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茜  韩云凤  石懿  杨春红  赖先荣  张富文 《中成药》2023,(11):3729-3735
目的 优化视力舒颗粒制备工艺,并建立其物理指纹图谱。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辅料用量、润湿剂浓度、干燥温度为影响因素,金丝桃苷、葛根素、橙皮苷转移率及成型率、吸湿率、休止角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Plackett-Burman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选择堆积性、均一性、流动性、稳定性作为一级指标,松密度、振实密度、相对均齐度指数、豪斯纳比、休止角、干燥失重、吸湿性作为二级指标,建立15批样品物理指纹图谱。结果 最佳条件为喷雾干燥方式制备干膏粉,辅料0.31倍量甘露醇,润湿剂(87%乙醇)用量45%,在60℃下干燥120 min,综合评分为98.76分。各批样品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结论 该方法合理可靠,重复性好,所制得的视力舒颗粒质量稳定可控,可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20,(7)
目的制备消肿止痛颗粒。方法湿法制粒后,以蔗糖、糊精、乳糖占比为影响因素,成型率、吸湿率、溶化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建立物理指纹图谱,表征相对均齐度指数、松密度、振实密度、豪斯纳比、休止角、水分、吸湿率。结果最佳条件为混合辅料(蔗糖-糊精)比例72.2∶27.8,浸膏与混合辅料比例1∶1.6,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4 h,成型率、吸湿率、溶化率、休止角分别为92.90%、8.73%、89.97%、36.12°。5批样品物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高于0.99。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符合消肿止痛颗粒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 D)理念对祛寒逐风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对颗粒剂进行物理指纹图谱评价。方法以干浸膏粉为主药,选取成型率、休止角、吸湿率、溶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工艺参数,运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选辅料种类。以二级物理指标相对均齐度指数、松密度、振实密度、水分、吸湿率、豪斯纳比、休止角为评价指标,建立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颗粒剂质量的一致性。结果祛寒逐风颗粒的制备工艺为以可溶性淀粉-糊精(3∶2)为辅料,药辅比1∶2,30 m L 80%乙醇为润湿剂。5批颗粒的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9。结论祛寒逐风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行,物理指纹图谱科学合理,为中药制剂制备工艺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21,(10)
目的优化健脾通气无糖颗粒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以成型率、吸湿率、溶化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结合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相对均齐度指数、松密度、振实密度、水分、吸湿率、休止角、豪斯纳比为指标,建立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样品质量的一致性。结果最优条件为干膏粉与混合辅料[乳糖-甘露醇(0.684∶0.316)]比例1∶0.2,润湿剂(89%乙醇)用量40 mL,成型率、溶化率、含水量、休止角分别为91.93%、89.53%、7.89%、30.04°。5批样品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物理质量标准科学合理,可用于制备健脾通气无糖颗粒。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对黄槐片进行成型工艺研究,并对颗粒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以黄槐提取物为主药,采用湿法制粒压片,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辅料,考察片的成型率、片质量差异、硬度、脆碎度和崩解时限,从而确定黄槐片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采用物理指纹图谱法对黄槐颗粒各项物理质量属性指标进行综合表征,建立由9个指标(相对均齐度指数、颗粒间空隙率、卡尔指数、松密度、振实密度、干燥失重、吸湿性、豪斯纳比、休止角)构成的颗粒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颗粒的质量一致性并对其可压缩性进行分析。结果黄槐片的最佳处方为黄槐颗粒0.25 g,7%交联羧甲纤维素钠、2%滑石粉,混匀。最佳工艺条件为16目筛制粒,60℃干燥1 h,18目筛整粒。5批黄槐颗粒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高于0.983,5批颗粒参数指数均大于0.4,参数轮廓指数在4.82~5.70,良好可压性指数在4.44~5.25。结论建立的黄槐片制备工艺、处方及中间体颗粒物理质量标准科学合理,工艺稳定可行,为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鹏程  刘涛  张文文  梁悦  张佳  李彬 《中草药》2018,49(7):1576-1582
