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扬子铁线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凤  贺庆  肖培根  程翼宇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8):1377-1381
 目的研究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扬子铁线莲[Clematis puberula Hook.f.& Thoms.var.ganpiniana(Lévl.& Van.)W.T.Wang]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反相制备型高效液相、Sehadex LH-20等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三萜皂苷和1个木脂素,分别为HN saponin H(Ⅰ),huzhangoside B(Ⅱ),hederacholichiside F(Ⅲ),clematichinenoside B(Ⅳ),huzhangoside D(Ⅴ),clematichinenoside C(Ⅵ),prosapogenin CP11(Ⅶ),clemastanin B(Ⅷ)。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hederacholichiside F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prosapogenin CP首次作为原型皂苷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张倩  陆云阳  刘杨  汤海峰 《中草药》2021,52(17):5185-5191
目的研究大叶铁线莲Clematis heracleifoli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ODS反相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大叶铁线莲全草7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包括三萜皂苷6个、黄酮苷1个、木栓烷型三萜2个和植物甾醇1个,分别为3,23-二羟基-齐墩果-18-烯-28-酸-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刺楸皂苷B(2)、粗齿铁线莲皂苷B(3)、刺五加苷A_1(4)、皂苷PJ_3(5)、异株五加苷B(6)、金丝桃苷(7)、木栓酮(8)、表木栓醇(9)和β-谷甾醇(10)。结论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命名为大叶铁线莲皂苷D;化合物2~9均为首次从大叶铁线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沙海参中的三个海参皂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沙海参体内的化学成分,寻找结构新颖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沙海参体内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三个三萜皂苷化合物,分别为arenicolaside A(1),fuscocineroside C(2)和holothurin A(3)。结论: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三萜皂苷化合物,化合物2、3均为首次从沙海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岗梅根中1个新的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岗梅根为广东凉茶的常用组方药材,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为其主要和特征性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Pre-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从岗梅根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经多种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3-O-(3-O-sulfo)-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 3β-hydroxy-13(18)-oleanen-28-o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1)、rotundinoside A(2)、oblonganoside M(3)、3-O-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 3β,19α-dihydroxy-20α-urs-12-en-28-o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4)、毛冬青皂苷B2(5)、ilexside II(6)、rotundinoside B(7)、ilekudinoside B(8)、ilexpublesnin E(9)、ilekudinoside D(10)和ilexpernoside D(11)。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的δ-齐墩果酸型三萜皂苷,化合物2~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竹节参皂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竹节参中的皂苷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丁醇萃取,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制备竹节参中的皂苷类成分,应用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竹节参中分离得到了5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巨花雪胆皂苷B(1),竹节参皂苷Ⅴ(2)、IV(3)、IVa(4)和Cynarasaponin C(5)。结论:化合物1和化合物5为首次从人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具有生物活性的三萜皂苷类成分。方法 应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HPLC对玉足海参体内三萜皂苷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3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leucospilotaside D (1)、holothurin B (2) 和holothurin B2 (3)。 化合物1~3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胃癌细胞BEL-7402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率较强。结论 化合物1为首次从玉足海参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均显示显著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7.
岗梅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岗梅Ilexasprell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和RP-HPLC等色谱方法对岗梅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岗梅根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三萜及其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8-O-β-D-glucopyranosyl pomolic acid(1)、冬青苷XXIX(ilexo-side XXIX,2)、冬青苷B(ilexoside B,3)、刺参苷F(monepaloside F,4)、长圆冬青苷B(oblonganoside B,5)、3-O-β-D-xylopyranosyl-3β-hydroxyurs-12,18(19)-dien-28-oic acid 28-β-D-glucopyranosyl ester(6)、毛冬青皂苷B(ilexsapo-nin B,7)、randialic acid B(8)、毛冬青酸(ilexolic acid,9)和19-去氢乌索酸(19-dehydroursolic acid,10)。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袁恩  邓敏芝  周立分  张普照  张亚梅 《中草药》2020,51(24):6157-6167
目的 构建6种铁线莲属植物中皂苷类成分的分子网络与快速分析。方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UHPLC-LTQ Orbitrap MS)采集质谱信息,将信息上传至GNPS数据平台计算分析,借助Cytoscape软件生成可视化分子网络图,根据对照品的裂解规律和文献分析鉴定铁线莲植物中皂苷类成分。结果 从6种植物中鉴别出常春藤和齐墩果酸型皂苷共25个,其中16个为常春藤型皂苷、9个为齐墩果酸型皂苷,根据代表各成分节点的颜色及比例,得到各成分在6种铁线莲属植物中的分布情况。鉴定的25个三萜皂苷中,20个为2种或2种以上铁线莲共有成分,其中化合物clematichinenoside A和oleanolic acid 3-O-rib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为5种铁线莲共有成分;6个三萜皂苷只在单种铁线莲中存在。结论 基于UPLC-LTQ-Orbitrap MS的分子网络技术与传统分析方法比较,其可快速、可视化的区分6种植物中三萜皂苷的差异;6种植物中三萜皂苷类成分相似之中又有不同,为药材替代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黑乳海参中两个新的四环三萜化合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黑乳海参体内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黑乳海参体内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2个三萜皂苷元类化合物,应用化学方法和各种光谱方法鉴定其结构为:3β,17α-二羟基-7,9-二烯-海参烷;3β,17α-二羟基-9,22-二烯-海参烷.