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我国血筛试剂的批签发检验和监管思路提出建议。方法:研究欧盟和美国对血筛试剂批签发检验和监管的法规及实施现状,结合我国国情及国外监管经验,对我国血筛试剂监管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为保证血筛试剂质量,欧盟和美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对血筛试剂实施批签发管理。依据《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我国已对血清学检测血筛试剂实施批签发,但核酸检测血筛试剂尚未开展批签发。建议加快推动落实批签发工作,适时增加时限性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试剂批签发项目,指定检验机构开展全部项目检验,以进一步完善我国血筛试剂监管,保障人民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苏哲  邢书霞  王钢力 《中国药事》2019,33(12):1383-1390
目的:梳理全球范围内"药妆品"监管情况,并对我国政府监管和行业发展提出建议。方法:选取化妆品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国家或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如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通过对我国以及上述国家或地区的化妆品定义、相关产品分类、是否承认"药妆品"等情况进行研究比对,对其中容易造成错误理解的概念进行阐释,结合近年来相关问题的监管手段及监管趋势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建议。结果:通过研究比对,"药妆品"概念不符合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关于"化妆品"的定义及相关法规要求,监管部门对此持相对谨慎态度,并采取了多种监管手段。结论:"药妆品"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不具有合法地位,我国监管部门应继续保持打击力度,加强上市后监督检查;同时,进一步规范产品分类和功效宣称,积极引导整个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述血源筛查核酸检测应用现状及企业研发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以期提高我国的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源筛查中的应用及研发水平。方法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规要求,针对我国核酸检测技术用于血筛的研究现状和核酸检测血筛试剂研发中应关注的几个具体问题,对比该技术应用较先进的国家或地区,结合我国血源筛查核酸检测技术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国现阶段的核酸检测技术领域的发展相对较落后,因此除了引进成熟的核酸检测血筛技术外,还应提高国产核酸检测试剂的质量和自动化,逐步完善国产血液核酸检测系统。结论我国要通过不断完善国产血液核酸检测系统,以降低相应的检测费用,使新技术更广泛的在国内推广使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血液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4.
吴婷婷  单敏 《中国药事》2017,31(8):894-898
目的:系统分析影响化妆品安全的多方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化妆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为探索适合我国的化妆品安全监管体制提供思路。方法:从影响我国化妆品安全的因素出发,介绍并分析现有的监管、监测及检验手段的不足,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提出相应对策。结果与结论:现有的化妆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风险监测体系不健全、检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建议尽快针对化妆品安全监管建立统一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全过程监管,同时完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建立安全评价体系,最后建立统一的化妆品安全标准体系,提升检验技术能力,从监管、监测、检验多角度入手,建立适合我国的化妆品安全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5.
容欧  石志锋  郝丽静 《中国药事》2024,38(3):307-311
目的:研究能力验证对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的价值作用。方法:结合监管科学发展历程,简述了我国医疗器械能力验证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和重要启示。结果与结论:能力验证体系建设是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为其安全监管和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撑和数据支持。基于医疗器械监管科学视角,结合能力验证促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思路,提出能力验证影响机制的价值作用政策建议,供相关机构和行业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6.