目的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对黄槐片进行成型工艺研究,并对颗粒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以黄槐提取物为主药,采用湿法制粒压片,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辅料,考察片的成型率、片质量差异、硬度、脆碎度和崩解时限,从而确定黄槐片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采用物理指纹图谱法对黄槐颗粒各项物理质量属性指标进行综合表征,建立由9个指标(相对均齐度指数、颗粒间空隙率、卡尔指数、松密度、振实密度、干燥失重、吸湿性、豪斯纳比、休止角)构成的颗粒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颗粒的质量一致性并对其可压缩性进行分析。结果 黄槐片的最佳处方为黄槐颗粒0.25 g,7%交联羧甲纤维素钠、2%滑石粉,混匀。最佳工艺条件为16目筛制粒,60℃干燥1 h,18目筛整粒。5批黄槐颗粒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高于0.983,5批颗粒参数指数均大于0.4,参数轮廓指数在4.82~5.70,良好可压性指数在4.44~5.25。结论 建立的黄槐片制备工艺、处方及中间体颗粒物理质量标准科学合理,工艺稳定可行,为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QbD理念研究川明参口含片的制备工艺,并对其中间体颗粒进行物理质量标准评价。方法:以川明参提取物为主药,采用湿法制粒压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辅料,考察口含片的成型率、片重差异、硬度、脆碎度和崩解时限,从而确定川明参口含片的最佳处方。采用粉体学评价方法对川明参颗粒各项物理质量属性指标进行综合表征,建立由9个指标(相对均齐度指数、颗粒间空隙率、卡尔指数、松密度、振实密度、干燥失重、吸湿性、豪斯纳比、休止角)构成的颗粒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颗粒的质量一致性并对其压缩性进行分析,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片剂项下要求对川明参口含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川明参口含片的最佳配方为川明参浸膏30%,微晶纤维素23%,乳糖46%,硬脂酸镁0.7%,加70%乙醇适量。制备工艺条件为16目筛制粒,55℃干燥1 h,18目筛整粒。5批川明参颗粒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44,可压性评价参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可压性,川明参口含片的硬度、片重差异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结论:优选的川明参口含片制备工艺及中间体颗粒物理质量标准科学合理,为其他中药口含片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银杏叶片湿法制粒工艺中颗粒中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粉体学评价方法表征颗粒的堆积性、均一性、流动性、可压性和稳定性。建立了由松装密度、振实密度、颗粒分布宽度、粒径范围、相对均齐度指数、纵横比、豪斯纳比、休止角、流动时间、颗粒间孔隙率、卡尔指数、比表面积、孔体积、孔径分布、干燥失重和吸湿性16个指标构成的颗粒物理指纹谱。通过可压性参数(参数指数、参数轮廓指数和良好可压性指数)分析颗粒压缩特性。运用主成分分析从不同批次颗粒物理指纹谱信息中提取出2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代表颗粒尺寸参数,第二主成代表颗粒形态参数。中药颗粒物理指纹谱可帮助评价不同批次颗粒质量一致性,分析颗粒质量属性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为中药颗粒控制和工艺研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周蔚昕  刘涛  刘钱  罗虹  杨俊莉  余杰  彭晓宇 《中草药》2018,49(21):5107-5115
目的制备15批川芎饮片标准汤剂,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和物理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按《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中标准汤剂制备条件,制备15批川芎饮片标准汤剂,采用HPLC,流动相为0.6%磷酸水溶液-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4 nm,建立川芎饮片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并建立由9个2级指标(相对均齐度指数、颗粒间空隙率、卡尔指数、松密度、振实密度、干燥失重、吸湿性、豪斯纳比、休止角)构成的物理指纹图谱。结果 HPLC对照指纹图谱中主要共有峰有13个,确认3个,分别为绿原酸、咖啡酸和阿魏酸。以阿魏酸为参照峰,分析了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并规定了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限度。建立了HPLC及物理指纹图谱,并规定其相似度均不应低于0.9。结论建立的川芎饮片标准汤剂的HPLC和物理指纹图谱可作为合理稳定的质量评价指标,为川芎配方颗粒的研制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毅  徐冰  孙飞  王馨  张娜  史新元  乔延江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2):2221-2227
中药口服固体制剂原辅料的物理性质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该文借鉴中药化学指纹图谱的概念,提出构建中药提取物粉末物理指纹谱的方法,物理指纹谱由5个一级指标(堆积性、均一性、流动性、可压性和稳定性)和12个二级指标(松密度、振实密度、粒径50μm百分比、相对均齐度指数、豪斯纳比、休止角、粉末流动时间、颗粒间孔隙率、卡尔指数、内聚力指数、干燥失重、吸湿性)构成,并以雷达图定量直观展示。以三七总皂苷(PNS)提取物为例,介绍了物理指纹谱在不同来源或不同批次提取物粉末质量一致性评价中的应用,通过对12个二级指标的集成,构建参数指数、参数轮廓指数和良好可压性指数,用于预测PNS提取物粉末及其与常用药用辅料构成的制剂处方的压缩特性,为中药粉末质量评价和中药固体制剂处方开发及工艺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该文提出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的中药分析方法持续改进策略。以三七总皂苷(PNS)5种皂苷类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定量分析方法开发为例,完成分析方法从HPLC到UPLC的转换。