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佳川  李思颖 《中草药》2021,52(3):727-735
目的 探讨藤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AGTF)对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肾功能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将藤茶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与HUA相关靶点蛋白尿酸重吸收转运体1(uric acid reabsor...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桂枝汤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氧嗪酸钾诱导小鼠产生高尿酸血症模型,并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别嘌呤醇组(5 mg·kg-1)、桂枝汤组(900、1 799和3 598 mg·kg-1)。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商品化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和尿液中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以及肝脏黄嘌呤氧化(XOD)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动物肾脏尿酸盐转运子(URAT1)、葡萄糖转运子9(GLUT9)、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有机阳离子转运子1(OCT1)、OCT2、有机阳离子/肉毒碱转运子1(OCTN1)和OCTN2。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桂枝汤可明显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增加尿液尿酸和肌酐浓度,提高尿酸排泄分数。另外,桂枝汤可有效抑制高尿酸血症小鼠肝脏XOD活性,下调模型动物肾脏URAT1和GLUT9蛋白水平,上调肾脏ABCG2、OCT1、OCT2、OCTN1和OCTN2蛋白水平。结论:桂枝汤可能通过抑制高尿酸血症小鼠肝脏XOD活性以减少尿酸生成、调节肾脏有机离子转运子蛋白水平以促进尿酸及其他有机离子排泄,从而发挥其降尿酸和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健脾渗湿方 (Jianpi Shenshi Formula) 治疗高尿酸血症 (hyperuricemia,HUA) 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 TCMSP、BATMAN 以及 TCM-ID 结合文献检索,筛选健 脾渗湿方的活性成分,再通过 SwissTargetPrediction 获取成分对应的靶点。使用 Cytoscape 3.8.0 软件构建“药 物-成分”网络,分析获取健脾渗湿方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 GeneCards、OMIM 以及 disgenet 数据库获取高尿 酸血症的相关靶点。将健脾渗湿方和高尿酸血症的交集靶点导入 STRING 数据库中进行蛋白互作 (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s,PPI) 网络分析,通过 CytoHubba 插件筛选网络 hub 靶点;同时使用 R4.2.2 软件对交集靶点 进行 GO 功能及 KEGG 通路富集分析。运用 CB-DOCK 2 对 hub 靶点和主要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 得到健脾渗湿方 90 个活性成分,其中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豆甾醇、亚油酸乙酯等是主要活性成分, 成分对应的 837 个靶点中有 64 个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相交,其中 CASP3、IL1B、IL6、PPARG、SIRT1、 MAPK3、TNF、STAT3、TGFβ1、PTGS2、XDH 等是 hub 靶点。潜在作用靶点主要富集在炎症、代谢、环境、 细胞过程、生物系统及疾病等相关信号通路。结论 健脾渗湿方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豆甾 醇、亚油酸乙酯等多种活性成分,对高尿酸血症相关的疾病信号通路 (包括肿瘤、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等)以及代谢、免疫、炎症等生物学通路进行调节,发挥抑制尿酸生成和/或增加尿酸排泄、抗炎 以及改善相关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牡丹花总黄酮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药效学作用,为高尿酸血症治疗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科研数据支撑。方法 使用腺嘌呤合并乙胺丁醇复制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别嘌醇组(42 mg·kg-1)、痛风舒片组(600 mg·kg-1)、牡丹花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TFPF 260、130、65 mg·kg-1)。记录观察大鼠状态,每5 d记录一次大鼠体质量;测定末次给药24 h大鼠尿量、饮水量、尿液中尿酸(UA)、尿蛋白水平;计算大鼠肾脏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胸腺、脾脏组织;测定大鼠血清中尿酸(UA)、肌酐(Cr)、血尿素氮(BUN)、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力;测定大鼠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XOD)、腺苷脱氨酶(ADA)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肾脏中尿酸转运体1(URAT1)、阴离子转运蛋白1(OAT1)、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牡丹花总黄酮可改善大鼠精神状态,增加大鼠体质量(P<0.01)、促进大鼠尿液尿酸排泄(P<0.01),降低尿蛋白量(P<0.05);降低大鼠24 h尿量、饮水量、肾脏脏器指数(P<0.05)、血清中UA、Cr、BUN、MDA含量(P<0.05,P<0.01);抑制肝脏中XOD(P<0.05)、ADA活性(P<0.05,P<0.01);减少肾匀浆GLUT9表达量(P<0.05);提高血清SOD和T-AOC活性及肾脏中OAT1表达量(P<0.01);改善大鼠胸腺和脾脏病理变化。