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路边青药材中咖啡酸、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柰酚-3-O-葡萄糖苷、山柰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5%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40 nm。结果:咖啡酸、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柰酚-3-O-葡萄糖苷、山柰酚分别在0.045~1.130,0.095~2.370,0.105~2.635,0.041~1.030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0%,98.5%,97.7%,100.7%,RSD分别为1.0%,0.9%,1.0%,1.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用于路边青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王嘉琪  刘洋  杨永芬  刘洋成  陈长兰  陈刚  项峥  阎新佳  刘伟 《中草药》2019,50(21):5206-5211
目的研究白花败酱草Patrinia villos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应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DPPH法和ABTS法评价各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从白花败酱草70%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丁酯(1)、3,4-O-双咖啡酰奎尼酸甲酯(2)、木犀草素-7-O-芸香苷(3)、1β-O-β-D-glucopyranosy-15-O-(p-hydroxylphenylacetate)-5α,6βH-eudesma-3,11(13)-dien-12,6α-olide(4)、3,4-O-双咖啡酰奎尼酸乙酯(5)、4,5-O-双咖啡酰奎尼酸甲酯(6)、4,5-O-双咖啡酰奎尼酸正丁酯(7)、木犀草素-7-O-β-D-葡糖醛酸苷甲酯(8)、木犀草素-7-O-β-D-葡糖醛酸苷乙酯(9)、芹菜素-7-O-β-D-葡糖醛酸苷甲酯(10)。化合物3、8、9的清除DPPH自由基IC50分别为(23.95±0.71)、(73.09±0.33)、(25.06±0.65)μmol/L,其清除ABTS自由基IC50分别为(7.13±0.07)、(11.48±0.21)、(5.15±0.08)μmol/L。结论除化合物3、8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花败酱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9具有明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淫羊藿中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英  张小龙  杨晶  张小强  吴云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5,46(14):2057-2061
目的对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D101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kaempferol-3-Orhamnopranosyl-(1→2)-rhamnopyranoside(2)、3-O-α-L-rhamnosyl-7-O-β-D-glucosyl kaempferol(3)、sagittasine C(4)、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5)、槲皮素-3,7-二氧-α-L-双鼠李糖苷(6)、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7)、rhamnocitrin-3-O-β-neohesperidoside(8)、山柰酚-3-O-α-L-鼠李糖-7-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9)、hexandraside E(10)和柔藿苷(11)。结论其中化合物1、5为淫羊藿中首次分得,化合物2、3、4、6和9为淫羊藿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东北茶藨子Ribes mandshuricum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 20、MCI、半制备HPLC进行成分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东北茶藨子95%乙醇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α-L-阿拉伯糖苷(3)、山柰酚-3-O-α-L-阿拉伯糖基-7-O-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5)、山柰酚-3,7-二-O-α-L-二鼠李糖苷(6)、山柰酚-3-O-β-D-半乳糖基-7-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苷(8)、槲皮素(9)、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10)、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苷(11)、杨梅素-3,7-二-O-α-L-二鼠李糖苷(12)、槲皮素-3-O-α-L-鼠李糖基-7-O-β-D-半乳糖苷(13)、对羟基苯甲酸(14)、原儿茶酸(15)、香草酸(16)、pleoside(17)、丁香酸葡萄糖苷(18)、juniperoside(19)、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乙酯(20)、菜豆酸(21)、脱落酸(22)、jasminoside E(23)、conocarpan(24)、豆甾-4-烯-3,6-二酮(25)、豆甾-4-烯-3-酮(26)、24-ethylcholesta-4,24(28)Z-lien-3-one(27)。结论化合物20可能为人工产物,其余化合物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王晓丹  郭坤  郭敬兰  李娟  路金才 《中草药》2017,48(2):236-240
目的对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翅果油树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柰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5)、山柰酚-3,7-O-α-L-二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8)、hippophamide(9)、L-色氨酸(10)、阿江榄仁酸(11)、熊果酸(12)、山柰酚(13)、芦丁(14)、腺苷(15)、β-胡萝卜苷(16)。结论化合物3~10、15均为首次从胡颓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2、11、12为首次从翅果油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山银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温建辉  倪付勇  赵祎武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5,46(13):1883-1886
