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阐述运用临床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对风湿病皮肤损害的辨治。包括:从皮损形态辨证,主要用于斑、疹、结核、疮疡等;从经络辨证主要用于白塞病和Reiter综合征;按六经辨证,主要用于指导成人Stills’病;从卫气营血理论辨治红斑狼疮、皮肌炎等;从湿温理论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梅核火丹、瓜藤缠认识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从葡萄疫认识干燥综合征、下肢高球蛋白血症、过敏性紫癜、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等;腓踹发近似于硬红斑、狼疮血管炎、类风湿血管炎;以阴疽来认识系统性硬化症,结合对白病机的认识辨治银屑病性关节炎。在症情平稳、症状表现不突出时用病本质辨证为佳。另外有两点要引起注意,一是治疗风湿病皮肤损害要注意活血化瘀,二是皮肤损害的转归预后不等同于风湿病本病的转归预后。  相似文献   

2.
马桂琴  李博 《北京中医药》2011,30(8):595-597
阐述运用临床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对风湿病皮肤损害的辨治.包括:从皮损形态辨证,主要用于斑、疹、结核、疮疡等;从经络辨证主要用于白塞病和Reiter综合征;按六经辨证,主要用于指导成人Still's病;从卫气营血理论辨治红斑狼疮、皮肌炎等;从湿温理论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梅核火丹、瓜藤缠认识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结节性...  相似文献   

3.
蔡建平教授认为,膝骨关节炎(KOA)为内外因结合致病,其中肝脾肾不足为内因,风寒湿乘虚侵袭、损伤致瘀为外因,内外因结合致膝肿痛,由本虚致筋骨失养,不荣则痛,标实致经脉不通,不通则痛,虽同为痛证,当辨其本,同病异治。临床中患者多以发作期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就诊,发作期多为标急之实,首当去标之急,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基于辨证分型,以通络治痹汤加减内服,消肿膏、和伤散、三伏贴等行患膝局部外敷,标本同治。然防病胜于治已病,平时加强对双膝的防护和锻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臌胀范畴。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多由感受湿热疫毒,或酒食不节,情志失畅,而致肝脾失调,气滞血瘀,水液停聚。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水蓄。临床证见:腹水、腹胀大,皮色苍黄,腹部脉络暴鳍,食欲不振,泄泻,肝掌,伴出血倾向等。从病位上看肝脾肾同病。其本在脾,故治疗当从脾着手,兼疏肝木,行气活血,利水消肿。本病虚实夹杂,在治疗过程中要分清虚实。正如《素问》所说:“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相似文献   

5.
下肢炎性结节性疾病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类疾病,是一组以下肢结节为主要皮损的疾病,主要由血管炎与脂膜炎引起。包括浅表性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结节性血管炎、结节性红斑、结核性结节性静脉炎、硬红斑、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脂膜炎等。中医认为结节性皮损的主要发病机理是血瘀引起的脉络不通,而产生血瘀的原因又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分。下肢炎性结节实证多因风、寒、湿、热导致血脉不通;虚证多因脾胃气虚,湿邪下流瘀阻经脉、气虚而血不行引起。迁延日久则导致气滞血瘀,结节难消,病情反复发作。下肢炎性结节性疾病的病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探讨周永明教授治疗血液系统常见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经验。周师提出临证贵在把握疾病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明辨其标本虚实,采取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之法。出血性疾病病机特征是本虚标实,多属于脾肾亏虚为本、火热伤络为标,瘀血内停、肝气郁结等为变。临证应以虚损为本、火热为标之纲要。  相似文献   

7.
奚九一辨治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奚九一教授辨治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经验。认为本病的病机是阳虚为本,络毒为标;治疗宜标本兼顾,整体与局部结合,以扶助脾肾阳气为主,同时清解络热邪毒。  相似文献   

8.
小儿哮喘治疗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病为小儿多见病,常发病,病情复杂多变,顽固难愈,治之非易。下面就其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略抒浅见,敬诸同道指正。1 病因病机前贤论述完备,且多创见,痰饮内伏、肺脾肾3脏不足是本,衣着不慎、寒温失调、饮食不节是标。小儿肺气娇弱,脾气不健,肾气未充。脾虚不能为肺散...  相似文献   

9.
女性乳腺增生病的中医临床诊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女性的生理特点,论述了女性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是以"肝、脾、肾不足为本,气滞、血瘀、痰凝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提出中医辨治应补肾、调肝、健脾治其本,活血、通络、散结疗其标,同时还要遵从藏泻规律,按周期论治。  相似文献   

