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球囊冷冻消融后复发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连续入选阵发性房颤行球囊冷冻消融后复发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并行再次消融的患者.术中使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先对左心房进行电压标测,判断各支肺静脉及肺静脉前庭是否仍有电传导,若有,则行射频消融,完成肺静脉及肺静脉前...  相似文献   

2.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8例房颤患者接受治疗,其中阵发性房颤29例,持续性房颤9例.6例行肺静脉电隔离术,32例行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消融终点均为双侧肺静脉完全电隔离.结果 38例患者术后即刻均成功迭到消融终点,手术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5d有8例出现了房性心律失常.2例复发患者中1例为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再次行导管消融获得成功;1例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口服胺碘酮可维持窦性心律.其余36例患者均无房颤复发.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与导管消融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阵发性房颤(PAF)射频消融术后房颤远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86例PA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的远期随访情况分为复发组(n=33)和非复发组(n=53)。对患者术后房颤远期复发的相关性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复发组的房颤病程、CHA2DS2-VASc评分与非复发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病程≥36个月和CHA2DS2-VASc评分≥2分是PAF射频消融术后房颤远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房颤病程长和CHA2DS2-VASc评分高均是PAF射频消融术后房颤远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在诊断过程中识别这些危险因素,对护理工作、个体化治疗及术后随访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肥胖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首次行导管消融治疗的肥胖阵发性房颤患者70例(体重指数BMI≥28 kg/m2,肥胖组),同期选择按性别、年龄、房颤病程、基础疾病、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匹配的70例正常BMI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8.5≤BMI24 kg/m~2,正常组)。两组均采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式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肥胖组与正常组的复发率,并探讨肥胖对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肥胖组的复发率高于正常组(27.1%vs 12.9%,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高BMI、扩大的左心房内径是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子(P均0.05)。结论肥胖患者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是有效的。肥胖、左心房扩大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药物疗效和远期成功率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例患者均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左房构建及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术后口服胺碘酮6个月?若出现房性心律失常,加用倍它乐克或维拉帕米?定期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5例在术后出现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1~4周,应用可达龙和维拉帕米或倍它乐克有效?所有患者在其余随访期间未再出现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结论:部分房颤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的早期可出现暂时性房性心律失常,其发作可能与消融所引起局部损伤有关,在近期观察中尚未发现术后早期房性心律失常与房颤的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肺静脉隔离联合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对低射血分数的阵发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 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导管消融术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45% 的阵 发性房颤患者87 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Ⅰ组(肺静脉隔离联合非肺静脉触发消融)及Ⅱ组(肺静脉隔 离)。随访2 年,运用Log-rank χ2 比较两组未复发率的差异,Cox 回归识别低射血分数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 后复发的影响因子。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后2 年手术成功率、非肺静脉触灶及LVEF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Ⅰ组未复发率高于Ⅱ组(P <0.05)。冠状动脉疾病、非肺静脉触发灶、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 及LVEF 是低射血分数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 肺静脉隔离联合非 肺静脉触发灶消融对低射血分数的房颤患者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以环肺静脉消融为基础,分步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10例)和持续性房颤(2例)患者,以三步消融方法进行消融:环肺静脉前庭消融、节段性肺静脉消融和碎裂电位 (CFAEs) 消融。以每个阶段房颤不再被诱发作为消融终点,或完成三个阶段。