目的研究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干燥花蕾(山银花)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绿原酸(1)、槲皮素(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3′-O-α-L-鼠李糖苷(4)、芹菜素-7-O-α-L-鼠李糖苷(5)、反式桂皮酸(6)、对羟基苯甲醛(7)、2,5-二羟基苯甲酸-5-O-β-D-吡喃葡萄糖苷(8)、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脱落酸(10)。结论化合物4~10首次从山银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大株红景天Rhodiola wallichiana var.cholaensis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心肌细胞H9c2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动态轴向压缩柱色谱、硅胶柱色谱以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损伤保护活性实验。结果从大株红景天根茎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红景天苷(1)、没食子酸(2)、没食子酸甲酯(3)、槲皮素(4)、邻苯三酚(5)、6″-O-galloylsalidroside(6)、没食子酸乙酯(7)、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8)、草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草质素-7-O-(3″-O-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10)、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1)、草质素(12)、草质素-7-O-α-L-鼠李糖苷(13)、小麦黄素(14)、芦丁(15)、山柰酚-3-O-(2″-O-β-D-木糖基)-β-D-葡萄糖苷(16)。样品质量浓度为25μg/m L时,化合物2、6、8、12和15对心肌细胞H9c2的保护率分别为20.40%、31.54%、67.61%、44.27%和47.84%。结论化合物5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8、12和15在一定程度上对心肌细胞H9c2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姣  德吉  付爱玲  陈道峰  卢燕 《中草药》2019,50(13):3008-3016
目的对密枝圆柏Juniperus convallium进行化学成分和抗补体、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ODS-C18、SephadexLH-20以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细胞溶血法测定经典、旁路途径的抗补体活性及作用靶点,DPPH、ABTS、FRAP法研究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密枝圆柏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化合物9个:穗花杉双黄酮(1)、柏木双黄酮(2)、柏木双黄酮葡萄糖苷(3)、柚皮素-7-O-葡萄糖苷(4)、芹菜素(5)、山柰酚-3-O-(6″-O-E-肉桂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吡喃鼠李糖苷(8)和海波拉亭-7-O-β-D-吡喃葡萄糖苷(9);木脂素类化合物3个:异马尾松脂苷B(10)、异落叶松脂素-2a-O-β-D-葡萄糖苷(11)和异落叶松脂素-3a-O-β-D-葡萄糖苷(12);萜类化合物3个:柳叶二醇(13)、3β-羟基山达海松酸(14)和(1R,3R,4a R,4b S,7R,10a R)-7-乙烯基-1,2,3,4,4a,4b,5,6,7,9,10,10a-十二氢-3-羟基-1,4a,7-三甲基-1-菲甲醇(15);以及大丁苷元(16)和β-谷甾醇(17)。除16外,不同类型化合物对补体系统都显示了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经典途径50%抑制溶血所需浓度(CH50)为0.05~3.99 mmol/L,旁路途径50%抑制溶血所需浓度(AP50)为0.58~19.13 mmol/L,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尤其是双黄酮类,是密枝圆柏中重要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并且酚羟基和糖苷基团是影响其抗补体活性的重要因素。仅羟基基团较多的黄酮类(1~3、5~9)和木脂素类(10~12)化合物显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密枝圆柏中分离得到,黄酮及木脂素类是其抗补体和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且显示出一定的构效关系,为密枝圆柏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云锦杜鹃枝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 研究杜鹃花科植物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 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对云锦杜鹃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槲皮苷(2)、杨梅树皮素-3-O-α-L-鼠李糖苷(3)、反式咖啡酸(4)、顺式咖啡酸(5)、(2R, 3S)-6, 8-di-C-methyldihydrokaempferol(6)、秦皮素(7)、原儿茶酸(8)、槲皮素(9)、山柰酚(10)、杨梅素(11)、梫木毒素I(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云锦杜鹃枝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810首次从杜鹃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首次从杜鹃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林萍  王亚凤  何瑞杰  阳丙媛  刘章彬  李萌  黄永林 《中草药》2022,53(17):5271-5275
目的 对壳斗科锥属植物锥Castanopsis chinensis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80%甲醇室温浸提取、石油醚脱脂,水层部分采用Sephadex LH-20、Diaion HP20SS及Toyopearl HW-40F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NMR、MS数据以及与文献对比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锥叶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4''-O-β-D-吡喃葡萄糖基-3'',4'',5''-三羟基苯基咖啡酸酯(1)、5-O-咖啡酰奎宁酸(2)、5-O-阿魏酰奎宁酸(3)、咖啡酸甲酯(4)、没食子酸(5)、脱氢双没食子酸(6)、(2''R)-phaselic acid(7)、山柰酚(8)、槲皮素(9)、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0)、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1)。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锥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锥苷A。  相似文献   

11.