10.
董振华教授认为系统性硬化症属本虚标实之病,脾肾阳虚、气血不足、腠理疏松、营卫不和为本;寒湿外侵导致的经络痹阻、寒凝血瘀、寒郁化热、湿热蕴毒为标。因其症状多样,病因病机复杂,治疗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顾;遣方用药,以温补脾肾、益气养血、调和营卫治其本,散寒通络、活血化瘀、清利湿热、凉血解毒治其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手术严重耗伤人体正气,且因治疗造成的外形改变常会进一步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术后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中医药在改善患者术后症状方面疗效显著。贾英杰教授认为,乳腺癌属本虚标实,其发病机理为“正气内虚,毒瘀并存”,然手术多耗伤正气,因此术后患者多以气虚血瘀多见。贾英杰教授从气论治乳腺癌术后虚劳,以补气培本为主,同时配合使用调气助本法、调气导邪法、调气运中法,四法通用,使补气固本,气机调畅,有效缓解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同时提高患者免疫力,防止肿瘤的转移及复发。  相似文献   

12.
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陈宝贵教授认为,大动脉炎归属于中医的"血痹病"范畴,病机多属本虚标实,气血阴阳不足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又复感风、寒、湿、热等邪气,渐致脉络闭阻不通。临床以风寒客络、气虚络瘀、阴虚阳亢、湿热毒盛证为多见,常多种病邪兼夹为病,治疗中应当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13.
彭程  王达  寇子祥  陈宝贵 《天津中医药》2022,39(9):1100-1103
慢性荨麻疹是指病程大于6周,以局部皮肤瘙痒、风团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陈宝贵教授认为,该病多属本虚标实,以正气不足为本,外感六淫为重要诱因。临床以表虚风袭、表寒里热、阴虚血燥、湿热毒蕴几大证型为多见,治疗应当灵活遣药。  相似文献   

14.
胸痹是指胸部满闷窒塞或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的一类疾病。临床上多为本虚标实,人体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导致机体产生血瘀、痰浊等病理性产物,蓄积日久,能阻滞脉道通利及气机通畅。于志强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结合胸痹的发病特点及演变规律,灵活用药,逐渐形成了疏肝理气、清热涤痰、通阳涤痰、益气养阴、益气活血行痹5种治疗胸痹大法。  相似文献   

15.
王玲玲 《新中医》2020,52(1):60-62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100例冠心病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24 h动态导联心电图检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与心电图相关性。结果:100例研究对象,52例本虚证,占52.00%;48例标实证,占48.00%。标实证、本虚证传导阻滞、房颤、早搏检出率均高于心肌梗死、室速、窦速(P <0.05)。对照组QT离散度(QTd)值>标实证QTd值>本虚证QTd值(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电图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相关性,标实证患者心电图QTd值显著高于本虚证,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胸痹(冠心病)病机演变探微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整体角度,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胸痹病机演变的一般规律.认为胸痹病机多见本虚标实,心阳虚与心阴虚是胸痹的始发病机,为疾病之本;痰浊、血瘀是机体阴阳气血津液代谢失调的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又作为致病因素导致病机发生转变,为病机演变的必然过程,并常可相兼互化,为疾病之标;以上病机形成之后常缠绵难愈,不易祛除.胸痹病程日久,病机日渐复杂,常易引起寒凝、气滞和郁热,导致胸痹的急性发作或进一步加重,经有效治疗后容易逆转,为标中之标.以上构成了胸痹病机动态演变的基本规律,在治疗上应分清标本主次,辨证施治,急性期或芳香温通、或行气解郁、或清解郁热以治其标,缓解期益气养阴,活血化痰以治其本.  相似文献   

17.
贾斌教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有着丰富经验。认为其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 ,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 ,缓解期以本虚为主。而痰浊蕴肺及本虚是本病发生、发展、复发、恶化的主要矛盾 ,而本虚又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治疗常以风寒束肺、风热袭肺、痰浊蕴肺、脾气亏虚 4型论治 ,并强调化痰、扶正治法颇为重要 ,应贯穿于本病的始末。  相似文献   

18.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中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归属于中医学肺痹、肺萎范畴。病理基础是本虚,主要包括肺气虚、肺阴虚、肾精亏虚,也包括脾气虚、心气虚等。正气虚易感外邪,或五脏功能失常生成痰浊和瘀血等主要病理产物,虚、痰、瘀贯穿于该病始终。本虚和标实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临床主要分痰热蕴肺型、寒湿痹阻型、气阴两虚型、肺肾两虚型等4型。中医治疗能改善患者得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中医证型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对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术确诊冠心病并行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PTCA+STENT)治疗的患者30例,分析治疗前后症状及证型变化规律。[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心血瘀阻证、阴寒凝滞证减少,痰浊痹阻证未见明显改变,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较前增多。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胸闷、胸痛等症明显减少,脘腹胀满、乏力等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患者"标实"与"本虚"偏重不同,但"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不变。  相似文献   

20.
魏娟  张喜莲  戎萍  刘璇 《天津中医药》2022,39(7):826-828
儿童癫痫是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病,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特色。文章总结了马融教授运用五脏辨证体系论治小儿癫痫经验。认为病机关键为本虚标实,以痰浊雍盛、引动肝风为标,以肝肾阴虚、脾肾亏虚、心脾气阴两虚为本,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与肺的关系亦相关。治疗时应首辨虚实,再辨病位,实证以豁痰息风为主,虚证则以补脾肾为主,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及遣方用药,为临床癫痫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