结论:2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黑乳参皂苷元A和B.是我国学者首次从海参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皂苷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叶瓜参中的三个海参皂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叶瓜参体内的化学成分,寻找结构新颖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叶瓜参体内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三个三萜皂苷化合物,分别为frondosideA6(1),frondoside A(2)和frondoside A1(3)。结论: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三萜皂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元宝草共生菌球毛壳霉Chaetomium globosum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借助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球毛壳霉发酵产物的乙醇提取液中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glolactone A(1)、4′-epialtenuene(2)、交链孢霉烯(3)、chaetomugilin Q(4)、chaetomugilin D(5)、chaetomugilide B(6)、chaetoglobosin Vb(7)、chaetoglobosin C(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球毛壳内酯A,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天山假狼毒Stelleropsis tianschanica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柱色谱方法对天山假狼毒95%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技术与理化常数鉴定结构。结果 从天山假狼毒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7个、木脂素类2个、其他类3个,分别鉴定为荛花醇A(1)、芫花醇乙(2)、viburnolide A(3)、genkwanol B(4)、芫花酚C(5)、瑞香酚(6)、邻苯二甲酸二丙酯(7)、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8)、1,3,5-三羟基-2-甲氧基苯(9)、松柏苷(10)、紫丁香酚苷(11)、金合欢素(12)。结论 化合物1256912为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肖凯  张雷  韩庆通  戴胜军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8):3366-3370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等方法对盔状黄芩中的二萜单体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解析,发现并鉴定了14个新克罗烷型二萜,分别为半枝莲碱D(1),scutolide A(2),scutolide K(3),scutebata J(4),scutebata I(5),6-乙酰氧基河南半枝莲碱A(6),半枝莲素C(7),scutolide E(8),barbatine C(9),半枝莲碱Y(10),半枝莲碱B(11),scutestrigillosin A(12),scutebata O(13),scutolide B(14)。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盔状黄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4.
邓瑞雪  黄玉阳  许艺凡  刘普 《中草药》2021,52(6):1555-1561
目的研究宽苞糙苏Phlomis umbrosa var. latibracteata根降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用有机波谱手段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宽苞糙苏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降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糙苏醛A(1)、糙苏酮(2)、糙苏四醇A(3)、糙苏四醇B(4)、糙苏六醇A(5)、糙苏六醇B(6)、糙苏六醇C(7)、糙苏六醇D(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4、6~8为首次从宽苞糙苏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肿瘤细胞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连翘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中药连翘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并对连翘酯苷A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连翘85%的乙醇提取物经D101大L树脂,以水和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洗脱,60%与30%乙醇洗脱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和制备液相等手段纯化;利用理化和谱学分析(NMR、ESI-MS)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利用DMPD+法和DPPH法测试连翘酯苷A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分离得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连翘酯苷A(forsythoside A)(1)、木通苯乙醇B(calceolarioside B)(2)、芦丁(rutin) (3)、连翘苷(forsythin) (4)、异橄榄脂素(isoolivil) (5)、胡萝h苷(daucosterol)(6).结论:连翘酯苷A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李碧君  刘瑶  顾爱彤  王峰 《中草药》2017,48(1):62-66
目的研究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狗牙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狗牙根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芪类二聚体,分别鉴定为leachianol G(1)、leachianol F(2)、parthenostilbenin B(3)、parthenostilbenin A(4)、restrytisol B(5)、caraphenol C(6)、pallidol(7)、laetevirenol A(8)、quadrangularin B(9)、quadrangularin C(10)、quadrangularin A(11)、parthenocissine A(12)。结论化合物1~12为首次从狗牙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拟茎点霉属真菌HCCB03519的大米发酵产物的肿瘤细胞抑制活性成分,对其进行了化学研究和肿瘤细胞抑制活性分析。从其乙酸乙酯浸提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phomochromene(1),6-羟基蜂蜜曲霉素(2),6-羟基-5-甲基蜂蜜曲霉素(3),nectriapyrone(4),chermesinone A(5),chermesinone B(6),pomopxanthone A(7),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色原烯,化合物5和6为首次在拟茎点霉属中发现。肿瘤抑制活性分析表明,化合物1~6对各个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较低,化合物7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比阳性对照5-Fu的抑制活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nlelnsis Fisch.)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应用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草中共分离出11个黄酮和4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中一个三萜皂苷(S3)为新化合物。结论:通过ESI-MS,UV,IR和NMR分析,将新三萜皂苷的结构鉴定为22β-乙酰基甘草醛(22β-acetoxyl-glycyrrhaldehyde)。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萝藦科白叶藤属白叶藤的化学成分,为其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RP-18柱色谱、羟丙基葡萄糖凝胶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并利用1H-NMR,13C-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叶藤乙醇提取液的三氯甲烷部分分离得到11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素(1),(+)-8-羟基松脂素(2),丁香脂素(3),horsfieldin(4),(-)-蛇菰宁(5),ficusesquilignan A(6),ficusesquilignan B(7),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8),7-羟基-6,8-二甲基香豆素(9),藤菊黄素(10)和methyl sinapate(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叶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