孟宪华  尚贤毅  杨军丽 《中草药》2020,51(8):2095-2101
目的研究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方法利用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和NMR、HR-ESI-MS等结构鉴定技术,分离纯化并分析鉴定青花椒抗氧化活性物质;利用ABTS+自由基清除的活性筛选技术,对活性部位和单体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从具有抗氧化活性的D101大孔吸附树脂6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多酚糖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青花椒酚A(1)、青花椒酚B(2)、3,4-二羟基苯乙醇(3)、熊果苷(4)、蓖麻酚糖苷(5)、苄醇葡萄糖苷(6)、1-O-β-D-葡萄糖基-4-烯丙基苯(7)、1,2-二羟基苯乙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8)、2-甲氧基苯乙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9)、2,6-二甲氧基-4-(2-丙烯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甲氧基-4-(2-丙烯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1)、紫丁香苷(12)。利用ABTS+自由基清除的活性筛选技术,发现化合物3~5、8和9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化合物4的IC50为4.5μmol/L,与阳性对照维生素C(VC)相当。结论从青花椒抗氧化活性部位分离鉴定了2个新化合物(1、2),分别命名为青花椒酚A和青花椒酚B,化合物3、5~8、10和11均首次从花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首次从青花椒中分离得到,熊果苷(4)的抗氧化活性与VC相当。  相似文献   

12.
姜侃  郭晔红 《中草药》2022,53(21):6666-6673
目的 对药食同源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利用ABTS+自由基清除的活性筛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 从华中五味子根部70%丙酮水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3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uonin A (1 )、erythro-1-(4-hydroxy-3-methoxyphenyl)-4-(3,4-methylenedioxyphenyl)-2,3-dimethylbutane (2 )、奥斯楚拜脂素-5(3 )、9,9''-二羟基-澳白木脂素-5(4 )、(-)-8-羟基-α-铁杉脂素(5 )、(-)-戈米辛M1(6 )、五味子乙素(7 )、五味子丙素(8 )、戈米辛J (9 )、(+)-戈米辛k310 )、五味子甲素(11 )、五味子醇甲(12 )、rubrisandrin B (13 )、marlignan A (14 )、rubrisandrin A (15 )、滨南五味子乙素(16 )、异戈米辛O (17 )、marphenol A (18 )、(7''R,8''S)-3,4-dimethoxy-3'',4''-methylenedioxy-7,8-seco-7,7''-epoxylignan-7,8-dione (19 )、(7''R,8''S)-3,4-methylenedioxy-3'',4''-dimethoxy-7,8-seco-7,7''-epoxylignan-7,8-dione (20 )、machilolin-A (21 )、marphenol B (22 )、3'',4''-dimethoxy-benzoicacid-(3'',4''-dimethoxyphenyl)-3-oxobutyl ester (23 )。结论 化合物6718 ~2022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 ~51617 为首次从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 ~413 显示了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为23.0、16.5、10.8、16.0 μmol/L,其中化合物4 的抗氧化活性较好,接近阳性对照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3.
赵明  王建飞  张扩  陈丽杰  裴世春  李军  张树军 《中草药》2017,48(21):4393-4397
目的研究细叶杜香Ledum palustre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细叶杜香醋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清除DPPH实验探讨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从细叶杜香全草无水乙醇提取液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藜芦醇(1)、桑辛素M(2)、儿茶素(3)、表儿茶素(4)、莨菪亭(5)、七叶内酯(6)、秦皮素(7)、5-羟基-2-甲氧基苯甲酸(8)、秦皮啶(9)、2α,3α-epoxy-5,7,3′,4′-tetrahydroxyflavan-(4β-8)-epicatechin(10)、2α,3α-epoxy-5,7,3′,4′-tetrahydroxyflavan-(4β-8-catechin)(11)、臭矢菜素A(12)、臭矢菜素C(13)、异秦皮苷(14)。结论化合物1、2、8~13为首次从杜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6、7、10、11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肖朝江  邱琳  徐伟  董相  姜北 《中草药》2015,46(1):22-27
目的研究长果颈黄芪Astragalus englerianus根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DPPH法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从长果颈黄芪根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甘草素(1)、4′-羟基-2,4-二甲氧基査耳酮(2)、xenognosin(3)、芒柄花素(4)、毛蕊异黄酮(5)、樱黄素(6)、(3R)-vestitol(7)、甘草素(8)、(6a R,11a R)-美迪紫檀素-3-O-β-D-葡萄糖苷(9)、齐墩果-12-烯-3β,22β,24-三醇(10)、无羁萜(11)、β-谷甾醇(12)、豆甾醇(13)、7β-羟基谷甾醇(14)、7-氧谷甾醇(15)、(9′Z)-9′-十七烯酸-3β-谷甾醇酯(16)、豆甾-4-烯-3-酮(17)、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9,22E-三烯(18)、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E-二烯(19)、D-2-O-甲基肌醇(20)、二十八醇(21)、硬脂酸甲酯(22)、二十烷酸(23)、二十一烷酸(24)、油酸(25)、亚油酸(26)、α-亚麻酸(27)、十六烷酸甘油三酯(28)、亚油酸甘油三酯(29);DPPH法测得长果颈黄芪根醋酸乙酯部位、化合物1和3的IC50分别为(66.0±1.8)、(64.3±0.4)和(57.1±1.2)μg/m L。结论化合物2、3、6、10、11、14~22以及28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长果颈黄芪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多枝雾水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多枝雾水葛Pouzolzia zeylanica var. microphylla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系统溶剂法对醇提物进行萃取,醋酸乙酯萃取部位通过正相、反相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法确定结构。