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研究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胃排空的影响。方法对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患者均为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入院接受治疗,均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依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多潘立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各5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所得疗效及对胃排空功能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疗效评估显示有效率为96.0%,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治疗后胃排空率、气体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所得结果也更为显著(P <0.05)。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两组均较低,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使用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应用价值显著,且安全性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与昂丹司琼联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依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莫沙必利与昂丹司琼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莫沙必利治疗,疗程2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70±0.57)分相比(1.14±0.73)分,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24/30)相比50.00%(15/30),P<0.05]。结论:莫沙必利与昂丹司琼联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较莫沙必利单药治疗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铝碳酸镁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收入院后均给予常规休息、输液、吸氧等相关治疗,我们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莫沙必利片剂治疗,每次5mg,每日3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铝碳酸镁片治疗,每次10mg,每日3次。结果患者治疗3周后,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上腹部饱胀感和烧灼样感觉及胃镜检查结果等情况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情况明显不如治疗组,并将二者差异对比比较得出,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铝碳酸镁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较莫沙必利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近端胃舒张和胃排空功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9月~2015年4月入院的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吗丁啉多潘立酮片治疗,实验组口服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胃排空率及近端胃容积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胃排空率组内比较差异显著,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后胃排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后30min近端胃容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近端胃舒张和胃排空功能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8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入组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对照组患者仅口服莫沙必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口服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反酸、烧心、咽下困难、胸骨后灼痛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应用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6,(5):1192-1194
目的:评价双岐杆菌配合聚乙二醇和莫沙必利用于治疗患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诊治的IBS-C患者96例,按门诊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岐杆菌、聚乙二醇-4000散口服,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对照组为60.42%(χ2=20.463,P<0.05)。结论:双岐杆菌配合聚乙二醇-4000和莫沙必利治疗IBS-C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莫沙必利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谈小明  邵长江  蒋敏  王海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698-2700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对慢性胃炎患者餐后近端胃容受性舒张的作用。方法:慢性胃炎患者空腹8小时,给予标准餐后,15~30分钟和60~75分钟,进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影像学重建计算出近端胃体积,观察容受性变化。然后服用莫沙必利5mg、每日3次,连续30天,空腹、试餐后进行MRI复查,观察症状积分和胃体积重建。结果:莫沙必利治疗后近端胃体积较治疗前显著增大,近端胃体积比率显著增大.慢性胃炎患者近端胃的体积变化与消化不良症状积分缓解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莫沙必利有改善慢性胃炎患者近端胃容受性舒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返流性食管炎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科收住入院的82例返流性食管炎合并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西药治疗组(对照组)和西药联合中药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口服西药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和盐酸曲唑酮治疗,治疗组采取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和解郁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为一疗程,三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12%明显优于对照组70.73%(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解郁丸治疗返流性食管炎合并抑郁症疗效较好,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治疗中莫沙必利与雷贝拉唑联合用药的疗效。方法:择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某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8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划分,每组41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雷贝拉唑单用治疗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用药结束后行胃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用药8周后胃镜下食管黏膜修复情况,对不良反应、反流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胃镜下疗效90.24%相比对照组70.73%显著提高,反流情况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相近,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方案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疗效确切,对患者反流情况及症状改善明显,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可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莫沙必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的效果及药学分析。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在我院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发生便秘的患者68例,患者入院时间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按照患者和家属治疗意愿的不同分为两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舒泰清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对比组。结果在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的比较上,研究组与对比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莫沙必利的运用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效果与安全性,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1例59岁女性患者,因软骨肉瘤术后复发行半盆截肢,术后伤口感染,行清创、灌洗、抗生素治疗.手术预防用药为头孢曲松,不宜同时合用含钙液体.术后一周患者出现伤口渗液、发热等症状,术中培养为鲍曼不动杆菌+粪肠球菌,术后进行灌洗,灌洗结束后开始抗感染治疗,依替米星联合氨苄西林/舒巴坦静脉滴注.由于患者术后插尿管时间较长,出现短时低热症状,尿培养为克柔念珠菌,其他临床情况尚可,考虑为污染菌珠,未予特殊处理.患者感染控制,出院,药师嘱其氯膦酸二钠胶囊早晨空腹白水送服,禁与牛奶同服,服后活动.  相似文献   

12.
1例59岁女性患者,入院诊断考虑肺部感染,给予莫西沙星联合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当日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QT间期出现延长,考虑莫西沙星所致。临床药师查阅相关文献,明确了QT间期延长的标准,并根据药物致QT间期延长的高危因素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后,与医生充分沟通,提出停用莫西沙星的建议,医生予以采纳。停用莫西沙星第2天,复查心电图提示患者QTc值恢复正常,治疗19 d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3.
1例11岁儿童患者,因服用头孢克洛4 d后出现尿黄、皮肤瘙痒入院。查肝功能异常,诊断为急性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给予保肝、退黄、降酶等对症治疗。针对患者未成年和肝损伤急性加重等特点,药学监护集中于保肝药物的合理选用、糖皮质激素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及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干预,同时通过用药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潜在的用药风险。治疗4周后,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出院。  相似文献   