在UPLC开发中,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Box-Behnken设计理解关键方法参数(CMP)与关键方法属性(CMA)之间的关系,建立贝叶斯概率设计空间;优选稳健色谱条件为初始乙腈20%,等度时间10 min,梯度变化速率6%·min~(-1),分析时间17 min,采用Accuracy profile进行方法学验证。在相同的分析目标(ATP)下,从色谱条件、CMP辨识结果、CMP-CMA关系模型、系统适用性等方面对PNS的HPLC和UPLC定量分析性能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UPLC可缩短分析时间、提高关键峰对分离度、色谱系统适用性满足要求,UPLC可替代HPLC进行PNS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板蓝根及其混伪品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开发mini-barcode并验证其鉴定能力,为板蓝根的质量控制和科学评价提供方法。[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板蓝根及其混伪品所有已发表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导入PhyloSuite v1.2.1软件提取其共有蛋白编码基因并分别对齐,后续使用DnaSP 6软件进行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以筛选出候选DNA mini-barcode区域。通过Geneious软件多序列比对,筛选高变区用于mini-barcode开发。针对候选条形码区域设计引物。采用试剂盒法提取板蓝根药材总DNA分别利用通用ITS2引物和该实验设计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测序。[结果]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的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选择accD基因作为候选mini-barcode开发区域并设计了扩增引物。通过遗传距离和测序数据分析,该分子标记能被成功扩增并实现鉴定。[结论]开发了用于鉴定板蓝根及其混伪品的mini-barcode,为实现DNA降解的板蓝根药材及含板蓝根的中药制剂等混合样本的真伪鉴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优化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前处理过程中丹参浓缩膏的石硫工艺。方法使用鱼刺图法对丹参浓缩膏石硫工艺涉及的各个参数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估,筛选出了9个潜在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CPP),即石灰乳质量分数、加石灰乳速度、搅拌速度、加石灰乳后搅拌时间、硫酸质量分数、加酸速度、加酸后搅拌时间、静置时间和静置温度。采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设计法对9个潜在CPP进行进一步筛选,确定了石灰乳质量分数、加石灰乳后搅拌时间、加酸后搅拌时间和静置时间为石硫工艺的CPP。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法建立CPP和关键质量属性之间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根据石硫上清液中各指标需要达到的水平,通过计算获得基于概率的设计空间。结果推荐的石硫工艺操作空间为石灰乳质量分数12.0%~13.0%,加石灰乳后搅拌时间40~50 min,加酸后搅拌时间30~35 min,静置时间16~20 h。结论在设计空间内进行操作有助于提高石硫工艺中间体质量一致性,本研究对实际工业生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委陵菜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了委陵菜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纯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4因素4水平的委陵菜黄酮提取条件,并从最适样品浓度、上样量、乙醇洗脱液浓度、乙醇洗脱用量等方面对AB-8型大孔树脂纯化委陵菜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最适提取条件为在70℃条件下,乙醇浓度为40%,固液比为lg100 mL,提取3次的效果最佳.最适纯化条件为当黄酮液浓度为0.4 mg·mL-1时,吸附速率最佳;洗脱液为70%的乙醇;乙醇的洗脱用量达到4倍床体积数时,解吸率较高.其粗黄酮粉的黄酮含量为17.98%,经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的委陵菜精黄酮粉中黄酮含量约达48.36%.  相似文献   

15.
基于粒子设计原理的青黛-白矾复合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定堃  林俊芝  韩丽  王莹  杨明  郭治平  邹文铨 《中草药》2013,44(24):3457-3464
目的 基于粒子设计原理,制备并表征具有核壳结构的青黛-白矾复合粒子。方法 以粒径为评价指标,研究壳粒子的制备时间;以接触角为评价指标,研究复合粒子的复合时间。分别制备青黛细粉、白矾细粉、青黛-白矾细粉混合物及青黛-白矾复合粒子,从粒径分布、粉末颜色、微观结构、表面元素分布及晶型结构方面对比研究4种粉末的差异,以表征复合粒子的核壳结构。结果 壳粒子在振动磨中粉碎17 min后加入核粒子,两者一起复合5 min,复合粒子的表面润湿性与壳粒子无显著差异。4种粉末在粒径分布、颜色、微观结构、表面元素分布及晶型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复合粒子的众位粒径d0.9为32.818 μm,远小于混合物,其颜色、表面元素分布与壳粒子高度类似,扫描电镜(SEM)观察到存在众多小颗粒包覆在大颗粒表面的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谱中核粒子大部分的特征峰消失或强度减弱。结论 成功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青黛-白矾复合粒子,其表面性质与壳粒子类似,与核粒子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6.
