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芪葛颗粒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芪葛颗粒(黄芪、葛根、陈皮)的HPLC指纹图谱,为芪葛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方法。方法样品经50%甲醇提取后,采用RP-HPLC法检测,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 C_(18)柱(250 mm×4.6 mm,5μm);以0.1%柠檬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10批不同批次的芪葛颗粒化学成分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并且通过与对照品比较对主要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芪葛颗粒HPLC-DAD指纹图谱中标定了22个共有峰,各峰分离度良好,18个共有峰可归属到各药材,其中12,18,20号峰来源于黄芪,1,2,3,5,7,8,9,13,14,16,17,19,20号峰来源葛根,15,21,22号峰来源于陈皮。并指认了12个色谱峰,3号峰为3'-羟基葛根素、5号峰为葛根素、9号峰为大豆苷、12号峰为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13号峰为染料木苷、15号峰为橙皮苷、17号峰为大豆苷元、18号峰为毛蕊异黄酮、19号峰为染料木素、20号峰为芒柄花素、21号峰为川陈皮素、22号峰为桔皮素。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各共有峰间分离度高,可用于芪葛颗粒的质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黄芪丹参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方法,为黄芪丹参煎液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UV法,ODS Hypersil DIM色谱柱(250 mm×4.6 mm,3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0.8 mL/min,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54 nm,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LC-MS法,建立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Ⅲ、黄芪皂苷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丹酚酸B、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11个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测定结果进行识别。结果 10批黄芪丹参煎液的指纹图谱中有12个共有峰,通过与化学对照品比对,指认出7个色谱峰,分别为1号峰咖啡酸、3号峰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6号峰迷迭香酸、8号峰紫草酸、9号峰毛蕊异黄酮、10号峰丹酚酸B、11号峰芒柄花苷,10批样品的相似度≥0.995。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Ⅲ、黄芪皂苷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丹酚酸B、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线性关系良好,r2值均大于0.995;回收率为89.3%~110.9%。通过PCA可将10批黄芪丹参煎液分成2类,并可看出不同产地、不同批次药材之间的质量存在差异,进一步采用OPLS-DA筛选出导致质量差异的两个物质丹酚酸B和芒柄花苷。结论根据黄芪丹参煎液指纹图谱的建立,结合质谱进行定量,能够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芪贞慢咽宁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4 nm;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0℃。同时,将单味药材及其阴性对照与制剂指纹图谱进行对比,归属共有峰。结果 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标定了19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7,均能在对应药材(女贞子、黄芪、木蝴蝶、白术)中得到归属,其中有4个色谱峰得到指认,分别为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特女贞苷、木蝴蝶苷B、白术内酯Ⅲ。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芪贞慢咽宁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9,(2)
目的:建立玉屏风颗粒的U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升麻素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升麻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芒柄花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白术内酯Ⅲ8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15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26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建立了玉屏风颗粒指纹图谱,标示15个共有峰,指认了升麻素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升麻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芒柄花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白术内酯Ⅲ8种成分。上述8种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0%、101.20%、98.20%、96.53%、95.92%、99.11%、96.17%、97.01%。结论:玉屏风颗粒U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和8个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为有效评价玉屏风颗粒质量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芪药材的HPLC-UV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黄芪药材的HPLC-UV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HPLC-UV方法.色谱柱为YMC-Pack ODS-A(250 mm×4.6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线性梯度洗脱(0→60 min,20:80→40:60);体积流量:1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室温.结果 建立了黄芪药材的HPLC-UV指纹图谱,指定出16个共有指纹峰.标定了其中7个指纹峰的结构:3号峰为毛蕊异黄酮苷,5号峰为芒柄花苷,8号峰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号峰为毛蕊异黄酮,14号峰为芒柄花素,15号峰为(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16号峰为(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黄芪药材质量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7,(6)
