期培训和定期培训反馈对提高心肺复苏操作水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胸外心脏按压频率对心肺复苏影响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对心肺复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操作如不正确的把握好按压速度,患将会因心肌缺血缺氧,循环血量不足而死亡,操作如能正确的把握好按压速度,患将有复生的可能。因此培养娴熟的业务技术,把握好胸外心脏按压频率是心肺复苏的关键,也是抢救成功的保证。现将观察及护理操作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胸外按压时所产生的ECG按压波形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ECG按压波形与胸外按压的相关性,及其对胸外按压效果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器,另一组使用徒手胸外按压。统计胸外按压时ECG按压波形变化。结果胸外按压方式以及按压深度的不同所形成的ECG按压波形也不同。结论有效的胸外按压与所形成ECG按压波形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时监测ECG按压波形对胸外按压效果有明显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再次强调高质量胸外按压的重要性[1].在院前急救的实际工作中,胸外按压操作面临着许多困难,例如在快速转运途中进行胸外按压.而在搬抬和转运的过程中,胸外按压的质量会下降[2].本研究通过复苏模型记录转运途中胸外按压的相关数据并分析,探讨在快速转运途中如何进行胸外按压以及胸外按压的质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8):91-94
目的 比较心肺复苏初期徒手胸外按压与机械胸外按压对患者血气指标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1月接收的6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将其根据心肺复苏方法不同平均分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徒手胸外按压,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机械胸外按压,对两组患者血气指标、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间pH值、乳酸、PaCO2以及PaO2等血气指标方面差异较小(P>0.05);在心肺复苏成功率方面,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是59.37%和84.3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31.25%和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胸外按压与徒手胸外按压均不会影响患者pH值、乳酸、PaCO2以及PaO2等血气指标,但是机械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成功率要比徒手胸外按压更优,除此之外,其能够降低患者气胸、胸壁胸内脏器损伤以及肋骨骨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普遍采纳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心肺复苏操作中应用实时反馈装置对不同人群胸外按压质量的影响。方法:有抢救心肺复苏病人经验的急诊科医护人员、获得基础生命支持培训证书的医学生和仅简单学习过心肺复苏知识的旁观者各25人,先背对心肺复苏反馈装置显示屏按照2015年指南要求实施2min的无反馈胸外按压,在休息6h后再面对反馈装置的显示屏进行2min的有反馈胸外按压,记录受试者胸外按压质量。结果:3组受试者有无反馈装置的胸外按压质量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3组结果分别为(53.7±25.2)%vs(18.3±23.2)%,(53.5±32.5)%vs(25.6±31.5)%,(33.9±30.8)%vs(6.9±15.8)%;旁观者无反馈的胸外按压质量明显低于医护人员和医学生(P<0.01),但使用反馈装置之后3组受试者按压质量的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使用实时反馈装置可以显著改善不同人群胸外按压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不同人群之间胸外按压质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穿着三级标准防护服对胸外心脏按压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45名一线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先后穿着手术衣及三级标准防护服进行2 min胸外心脏按压,记录研究对象的自觉疲劳程度、按压疲劳率、按压频率正确率、按压深度正确率及按压部位定位正确率等.结果 两种着装的按压部位定位正确率、按压频率正确率、第1分钟...  相似文献   

10.
郑中斌 《中外医疗》2014,(15):13-14
目的:分析研究不间断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观察,以更好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 A组43例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B组12例患者给予常规心肺复苏方法,对比观察两组心肺复苏的效果。结果 A组初期恢复自主循环率更高(30.23%),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24 h生存率(23.26%)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胸外按压时间中 A 组(8.44±1.32s)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的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在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在撤机时的运用。方法将本院1999年1月~2006年1月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43例患者,抢救开始时用间歇正压通气模式,患者病情一旦进入稳定期,22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BiPAP模式作为撤机模式为治疗组。另外严格在同一时期随机选出21例同样病情的患者采用的SIMV+PSV机械通气模式撤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的并发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中在ICU中治疗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呼吸机相关的并发症,病死率少于对照组。结论在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治疗中,首先用有创的间歇正压通气抢救,保证患者氧合,然后选择时机改用双水平正压通气,疗效确切,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机械通气在治疗因剖胸手术后出现急性呼唤窘迫综合征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自93,7-99,3于剖胸术后出现急性呼唤窘迫30例患者,于重症监护室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方式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进行救治,呼唤机采用的是控制呼吸及同步间遏指令加压力支持两种常用模式,并同时进行严密监测及药物辅助治疗。结果:通过比较两种常用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结果,提示机械通气在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的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慢性梗阻基础上合并急性功能障碍的早期外科诊断及治疗,提高对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机械瓣膜慢性梗阻的认识。方法回顾和总结诊治人工心脏机械瓣膜慢性梗阻合并急性功能障碍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5例患者明确诊断后,通过限期手术(再次瓣膜置换手术)治疗,恢复顺利,无一例出现早期相关并发症,术后心功能状况改善明显。结论对于人造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远期出现类似于瓣膜狭窄的病理生理改变及相关的临床症状时,应高度怀疑慢性梗阻可能;其合并出现急性功能障碍时诊断并不困难,应争取时间尽快再手术,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白色卡片法评估气道反应性的方法在评估脱机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通过程序化脱机评估的患者,按白色卡片法评分分成A、B两组(A组:≤2分,B组≥3分).观察和比较A、B两组患者脱机后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24 h和48 h再插管率、无创通气率、ICU死亡率以及平均住ICU费用的情况.结果 ①脱机前A组与B组患者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脱机后1、8、24及48 hA组患者氧合指数显著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脱机后1、8及24h A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脱机后48 h无显著差异(P>0.05).②A组患者24 h、48 h再插管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拨管后需无创通气率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A组患者住ICU时间、住ICU费用以及ICU死亡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白色卡片法评估患者气道情况,可协助判断患者脱机拔管风险.  相似文献   

