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元胡止痛贴中延胡索乙素的离体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元胡止痛贴是一种外贴穴位治疗胃痛、痛经的膏贴制剂(湖北中医学院研制),疗效确切。为了测定元胡止痛贴的透皮吸收率,笔者以延胡索有效成份延胡索乙素为考察指标,采用药典[1]二部附录中离体外透皮吸收试验的测定法进行操作,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其不同时间所取样品中的延胡索乙素的含量,计算透皮率。色谱条件:Zorbax Extend-C18烷基键合相色谱柱(4·6×25m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44∶56),检测波长:282nm,柱温:25℃。有关试验与结果报道如下。1仪器与试剂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科技公司),ZorbaxExtend-C18色谱柱,恒温水浴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柔性脂质体,研究其透皮吸收效果.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延胡索乙素柔性脂质体,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研究其透皮吸收.结果:制备的延胡索乙素柔性脂质体包封率82.7%,粒径(112.3±59.2)nm,基本呈正态分布.该制剂12 h内累积渗透量2 121 μg,明显高于对照组酊剂的1 153μg;在皮肤内滞留率53.9%,明显高于酊剂的11.2%.结论:制得的延胡索乙素柔性脂质体透皮效果较酊剂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延胡索乙素凝胶乳剂,并对制剂稳定性和体外溶出特性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新生皂法与高压均质乳化法结合制备延胡索乙素凝胶乳,以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 PDI)为评价指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筛选最优的延胡索乙素凝胶乳处方,考察最优处方制凝胶乳剂生物学性质。结果 最佳处方为m(白及多糖)-m(魔芋胶)=50∶1,三乙醇胺的质量分数为0.8%,硬脂酸的质量分数为2%,以最优处方制得延胡索乙素凝胶乳剂为乳白色,膏体细腻、均匀、有光泽,具有良好的保湿性,涂布性与稳定性;平均粒径约(1.56±0.04)μm, PDI值(0.434±0.03),24 h累计透过量(915.23±85.55)μg·cm-2。结论 本研究所制备的延胡索乙素凝胶乳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较好的透皮吸收率,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延胡索乙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氮酮对骨平巴布膏中延胡索乙素在体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氮酮对骨平巴布膏中延胡索乙素在体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膏体剩余量法,测定延胡索乙素的剩余量,模拟延胡索乙素透皮吸收的动力学方程式.结果:延胡索乙素的透皮吸收表现为一级动力学模式,随氮酮用量的增加,透皮吸收量越高,吸收速率越大.结论:氮酮质量分数3%和5%的制剂透皮吸收量均较大,且无显著差异,结合时滞影响的考虑,确定氮酮用量3%.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人体剩余量法研究消痛灵处方中的挥发油、冰片及氮酮对延胡索乙素经人体膝部皮肤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冰片和挥发油能改善延胡索乙素的透皮吸收,加入2%或3%氮酮可使延胡索乙素的透皮量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6.
炔雌醇醇质体凝胶的经皮渗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考察醇质体凝胶作为炔雌醇透皮给药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炔雌醇醇质体,进而用卡波姆制备成凝胶,采用TK-6H型透皮扩散试验仪用人皮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以HPLC测定药物含量求算累积渗透量及稳态透皮速率,并测定药物在皮肤表皮和真皮中的滞留量。结果炔雌醇醇质体凝胶的经皮渗透速率(3.59μg·cm-2·h-1)是其水溶液的9.97倍,是体积分数为30%乙醇溶液的1.69倍,是凝胶制剂(含醇量30%)的1.45倍。24 h后皮肤中药物滞留量大小顺序为:醇质体凝胶>体积分数为30%乙醇溶液>凝胶>饱和水溶液。结论醇质体凝胶能提高炔雌醇的透皮速率,增加药物在皮肤内的滞留量。  相似文献   

7.