青黛炮制过程中靛蓝定向生成的工艺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筛选出青黛炮制过程中显著影响靛蓝生成的因素,优化最佳水平组合,确定生成靛蓝的最佳工艺。方法应用HPLC法测定粗靛中靛蓝;并以鲜叶产靛蓝的量(即靛蓝的转移率)为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筛选出显著影响因素及最佳水平组合。结果青黛的浸泡、打靛工艺确定为浸泡前不除蜡,浸泡液pH 3.5,溶剂用量与鲜叶质量比例为13,避光、浸泡24 h,温度25℃,通气时间30 min,加氨水调节打靛前pH值至9。结论系统地优化了青黛浸泡、打靛环节的工艺,阐明了青黛炮制过程中各个影响因素对有效成分靛蓝的影响,为炮制原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熟大黄的最佳炮制工艺,并量化炮制终点判定标准。方法以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总蒽醌的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设计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熟大黄的最佳工艺;采用色差计量化炮制品的颜色值。结果熟大黄的最佳炮制工艺:大黄加30%黄酒闷润3.5 h,置100℃蒸制1.5 h。蒸制时间对大黄中总蒽醌的量具有显著性影响,而闷润时间和蒸制温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色度L(4 mm)、a(4 mm、8 mm)、b(4 mm)值与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总蒽醌的量呈(极)显著性正(负)相关;正态性检验表明,大黄酸的量与色度b(8 mm)值具有良好的正态性,且呈极显著正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7 X+0.288。结论熟大黄炮制过程中,可以通过测定其色度L、a、b值,科学地判定炮制终点,也为深入研究中药炮制终点判定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秦皮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方法以HPLC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秦皮中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秦皮素、秦皮苷和总香豆素含量的总评归一值(Y)为评价指标,以切制规格(X_1)、干燥温度(X_2)和干燥时间(X_3)为考察对象,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秦皮的产地加工与饮片一体化工艺;并研究一体化秦皮饮片的抗炎镇痛效果。结果最佳一体化工艺为秦皮药材去粗皮后,切6 mm厚的丝,75℃干燥3.25 h;该工艺生产的秦皮饮片可显著减少冰醋酸致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延长潜伏期,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胀反应,明显或部分缓解肿胀程度;一体化秦皮饮片比传统饮片镇痛作用更加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响应面法优选秦皮产地加工一体化工艺简便易行,准确度较好,为其他皮类饮片生产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寒痹舒凝胶膏剂的基质配方并研究其体外释放和透皮吸收行为。方法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以含药凝胶膏剂的初黏力、持黏力和胶强度3个指标对基质组成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基质配方并进行验证试验;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蛇床子素为指标进行体外释放和经皮渗透性能的研究。结果寒痹舒凝胶膏剂的基质配方为NP700 6.97g、甘羟铝0.30 g、酒石酸0.25g、甘油35.00 g、PVPK90 3.87g、蒸馏水43.61 g;寒痹舒流浸膏10 g。凝胶膏中蛇床子素24 h体外释放达到(63.30±0.05)%,经皮渗透速率为0.16μg/(cm~2·h),24h累积渗透量为(3.61±0.32)μg/cm~2。结论 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出的寒痹舒凝胶膏剂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和成型性。蛇床子素体外释放符合一级方程模型,体外透皮符合零级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山药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前处理的最佳工艺.方法:以二氧化硫提取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方法、溶剂用量、振荡速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NaOH溶液质量分数对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前处理工艺的影响.运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影响显著的因素,以NaOH溶液质量分数和溶剂用量为自变量,二氧化硫提取量为因变量,对自变量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通过效应面法选择工艺条件,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最佳前处理工艺为NaOH溶液质量分数0.7%,料液比1∶50.99,提取率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3.23%.结论:优选的前处理工艺简便、预测性良好,为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时样品的前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