15.
以汽车碰撞试验为研究对象,分析归纳了摩擦力做功及阻挡杆变形能的计算方法,根据能量守恒的原则,给出了碰撞过程的能量平衡模型,构建了对碰撞过程中滑车的运动以及阻挡杆的变形进行计算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利用计算机对该模型进行计算求解的计算方法。以Matlab为计算工具,编制了计算程序,结合一个具体的算例,研究滑车质量、初始碰撞速度、内侧柱销中心距、阻挡杆截面尺寸等因素对滑车位移、冲撞力、速度、以及减速度的影响规律,得到了相应的变化曲线,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自主呼吸间隙存在时应用持续性气管内吹气(CTGI)的可能性。方法 油酸所致急性肺伤犬模型8号,随机予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及BIPAP加用CTGI(流速分别为3、6、9L/min,简称T3、T6、T9组),调节BIPAP压力水平使PaCO2在各组间相等,达到稳态后测定各通气方式下的气体交换、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指标。结果 在保证PaCO2相同,即通气效果相同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中的湿化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管插管或切开后机械通气时湿化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介绍各种湿化治疗的效果和湿化治疗中的细节.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在SARS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机械通气在SARS病人治疗中的应用,对重症SARS病人经一般面罩、鼻导管吸氧治疗后仍无明显改善者,改用机械通气。根据情况采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或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造口后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结果220名SARS病人重症者131例,进行机械通气者32例,占全组病人的14.55%,占重症病人的24.43%。仅用无创机械通气者24例,占机械通气病例的75%,占重症病例的18.32%。有创机械通气者8例,占机械通气病例的25%,占重症病例的6.11%。其中气管插管6例,占机械通气病例的18.75%,占重症病例的4.58%;气管切开造口3例(其中1例先行气管插管,后又行气管造口),占机械通气病例的9.38%,占重症病例的2.29%。机械通气者中死亡16例,占全组病例的7.27%,占重症病例的12.21%,占机械通气病例的50%。气管插管6例中,死亡5例,占83.33%;改善、痊愈者仅1例,占16.67%。气管造口3例,均死亡。重症病人未进行机械通气者99例,占重症病例的75.57%,其中死亡3例,占3.03%;改善、痊愈者96例,占96.97%。机械通气者中,并发气胸、纵隔气肿或皮下气肿者共7例,占机械通气者的21.88%。提示无创机械通气在重症SARS病人治疗中有积极意义;但有创机械通气应慎用。气管切开造口术对其治疗无特殊积极意义,气管插管的适应证宜严格掌握,插管应在麻醉下实施。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Y-28 (Shore-A hardness being 28) and SY-20 (Shore-A hardness being 20) silicone elastomers and to compared with those of MDX - 4-42 10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Methods 5 test specimens of each silicone elastomer were prepared, then the maj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elastomer were tested and measured The properties tested were selected because of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fabricating a facial prosthesis. Results The ultimate elongation tear strength and Shore-A hardness of SY-28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MDX-4-42 10 material.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SY-28 was similar to that of MDX-4-4210 material. The Shore-A hardness of SY-20 silicone elastomer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MDX-4-4210 material. The tensile strength, ultimate elongation and tear strength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MDX4-4-210 material.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present study, it appears that SY-28 and SY-20 silicone elastomers are suitable for use in fabricating of clinical prostheses. An improvement in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SY-28 and SY-20 would further enhance the value of the material.  相似文献   

20.
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智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1):887-88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4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控制性低通气及内科综合治疗,监测其治疗前、治疗后6h的血气及气道内压变化。结果2例患者因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40例患者治愈出院。治疗后6h二氧化碳分压及气道峰压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氧分压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早期采用控制性低通气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