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苦木生物碱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猛  范华英  戴胜军  刘珂 《中草药》2007,38(6):807-810
目的研究苦木生物碱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进行色谱柱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鉴定了16个生物碱,分别是:5-甲氧基-铁屎米酮(Ⅰ)、11-羟基-铁屎米酮(Ⅱ)、铁屎米酮(Ⅲ)、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Ⅳ)、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Ⅴ)、3-甲基-铁屎米-2,6-二酮(Ⅵ)、1-甲酰-4-甲氧基-β-咔巴啉(Ⅶ)、1-甲氧基-β-咔巴啉(Ⅷ)、1-乙基-4,8-二甲氧基-β-咔巴啉(Ⅸ)、1-甲氧甲酰-4-羟基-β-咔巴啉(Ⅹ)、1-甲基-4-甲氧基-β-咔巴啉(Ⅺ)、1-乙氧甲酰-β-咔巴啉(ⅩⅡ)、1-甲酰-β-咔巴啉(ⅩⅢ)、1-甲氧甲酰-β-咔巴啉(ⅩⅣ)、1-乙基-4-甲氧基-β-咔巴啉(ⅩⅤ)和1,2,3,4-tetrahydro-1,3,4-trioxo-β-carboline(ⅩⅥ)。结论化合物Ⅺ是首次从自然界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Ⅷ、ⅩⅤ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张秋裕  林朝展  袁月  马云霞  祝晨蔯 《中草药》2020,51(19):4884-4890
目的对苦木Picrasmaquassioide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和各种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苦木的80%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2个生物碱和4个苦味素成分,分别鉴定为1-羟甲基-4-甲氧基-β-咔巴啉(1)、苦木碱B(2)、1-甲氧甲酰基-4-甲氧基-β-咔巴啉(3)、1-甲氧甲酰基-4,8-二甲氧基-β-咔巴啉(4)、1-乙基-4-甲氧基-β-咔巴啉(5)、1-乙基-4,8-二甲氧基-β-咔巴啉(6)、苦木西碱I(7)、铁屎米-6-酮(8)、5-甲氧基-铁屎米-6-酮(9)、苦木碱F(10)、苦木碱D(11)、quassidine B(12)、quassin(13)、苦木内酯B(14)、苦木内酯E(15)、norquassin(16)。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β-咔巴啉型生物碱,命名为苦木西碱丁(kumujantine D),化合物4为首次从苦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苦树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苦木科苦树属植物苦树Picrasma quassioide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质谱(MS)及核磁共振光谱(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和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苦树中鉴定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高丽槐素-3-O-β-D-葡萄糖苷(1),maack-iain(2),3',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3),7-羟基香豆素(4),大黄素(5),nigakilactone F(6),picrasin B(7),picraquaGde B(8),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6-酮(9),4,5-二甲氧基-铁屎米-6-酮(10),5-甲氧基-铁屎米-6-酮(11),11-羟基-铁屎米-6-酮(12),1-甲氧甲酰基-β-咔巴啉(13),1-羟甲基-β-咔巴啉(14).结论:化合物1-5在苦树属中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苦木的生物碱化学成分及在SD大鼠中的生物转化规律.方法:苦木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聚酰胺、Lipophilic Sephadex和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SD大鼠研究化合物1的生物转化规律.结果:分离得到8个生物碱成分,分别鉴定为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  相似文献   

5.