结果消融结束时,10例阵发性房颤不再被诱发,其中第1阶段7例,第2阶段2例,第3阶段1例。2例持续性房颤在完成所有3个阶段后仍持续发作,最后经体外电转复。3例于术后2d内短暂复发,继续随访后未再房颤复发,1例房颤并典型心房扑动(房扑)患者术后复发房扑,无房颤复发。所有患者经(10±4)个月随访后,均无房颤复发,无左房房性心律失常出现。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手术中放电时间(38±11)min, X线透视时间(37±11)min,操作时间(3.0±0.5)h。结论 以房颤不再被诱发为手术终点、以环肺静脉消融为基础的分步消融治疗房颤策略是安全可行的。对于阵发性房颤采用环肺静脉消融术式即有良好效果,而对单纯环肺静脉消融不成功者结合节段性肺静脉消融及碎裂电位消融可进一步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消融终点时诱发试验不同阴性结果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133例因阵发性房颤接受消融且以诱发试验阴性(不能诱发或可诱发持续不超过3 min短阵房性心律失常)为消融终点?并成功达到终点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环肺静脉电隔离后(定义为完成预设消融径线并达到肺静脉-左房双向电传导阻滞)行诱发试验,分别于冠状窦口及远端行猝发刺激(10 mA,脉宽2 ms),从300 ms递减直至心房失去1∶1夺获,如诱发持续>3 min短阵房性心律失常则进一步标测并进行局灶或折返环峡部消融?按照消融终点时诱发试验不同阴性结果分为不能诱发组(A组)和可诱发短阵(持续不超过3 min)房性心律失常组(B组)?空白期为3个月?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心电图及Holter?结果:诱发终点情况:A组74例(55.6%),B组59例(44.4%)?术后平均随访(21.3 ± 10.9)个月,首次消融术后复发45例(A组25例,B组20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复发时间无显著差异(P = 0.74)?结论:对于采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以诱发试验阴性为消融终点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终点时不可诱发房性心律失常预后并不优于终点时可诱发短阵(<3 min)房性心律失常者?  相似文献   

9.
南京  黄景玲  杨水祥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4):1633-1637
目的 回顾性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3 d内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01-01至2014-07-31于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诊治并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47例,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心电监护3 d,观察房颤是否复发,并分为房颤复发组(Af组)和非房颤复发组(NAf组)。同时根据复发时间长短将Af组患者分为4个亚组:A亚组(30 s≤复发时间<3 min),B亚组(3 min≤复发时间<30 min),C亚组(30 min≤复发时间<3 h),D亚组(复发时间≥3 h)。分析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房颤复发患者共23例(15.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病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EDD)、单纯环肺静脉隔离消融(PVI)术式采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LVEF、LAEDD、单纯PVI术式是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4个亚组高血压患病率、病程、hs-CRP、LAEDD、单纯PVI术式采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亚组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高血压、病程较长、LVEF下降、LAEDD增加、单纯应用PVI术式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住院期间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尿酸(uria acid, UA)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170例住院CD患者的资料,根据首次随访时UA值(>420 μmol/L)分UA升高组和UA正常组。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的因素。Logistics多元回归分析随访期间发生eGFR下降>20 mL/(min·1.73 m2)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分析2组患者发生eGFR下降>20 mL/(min·1.73 m2)的累积概率,Cox回归分析生存曲线差异。结果UA 升高组(n=60)较正常组(n=110)患者年龄更大[(34.47±1.10)岁 vs (30.87±1.54)岁,P=0.038],男性患者(88.33% vs 58.18%,P<0.01)更多、回肠型(25.00% vs 12.73%,P=0.035)更多,而结肠型更少(15.00% vs 35.45%,P=0.035)。UA升高组首次随访[(111.96±2.35) mL/(min·1.73 m2) vs (119.38±1.56) mL/(min·1.73 m2),P=0.008]和1年后[(112.32±2.11) mL/(min·1.73 m2) vs (119.33±1.50) mL/(min·1.73 m2),P=0.009]的eGFR值均低于UA正常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UA是低eGFR的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UA升高组eGFR下降>20 mL/(min·1.73 m2)的累积发生概率高于UA正常组(P=0.048)。Cox回归分析显示UA水平高为1年内eGFR下降>20 mL/(min·1.73 m2)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 龄增长和高UA为CD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盐水灌注导管电隔离肺静脉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阵发性房颤经盐水灌注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治疗的病例,观察其手术情况、近期疗效以及并发症,以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68例发作频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了盐水灌注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术,共电学隔离大静脉230根,其中肺静脉208根(左上肺静脉68根、左下肺静脉49根、右上肺静脉49根、右下肺静脉42根),上腔静脉22根.电隔离成功226根,每个患者平均3.4根,即刻隔离成功率为98.3%.平均随访(8.2±3.0)月,(2~12)月,复发6例,3例进行了再次消融术,随访3~6月未见复发;另外3例放弃进一步消融手术;成功率达91.2%.6例复发病例平均在消融术后(8.2±2.8)月复发,但房颤发作频率和症状仍比消融术前轻.术中出现2例急性心包填塞(2.9%),经心包穿刺以及心包引流后好转,1例左上肺轻度气胸(1.5%),胸腔穿刺引流24小时后好转;没有发生肺静脉急性狭窄病例.结论 盐水灌注导管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治疗阵发性房颤是有效和安全的,它是目前治疗阵发性房颤一种很有前途的消融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郭胜 《当代医学》2013,(26):96-96
