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究与分析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与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的9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类型分为PETD组及PEID组,每组各45例。PETD组给予PETD治疗,PEID组给予PEI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随访1个月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情况、固定节段及头侧邻近节段的椎间活动度、影像学髓核信号分级。结果 PEID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短于PETD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少于PETD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E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EID组治疗后VAS及ODI低于PE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固定节段椎间ROM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EID... 相似文献
3.
5.
目的 观察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术前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摘除脱垂的腰椎间盘72例,游离型15例,其中同时行神经根管扩大术50例,突出间隙L3-42例,L4-540例,L5-S145例。结果 87例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随访结果优64例,占73.6%,良18例,占20.7%,优良率94.3%,差5例,占5.7%。结论 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传统手术相比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目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脊柱内镜不同入路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2018年3月治疗腰骶椎间盘突出症的88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术式治疗,B组采用BEIS入路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VAS评分、ODI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B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VAS评分、术后1个月及3个月ODI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休息时间均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脊柱内镜BEIS入路术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其脊椎功能,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镜下治疗椎间盘突出经椎间孔与椎板间入路术后疼痛、炎症应激状态的临床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施以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观察组施以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直腿抬高角度、下肢疼痛(VAS)评分、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情况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直腿抬高角度、VAS评分以及IL-8与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直腿抬高角度明显提升,VAS评分以及IL-8与IL-17水平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具有更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李洪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6):100-102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的影响.方法 159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7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 相似文献
13.
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术式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8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2—61岁,平均53岁;病程0.5~4年,平均2.6年;2例有外伤史。所有患者行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术式摘除椎间盘并植骨融合。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以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为疗效评价标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JOA分值并计算改善率。结果18例共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每3个月或半年进行门诊复查。所有患者主诉四肢感觉、肌力、活动均较前明显改善。X线检查可见椎间隙已融合,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良好。平均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1±0.3)分,提高到术后2周平均(13.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身对照t检验对照,P〈0.05)。术后3个月平均(14.1±0.1)分,术后6个月平均(14.5±0.3)分,术后12个月平均(14.8±0.2)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优6例,良8例,可3例,差1例。结论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椎间盘切除术的术野清晰,于脊髓的腹侧进行减压,对脊髓的干扰较少,相对安全,应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凌小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1):124-125
目的:对比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将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31例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28例进行比较,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传统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骶带移行椎手术中间隙定位(附2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是手术间隙错误,移行椎体是术中定位困难造成手术间隙错误的主要原因。我们应用美蓝术前于相应棘突注射,结合X线片以明确椎体序列,在手术中确定椎间隙,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995年1月至1998年6月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骶带移行椎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19.7%(26/132)。1.2 美蓝定位的方法:术前1日,局麻下常规消毒铺巾,在需定位的棘突刺入9号注射器针头,拍腰椎侧位像,确定无误后,注射2%美蓝消毒注射液1ml,在棘突及相邻浅层软组织留下美蓝痕迹,次日术中可找到带有美蓝标志的棘突,以此为定位标志完成术中定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分析椎旁肌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入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5例单节段LDH患者,分别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手术23例,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22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VAS和JOA评分。结果 椎旁肌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入路组术后3d、7d、1个月时腰背痛VAS评分低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VA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椎旁肌入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法治疗单节段LDH,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手术与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功能障碍指数、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功能障碍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QOL评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指南》2017,(1)
目的研究椎间孔镜与开窗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64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椎板开窗治疗,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治疗总体疗效和手术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6.88%和100.00%,对照组分别为81.25%和96.88%,两组前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术与开窗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显著远期疗效,但椎间孔镜术具有近期疗效显著,术中出血量少、卧床和住院时间短的优势,临床应准确掌握其适应证,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指南》2017,(3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办法,观察其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间接受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效率(96.67%>83.33%)和JOA腰椎功能评分[(24.15±2.58)分>(19.34±3.05)分]相对更高,而疼痛VAS评分[(1.26±0.71)分<(3.85±1.25)分]相对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其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预后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对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椎板开窗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6年6月笔者对78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板开窗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椎板开窗术是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少,适合在各个不同层次医院开展的手术,也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