刘艳  荣晓惠  谭金燕  潘娟  管伟  匡海学  杨炳友 《中草药》2021,52(14):4141-4152
目的研究洋金花Datura metel叶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法综合运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HPLC等液相色谱法和MS、NMR等波谱法以及理化性质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MTT法和Griess法研究其抗炎活性。结果从洋金花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杉叶素(1)、(+)-儿茶素(2)、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ide(3)、紫云英苷(4)、异槲皮苷(5)、紫杉叶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6)、(2R,3R)-(+)-glucodistylin(7)、(2S,3S)-(-)-glucodistylin(8)、quercetin-3-O-β-xylopyranosyl-(1→2)-β-glucopyranoside(9)、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10)、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1)、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12)、木犀草素-7-O-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13)、plantaginin(14)、木犀草素-7-O-β-D-龙胆二糖苷(15)、7-O-primverosylformononetin(16)、isoetin-7-O-β-D-glucopyranosyl-2′-O-α-D-glucopyranoside(17)、银锻苷(18)、2,3,6,7-tetrahydroxyxanthone(19)、1,2,6,7-tetrahydroxyxanthone(20)、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21)、N-反式-对-香豆酰基章鱼胺(22)、eleutherazine B(23)、1,2,3,4-tetrahydro-1-methyl-β-carboline-3-carboxylic acid(24)、naphthisoxazol A(25)、1-甲氧甲酰-β-咔巴啉(26)、1-benzyl-2,3,4,9-tetrahydro-1H-pyrido[3,4-b]indole-3-carboxylic acid(27)、(±)-1-phenyl-2-imido-1-propanol(28)、(1S,2R)-N-acetylephedrine (29)、(1R,2S)-N-acetylephedrine(30)、(1S,2R)-N-formylephedrine (31)、(1R,2S)-N-formylephedrine(32)、胸腺嘧啶(33)、脱氧胸腺嘧啶核苷(34)、2-氨基腺苷(35)、3-吲哚甲醛(36)、L-苯丙氨酸(37)、bacilsubteramide A(38)、金色酰胺醇酯(39)。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3、5、8~11、13~15、17~18、21~27、35~36、39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一氧化氮释放展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6~10、13~17、19、20、23、24、27~32、35~36、38首次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11~12、18、26、33、37首次从曼陀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5、8~11、13~15、17、18、21~27、35、36、39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东北蒲公英Taraxacum ohwianum Kita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东北蒲公英根80%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柱色谱、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ricaffeolylide A (1)、迷迭香酸正丁酯(2)、3,4-O-二咖啡酰奎宁酸丁酯(3)、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4)、绿原酸丁酯(5)、sonchuside A (6)、14-O-β-D-glucosyl-11,13-dihydro-taraxinic acid (7)、1β,3β-dihydroxy-6β,11β,4α,5α,7αH-eudesum-12,6-olide-1-O-β-D-glucopyranoside (8)、肌苷(9)、1-(β-D-呋喃核糖基)-1H-1,2,4-三唑啉酮(10)、9,10,13-三羟基十八碳-11-烯酸甲酯(11)、1-meth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3-carboxylic acid (12)、焦谷氨酸正丁酯(13)...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苦木药材中3种活性成分苦木碱乙(1-甲氧甲酰-β-咔巴啉),苦木碱己(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和苦木碱丁(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苦木药材中苦木碱乙,苦木碱己和苦木碱丁线性范围分别为0.012~0.365μg(r=0.999 9),0.031~0.936μg(r=0.999 9),0.021~0.629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30%,99.07%,100.17%。[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稳定可靠,可作为苦木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任爱梅 《中草药》2011,42(4):664-667
目的对异叶青兰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活性筛选。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采用杯碟法进行生物活性筛选。结果从异叶青兰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β,5α-二当归酰氧基-桉烷-(15)-烯[1β,5α-diangeloyloxy-eudesm-(15)-ene,2]、1β,6α-二羟基桉烷-4(15)-烯[1β,6α-dihydroxyeudesm-4(15)-ene,3]、10α-羟基刺参-4-酮(10α-hydroxy-oplopan-4-one,4)、熊果酸(ursolic acid,5)、环阿尔廷-23Z-烯-3β,25-二醇(cycloart-23Z-ene-3β,25-diol,6)、4-羟基-3-甲氧基肉桂醛(4-hydroxy-3-methoxycinmamaldehyde,7)、黑麦草内酯(loliolide,8)、24-羟基-3-氧代-11,13(18)-齐墩果二烯-28-酸[24-hydroxy-3-oxo-11,13(18)-oleanadien-28-oic acid,9]。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弱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2~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加纳籽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LH-20以及制备薄层对加纳籽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以及NMR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使用MTT比色法对相关化合物抑制HepG2人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从加纳籽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β-咔啉型生物碱griffonine(1),以及7个已知的生物碱hytioerectineB(2),3-carboxy-6-hydroxy-β-carboline(3),hyrtiosulawesine(4),5-hydroxyindole-3-carbaldehyde(5),5-hydroxy-3-(2-hydroxyethyl)indole(6),trigonelline(7),5-hydroxytryptamine(8)。化合物1,2和4的细胞毒活性实验显示它们抑制HepG2细胞的IC50分别为23.5,9.6和19.3μmolL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和4有潜在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李静  敖亮 《中草药》2018,49(22):5259-5263
目的研究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的生物碱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和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探究银柴胡中卡巴林生物碱类对巨噬细胞经LPS刺激后产生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银柴胡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卡巴林生物碱,分别鉴定为gelebolineA(1)、gelebolineB(2)、cordysininE(3)、3,10-dihydroxy-β-carboline(4)、6-hydroxy-3-methoxycarbonyl-β-carboline (5)、 1-methyl-3-(2-hydroxypropan-2-yl)-2-(5-methoxy-9H-β-carbolin-1-yl)-cyclopentanol (6)、2-aldehydetetra-hydroharmine(7)、pegaharmine J(8)、pegaharmine K(9)。抗炎活性检测表明,化合物1~9对LPS刺激的巨噬细胞IL-6炎症因子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对炎症因子IL-6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50值最小仅为5.21μg/m L,该研究首次发现银柴胡的抗炎成分。  相似文献   

11.
