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墨旱莲(Eclipta prostrat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对墨旱莲80%乙醇提取浸膏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2,6-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乙酯(ethyl2,6-dihydroxy-4-methoxy benzoate)(1)、干朽菌酸C(merulinic acidC)(2)、β-香树酯酮(β-amyrone)(3)、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4)、旱莲苷A(ecliptasaponinA)(5)、蟛蜞菊内酯(wedelolactone)(6)、去甲基蟛蜞菊内酯(demethylwedelolactone)(7)和槲皮素(quercetin)(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水提取物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指标对其降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从山茱萸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个酚酸类化合物,鉴定为2-(2-乙氧基-2-氧乙基)-3,5-二羟基苯基4-羟基苯甲酸酯(1);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为7.439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酚酸类化合物,命名为山茱萸酸酯A,其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RP-C18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从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crophylloside G (1)、macrophylloside D (2)、5-formyl-2,3-dihydroisocoumarin (3)、(+)-medicarpin (4)、(+)-syringaresinol (5)、liquiritigenin (6)、(3R)-sativanone (7)、(3R)-3′-O-methylviolanone (8)、4,2′,4′-trihydroxychalcone (9)、latifolin (10)、gentioxepine (11)、6α-hydroxycyclonerolidol (12)、ethyl linoleate (13)。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的苯并吡喃糖苷类化合物,化合物4、6~10、12和13均为首次从秦艽和龙胆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在10μmol·L-1浓度下对用D-GalN诱导的AML12细胞...  相似文献   

4.
作者从假马齿苋Bacopa monnieri(L)Wettst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的甾体皂苷化合物(1)和6个已知化合物bacopasaponin-C(2)、bacopaside—Ⅰ(3)、bacopaside-Ⅱ(4)、bacosterol(5)、bacosine(6)及藤黄菌素-7-O-B—D-吡喃葡萄糖苷(7)。  相似文献   

5.
李兆  陈龙  赵宏伟  李兵  王晓  闫慧娇 《中草药》2020,51(19):4896-4901
目的对红果樫木Dysoxylumbinectariferum的叶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MS及核磁共振数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红果樫木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5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5)-烯-β,6β,22-三醇(1)、豆甾-5(6)-烯-3β,21,2-三醇(2)、2α,3β,4β-三羟基孕甾-16-酮(3)、2α,3β-二羟基-4β-乙酰氧基孕甾-16-酮(4)、2α,3β-二羟基孕甾-17(20)-烯-16-酮(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红果豆甾A。化合物2~5均首次从红果樫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疣海星中的皂苷类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枉层析的方法分离纯化。运用IR,MS,^1H—NMR,^13C—NMR和2D-NMR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疣海星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多羟基甾醇皂苷类化舍物Pa-1,鉴定为3-O-[2’-methoxyl)-β-D-xylopyranoside]-6β,8β,16β,29-tetrahydroxy-5α-cholestanol-15α—O—sodium sulfonate。结论:该化合物为新天然产物,首次对其碳氢信号进行准确归属,  相似文献   

