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设计并合成新型鬼臼毒素类衍生物。方法 5-甲氧基吲哚与氯代物或酰氯反应得到一位氮取代的5-甲氧基吲哚;其与草酰氯反应,再以4-氨基4-脱氧表鬼臼毒素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体外活性采用Hela细胞筛选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7个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7a, 7b 的活性优于阳性对照依托泊苷(etoposide)。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喹唑啉结构的阿魏酸衍生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基于拼接原理,将阿魏酸与喹唑啉进行结合,并对喹唑啉6位进行修饰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CCK-8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肺癌细胞A549的抗肿瘤活性,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目标化合物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结合模式进行模拟。结果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HRMS(ESI)、1H-NMR进行确证;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1d11f12d12g的IC50低于阳性药吉非替尼,11c的IC50值与吉非替尼相当。结论 化合物11d(IC50=3.09 μmol·L-1)对肺癌细胞A549抗肿瘤活性较强,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合成咔啉类衍生物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α-咔啉、β-咔啉以及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为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分别得到6-取代α-咔啉类、6-取代β-咔啉类以及3-取代β-咔啉类衍生物,用MTT法考察目标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合成了15个新的咔啉类衍生物,结构经过1H NMR和ESI-M S确证。结论 MTT法测试所得的目标化合物对2种受试细胞株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部分化合物显示出与阳性对照紫杉醇相当或更佳的肿瘤细胞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
土槿乙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土槿乙酸抗肿瘤作用的构效关系。方法:以土槿乙酸为原料,合成8个土槿乙酸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MS证实。经MTT法筛选了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8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除Ⅱc所有化合物均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中Ⅱf,Ⅱg的抗肿瘤活性显著高于土槿乙酸。结论:某些土槿乙酸酯和酰胺可提高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邵薇  何谷  成丽 《华西药学杂志》2013,28(3):232-234
目的 合成一类新型的喹唑啉类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2-氨基-5-硝基苯甲腈为起始原料,经过环合、氯化、氨基取代、硝基还原、N-乙酰化等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在前列腺癌细胞PC-3、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皮肤基底细胞癌细胞A431和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等细胞株上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和结论 合成了3个新型化合物,并经1HNMR、MS确证了化学结构.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显示化合物具有抗白血病和抗结肠癌活性.  相似文献   

6.
新型酯类苦参碱衍生物的合成与体外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苦参碱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槐果碱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2个酯类衍生物,采用MTT法测试所合成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目标化合物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和MS确证。体外抗肿瘤结果显示,化合物3 l的活性优于参照药物美法仑,3 f~k的活性弱于美法仑但优于苦参碱,3a~e没有生物活性。结论:苯环和氮芥基团的引入可使苦参碱抗肿瘤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合成槲皮素磺酸化衍生物(QSA),并探究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于槲皮素5''位引入了磺酸基合成QSA;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溶解度;MTT法检测QSA和槲皮素(0.1、0.5、1.0、2.5、5.0、10.0、25.0和100.0μg/mL)对4T1、HeLa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制备4T1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分别为模型(iv生理盐水)组,紫杉醇(PTX)注射液(阳性对照,8 mg/kg,iv给药)组,QSA高、中、低剂量(70、45、20 mg/kg,iv给药)组,槲皮素(70 mg/kg,ig给药)组。iv组每2天给药1次,ig组每天给药1次,隔天监测体质量和肿瘤体积。iv给药7次后将小鼠处死,称瘤质量并计算抑瘤率,同时剖取获取肝和脾,计算肝、脾指数。结果 合成产物QSA的溶解度是槲皮素的4 261倍;QSA对3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与槲皮素IC50值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对4T1细胞的抑制效果最优;体内抑瘤实验结果显示,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对小鼠瘤体积增长发挥显著抑制作用(P<0.001);槲皮素(70 mg/kg)组抑瘤率为18.64%, QSA 45 mg/kg组抑瘤率最高,为55.37%,与PTX注射液组(55.03%)无显著性差异,具备成药性。各组小鼠体质量、肝脾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QSA安全性较高。结论 槲皮素经磺酸基修饰后解决了水不溶性,体内抗肿瘤活性显著改善,为结构相近的黄酮类药物解决给药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半胱氨酸与还原糖作用,合成了五种噻唑烷酸糖衍生物1~5。其中3,4 和5系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3和4对肉瘤S180有明显的抑瘤活性,抑制率分别为46.5%(p<0.05)和51.5%(p<0.01)。  相似文献   

