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以"风险体积"概括和展现危险源风险构成的整体性,探索破解危险源风险的理论途径。[方法]从经典风险理论,导出"风险体积"的概念,对危险源存在的事故风险进行三维分析,界定出危险源风险与隐患,体现从危险源到隐患再到风险的溯源关系。[结果]提出"一元隐患"、"二元隐患"和"三元风险"的观点。[结论]对于风险体积(三元风险),可通过降低(或消除)其中一种构成因素,使其缩小(或为零),事故风险下降(或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有效控制大型聚餐活动饮食安全。方法从风险管理角度,提出大型聚餐活动的风险控制程序,通过风险扫描、单元评估、高危食品排查、管控能力及应急能力等几方面对大型聚餐活动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按风险大小,明确划分大型聚餐活动管控的重点内容,将大型聚餐活动的管控能力预警分为4个等级,界定相应人群容量和膳食风险特征,并针对不同级别提出相应安全管理措施;强调整体风险与高危食品的管控应与运行目标协调一致,形成大型聚餐活动风险管理控制的新思路。结论对大型聚餐活动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一般大型聚餐活动风险评估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做好重点化学危险源的应急抢险方案青岛石油化工厂(266043)张允良毛勇君我厂是石油炼制加工企业,存在大量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在开展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我们通过反复摸底研究,确定了一批化学危险源,并针对这些化学危险源制定了重点岗位事故应急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对检测/校准实验室通报的问题,从中识别实验室的风险点,对风险点进行风险分析评价,以采取应对措施管控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对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的适用性。
方法 以某石化企业苯乙烯装置为调查对象, 对其职业病危害进行调查; 采用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确定各作业岗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
结果 该单位工人接触苯、甲苯、乙苯、苯乙烯、噪声等职业病危害。苯乙烯装置巡检工、化验工和罐区巡检工为中度危害作业岗位, 内操和装卸工为轻度危害作业岗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为显著危险。
结论 采用该定量评估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各岗位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 确定各岗位、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 该实施指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铁路辖区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为制定相应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福建铁路辖区餐饮服务单位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服务对象不同,分为公寓系统食堂、综合工区食堂、站段食堂、个体餐饮4个不同责任组,收集研究对象2020年度静态风险因素、动态因素量化风险评定分值,综合评估其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对不同责任分组餐饮单位的静态风险分值、动态风险分值及风险等级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对评定等级结果进行秩和检验比较分析.结果 不同责任分组的静态风险因素(F=13.633,P<0.001)、动态风险因素(F=6.580,P<0.001)和风险等级(F=9.66,P<0.01)均不同;公寓系统食堂评定等级最好;其次为综合工区食堂、站段食堂;个体餐饮的等级最差,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6.17,P<0.01).结论 采取有效风险管控措施,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提高铁路餐饮整体水平,确保铁路运营中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7.
血站作为公益性卫生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重大,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较严重的生命与财产损失。通过分析血站的火灾危险特性,提出血站火灾的防控措施,以及血站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和危险源的管理措施,以提高血站的火灾预防能力,最大限度地规避、控制火灾风险,确保血站消防安全。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通过开展预约式献血、调整献血场所空间设置、加强献血现场人员管控等举措,针对不同类型献血场所、不同献血人群实施安全管理,有效避免了人员聚集和交叉感染带来的安全隐患。基于分级防护、分类管理、多环节重点管控的献血场所安全管理策略,对降低献血过程中的感染风险起到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海因里希法则系统分析了绳索救援的风险评估方法与管控措施,围绕救援人员的状态、器材装备的状态、天气环境状况、救援人员的作业、救援人员的沟通共五个方面提出了绳索救援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以减少和避免绳索救援中救援人员的意外事故和被救者的二次伤害.  相似文献   

10.