建立RP-HPLC同时测定苦木中4个生物碱与1个黄酮成分含量的方法,并进行多批次药材成分分析,为苦木质量评价提供依据。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4个生物碱苦木碱L,苦木碱B,苦木碱F,苦木碱D和黄酮高丽槐素的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依次为Y=6 525.6X+37.25(0.009~1.780μg,r=0.996 8),Y=3 662.3X+41.55(0.005~0.920μg,r=0.999 5),Y=3 763.1X+146.87(0.015~3.060μg,r=0.999 0),Y=2 174.1X+21.52(0.003~0.620μg,r=0.999 5),Y=276.25X+7.65(0.010~1.960μg,r=0.998 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02%~101.8%,RSD%在1.2%~2.8%,重复性及精密度良好。经过系统的方法学考察,该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苦木药材的质量分析及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苦木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3种咔巴啉类生物碱的含量,全面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30 mmol·L-1乙酸铵(冰乙酸调pH4.5)溶液梯度洗脱,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处理分析,建立苦木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结果:在指纹图谱研究中,标定了16个共有峰,指认了7个化合物,分析的11批苦木注射液与共有模式之间相似性良好,相似度均在0.9以上;3种咔巴啉类生物碱在含量分析测定条件下,各组分分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 9,线性范围分别为0.020 0~0.300 0,0.102 0~1.530 0,0.015 2~0.228 0μg,加样回收率在99.5%~102%.结论:本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为苦木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佩雯  张培良  韩竹箴  杨颖博  吴弢 《中草药》2023,54(11):3408-3416
目的 研究莱菔子Raphani Semen的化学成分及其调脂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莱菔子70%乙醇提取物分离纯化,综合应用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3T3-L1前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模型评价化合物的体外调脂活性。结果 从莱菔子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降莱菔硫代酸乙酯(1)、莱菔酸甲酯(2)、芥子碱(3)、(E)-2-(4-hydroxy-2-oxoindolin-3-ylidene)acetonitrile(4)、2-(4-hydroxy-2-oxoindolin-3-yl)acetonitrile(5)、6-methoxyindole-3-carboxylic acid O-β-D-glucopyranosyl ester(6)、cappariloside A(7)、3’,6-二芥子酰基蔗糖(8)、吐叶醇(9)、3,4-二羟基苯甲醛(10)、3,4-二羟基苯甲酸(11)、5-羟甲基糠醛(12)、2-羟甲基-5-呋喃丙烯酸乙酯(13)和β-谷甾醇(14)。结论 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喜光花叶的化学成分研究(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喜光花Actephila merrilliana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甲氧基呫吨酮(2-methoxy-9H-xanthen-9-one,1)、2-羟基呫吨酮(2-hydroxy-9H-xanthen-9-one,2)、喹啉(quinoline,3)、香草醛(3-methoxy-4-hydroxy-benzaldehyde,4)、邻苯二甲酸正辛酯(di-n-octyl phthalate,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bis(2-ethylhexyl)phthalate,6]、β-萘酚(β-naphthol,7)、丁香醛(3,5-dimethoxy-4-hydroxy-benzaldehyde,8)、羽扇豆醇(lupeol,9)、鹅掌楸碱(liriodenine,10)、异吴茱萸脑(isoevodionol,11)、腺嘌呤(adenine,12)、丁二酸(succinic acid,13)。结论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野葛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野葛Pueraria lobata藤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氢催吐萝芙醇(dehydrovomifoliol,1)、布卢竹柏醇(blumenol,2)、3β-羟基-5α,6α-环氧-7-大柱香波龙烯-9-酮(3β-hydroxy-5α,6α-epoxy-7-megastigmen-9-one,3)、甘草素(4)、鹰嘴豆醇(garbanzol,5)、阿魏酸(6)、2,4-二羟基苯甲醛(7)、4-羟基-2-甲氧基苯甲醛(8)、(?)-块茎葛素[(?)-tuberosin,9]、香豆雌酚(coumestrol,10)、β-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1~3为倍半萜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为首次从葛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和方法,对番荔枝科鹰爪花属植物香港鹰爪花Artabotrys hongkongens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了从香港鹰爪花枝叶的9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的16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lumenol A(1),4,5-dihydroblumenol A(2),(6R,9S)-3-oxo-a-ionol(3),3-hydroxy-β-ionone(4),dehydrovomifoliol(5),(3R,6R,7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6),sarmentol F(7),10-oxo-isodauc-3-en-15-oic acid(8),fukinone(9),petasitolone(10),β-eudesmol(11),trans-3β-(1-hydroxy-1-methylethyl)-8aβ-methyl-5-methylenedecalin-2-one(12),10-hydroxyaristolan-9-one(13),aristol-8-en-1-one(14),aristolan-9-en-1-one(15),aristolan-1,9-diene(16)。