杨牧  王晓  赵红菊 《中国药事》2019,33(3):337-343
目的:为发展和完善我国药品监管体系提供建议。方法:介绍美国FDA药品监管体系的发展,分析美国FDA监管系统改革举措。结果与结论:美国FDA药品监管体系建立了系统、连续的体系,监管方面的改革具有一定先进性和灵活性,我国可借鉴美国的相关经验,在监管体系改革过程中做出相关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参与能力验证实验室的镉元素残留量测定能力,提高残留检测质量水平。方法:根据CNAS相关文件要求,对制备的能力验证用金银花样品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以参加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中位值为指定值,采用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与指定值的百分相对差(D)对能力验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标准:|D|≤ 16%,评价结果为"满意";|D|>16%,评价结果为"不满意"。结果:在252家参加实验室中,有249家实验室按要求提交有效数据,满意率为94.4%,不满意率为5.6%。结论:大多数参加实验室对标准的执行能力和质量保障体系均比较良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于产生偏离的原因,从总体上对共性问题进行技术分析,并给出相关的技术建议,有助于提升参加实验室的检验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美国FDA紫皮书制度进行研究,结合我国生物制品监管现状与发展,探讨构建我国"生物制品已上市产品目录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文献研究和对比研究法。结果:对美国紫皮书的内容和作用、美国紫皮书的制度支持及其关键要素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生物制品已上市产品目录集"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论:我国现阶段构建"生物制品已上市产品目录集"已具备一定的实施基础,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李颖  杨振  姚蕾  李丽莉  孙彬裕  张孝明 《中国药事》2019,33(9):1046-1050
目的:聚焦"精准医疗",探讨"精准医疗"工作中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发展需求,以期促进我国"精准医疗"涉及的高端诊断医疗产品发展。方法:从我国"精准医疗"涉及的体外诊断试剂产业现状、创新体系以及相关技术等方面,分析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发展"精准医疗"涉及的高端诊断试剂产业提供参考。结果与结论:随着我国"精准医疗"工作的开展,为高端诊断产品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创新体系配套政策欠缺,国家及行业标准制修订滞后等问题。应从加速配套政策建立、加强体外诊断试剂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提升我国"精准医疗"核心竞争力,推动诊断产品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徐昕怡 《中国药事》2019,33(12):1356-1364
目的:探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际协调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查阅各国药典、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指导原则、药典讨论组协调案、我国相关部门和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标准协调法规文件,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内容进行对比,总结各国药典国际协调现状和未来策略,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际协调的现实意义和应考虑的问题。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国际协调应坚持国家整体利益第一的原则,遵循"三腿凳子"理论;采用和参与制定国际协调的药典标准缺一不可,是否采用国际协调的药典标准应结合我国国情决定,不采用国际协调的药典标准应有正当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应在国际协调基础上坚持特色并转化为国际标准。结论: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建立健全国际协调的制度规范,充分行使制定国际药品标准的权利,从而提高我国药品标准水平,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1.
曹丽梅  王一平  袁伟媛  黄杰 《中国药事》2018,32(8):1108-1111
目的:进一步规范人类基因检测相关试剂评价国家参考品的研制工作。方法:人类基因检测相关试剂评价国家参考品是指用于人类基因检测相关试剂质量评价的参考物质。本文详细介绍了这类参考物质的原材料筛选、制备、标定、稳定性研究、包装、储存及供应方面的要求。结果与结论:人类基因检测相关试剂评价国家参考品研制过程更加清晰,管理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核酸检测(N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血液标准内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20140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先进行ELISA检测,对ELISA无反应性的标本再进行NAT,跟踪随访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20140份血液标本中,ELISA检测双试剂阳性6份,单试剂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18年体外诊断试剂国家监督抽验品种进行分析,为国家体外诊断试剂监督执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体外诊断试剂品种进行梳理、汇总,从产品特点、标准现状、评估基础、法定检验、探索性研究、贯标统计等方面,评估各产品风险点,研究相关对策建议,为加强体外诊断试剂监管提供参考。结果与结论:2018年共完成10个体外诊断试剂品种352批监督抽验任务,合格334批,总合格率为94.9%,整体质量较好。但仍存在个别产品检验不合格,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偏差,标签及说明书存在缺陷等问题,监管力度相对不足。