结论 牡丹花总黄酮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与促进尿酸排泄,抑制氧化反应,抑制尿酸合成关键酶活性,调节尿酸转运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蒲公英水提物对持续性高尿酸血症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氧嗪酸钾持续喂养5周构建大鼠持续性血尿酸水平升高所致的肾脏病变模型,将蒲公英水提液按生药量60 g/kg灌胃给药治疗,解剖大鼠,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和质地,计算干湿重比值以及肾脏系数。结果:肾脏研究结果表明,蒲公英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干湿重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肾脏系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则无统计学差异,而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肾脏系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蒲公英水提物对持续性尿酸水平升高所致的大鼠肾脏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桑白皮总黄酮联合知母总皂苷对高脂血伴骨质疏松症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7d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骨化三醇组(45 ng·kg-1),桑白皮总黄酮-知母总皂苷1∶2组(0.6g·kg-1+04g·kg-1)和桑白皮总黄酮-知母总皂苷2∶1组(1.2g·kg-...  相似文献   

7.
中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确切,但降脂中药的效应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仍待进一步明确.该文用关联规则方法分析了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降脂中成药的药对组合规则,并以支持度排序前3的高频药对“葛根-山楂、丹参-山楂、何首乌-山楂”的20个主要化学成分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 reductase)、过氧化物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Niemann-Pick C1 like 1 (NPC1 L1)3个关键降脂靶点为研究对象,利用LibDock分子对接程序对以上化学成分和靶点的相互作用进行探讨.首先用均方根偏差(RMSD)考察了程序对于3个靶点受体配体结合体系的适用性并得到原配体与受体的对接打分值,再利用已上市药物与对应靶点的相互作用分析获得关键氨基酸,从而建立了基于对接打分值和关键氨基酸作用的降脂活性化合物筛选规则.计算结果表明金丝桃苷、葛根素、丹酚酸A和白藜芦醇苷4个化合物可能同时作用于2个靶点,另外5个成分能够分别作用于一个靶点,揭示高频药对通过作用于多靶点,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该研究初步阐释了中药降脂高频药对主要化学成分多靶点作用的分子机制,为多靶点降脂新药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地榆对高尿酸血症肾病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74只,随机分为地榆高、低剂量组,阳性组,模型组和对照组。除对照组外每天下午灌胃酵母浸膏8g·kg-1和腺嘌呤100mg·kg-1造成高尿酸血症肾病肾损害模型。同时每天上午地榆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地榆20g·kg-1、10g·kg-1,阳性组灌胃别嘌呤醇50mg·kg-1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6周后收集尿液测定尿尿酸。未次给药后眼眶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黄嘌呤氧化酶、尿酸、尿素氮、肌酐。并对各组肾损害情况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价。结果:地榆高、低剂量组血清尿酸、肌酐以及肾小管扩张、肾小管内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球囊腔扩张等主要病理改变的评分均显著低于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组(P〈0.05,P〈0.01,P〈0.001)。地榆高、低剂量组对黄嘌呤氧化酶活力没有影响(P〉0.05),血清尿素氮高剂量组有显著性降低(P〈0.001),低剂量组的降低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榆对酵母加腺嘌呤诱导的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有降低血尿酸和减少肾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酸脂清对高尿酸并高脂血症大鼠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影响以进一步研究其降尿酸的机理.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灌服脂肪乳剂及高嘌呤液建立起高尿酸并高脂血症的大鼠模型,用酸脂清治疗模型大鼠,并设立别嘌呤醇及非诺贝特对照组以及空白和模型组,观察用药前后肝脏黄嘌呤氧化酶的变化情况.结果:酸脂清治疗组的黄嘌呤氧化酶水平较模型组及非诺贝特组无明显变化(P>0.05),而别嘌醇组明显下降(P<0.001).结论:酸脂清降尿酸的疗效较别嘌醇好,其降尿酸机理可能主要通过促进尿酸排泄来实现,临床适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青风藤治疗高尿酸血症(HUA)的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以及查阅相关文献收集青风藤的活性成分;运用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联合瑞士靶标预测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TCMSP和中...  相似文献   

11.
