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复合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的多模式镇痛策略在腰椎后路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后路腰椎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ESPB组和非ESPB组各40例。ESPB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后以每侧0.25%罗哌卡因20 mL行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非ESPB组患者不进行ESPB。记录术后2、12、24和48 h静息和运动(翻身)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阿片类药物用量、补救镇痛情况、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记录围手术期应激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非ESPB组比较,ESPB组患者术后2、12 h静息和运动(翻身)VAS评分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补救镇痛情况降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延迟,围手术期血糖、血清皮质醇浓度降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缩短,患者满意度提高(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ESPB的多模式镇痛策略可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乐葆超前镇痛在腰椎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5例拟行腰椎髓核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在手术前24 h口服西乐葆400 mg,术前8 h口服西乐葆200 mg,对照组32例术前不给药;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第1~5天口服西乐葆200 mg/次,2次/d;且不限制使用静脉止痛泵及阿片类药物。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的VAS评分,记录患者睡眠情况,术后需辅助镇痛泵及阿片类药物镇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入院时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前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前3 d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4-5天两组的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术后辅助镇痛泵及阿片类药物镇痛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睡眠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反应、嗜睡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西乐葆超前镇痛,可有效缓解腰椎髓核摘除术后疼痛,疗效好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53例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选取31例应用多模式镇痛作为治疗组,22例采用传统镇痛模式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以及膝关节最大屈曲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比较,以评估多模式镇痛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作用。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疼痛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能有效控制围手术期疼痛、显著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广东省新兴县人民医院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8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前采用七氟醚诱导、异丙酚维持麻醉,对照组骶管阻滞药物采用1%利多卡因,观察组骶管阻滞药物采用1%利多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记录二组患者骶管阻滞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苏醒时间、布洛芬使用率、躁动发生率、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骶管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及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24 h布洛芬的使用率及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二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可明显缩短骶管阻滞的起效时间,延长术后镇痛时间,降低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同时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与血清辣椒素受体(TRPV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以及P物质(SP)浓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择期全麻下行非心血管手术的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28例纳入DPN组,2型糖尿病未并发DPN患者28例纳入糖尿病组(DM组)。另纳入同期行择期全麻下非心血管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C组)。患者年龄55~81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记录术中以及术后24 h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于诱导前30 min及术后24 h时采集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前血清TRPV1、CGRP、SP浓度和术后血清cTnI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DM组和DPN组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升高,术前血清TRPV1、CGRP和SP浓度降低,术后血清cTnI浓度升高(P<0.05);与DM组比较,DPN组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术前血清TRPV1、CGRP和SP浓度降低,术后血清cTnI浓度升高(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急性疼痛服务( APS)团队早期干预对术后白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1~12月,在本院手术并要求术后镇痛的患者1467例,按手术月份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11月份患者为对照组(n =725),12月份患者为干预组(n=742).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PCIA.对照组由负责麻醉的医生和责任护士常规术前宣教、介绍PCA使用的意义、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嘱咐患者疼痛时,按压电子镇痛泵,如10min后无缓解,由APS医生调整镇痛泵参数或加用其他镇痛药物;干预组由麻醉科APS医生、复苏室专职疼痛护士和病房疼痛护士给予系统的疼痛控制教育,包括PCA使用的意义、操作要点、镇痛药物的介绍和注意事项、疼痛评估方法及超前镇痛的必要性,在手术前和出复苏室前给予2次疼痛教育,嘱咐患者在活动前或轻度疼痛时(VAS≤3分)按压自控镇痛泵,疼痛剧烈时由APS医生调整镇痛泵参数或加用其他镇痛药物.记录镇痛不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镇痛不全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升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S团队早期干预可增强术后自控镇痛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的围术期管理在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腹股沟疝患者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循证组(n=40)和常规组(n=40),均行腹腔镜TEP治疗。常规组接受常规围术期管理,循证组接受基于循证证据的围术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围术期管理满意度,对比两组围术期管理效果。结果:循证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 d疼痛等级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高于常规组的20.00%(8/40);出院前管理满意度评分为(92.47±6.59)分,高于常规组的(85.03±7.62)分(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围术期管理能够减少腹腔镜TEP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围术期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中的患者60例,根据前后顺序分为2组(n=30),多模式镇痛组和对照组。多模式镇痛组的镇痛方案具体为:(1)帕瑞昔布钠的静脉使用;(2)腹横肌平面阻滞;(3)无阿片类药物的静脉镇痛泵。对照组只使用传统静脉镇痛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M组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多模式镇痛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低血压发生率、追加止痛药及追加止呕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多模式镇痛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多模式镇痛能有效减轻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吸麻醉术后ICU老年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行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6例接受静吸麻醉的术后老年患者分为2组,各48例。术后均接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转入ICU治疗。对照组经泵注舒芬太尼,观察组泵注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按压PCIA次数、躁动发生率、各时间点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静吸麻醉术后转入ICU治疗的老年患者,经PCIA泵注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帕瑞昔布对骨科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在骨科术后镇痛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间骨科四肢手术后24 h内急性疼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肌注帕瑞昔布(40mg)组和肌注哌替啶(50mg)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急性疼痛缓解程度、疼痛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选择2009年1~12月间骨科全麻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肌注帕瑞昔布(40 mg,bid)组和自控静脉镇痛泵组,观察两组术后24 h内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结果在术后急性疼痛镇痛中,肌注帕瑞昔布40mg的效果与肌注哌替啶50mg相当,但帕瑞昔布比哌替啶起效快,且疼痛缓解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术后24 h内镇痛中,肌注帕瑞昔布(40mg,bid)的效果与使用静脉镇痛泵相似,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帕瑞昔布具有高效和安全的镇痛特性,适合于骨科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