14.
1 例21 岁男性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入院,无既往病史及饮酒史.入院给予丙基硫氧嘧啶(10 mg,tid),治疗23 d后患者出现皮疹、发热及肝功能损害,经停药、抗过敏及保肝治疗5 d 后好转.再次给予丙基硫氧嘧啶,用药1 d 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皮疹,严重肝功能损害,ALT最高达407.9 IU·L-1,并在停药4 d后并发了急性胰腺炎,经抗过敏保肝及对症治疗27 d后好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转移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患者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过程中,停药与复发的关系,以及KIT第11外显子突变的患者复发后,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研究和预后监测. 方法 对GIST患者复发前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辅助诊断和分析复发前后CD117,CD34等GIST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情况;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 进行KIT/PDGFR基因突变检测. 结果GIST患者术后,规范伊马替尼治疗3年,停药后1年余腹部包块证实为GIST复发;患者KIT 基因第11外显子检测出有缺失突变:c.1667_1672delAGTGGA,提示该患者仍然对伊马替尼敏感;对于诊断GIST,DOG1比CD34更敏感. 结论 伊马替尼的连续用药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及延缓GIST复发,DOG1具有比CD34更好的敏感性,更加适合作为GIST的诊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1例48岁女性患者因双眼前闪光感,拟散瞳检查眼底,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约30分钟后,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可能与药物用法不当及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有关,经抢救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1例42岁女性患者,因咳嗽、咳痰伴胸闷1月余,咯血3d入院。结合肺隐球菌的病理结果,先后给予抗真菌药物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住院期间药师及时评估治疗方案,并对患者的肝肾功能监测、抗真菌药物潜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配制注意事项等提供药学监护。患者首次静脉滴注伊曲康唑结束后,出现一过性视物模糊,11d后再次静脉滴注自觉症状加重,第13天停药后未再出现视物模糊,考虑为伊曲康唑的不良反应。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32d后,因症状较前改善,患者出院继续接受抗真菌治疗。鉴于肺隐球菌病长期正规治疗的重要性,提示患者关注氟康唑的药物相互作用,谨慎合用其他药物。  相似文献   

18.
1例60岁女性患者因肝功能轻度异常口服硫普罗宁0.2 g,3次/d。约20 d后患者在服用硫普罗宁后十几分钟突然出现畏寒、发热,最高体温39.3℃。当地医院给予头孢呋辛、阿奇霉素、莫西沙星等药物治疗,但未停用硫普罗宁,患者症状无改善,且出现干咳、活动后气喘、肺水肿及胸腔积液,遂入我院。入院后仍给予抗感染治疗,但患者自行停用硫普罗宁,第2天患者体温即降至正常,4 d后患者各种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2 d患者自行服用硫普罗宁0.2 g后十几分钟再次出现高热、畏寒,停药并给予退热处理,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9.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a satellite pharmacy that serves 100 beds in a 550-bed community teaching institution was determined. On one day six months before and one day six months after the satellite pharmacy was implemented, 3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study from the 50-bed surgical-trauma unit and the 50-bed medical oncology unit served by the satellite. Data for the cost analysi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edical charts of these 60 patients; each patient's entire hospital stay was used for all calculations. Data collected included costs per patient day for drugs, i.v. therapy, and laboratory tests; total hospital costs per patient day; number of doses per patient day;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tient age or sex,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or patient mix among patients studied before and after the satellite pharmacy was implemented. The cost per patient day for drug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after the satellite pharmacy was implemented. A cost analysis based on this decrease in drug costs per patient day of $5.77 showed that an annual savings of $134,927 could be realized as a result of satellite pharmacy implementation. Implementation of a pharmacy satellite proved to be cost-effective, largely because of decreased drug costs.  相似文献   

20.
1 例28 岁女性患者,主诉左膝关节肿痛3 年,腰背痛及左髋关节疼痛2 年.左膝关节肿痛起病,腰背痛伴有晨僵及夜间痛,双足跟疼痛,无虹膜炎及强直性脊柱炎(AS)家族史.化验HLA-B27 阳性,ESR 36 mm·h-1,CRP 3.48 mg·dL-1,骶髂关节CT示双侧骶髂关节虫蚀样改变,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给予洛索洛芬钠及柳氮磺吡啶治疗后,患者左髋关节疼痛好转,但腰背痛症状改善不明显,加用沙利度胺(50 mg,qn),2 周后给药剂量调至100 mg,qn.服用4 个月后,腰背痛症状明显减轻,晨僵及夜间痛消失,但逐渐出现月经量减少至停经,停用沙利度胺2 个月后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