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事故时有发生, 为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行以及全体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提高应对风险和各类突发事故能力, 开展应急预案优化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对我国目前重大危险源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现状作了分析, 并着重对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优化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全面了解广州市突发急性职业中毒风险隐患情况,有效防范和控制突发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工厂企业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方法 根据GB 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应用初步建立的突发急性职业中毒事故风险隐患排查的方法,对广州市部分工厂企业可能发生突发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风险隐患进行初步排查.结果 排查工厂企业1215家,其中有61种重大危险源化学物质,可达分级标准的工厂企业78家,占6.42%;风险隐患评估可能失控(达到Ⅰ级)的工厂企业15家,占达到分级标准企业的19.23%.结论 通过本次突发急性职业中毒事故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可掌握我市部分存在化学危险源的化工生产、贮存企业数量、种类、地域分布等特点,是初步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和风险隐患数据库的基础;对于落实急性职业中毒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监管、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中毒事故应急处置体系及日常监测体系、完善应急系统基础信息库、方法库、人才库、戒毒药品储备库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绍兴市越城区食品中主要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并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为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和监管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绍兴市越城区不同地点食品流通环节购买食品样品,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等的相关检验方法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共检测食品类样品427份,其中合格398份,合格率为93.21%;不合格样品和指标主要为梭子蟹蟹黄中的镉、即食海蜇中的铝、螺蛳、花蛤和蛏子中的砷、笋干中的二氧化硫残留和黄豆中的铬。结论绍兴市越城区2018年食品中主要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指标的合格率较高,但部分食品仍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加强重点环节监管,确保本区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验检疫部门在口岸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风险措施内容。方法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进行,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半结构化访谈/焦点小组访谈、个人深入访谈与专家会议法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不同风险等级的PHEIC相关风险措施。结论构建了国境口岸PHEIC风险措施体系,为PHEIC发生时,及时有效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医院信息化建设高度专业化、智能化,其建设过程的风险随机性大、可变性强且贯穿项目生命周期,本文重点以信息化建设过程的环节控制为重点,对项目启动、执行、监控、收尾、维保等过程可能面对的非技术风险进行分析,结合行业发展情况和现阶段多数医院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如何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非技术风险进行有效管控,通过执行风险应对措施,在降低风险影响的同时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和质量,从而有效促进医院业务流程优化和医院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与管理模式的关系。方法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固有的危害性确定危害等级(HR),根据职业卫生调查确定有害因素的暴露等级(ER),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等级进行评估,Risk=HR×ER。结果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等级可以用来确定控制措施优先级并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结论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是完成评价与管理工作的关键技术。不同等级的风险应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并对防控措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危险度的跟踪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军队医院的实践,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涵入手,着力论述了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指标控制、财产保全控制、运营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制度的构建,并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以期对医院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实施有效管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针对2017年突发饮用水铊污染事件,开展饮用水中铊短期暴露对人群健康的风险评估。方法 结合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突发事件供水短期暴露风险与应急管控技术研究”科研成果,采用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确定健康效应分离点、选择不确定系数和推导短期饮水水质安全浓度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开展短期暴露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饮用水中铊短期暴露饮水水质安全浓度(SWSC)为0.007mg/L。2017年嘉陵江饮用水铊污染事件中铊最高浓度为0.00059mg/L,虽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限值要求,但处于短期暴露饮水水质安全浓度范围内。结论 本次污染事件铊的短期暴露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地市级综合医院为样本,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运营状况绩效评价,通过明确评价组织和保障措施、确定评价方法和技术路线然后开展评价并总结成效,从而全面评价样本医院运营状况,找出缺陷指标,掌握医院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时采取管控措施,以达到医院运营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9.
疟疾卫生检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应用风险分析的原理,建立口岸疟疾传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疟疾传人风险等级开展疟疾卫生检疫防制工作。[方法]研究建立疟疾传人风险评估指标的基本原则,并根据疟疾的传播机制和流行特点确定口岸疟疾传人风险各评估指标。[结果]对疟疾传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进行定性风险分析。将各指标对疟疾传人风险的影响分为“可忽略风险”、“较小风险”、“中等程度风险”、“很大风险”4个风险等级,制定出各指标在疟疾传人风险等级上的评判参考标准。[结论]通过疟疾传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加强口岸卫生检疫机关对疟疾传入风险各项主要指标资料的收集,整理,并通过对指标体系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疟疾传人风险为Ⅰ、Ⅱ、Ⅲ、Ⅳ4个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实施不同的卫生检疫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和2009年发布第一版《食品安全法》以来,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食品安全是一个长久的话题, 因为中国农业和食品业的生产结构落后、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为了将中国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更上一层楼, 必须就前沿发展达成共识, 包括理念和实践。当前, 食品安全的前沿理念应是"以风险为基础"来预防和应对潜在的和已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以危害为基础"的理念。而实践则是根据理念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重点问题。文章阐述了两种理念导致的不同食品安全管理策略和措施, 并列举了几个根据"以风险为基础"理念确定的重点食品安全问题(重要性、解决方案)。这些例子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抗生素的耐药性;食物过敏原的管控;化学性危害混合暴露的风险评估;以及毒理学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