正交试验法优选桑白皮蜜炙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群  王瑾  张会敏 《中草药》2013,44(3):286-290
目的 优选桑白皮最佳蜜炙工艺.方法 以传统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总黄酮量、东莨菪内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蜜与水比例、闷润时间、炒制温度及炒制时间4个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桑白皮最佳蜜炙工艺为取炼蜜25 g加入37.5 g沸水稀释,淋入100g桑白皮净制饮片拌匀,闷润60 min,置炒制容器内,240℃炒制18 min,取出晾凉.结论 优选出的蜜炙工艺设计合理、结果可靠,为规范蜜桑白皮饮片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陶晓倩  张新庄  李娜  曹亮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5,46(11):1634-1639
目的对赤芍、黄柏2味药材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探索二者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分子对接与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对赤芍、黄柏所含的199种化合物与23个老年痴呆疾病相关靶标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黄柏、赤芍所含化合物在化学空间上具有较好的类药性;网络分析揭示了赤芍、黄柏是通过调节GSK-3β、caspase-7、Bch E、m TOR等靶蛋白表达来发挥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的。结论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搜寻赤芍、黄柏中可能的活性分子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杨宝  郑小芸  轩申鑫  阮清锋  江诗琴  崔辉  赵钟祥 《中草药》2021,52(13):3905-3913
目的比较救必应总三萜主要成分在正常和高脂血症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各组单次ig救必应总三萜后于不同时间点取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冬青苷O、oblonganoside I、rotundinoside C、ilexside II、长梗冬青苷、苦丁冬青苷H、毛冬青皂苷A_1、竹节参皂苷IVa、救必应酸、rotundanonic acid、冬青素A的浓度,将血药浓度和时间数据导入DAS 2.0软件中以非房室模型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苷元的吸收速度显著高于三萜皂苷,皂苷含糖的数目越多吸收入血的速度越慢。救必应酸在正常和高脂血症大鼠体内的达峰浓度(C_(max))分别为3 257.9、2 173.8 nmol/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分别为29 897.6、24 501.3 nmol·h/L,远超其他10个成分的总和。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部分成分的达峰时间(t_(max))延长,C_(max)、AUC_(0~t)降低。结论救必应总三萜主要成分在正常和高脂血症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救必应酸为口服总三萜后大鼠体内的主要暴露成分。  相似文献   

14.
刘永杰  向慧龙  陈浩  徐凌云 《中草药》2019,50(11):2612-2619
目的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石菖蒲中抗抑郁的活性成分。方法通过检索传统中药药理数据库(TCMSP)得到石菖蒲的所有化学成分,结合口服生物利用度,筛选出65个候选化合物,以单胺氧化酶A、多巴胺转运体、5-羟色胺转运体和组胺H1受体为抗抑郁药物作用靶点,采用AutoDock Vina分子对接软件,探索候选化合物与上述靶点的亲和力以及结合方式。结果石菖蒲中有18个化合物能与上述4个靶点结合,其中有4个化合物能与4个靶点发生结合,有3个化合物能与2个靶点发生结合,其余11种化合物能与1个靶点发生相互作用。结论分子对接技术可以为石菖蒲抗抑郁活性成分的确定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发现新型抗抑郁中药单体和先导化合物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川芎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是常用中药之一,但其有效物质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优选川芎治疗脑缺血的有效成分,并探究其作用机制。选取4个与脑缺血相关的靶蛋白,以对应的上市药物为参照,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对文献报道的川芎所含45种成分进行联合筛选。结果显示川芎中多个成分与靶点的对接结果优于对应的上市药物,如苯酞类物质,提示可能是川芎治疗脑缺血的主要有效成分。该方法可用于研究中药的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范玛莉  张争争  张晓琴  李震宇  秦雪梅 《中草药》2015,46(19):2892-2899