延胡索乙素和延胡索炮制品提取物的药动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窦志英  孙巍  米晓兰  姚丽萍 《中药材》2007,30(12):1499-1501
目的:研究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生品和醋炙品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延胡索乙素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药动学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CmaxTmax采用实测值。结果:延胡索乙素单体、延胡索药材生品和醋炙品T1/2为(5.66±1.92)、(4.24±1.54)、(4.35±1.34)h;Tmax为(1.5±0.5)、(1.0±0.55)、(0.5±0.68)h;Cmax为(0.71±0.29)、(0.37±0.11)、(0.67±0.35)μg/ml;AUCo-t为(2.58±0.85)、(1.96±0.69)、(2.95±1.61)μg/ml。结论:延胡索生品和醋炙品均能缩短延胡索乙素的达峰时间,说明其两者能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8.
白桦脂酸醇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经皮渗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白桦脂酸醇质体的处方工艺参数,考察醇质体作为白桦脂酸经皮给药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白桦脂酸醇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白桦脂酸和磷脂的质量比、磷酸盐缓冲液pH和乙醇体积分数对白桦脂酸醇质体处方工艺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径分析仪考察白桦脂酸醇质体的形态及粒径分布,采用Franz扩散池考察其体外经皮给药特性,并与脂质体和10%异丙醇溶液比较。运用HPLC测定白桦脂酸含量,检测波长207nm,流动相乙腈-0.1%冰乙酸(70∶30)。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磷脂与白桦脂酸的质量比19∶1,磷酸盐缓冲液pH 7.4,乙醇体积分数30%;醇质体粒径94.3 nm,包封率86.3%;白桦脂酸醇质体12 h的累积经皮渗透量(108.33±10.26)μg·cm-2,分别是脂质体和10%异丙醇饱和溶液2.12倍和5.98倍。结论:醇质体作为经皮给药载体,能明显促进白桦脂酸的经皮渗透,效果优于脂质体,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抗肿瘤及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芥子涂方经穴位和非穴位皮肤给药的渗透特性,为其临床穴位贴敷预防和治疗哮喘提供实验支持。方法:以白芥子涂方中延胡索乙素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定量,用Franz扩散池法研究涂方离体经穴位和非穴位皮肤的渗透特性;在体渗透实验,采用冰冻切片法比较穴位与非穴位皮肤中各层药物的分布,并用荧光显微镜进行可视化验证。结果:24 h内,离体试验中延胡索乙素经穴位皮肤的累积透过量为(13.53±3.92)μg.cm-2,是经非穴位皮肤的4倍(P<0.05);穴位皮肤稳态透皮速率(0.659 1μg.cm-2.h-1)是非穴位(0.147 2μg.cm-2.h-1)的4.5倍;离体透皮试验和在体渗透试验中,24 h皮肤中药物滞留量均为穴位>非穴位(P<0.05),切片显示皮肤各层的药物含量为角质层>活性表皮>真皮层>皮下层。结论:白芥子涂方浸膏在穴位皮肤的透过量和皮肤滞留量均显著高于非穴位皮肤,验证了涂方临床使用以穴位经皮给药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经皮给药制剂(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DDS),是指经皮肤给药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作为第三代药物制剂研究的新型给药系统,其优点有:可以绕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的破坏,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筛选多种常用的微针基质辅料,制备具有合适机械强度和柔韧性的载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neurotoxin,NT)可溶性微针(dissolvable microneedles,DMN)(DMN-NT),并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 采用两步真空模板填充法制备不同材料构成的DMN,并对其进行力学特性分析,通过重量法对其吸湿性进行考察,利用正置显微镜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考察,筛选最佳基质材料后制备DMN-NT,并对微针的载药量、机械性能、在体溶解、在体恢复、体外释放度、离体皮肤渗透与稳定性等进行评价。结果 针尖最佳基质材料为20%聚乙烯吡咯烷酮K90(PVP K90)和20%透明质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背衬层最佳基质材料为7.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E5LV型)和15%聚乙烯醇(PVA-0588)。正置显微镜和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发现DMN-NT针体垂直,排列整齐;每片DMN-NT的载药量为(172.22±1.30)μg或(17.38±0.57)μg;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DMN-NT针尖受力可达(39.88±3.09)N,大于微针穿刺皮肤所需的破坏力0.05 N,表明DMN-NT有较好的机械强度,亚甲基蓝染色实验结果表明微针具有较好的穿刺性;在体溶解实验结果显示,在10 min内DMN-NT大部分溶解;在体恢复实验结果为给药30 min后针孔痕迹几乎不见,表明DMN-NT的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性高;体外释放结果表明DMN-NT在pH值为7.4的PBS中8 min的累积释放率达(93.65±4.29)%;离体皮肤渗透结果显示,10 h后微针的累积药物渗透百分率达到(97.99±2.80)%,而药物水溶液中药物几乎没有透过皮肤;DMN-NT稳定性初步评价结果良好。结论 制备的DMN可以穿刺皮肤角质层,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高效经皮递送大分子药物。  相似文献   

12.