9.
丹皮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细胞增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XJ  Liu JL  Wang JK 《药学学报》2012,47(1):72-76
以间苯二酚为原料, 经过酰化、醚化反应合成了15个丹皮酚及其衍生物, 以HeLa、MCF-7细胞为靶细胞, 采用MTT法进行了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 4-位甲氧基是丹皮酚抗肿瘤活性的增效官能 团, 酮羰基侧链为丹皮酚抗肿瘤活性的必需官能团, 与羰基相连侧链的碳原子数小于4时, 随着侧链的延长其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会不断加强, 优选出的化合物2d对HeLa和MCF-7细胞株具有较显著的抗增殖活性, IC50值分别为2.67和4.74 μmol·L−1, 这为丹皮酚抗肿瘤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水飞蓟宾衍生物,进行生物活性测试及分子对接研究。方法 以天然产物水飞蓟宾为先导化合物,对其C-23位羟基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合成新型水飞蓟宾衍生物;采用MTT法,用人肺癌细胞(A549)和乳腺癌细胞(MCF-7)进行初步体外抗肿瘤筛选;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分析所合成化合物关键基团与靶蛋白的作用方式。结果 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水飞蓟宾衍生物,结构均经1H-NMR、13C-NMR及MS谱确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Ⅰ3、Ⅰ5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药alpelisib相当。结论 经过结构修饰后的水飞蓟宾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Ten novel oleanolic acid (OA)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modifications at positions of A ring and C-28.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the oleanolic acid derivatives against SGC7901 and A549 cell lines were evaluated and confirmed by the tetrazolium bromidesalt (MTT) assay. The lab results revealed that all these compounds displayed some antitumor activity against SGC-7901 and A-549 cell lines. Among them, II4 and II5 exhibited excellent antitumor activities against SGC7901 cells and A549 cells, compared with gefitinib. Molecular docking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ompounds II4 and II5 produce potent antitumor activities by interacting with C-kit receptor through hydrogen bonds and hydrophobic bonds.  相似文献   

12.
Eleven novel ursolic acid (UA) derivative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with modification at positions of C-2, C-3, and C-28 of UA. 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MS, 1H NM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ir in vitro cytotoxicities against various cancer cell lines (HeLa, HepG2, and BGC-823) were evaluated by MTT assa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compounds could inhibit cell proliferation of HeLa, HepG2, and BGC-823 cells. Among them, compounds I3 and I4 showed more potent cytotoxicity on these three tumor cells than gefitinib (positive control), worthy to be studied further.  相似文献   