目的比较黄连、黄柏对正常小鼠机体代谢的影响,探讨二者对小鼠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基于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手段,比较两者对正常小鼠血清和肝脏内源性代谢物干预作用的差异。结果给药后黄连和黄柏组小鼠机体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血清中脂类物质、3-羟基丁酸(3-HB)、N-乙酰化糖蛋白(NAG)、甘油、胆碱、α-葡萄糖、β-葡萄糖等代谢物及肝脏中谷氨酸、糖原、腺苷、谷胱甘肽、甜菜碱等代谢物的量均发生变化,但两组的变化幅度不同。内源性代谢物的改变涉及机体的糖代谢、脂肪代谢等途径。结论黄连、黄柏功效、药性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新方法探索丹参中潜在的促进血管生成的活性成分。方法 以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血管的转基因斑马鱼为实验动物,以血管抑制剂PTK787损伤造模建立血管生成活性评价模型,评价不同产地的丹参提取物对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丹参促血管生成的潜在活性成分,结合分子对接筛选结果与斑马鱼活性实验结果,确认关键的活性成分。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不同产地的丹参提取物均能明显促进斑马鱼节间血管的生成(P<0.01)。通过分子对接筛选发现丹酚酸B与VHL-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复合物的对接结合能最低,并初步揭示可能的作用位点。利用斑马鱼模型实验发现,丹酚酸B具有明显的促进血管生成作用(P<0.01)。结论 建立了一种基于斑马鱼模型的“虚拟筛选-活性评价”的中药药效物质辨识新方法,将计算化学数据挖掘技术与斑马鱼活性实验结合,发现了丹酚酸B是丹参中促血管生成的关键活性成分之一,为冠心病的防治及后续的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章丽  赵冰洁  袁嘉瑞  汪春飞  赵迪  封亮  贾晓斌 《中草药》2016,47(15):2676-2683
目的观察牡丹皮、赤芍与白芍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揭示三者在功效方面的异同,并探讨牡丹皮、赤芍与白芍活血功效的机制。方法大鼠sc盐酸肾上腺素结合冰水浸泡制作急性血瘀模型,以丹参注射液为阳性对照,观察牡丹皮、赤芍与白芍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系统、血清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牡丹皮能够延长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P0.05),显著抑制血小板黏附(P0.01),且上调血小板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与Ser1177位磷酸化的e NOS(p-e NOS)蛋白表达水平(P0.01、0.001),减少血清中TXB2(P0.05)及增加6-keto-PGF1α的量(P0.01);赤芍能够显著改善不同切变率下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延长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PT、TT(P0.05、0.01),降低血小板黏附率(P0.05),减少血清中TXB2的量(P0.01)、增加6-keto-PGF1α的量(P0.01),上调血小板e NOS、p-e NOS蛋白表达水平(P0.05);白芍则对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但能够显著延长APTT、TT(P0.05),降低血小板黏附率(P0.05),增加血清中6-keto-PGF1α的量(P0.05),同时显著增加血小板e NOS、p-e NOS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牡丹皮、赤芍和白芍均具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凝血系统、抑制血小板黏附率、增加血小板e NOS、p-e NOS蛋白表达水平,但牡丹皮、赤芍较白芍活血化瘀作用强。  相似文献   

19.
陈光亮  朱立然  那莎  李莉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4):2348-2353
目的: 研究萆薢总皂苷对大鼠慢性高尿酸血症的防治作用及对肾脏尿酸转运体1(urate transporter 1,URAT1)表达的影响。 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萆薢总皂苷(total saponin of Dioscorea,TSD)高、中、低剂量组(300,100,30 mg·kg-1)、苯溴马隆(10 mg·kg-1)组。以氧嗪酸钾联合乙胺丁醇复制大鼠慢性高尿酸血症模型,第3周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4周,测定血尿酸、尿尿酸、尿酸排泄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RT-PCR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大鼠肾小管细胞URAT1 mRNA和URAT1蛋白的表达。 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尿尿酸排泄减少,肾脏URAT1 mRNA和URAT1蛋白高表达。TSD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血清尿酸水平,增加尿尿酸浓度和尿酸排泄量,降低肾脏URAT1 mRNA和URAT1蛋白的高表达,其作用与苯溴马隆相近;对高尿酸血症大鼠XOD、尿量无明显影响。 结论: TSD有明显的抗高尿酸血症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肾脏URAT1的高表达而减少尿酸的重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