熊果酸醇质体的制备和体外透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制备熊果酸醇质体并考察醇质体作为熊果酸经皮给药载体的渗透特性.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熊果酸醇质体,并对其形态及粒径进行分析;采用TP-3型透皮扩散实验仪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比较熊果酸10%异丙醇溶液、熊果酸醇质体、熊果酸脂质体的经皮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结果:此方法制得的醇质体平均包封率为(95.83±0.86)%,平均粒径为(87.5±7.5)nln,Zata电位为-(38.4±3.6)mV.醇质体12 h的累积透过量为146.49μg·cm-2,12 h的渗透速率为12.17μg·cm-2.h-1.结论:醇质体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可显著促进熊果酸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3.
夏晓静  包汝泼  黄悦 《中草药》2014,45(10):1407-1411
目的 制备并优化白桦脂酸(BA)-去氧胆酸钠(SDC)修饰醇质体处方,并考察其作为BA经皮给药载体的渗透特性。方法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BA-SDC修饰醇质体,以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该醇质体处方,并考察其形态及粒径;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比较BA-SDC修饰醇质体与脂质体、普通醇质体的经皮累积渗透量及渗透速率差异。结果 优化后BA-SDC修饰醇质体最佳处方:大豆卵磷脂、SDC和BA的质量比为18:1:1,乙醇体积分数为35%。按优化后处方制得的BA-SDC修饰醇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93.8±1.6)%,平均粒径为(102.3±3.6)nm;体外透皮12 h的累积透过量为(99.62±9.44)μg/cm2,分别达到了普通醇质体、脂质体和10%异丙醇饱和溶液的1.67、3.85和8.33倍。结论 SDC修饰醇质体包封率高,促进BA透皮吸收的效果明显,是BA最有前景的透皮给药剂型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3种沉淀抑制剂(PPI)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K4M,HPMC K4M)、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MG(Hypromellose Acetate Succinate MG,HPMC AS MG)、聚乙烯己内酰胺-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Polyvinylpyrrolidone,Soluplus)对临床口服剂量下pH值诱导延胡索乙素(dl-THP)过饱和相行为的影响。方法绘制dl-THP的pH值-溶解度相图和p H值转换过程中的去过饱和曲线,用溶解度相图佐证dl-THP相行为,以质量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和过饱和度为指标分析沉淀抑制剂对dl-THP相行为的影响;采用偏振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沉淀性质。结果临床给药剂量下,dl-THP在pH值转换过程中最大过饱和度为3.93,随时间推移失去过饱和;HPMC K4M、HPMC AS MG、Soluplus在pH值转换180 min内均能维持过饱和度。HPMC K4M、HPMC AS MG、Soluplus在浓度5%时维持过饱和度分别为1.19、1.89、1....  相似文献   

15.