7.
娄云云  牟龙  黄亚萍  张健  殷志琦  潘珂 《中草药》2021,52(7):1872-1876
目的 对绞股蓝Gynostemmapentaphyllum的总皂苷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现代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绞股蓝的总皂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葫芦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葫芦素L-2-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多种柱色谱技术采用活性追踪法对鸡蛋花中具有降血糖活性的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对所有纯化的单体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及分析鉴定,共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6-羟基-6″-乙酰基苯甲酸苄基酯-2-O-β-D-葡萄糖苷(1)、6-羟基-6-乙酰基苯甲酸苄基酯-2-O-β-D-葡萄糖苷-(1→6″)-β-D-葡萄糖苷(2)、2-羟基-6-甲氧基苯甲酸苄基酯-2-O-β-D-葡萄糖苷(3)、6-羟基苯甲酸苄基酯-2-O-β-D-葡萄糖苷(4)、6-羟基苯甲酸苄基酯-2-O-β-D-葡萄糖苷-(1→6″)-β-D-葡萄糖苷(5)、6-羟基苯甲酸苄基酯-2-O-β-D-葡萄糖苷-(1→6″)-β-D-木糖苷(6)。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6为首次从鸡蛋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鉴定的6个化合物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6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50为8.2~33.5μmol·L-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滇黄精及其活性成分群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方法:以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研究滇黄精不同提取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滇黄精及其不同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小剂量的滇黄精总皂苷抑制率最明显,抑制率为34.2%;滇黄精生水提液次之,抑制率为27.7%;而其制水提液及其总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滇黄精总皂苷具有明显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可能为滇黄精降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罗汉果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色谱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多种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罗汉果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葫芦烷型三萜皂苷,分别为罗汉果皂苷Ⅲ A1(mogroside Ⅲ A1)、赛门苷Ⅰ(siameno-sideⅠ),罗汉果皂苷Ⅳa(mogroside Ⅳa)、罗汉果皂苷Ⅳe(mogroside Ⅳ e),罗汉果皂苷(mogroside Ⅴ)、11-氧-罗汉果皂苷Ⅴ(11-oxo-mogroside Ⅴ).结论:mogroside Ⅲ A1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鉴定其结构为罗汉果醇-24-O-β-D-毗喃葡萄糖基(1→2)-[β-D-毗喃葡萄糖基(1→6)]-β-D-毗喃葡萄糖苷{Mogrol-24-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其余5个化合物为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王建斌  吴孟华  曹晖 《中草药》2019,50(10):2266-2272
目的研究腺梗豨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地上干燥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萃取法、硅胶色谱、凝胶及反相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综合运用IR、HR-ESI-MS、1H-NMR、13C-NMR、DEPT、HSQC、HMBC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腺梗豨莶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1个单萜苷(1)、4个二萜苷(2~5)以及1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6),分别鉴定为(2Z,5E)-7-羟基-3,7-二甲基-2,6-辛二烯-1-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1)、腺梗豨莶丁苷(2)、对映-2β,15,16,19-四羟基海松烷-8(14)-烯-19-O-β-吡喃葡萄糖苷(3)、对映-2-酮基-15,16-二羟基海松烷-8(14)-烯-19-羧酸-β-吡喃葡萄糖苷(4)、豨莶新苷(5)、刺参萜酮B(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豨莶苷F,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赵泽青  苏艳芳  黄雄 《中草药》2016,47(8):1265-1268
目的研究莛子藨Triosteum pinnatifid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薄层色谱以及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ODS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并综合运用1H-NMR、13C-NMR、COSY、HMBC、HSQC、NOESY、MS等波谱手段以及与对照品比对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莛子藨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5个环烯醚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ohima C 10-O-β-D-glucopyranoside(1)、獐芽菜苷(2)、马钱子苷酸(3)、马钱子苷(4)、grandifloroside(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莛子藨苷。  相似文献   

13.
刘平平  于会明  田友清 《中草药》2020,51(6):1481-1484
目的对青蒿Artemisiae Annuae Herba(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干燥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综合应用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青蒿水提取物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4-羟基-3-甲氧基苯基)-2,3-二羟基萘(1)、东莨菪内酯(2)、滨蒿内酯(3)、猫眼草酚B(4)、棕鳞矢车菊黄酮素(5)、mikanin(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青蒿木脂素。  相似文献   

14.
袁瑞瑛  胡靖瑶  王希  谌顺清  蔡诗琪  王聪  蔡由生 《中草药》2022,53(21):6660-6665
目的 研究伸筋草Lycopodii Herb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对伸筋草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SRB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性测试。结果 从伸筋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酰基-芒柄花萜醇(1 )、lycopodine (2 )、lycoposerramine M (3 )、4α-hydroxy-anhydrolycodoline (4 )、flabelliformine (5 )、β-dihydrolycopodine (6 )、lycodoline (7 )。结论 化合物1 为新的serratene型三萜,命名为3-甲酰基-芒柄花萜醇。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 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没有降糖活性。化合物56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藏药短管兔耳草中1个新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郗峰  邓君  王彦涵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6):2054-2056
目的:对藏药短管兔耳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分离纯化化合物,并用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藏药短管兔耳草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经鉴定均为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兔耳草苷A(lagotiside A),化合物2为毛蕊花糖苷.  相似文献   