建议通过加强贯标工作、合理制订抽验计划以及完善抽验模式等措施,加强体外诊断试剂的监督管理,提高我国体外诊断试剂监督抽验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实验试剂的质量,为检验工作选择符合要求的化学试剂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对QC实验室成立以来已完成的2批常用化学试剂的检测情况进行总结,并对样品、人员、仪器设备、实验材料、方法标准、环境等6个控制要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检验检测机构所使用的实验材料品质,是影响其工作结果的重要因素,建立质量控制实验室(QC实验室)并进行化学试剂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便于筛选合格供应商,指导并规范实验用试剂及耗材的采购,从而进一步满足食品药品各项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确保检验检测数据与结论的公正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conventional serological tests and molecular technology (NAT,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 identify donors in the diagnostic window period, and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hepatitis C virus (HCV),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among the samples of blood donors blocked by serological screening.MethodsA ret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by analyzing blood donor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database of 20 blood centers in Paraná,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ResultsA total of 1,496 blood bags were reactive for HBV, HCV, or HIV in serological and/or NAT tests. The 20th Regional Health (RH) Unit had the greatest number of unfit individuals with altered screening for the three infections, with a prevalence of 0.70%. The lowest number of blocked blood donors occurred in the 15th RH, with a prevalence of 0.08%.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HBV occurred in the 8th RH, with a reagent serology of 0.34% and a positive NAT of 0.17%. For HCV, the prevalence for reagent serology was 0.28%, while that for NAT was 0.02%, which occurred in the 20th RH. For HIV and for NAT, the prevalence of blood donors with positive serology occurred in the 20th RH, at 0.25% and 0.04%, retrospectively. The 13th RH had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HIV in relation to NAT, that is, conventional serology in concomitance with NAT technology, at 0.07%. During the 2-year period, only 1 reactive donor in the 9th was found for NAT (HBV), in a diagnostic window.ConclusionIn Paraná’s blood centers, the inability to donate due to HBV, HCV, and HIV, occurred mainly in initial donors, men, those with >8 years of education, aged 16–45 years, married, and O positive. The most affected regions were located in the west and northwest of Paraná. Most of the results showed a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methodologies us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白喉棒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用国家参考品。方法:将6株白喉棒杆菌和10株非白喉棒杆菌代表性菌株在各自适宜的环境下培养,经菌株鉴定后,制备灭活菌液,对候选参考品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的评估以及准确性、特异性、重复性和最低检出限的验证研究,并组织3家实验室进行协作标定。结果:研制出白喉棒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用候选参考品,由6个阳性参考品、10个阴性参考品、最低检出限参考品和重复性参考品组成。证实该候选参考品均匀性及稳定性良好,准确性、特异性及重复性好,最低检出限可达1.0×103~1.0×104个菌·m L-1。协作标定结果也进一步表明阳性、阴性、重复性和最低检出限候选参考品均符合国家参考品的各项要求。结论:研制出的白喉棒杆菌核酸检测试剂参考品,可用于相关试剂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美国应用核酸检测筛查血液的历程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新的检测技术(如核酸检测)的引入是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此文综述了美国应用核酸检测筛查血液的历程和现状,以期对我国血液筛查策略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诊断试剂、疫苗、治疗药物的研发和评价基本情况,突出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作为科技支撑和产业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阐释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方法:分析国内外应对烈性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梳理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诊断试剂、疫苗、治疗药物的研发和评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阐明提前布局医药产业发展、强化高等级实验室能力建设的方法。结果与结论:应充分发挥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设施作用,提前布局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鉴定、预防控制、药物治疗的前瞻性技术储备。这是应对SARS、MERS、EBHF、COVID-19等高致病性新发突发传染病引发的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保障,也是有效防范化解生物安全风险,筑牢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徐赜  楼双凤  李香玉 《中国药事》2023,37(5):513-519
目的:通过分析药品检查合作计划(PIC/S)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指南及实时放行检测(RTRT)附录的要求,为我国制药行业实时放行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思路和建议。方法:对PIC/S的GMP指南及RTRT附录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国内外RTRT相关法规、文献,探讨RTRT在我国制药行业的可行性及对我国药品监管的启示。结果与结论:建议我国药监部门尽早对标PIC/S相关技术要求,结合参数放行的试点经验及我国制药行业发展特点,出台符合国情的RTRT指南,保障RTRT在我国制药行业落地,为我国加入PIC/S,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