该研究首次对香港鹰爪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所有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鹰爪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菊科药用植物三角叶凤毛菊Saussurea deltoide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色谱、凝胶分子筛色谱、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角叶凤毛菊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R,6R,7E)-3-hydroxy-4,7 -megastigmadien-9 -one(1),(3S,5R,6S,7E)-5,6-epoxy-3-hydroxy-7-megastigmen-9-one (2),3 -h ydroxy-β-damascone(3),S-(+)-dehydrovomifoliol(4),megastigman-5 -ene-3β,9R-diol(5),coniferaldehyde(6),β-hydroxypropiovanillone (7),3-hydroxy-1- (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 (8),dihydrosyringenin(9),4-[(1S)-3-hydroxy-1-methoxypropyl]-2,6-dimenthoxyphenol( 10).结论:化合物1~10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三裂蟛蜞菊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裂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技术分离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三裂蟛蜞菊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花蟛蜞菊烯酸(grandiflorenic acid,4α-kaur-9(11),16-dien-19-oic acid,1)、1α-acetoxy-6α,9β-dihydroxy-4,10α-di methyl-5αH,7αH,8αH-endesm-3-en-8,12-olide(2)、1β-乙酰氧基-4α-羟基-6β-异丁酰氧基-9α-异戊酰氧基卤地菊内酯(1β-acetoxy-4α-hydroxy-6β-isobutyryloxy-9α-isovaleryloxyprostatolide,3)、16α-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9-羧酸(16α-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4)、(3R,4R,6S)-3,4-二羟基薄荷烯[(3R,4R,6S)-3,4-dihydroxy-1-menthene,5]、6-异丁酰基三裂蟛蜞菊内酯(trilobolide-6-O-isobutyrate,6)、1β-acetoxy-4α,9α-dihydroxy-6β-isobutyroxyprostatolide(7)、16β,17-二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9-羧酸(16β,17-di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8)、胡萝卜苷(daucosterol,9)、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10)、咖啡酸(caffeic acid,11)。结论除化合物6,7外,其他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和3均为新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三裂蟛蜞菊内酯A(trilobolide A)和1β-乙酰氧基-4α-羟基-6β-异丁酰氧基-9α-异戊酰氧基卤地菊内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红袍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Dahongpao的化学成分。方法大红袍花椒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羟基-β-山椒(2)、胡萝卜苷(3)、槲皮素-3-O-半乳糖苷(4)、3-甲氧基槲皮素(5)、琥珀酸(6)、甘露醇(7)、熊果苷(8)、7-O-α-D-glucosyl-3,8-dihydroxy-2-(3-hydroxy-4-methoxyphenyl)-5-methoxy-4H-1-benzopyran-4-one(9)。结论化合物5、7为首次从花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梁会娟  白素平  刘伟  袁永亮  叶丹丹 《中草药》2011,42(10):1913-1916
目的研究银背风毛菊Saussurea nive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色谱技术及重结晶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银背风毛菊丙酮提取物中分离了11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30)-烯-3β-羟基蒲公英烷(1)、20-烯-3β-羟基蒲公英烷(2)、1β-hydroxy-ursa-9(11),12(13)-dien-3β-yl palmitate(3)、1β-hydroxy-oleana-9(11),12-dien-3β-yl palmitate(4)、21α-hydroxy-taraxastero(l5)、20(30)-烯-21α,22α-环氧-3β-蒲公英醇(6)、12-ursene-3β,11α-diol 3-O-palmitate(7)、9(11),12-ursadien-3β-ol 3-O-palmitate(8)、bauereny lacetate(9)、3β-hydroxy-11-oxo-olean-12-enyl palmitate(10)、3β-hydroxy-11α,12α-epoxy-friedoolean-14-enyl palmitate(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银背风毛菊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11为首次从风毛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