13.
Seven novel 4β-N-substituted podophyllotoxin derivatives with indole rings were prepared and evaluated for cytotoxicity against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HeLa, KB, KBV, K562, and K562/AO2. Most of them demonstrated improved antitumor activity and weak multidrug resistance compared to the drugs currently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合成13-酰胺基取代苦参碱衍生物及研究该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槐果碱为原料,通过迈克尔加成(Michael addition),叠氮还原酰化反应,制得系列13-位酰胺取代的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等谱确证;选取人肝癌细胞(BEL-7404)和小鼠黑色素瘤细胞(K111)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药理活性筛选。结果 设计合成了9个新化合物,大多数化合物对两株肿瘤细胞都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4b4e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王宾  潘显道  刘红岩  杨晶  吕昭云  赵敬华 《药学学报》2006,41(11):1057-1063
目的寻找高效低毒的秋水仙碱抗肿瘤衍生物。方法秋水仙碱首先被转化为硫代秋水仙碱,然后硫代秋水仙碱通过水解得到7-(N-脱乙酰基硫代秋水仙碱),最后经胺的酰化得到目标化合物。用1H NMR,IR,MS和HR-MS确证了这些衍生物的结构,MTT法评价了目标衍生物的细胞毒性;用对小鼠肝癌H22和宫颈癌U14的抑制率评价了衍生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了12个硫代秋水仙碱新衍生物。结论尽管一些硫代秋水仙碱衍生物的体外细胞毒性强于秋水仙碱,然而小鼠体内抑瘤活性却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并全合成7-芳杂环高喜树碱衍生物并测试抗肿瘤活性。方法首先合成关键中间体5-乙基-5-羟基.4,5,8,9-四氢氧杂环庚三烯并[3,4-f]中氮茚-3,7,11(1H)-三酮,经Frilander反应得到7-氯甲基-10-甲基高喜树碱,然后与芳杂环生成目标产物。结果与结论合成了3个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FAB-MS谱确证,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7和8c对肿瘤细胞A549、LOVO和MCF-7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优于拓扑替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设计并合成结构新颖的N-甲基-4-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衍生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通过分析索拉菲尼与B-Raf激酶的共结晶模型,在保留其药效团的基础上,设计了16个目标化合物,以吡啶甲酸为原料,经氯代、酯化、取代、还原、氨解及与取代的氨基甲酸苯酯反应制得9个目标化合物;经氯代、氨解、取代及与取代的氨基甲酸苯酯反应得到7个目标化合物;以索拉菲尼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评价目标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株H460、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和人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部分目标化合物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活性优于或与索拉菲尼相当,其中化合物9b和12f的活性突出。初步构效关系研究表明,末端苯环上取代基的电性效应和取代位置对化合物的活性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苯甲酸氮芥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稳  赵永梅  王玉霞  谢松强  赵瑾  王超杰 《药学学报》2007,42(12):1327-1329
氮芥与苯环相连时称为芳香氮芥,芳香氮芥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如苯丁酸氮芥、美法仑等。目前使用的芳香氮芥类抗肿瘤药物中,虽然有较高的烷化效率,但毒性较大。苯甲酸氮芥毒性相对较小,是最早作为氮芥类的抗体导向酶前药疗法药物之一,而且近几年有报道苯甲酸氮芥衍生物如CMDA和CJS1050活性较好,正处在临床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6-取代亚甲肼基嘧啶及三嗪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2,4,6-三氯嘧啶或三聚氯氰、苯胺、苯并咪唑、吡咯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BMCL-200908069—1为阳性对照药,以H460、A549和H226为测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合成了2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6-取代亚甲肼基-2,4-双吗啉嘧啶及三嗪类化合物,其结构经MS、1H-NMR谱确证。结论体外活性实验显示:该系列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6a活性最佳,其对H460、A549和H226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3.4、0L75、0.86pxnol·L-1,其活性为阳性对照药的28~16.8倍。  相似文献   

20.
王坚  何惠娟  何承伟  吴平  柳建军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5):705-707,i0001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小鼠膀胱癌的抗肿瘤效果和机制.方法将100μg/ml大蒜素直接加入肿瘤细胞培养6 h,用相差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大蒜素对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直接影响.动物实验检测大蒜素的抗癌效果.在实验第19天切除肿瘤组织作病理学检查,了解免疫反应情况.LDH释放法测大蒜素注射后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大蒜素对膀胱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直接细胞毒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大蒜素剂量为0.1 mg/ml时,肿瘤的抑制率可达56%,剂量为2.5mg/ml时,肿瘤抑制率可达99%.LDH释放法测得大蒜素注射后,能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淋巴细胞.结论大蒜素对膀胱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