目的:建立补阳还五汤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以Inertsil ODS-SP C_(18)(1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1%甲酸溶液(A)-1%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5 nm;流速:0.8 mL/min。HPLC法建立补阳还五汤指纹图谱,并对15批样品进行相似度分析,通过高分辨质谱指认其中成分。结果:建立了补阳还五汤HPLC指纹图谱,标记了23个共有峰,高分辨质谱指认了其中5个成分(芍药苷、羟基红花苏黄色素A、刺芒柄花黄素、刺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相似度分析结果在0.876~0.997之间。结论:建立的补阳还五汤HPLC指纹图谱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黄芪药材SPE-HPLC-ELSD特征图谱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ODS C18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HPLC-ELSD方法,以Grace Alltima C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06℃,载气流速2.7 L/min。结果建立了黄芪药材的HPLC-ELSD特征图谱,指定出14个共有指纹峰,标定了其中5个指纹峰的结构:3(S)号峰为毛蕊异黄酮苷,4号峰为芒柄花苷,6号峰为毛蕊异黄酮,7号峰为黄芪甲苷,9号峰为芒柄花素;用聚类分析识别模式把14个不同产地的黄芪样品分为3类。结论该方法可为黄芪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黄芪桂枝五物汤标准汤剂,建立其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测定汤中毛蕊异黄酮苷、桂皮醛、芍药苷的含量。方法:Phenomenex Luna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8 nm;流速:1 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室温。结果:确认了10批黄芪桂枝五物汤标准汤剂有17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0;毛蕊异黄酮苷、桂皮醛、芍药苷分别在0.58~14.5、0.053 3~19.68 8、0.1~5.0 m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试验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产后方标准汤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比较标准汤剂(SD)与配方颗粒(FG)的差异,为产后方的质量评价提供方法。方法制备10批产后方标准汤剂和10批配方颗粒剂,采用HPLC法建立产后方标准汤剂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和多元统计分析比较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剂之间的差异。结果标定25个特征峰,指认了4个色谱峰,其中16号峰为阿魏酸,17号峰为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23号峰为毛蕊异黄酮,25号峰为芒柄花素,多数峰来源于益母草、黄芪、当归和川芎。以10批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作为对照指纹图谱,10批标准汤剂及10批配方颗粒剂的相似度分别为0.994~0.999,0.775~0.901。与标准汤剂相比配方颗粒剂缺少4、10、21、24号峰,二者的16(阿魏酸)、17(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19号峰差异较大(OPLS-DA中的VIP值1)。多元统计分析能明显地将二者区分开来。结论本研究指纹图谱体现了产后方标准汤剂的特点,有效地比较了标准汤剂与配方颗粒剂之间差异,可作为产后方质量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萌  李爱平  李科  秦雪梅 《中草药》2017,48(13):2653-2659
目的建立防己黄芪汤(FHD)HPLC-UV/ELS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归属和指认复方中主要特征峰。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Venusil MP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110℃,空气体积流量为3 L/min;进样量10μL;体积流量为1 m L/min。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8版)》对10批FHD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并对共有峰进行药材归属及成分指认。结果建立了FHD指纹图谱;10批FHD指纹图谱相似度良好;在FHD HPLC-UV指纹图谱中标定了20个共有峰,其中3、6~8号峰来自防己,1、2、4、5、9、12、13、16、20号峰来自黄芪,10、11、13、14、15、17~19号峰来自甘草。在FHD HPLC-ELSD指纹图谱中标定了16个共有峰,其中1’~3’号峰来自防己,4’、7’、9’、11’、13’、15’、16’号峰来自黄芪,5’~8’、10’、12’、14’号峰来自甘草。通过进样对照品、复方以及在复方中加对照品的方式指认出复方中9个成分,分别为9/4’号峰(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11/6’号峰(甘草苷)、13/7’号峰(芒柄花苷)、15号峰(甘草素)、16/9’号峰(毛蕊异黄酮)、20/15’号峰(芒柄花素),11’号峰(黄芪甲苷)、13’号峰(黄芪皂苷II)、16’号峰(黄芪皂苷I)。结论首次建立了FHD HPLC-UV/ELS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该法操作简单、准确,精密度、重复性好,可用于表征FHD中化学成分信息,为FHD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羌活治疗疼痛的方剂配伍规律,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羌活的深入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羌活治疗疼痛的方剂,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运用VOSviewer和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药物频次、性能、功效、主治及关联规则,并对其用药规律从高频方名、药物用量及配比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 对羌活治疗疼痛方剂的基本信息统计发现,纳入方剂共1042首,涉及方书261部,其中超过10首的有12部,以宋、明、清时期收录的方书较多;方名出现次数≥5的有12种。