16.
闵建国  李鹤  周艳林  钟小清  邹准  邹节明 《中草药》2019,50(11):2708-2711
目的建立金沙藤药材的HPLC特征图谱方法,并评价药材不同部位的成分差异。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354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收集广西不同产地12批金沙藤药材进行分析,建立药材的特征图谱,并对其茎和叶中芦丁、异槲皮苷和紫云英苷含量进行了测定,进而评价药材的茎和叶化学成分差异。结果从金沙藤药材特征图谱中分析得出7个共有峰,其中1号峰为咖啡酸,2号峰为芦丁,3号峰为异槲皮苷,5号峰为紫云英苷。经分析,其中11批药材的相似度在0.900以上,1批药材的相似度在0.900以下;金沙藤茎比叶的化学成分丰富,且测定的3种成分含量高。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有效控制金沙藤药材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药材采收季节以秋冬为佳。  相似文献   

17.
黄艳  侯萍  任晨阳  潘立卫  彭柳亭  甘纯秋  李俊 《中草药》2024,55(13):4305-4311
目的 研究红叶野桐Mallotus paxii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HR-ESI-MS、NMR、CD等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的抑制能力,评价化合物的抗炎作用;MTT法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性。结果 从红叶野桐茎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7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17-羟基闭花木-12,15-二烯-2-酮-3-O-D-吡喃葡萄糖苷(1)、对映-16α,17-二羟基-贝壳衫-3-酮(2)、阿贝苦酮(3)、对映-16β,17-二羟基阿替生烷-3-酮(4)、圆叶乌桕素A(5)、野梧桐新素E(6)和2α-hydroxy-19-deoxy-jesromotetrol(7)。体外抗炎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35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中NO生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值分别为28.21、31.73μmol/L,且无明显细胞毒性。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的二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红叶野桐苷E。化合物157为首次从野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8.
莛子藨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泽青  苏艳芳  黄雄  周家莉  马雪姣 《中草药》2016,47(12):2089-2094
目的研究莛子藨Triosteum pinnatifid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ODS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综合运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莛子藨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包括2个单萜二糖苷:(E)-(6S)-8-[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oxy]-2,6-dimethyloct-2-eno-1,3"-lactone(1)、urceolide(2)和8个酚类化合物:2,3-二氢穗花杉双黄酮(3)、芹菜素4'-O-β-D-葡萄糖苷(4)、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5)、原儿茶酸(6)、没食子酸乙酯(7)、tachioside(8)、icariside F2(9)、icariside E4(10)。结论除化合物2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结构中的阿拉伯糖应更正为~1C_4式的α-L-阿拉伯糖。  相似文献   

19.
小驳骨中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小驳骨Gendarussa vulgaris地上部位的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ODS、大孔吸附树脂AB-8等柱色谱方法以及半制备HPLC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小驳骨药材95%乙醇总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驳骨萜A(1)、4,4,14α-三甲基孕甾-8-烯-3β,20α-二醇(2)、华木酮(3)、过氧化麦角甾醇(4)、熊果酸(5)、齐墩果酸(6)、3β-羟基-11α,12α-环氧齐墩果-28,13β-内酯(7)、当药苷(8)、马钱子苷(9)、脱水莫诺苷元(10)。结论化合物1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命名为驳骨萜A;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并首次对其氢谱和碳谱数据进行归属;化合物3~5、7~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多花蒿Artemisia myriantha干燥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的倍半萜类成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数据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blumenol A(1),(+)-dehydrovomifoliol(2),(+)-3-hydroxy-β-ionone(3),(3R,6R,7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4),(-)-10-oxo-isodauc-3-en-15-oic acid(5),isoerivanin(6),eudesmafraglaucolide(7),artanomalide A(8),13-acetoxy-3β-hydroxy-germacra-1(10)E,4E,7(11)-trien-12,6α-olide(9),13-acetoxy-3β-tigloyl-germacra-1(10)E,4E,7(11)-trien-12,6α-olide(10),13-acetoxy-3β-(3-methylbutanoyl)-germacra-1(10)E,4E,7(11)-trien-12,6α-olide(11),3,9-diacetoxy-13-hydroxy-1(10),4,7(11)-germacratrien-12,6α-olide(12),8α-angeloyloxycostunolide(13)。化合物1~6,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7~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对人结肠癌(HCT-8)和人胃癌细胞(BGC-823)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2.33,4.53μ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