目的探讨分析肺静脉前庭隔离联合左心房线性及碎裂电位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持续性房颤患者50例,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行肺静脉前庭隔离联合左心房线性及碎裂电位消融术。先肺静脉前庭隔离,然后左心房线性消融,最后心房碎裂电位消融。术后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培哚普利及抗心律失常药治疗3个月。结果经过导管射频消融后,转复为窦性心律者10例;4例转为心房扑动,行三尖瓣峡部消融后,成功转复;5例转为房性心动过速,关键的峡部或最早的激动点行射频消融后亦成功转复为;有21例在行电复律后成功转复;其余10例患者出院后,随访结果有3例患者复发心房颤动,7例转为房性心动过速。结论肺静脉前庭隔离联合左心房线性及碎裂电位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临床疗效良好,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前庭消融术(CPVA)治疗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4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有临床症状的房颤患者,均在CARTO指导下行CPVA,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需要时加入其他消融线。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3个月后所有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为85%(34/40),二次手术成功率为87.5%(35/40)。阵发性房颤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0%(27/30),持续性房颤一次手术成功率为70%(7/1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以环肺静脉前庭消融术为核心,其他消融方法为辅的房颤消融策略治疗心房颤动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手术配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20例,同时予以术前、术中及术后有效的护理配合。20例房颤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5-78岁,平均(47.1±3.4)岁,房颤病史3-20年,平均(18.1±6.5)年。其中16例为阵发性房颤,4例为持续性房颤。结果本组20例行射频消融术患者中无一例死亡,均完成肺静脉电隔离;手术时间2.5-3.0 h。术中2例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反应,经处理停止操作后恢复。随访6-12个月,共2例(10%)近期(术后3个月内)出现房早、房速及房扑等房性心律失常,2例(10%)远期(术后3个月后)复发房颤持续时间〉30 s;均经过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处理后主观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心功能明显改善;远期复发患者经沟通症状改善,未接受二次射频消融治疗。结论射频消融术可明显提高心房颤动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术后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对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重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生理、心理负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的疗效及复发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且年龄≥6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疗效、安全性及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共入组482例患者,年龄(66.5±4.7)岁。其中,男297例(61.6%),女185例(38.4%),阵发性房颤239例(49.6%),持续性房颤243例(50.4%)。围术期共4例穿刺局部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0.4±5.6)个月,共104例(21.6%)患者房颤复发。房颤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左心房大小、糖尿病、心衰、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评分(CHA2DS2?VASc)积分等因素存在显著差异(P < 0.05),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等因素无显著差异。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房颤患者安全有效,左心房增大、合并糖尿病、心衰等可能与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基层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数据的分析,揭示本地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现状,以期更好指导临床抗凝治疗,减少房颤导致的卒中事件。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纳入2016年1—12月共628例昆山市3家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析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特征及抗栓治疗,并计算 CHA2DS2?VASc 评分,评分≥ 2 分为卒中高危;计算 HAS?BLED 评分,评分≥ 3 分为出血高危。结果:628例患者中接受抗凝的有161例(25.6%),其中接受华法林151例(93.8%),接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10例(6.2%),新型抗凝药物应用远远少于华法林。患者平均 CHA2DS2?VASc 评分为(4.04 ± 1.84)分,CHA2DS2?VASc≥2分者565例(90.0%),其中138例(24.4%)接受抗凝治疗;平均 HAS?BLED 评分为(1.96 ± 1.13)分,HAS?BLED 评分≥ 3 分者190例(28.0%),其中70例(36.8%)接受抗凝治疗。