结果从多枝雾水葛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2R,3S,4R,5S)-2,5-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3,4-二-(3,5-二羟基苯基)四氢呋喃(1)、pouzolignan K(2)、saropeptide(3)、去氢吐叶醇(4)、对羟基苯甲酸(5)、异香兰酸(6)、原儿茶酸(7)、丁香酸(8)、原儿茶醛(9)、原儿茶酸乙酯(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异雾水葛木脂素K,化合物3~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鼠曲草Gnaphalium affine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测定了化合物1、3~11、16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结果从鼠曲草95%乙醇部位分离得到了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二氢芹菜素(2)、木犀草素(3)、白杨素(4)、汉黄芩素(5)、豆甾醇(6)、β-谷甾醇(7)、熊果酸(8)、齐墩果酸(9)、19α-羟基熊果酸(10)、2α,3α,19α-trihydroxy-28-norurs-12-ene(11)、α-香树酯醇乙酸酯(12)、β-香树酯醇乙酸酯(13)、patriscabratine(14)、aurantiamide acetate(15)、4′-hydroxydehydrokawain(16)、异香草醛(17)。化合物1和3~5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结论化合物2、4、5、11~15、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傅志勤  黄泽豪  林婧  贺文达  纪明妹  许文  范世明 《中草药》2015,46(11):1583-1588
目的研究蛇附子(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的块根)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应用1H-NMR、13C-NMR、MS、HR-MS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利用DPPH法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从蛇附子80%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槲皮素(2)、水杨酸(3)、苯甲酸(4)、氧化白藜芦醇(5)、儿茶素(6)、表儿茶素(7)、表没食子儿茶素(8)、原花青素B2(9)、原花青素B1(10)、绿原酸(11)、原儿茶醛(12)、对羟基苯甲酸(13)、原儿茶酸(14);其中化合物2、8、9、10、12抗氧化活性IC50值分别为14.15、14.19、15.99、12.4、15.98μmol/L,优于阳性药维生素C(IC50值为23.0μmol/L)。结论化合物4~12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蛇附子中除了黄酮类成分外,也富含较多的有机酸类成分;并且化合物2、8、9、10、12抗氧化活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杨丹  程忠泉  丁中涛  周俊  胡江苗 《中草药》2017,48(14):2839-2842
目的研究石斛属植物兜唇石斛Dendrobium aphyllum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MCI、中压制备色谱(MPLC)和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semi-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核磁共振谱及质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兜唇石斛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7-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1)、2,4-二羟基-7-甲氧基-9,10-二氢菲(2)、2,5,7,9-四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3)、4,7,9-三羟基-5-甲氧基-9,10-二氢菲(4)、松脂醇(5)、丁香酚-β-D-葡萄糖苷(6)、反式阿魏酸(7)、正十二烷醇(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1~2、5~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0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龙血竭酚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 研究龙血竭Draconis Resina的酚类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结合其理化性质及MS、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龙血竭醋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1’,4"-二甲氧基查尔烷(1)、7-羟基-5,4’-二甲氧基-2-苯基苯并呋喃(2)、紫檀茋(3)、3,4’-二羟基-5-甲氧基二苯乙烯(4)、5,7,4’-三羟基二氢黄酮(5)、瑞士松素(6)、7-羟基二氢黄酮(7)、甘草素(8)、对羟基苯甲酸甲酯(9)、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10)、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乙酯(11)、2,4-二羟基苯乙酮(12)、3,4-二羟基烯丙基苯(13)和β-谷甾醇(1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百合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912为首次从龙血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剑叶龙血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光叶丁公藤酚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周岳  曾婷  李丽梅 《中草药》2016,47(9):1496-1500
目的研究光叶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色谱柱、Sephadex LH-20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法鉴定结构。利用NO相对生成率法对量较多的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检测。结果从光叶丁公藤藤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2)、绿原酸(3)、绿原酸甲酯(4)、4-O-咖啡酰基奎宁酸(5)、4-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6)、4,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7)、4,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8)、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9)、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0)、3,4-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11)、3,4-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2)。化合物1和2对RAW 264.7细胞释放NO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5~7、9、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有一定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