对药物频次、性能、功效、主治及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发现频次≥100的药物有34味,性多温、寒、平,味多辛、苦、甘,以归肝、脾、肺经为主。配伍的药物以解表、补虚、活血化瘀、清热、理气等功效为主。羌活方治疗病证较多的依次为头痛(211次)、身痛(101次)、腰痛(57次)。与羌活配伍治疗头痛的高频药物有防风、甘草、川芎、当归、茯苓等;治疗身痛的高频药物有防风、甘草、川芎、白芷、独活等;治疗腰痛的高频药物有防风、甘草、当归、川芎、独活、牛膝等。关联规则发现,治疗头痛时支持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的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冉  王婷婷  李开铃  尚锐峰  宋杰  张景勍 《中草药》2020,51(6):1412-1426
近期中国及世界各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重,目前尚无特效药。西医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在考察和试验中。中国多地用中医药治疗COVID-19临床治愈率较高,且治疗经济性较好。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在调节免疫力的同时具有抗病毒作用,在治疗COVID-19中应用较多。筛选2000-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明确报道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11种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甘草、广藿香、金银花、黄芩、连翘、厚朴、柴胡、板蓝根、大黄、黄芪、鱼腥草),总结了其有效成分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理化性质及药动学特性,以及在临床方剂和中成药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药更好地用于COVID-19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晖  张艳军 《中草药》2014,45(11):1545-1550
目的 分析淀粉类成分在煎煮过程中对生川乌中小分子乌头类生物碱溶出的影响,初步探讨淀粉对生物碱成分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来源的淀粉类成分与生川乌药材合煎,运用RRLC-Q-TOF-MS技术分析淀粉对合煎液中乌头类生物碱溶出的影响;运用HPLC-UV技术分析淀粉与生物碱单体合煎后,溶液中生物碱类成分的量;采用方差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进行差异分析。结果 与淀粉合煎后,生川乌中双酯型、单酯型和醇胺型生物碱溶出率均明显降低,其中单酯型和醇胺型生物碱在生川乌与白蔹淀粉、半夏淀粉、市售淀粉、白蔹以及半夏药材5组配伍后其降低更为显著;而生川乌中双酯型生物碱量在与除去淀粉的半夏和除去淀粉的白蔹配伍时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生物碱类成分直接与淀粉类成分合煎时,合煎液中生物碱量明显低于生物碱单独煎煮。结论 淀粉类成分能够在煎煮液中抑制生川乌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对于游离生物碱,淀粉类成分能够与其发生一定形式的结合,影响生物碱在水溶液中的量。  相似文献   

14.
心痛泰颗粒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丽娟  李雅  柳兰  邹苏兰  郭志华 《中草药》2019,50(22):5478-5483
目的建立心痛泰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enomenext Luna C18柱(250mm×4.6 mm,5μm)色谱柱,以0.1%甲酸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30℃。测定10批心痛泰颗粒样品,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心痛泰颗粒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图,并计算相似度,再通过对照品色谱图对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通过10批样品的测定,建立心痛泰颗粒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共标定26个共有色谱峰,共有峰全部归属到各药材,其中3个共有峰(21、22、26号峰)为丹参专属,8个共有峰(4~10、16号峰)为葛根专属,7个共有峰(13、15、17~20、23号峰)为枳壳专属,12号峰为川芎专属,14号峰为甘草专属,1号峰为三七与甘草共有,2号峰为三七、木香与山楂共有,3号峰为川芎与木香共有,11号峰为葛根与郁金共有,24号峰为川芎与枳壳共有,25号峰为郁金与枳壳共有,并通过对照品色谱图对共有峰进行指认,7、12、22、26号峰分别为葛根素、阿魏酸、丹酚酸B、丹参酮IIA。结论 10批样品相似度结果表明该颗粒制备工艺方法稳定可行,同时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可以用于衡量心痛泰颗粒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成品质量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15.
李霞  曹旺  唐标  邓常清 《中草药》2020,51(15):3987-3995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当归配伍改善血管内膜增生的药效物质和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黄芪-当归的有效成分,利用Pharmmaper数据库搜集活性成分所对应的靶标。通过Genecards、DigSeE和OMIM数据库,收集血管内膜增生相关的靶标,并与药物作用靶标相比较,筛选出共同部分,作为药物成分作用的预测靶标。利用STRING获取预测靶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相互关系大小筛选出核心靶标。利用Cytoscape 3.6.1软件,绘制"药物-成分-疾病-靶标"网络图、核心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图。用R语言进行核心靶标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GO生物过程分析。