吴玉  陈军  方芸  董洁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6):3009-3015
制备马钱子碱脂质体和传递体,对其药剂学性质进行表征,并比较其体外透皮性质。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马钱子碱脂质体和传递体,考察其粒径、包封率和变形性等药剂学性质;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比较不同处方的脂质体和传递体的体外透皮性质。结果显示,马钱子碱脂质载体的粒径在100~150 nm,粒径分布比较均一;马钱子碱复合磷脂传递体较大豆磷脂传递体的包封率有显著提高;复合磷脂传递体的变形性分别是大豆磷脂(SPC)脂质体和传递体的2.09,1.76倍,马钱子碱复合磷脂传递体的稳态透皮速率分别是SPC脂质体和传递体的3.43,1.41倍;马钱子碱与复合磷脂空白传递体的物理混合物组的稳态透皮速率是溶液组的2.20倍,复合磷脂浓度对空白传递体的促渗效果有影响。与脂质体相比,传递体可以提高马钱子碱的透皮速率,而复合磷脂技术可以改善传递体膜结构的相形为,进一步提高传递体的变形性和透皮速率;空白传递体对马钱子碱的透皮吸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会  张黄琴  蒋秋冬  刘培  谢彤  陈军 《中草药》2015,46(20):3017-3022
目的考察香附四物汤效应部位体外透皮吸收性质。方法建立UPLC-MS/MS方法测定香附四物汤效应部位(BW)以及透皮接收液中6个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芍药苷、芍药苷内酯、四氢非洲防己碱、普鲁托品、延胡索乙素)的量;将这6个活性成分按照BW中的比例混合制备活性组分群;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及离体大鼠腹部皮肤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结果 UPLC-MS/MS方法专属性良好,各成分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精密度(RSD≤2.66%)、重复性(RSD≤2.98%)、稳定性(RSD≤3.99%)和准确性[平均加样回收率(95.22±5.48)%~(103.68±2.90)%]。活性组分群和BW中活性成分的累积透过率顺序相同:阿魏酸四氢非洲防己碱延胡索乙素普鲁托品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且供给液的p H值显著影响活性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结论活性组分群与BW体外透皮吸收行为具有一致性,p H值能够改变活性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为增加异补骨脂素的皮肤透过量及滞留量,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该文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异补骨脂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IPRN-NLC),以包封率、载药量及平均粒径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处方。采用Franze扩散池法考察IPRN-NLC的体外透皮。结果表明,最优处方固液脂质比为7∶3,药脂比1∶30,表面活性剂1%,制备的IPRN-NLC平均包封率为(90.25±0.73)%,平均载药量为(1.56±0.27)%,平均粒径为(305±1.57)nm;体外透皮实验显示IPRN-NLC提高了IPRN的皮肤透过量,且皮肤滞留量是IPRN(水)溶液的3倍。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的IPRN-NLC提高了IPRN的皮肤透过量及滞留量,在经皮给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醇质体作为透皮给药的新载体,能明显促进药物的经皮渗透,该文以十一酸睾酮为主药,制备十一酸睾酮醇质体并对其形态、粒径、包封率、膜的流动性进行测定,同时以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实验,考察醇质体作为十一酸睾酮经皮给药载体的渗透特性,并比较了十一酸睾酮醇质体、脂质体及其醇溶液中的透皮行为.  相似文献   

19.
张亚军  杨建宏  韩娇娇  戴贵东 《中草药》2013,44(23):3341-3345
目的 考察苦参碱传递体对大鼠经皮给药后皮肤局部药物质量浓度经时变化,评价其透皮释药性能。方法 大鼠腹部脱毛,以非封闭方式经皮给予苦参碱传递体混悬液,应用微透析采样技术,结合RP-HPLC法,测定皮肤透析液中的药物质量浓度;比较苦参碱传递体及其脂质体、水溶液(含0.8%去氧胆酸钠)经皮给药后大鼠皮肤透析液中药物质量浓度经时曲线的差异。结果 苦参碱传递体给药后透析液中药物质量浓度达峰时间(tmax)为(4.200±0.447)h,最大药物浓度(Cmax)为(0.927±0.251)μ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8)为(5.033±1.526)μg?h?mL?1。苦参碱传递体的Cmax和AUC0-8显著高于其脂质体和水溶液(含0.8%去氧胆酸钠),而tmax较后两者显著减小(P<0.05)。结论 在体皮肤微透析可用于苦参碱传递体的透皮释药性能评价;苦参碱传递体具有透皮快、渗透量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