年龄≥75岁患者中CHA2DS2?VASc≥2分共323例(100%),其中61例(18.9%)接受抗凝治疗;HAS?BLED 评分≥ 3 分的患者有126例(39.0%),其中36例(28.6%)接受抗凝治疗。医师未告知、患者依从性差和阿司匹林当作抗凝药是影响抗凝药物使用的主要原因。结论:昆山市非瓣膜病性房颤住院患者具有较高的卒中风险,90.0%的患者CHA2DS2?VASc 评分≥ 2 分,仅24.4%的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率低,且多使用华法林抗凝,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尚未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Hao P  Ma CS  Dong JZ  Liu XP  Long DY  Fang DP  Hu FL  Yu RH  Tang RB  Lu CS  Liu X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4):1669-1672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后无症状性复发的发生率、复发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预测因素。方法 对连续48例接受CPVI治疗的房颤患者进行48h动态心电图(Holter)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1、3及6个月。对年龄、性别、房颤类型、是否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左房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操作时间、术后心率变异性等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无症状性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 48例患者中随访资料完整的42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岁±14岁。术前为阵发房颤的25例,非阵发性房颤的17例。术后1、3、6个月阵发房颤组无症状性复发的发生率分别为8%、12%、8%;非阵发房颤组分别为23.5%、29.4%、35.3%。非阵发房颤组6个月时的无症状性复发率显著高于阵发房颤组(P〈0.05)。CPVI术后无症状性复发的心律失常类型以房颤多见,而症状性复发的心律失常类型则以房性心动过速多见。结论 CPVI术后部分患者存在无症状性房颤复发。非阵发房颤、左房增大及术后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增加是预测CPVI术后出现无症状性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最大P波宽度(Pmax)及P波离散度(Pd)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ablation,CPVA)。方法 69名因阵发性房颤接受环肺静脉隔离术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窦性心律时分别测定记录Pmax和Pd,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随访8~36个月,共有16名患者房颤复发,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疾病、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射血分数(EF)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及术后Pmanx、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前和术后Pmax及Pd在复发组均有高于无复发组的趋势。复发组术后Pmax小于术前(P<0.05),而无复发组术后Pmax、Pd及复发组Pd均有小于术前的趋势。结论 Pmax及Pd对预测阵发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作用尚不能确定,但左房内消融可能影响了折返激动的形成。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体表心电图对预测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从而筛选复发高风险患者,予以干预措施,减少CPVA术后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2011年2月-2012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行左房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患者82例,均接受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左房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术。分别在术前3d、术后3d、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6个月定期随访,并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her)监测,根据术后3d的结果将患者分为房颤早期复发组(34例)和未复发组(48例);并根据3个月后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房颤晚期复发组(22例)和无复发组(60例)。分别记录早期、晚期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平均心率(MeanHR)及心率变异(heartratevarability,HRV),进行比较分析,包括时域指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mm的N—N间期所占百分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功率(10w frequency,LF)、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HF)、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LFIHF)。结果82例患者均达到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未复发组与复发组比较,早期MeanHR降低,HRV指标均显著降低,LF/HF升高;晚期仅有反应迷走神经的指标显著降低,LF/HF升高。结论迷走神经的持续降低可有效地减少房颤的晚期复发。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的中风和死亡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而目前评估房颤中风风险主要基于 CHADS2和 CHAD2 DS2-VASc 评分。近年来研究显示生物标记物对房颤的诊断、预后的判断有帮助,但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房颤的类型和治疗策略的研究。近年来大型的临床试验证实:生物标记物在诊断和管理心血管疾病上都是有帮助的[1]。为完善房颤预后的评估,笔者就房颤生物标记物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