结果收集到黄芪-当归药对的20个活性成分,共得到193个潜在药物作用靶点、487个潜在疾病靶点,主要作用于EGFR、ESR1、ALB、MAPK8、PGR等多个靶标,涉及PI3K-Akt、MAPK、Ras等多条信号通路以发挥抗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探讨了黄芪-当归配伍改善血管内膜增生可能的靶标和信号通路,可为黄芪-当归配伍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野生与移栽黄芪化学成分及抗心衰药效差异。方法利用HPLC-UV-ELSD联用技术测定黄芪样本中黄酮及皂苷成分的含量;采用ip阿霉素方法复制心衰大鼠模型,比较野生芪与移栽芪对心衰大鼠传统药效指标及代谢组学指标的干预作用。结果野生芪中总黄酮、黄芪皂苷I及黄芪皂苷III含量显著高于移栽芪,但总皂苷含量相当。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野生芪与移栽芪均能改善大鼠一般情况、组织病理学、心功能参数、血清生化指标及B型脑钠肽(BNP)水平;但与模型组相比,野生芪对心功能参数[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生化指标肌酸激酶(CK)和血清BNP含量的干预作用优于移栽芪,且表现出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模型组的代谢轮廓明显区分,并鉴定了14个与心衰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野生芪与移栽芪均能不同程度地回调其中14个标志物,2-羟基异丁酸、谷氨酸、丙酮酸盐、甲酸盐代谢物在野生芪组中变化率较大。结论野生芪对心力衰竭大鼠的干预作用显著优于移栽芪,可为黄芪精细化商品等级规格标准的建立、临床合理用药和制药企业分类选择黄芪原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纯化归芪多糖AAP-2A,并对其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归芪多糖(AAP),通过Sevag法脱除蛋白,DEAE-52纤维素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纯化等手段,得到1种新的归芪多糖AAP-2A。使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AAP-2A的含糖量,色谱技术检测了多糖紫外及红外性质、相对分子质量、绝对分子质量、分子构象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单糖组成及其摩尔比值等特征。采用甲基化法和NMR法研究了AAP-2A的连接方式、主链和支链结构及分支点特征。结果 AAP-2A总糖量为98.98%,且不含核酸及蛋白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AAP-2A有明显的多糖特征吸收,AAP-2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68×105,绝对分子质量为2.252×106,由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依次为1∶2.13∶3.22∶6.18。主链骨架由1,3-α-L-鼠李糖,1,3-β-D-半乳糖,1,3、1,5、1,3,5-α-L-阿拉伯糖和1,4、1,4,6-α-D-葡萄糖组成,侧链分支点位于阿拉伯糖的3位和葡萄糖的4位,侧链分支由1位连接的α-D-葡萄糖组成。结论AAP-2A为一种新的中性归芪杂多糖,其构象呈高度支化状。  相似文献   

18.
基于Arrowsmith工具探讨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耀  许腾  周玉枝  高晓霞  田俊生  秦雪梅 《中草药》2019,50(14):3484-3492
采用文献关联检索工具Arrowsmith从理论层面探讨逍遥散及其单味药抗抑郁的现代药理机制。利用Arrowsmith进行关联文献的检索和发现,从逍遥散单味药、整体复方及共有关联词对文献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借助Cytoscape绘图软件对逍遥散组成药材与抗抑郁作用机制进行关联性分析。逍遥散中不同的单味药可能通过调节TLR4、TRPV1、Caspase-3、PPARG、COX-2、NRF2、PI3K、ERK1、MAPK、p38 MAPK等靶点,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关键通路影响焦虑、束缚应激、脾虚、学习记忆等发挥抗抑郁作用。逍遥散抗抑郁的关键作用部位在海马区。逍遥散抗抑郁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通过Arrowsmith工具检索分析为深入阐释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复方研究提供研究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章丽  赵冰洁  袁嘉瑞  汪春飞  赵迪  封亮  贾晓斌 《中草药》2016,47(15):2676-2683
目的观察牡丹皮、赤芍与白芍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揭示三者在功效方面的异同,并探讨牡丹皮、赤芍与白芍活血功效的机制。方法大鼠sc盐酸肾上腺素结合冰水浸泡制作急性血瘀模型,以丹参注射液为阳性对照,观察牡丹皮、赤芍与白芍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系统、血清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牡丹皮能够延长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P0.05),显著抑制血小板黏附(P0.01),且上调血小板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与Ser1177位磷酸化的e NOS(p-e NOS)蛋白表达水平(P0.01、0.001),减少血清中TXB2(P0.05)及增加6-keto-PGF1α的量(P0.01);赤芍能够显著改善不同切变率下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延长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PT、TT(P0.05、0.01),降低血小板黏附率(P0.05),减少血清中TXB2的量(P0.01)、增加6-keto-PGF1α的量(P0.01),上调血小板e NOS、p-e NOS蛋白表达水平(P0.05);白芍则对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但能够显著延长APTT、TT(P0.05),降低血小板黏附率(P0.05),增加血清中6-keto-PGF1α的量(P0.05),同时显著增加血小板e NOS、p-e NOS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牡丹皮、赤芍和白芍均具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凝血系统、抑制血小板黏附率、增加血小板e NOS、p-e NOS蛋白表达水平,但牡丹皮、赤芍较白芍活血化瘀作用强。  相似文献   

20.
逍遥散及其加减方的抗抑郁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逍遥散及其加减方的抗抑郁作用,精简组方、明确药效,为抗抑郁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0.01g/kg)组,加味逍遥散(16.20 g/kg)组,逍遥散(10.13 g/kg)组,逍遥散去生姜、薄荷(9.79 g/kg)组,逍遥散去生姜、茯岑、薄荷(8.10 g/kg)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