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肌内效贴疗法是近年来在康复领域新兴的一种治疗方法,因其操作简单、方便,效果即刻而明显,使病人易于接受,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从肌内效贴的出现、发展、特征、作用、在儿童中的贴扎方法与取下方法等方面,综述了肌内效贴疗法在小儿脑瘫、肌性斜颈、臂丛神经损伤及其他疾病中的应用进展情况,并提出肌内效贴今后在儿童康复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17-219
目的分析临床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行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肌内效贴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3月所接收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抽选60例进行实验研究,根据不同疗法治疗分为对照组合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康复疗法,研究组患者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肌内效贴疗法,临床预后评定疾病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疾病效果为93.3%、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临床疾病效果为73.3%、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行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肌内效贴疗法作用显著,可提高疾病效果,改善肢体功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肌内效贴贴扎技术是一种将肌内效胶布贴于体表以达到增进或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常用于各类运动损伤的处理,并广泛延伸到神经康复、美容等领域~[1]。肌内效贴由三层组成,一层是防水弹力棉布,二层是医用压克力胶,三层是保护胶水的背亲纸。肌内效贴能缓解疼痛、改善循环、减轻水肿、支持软组织、放松软组织、矫正姿势以及增强关节稳定性的作用~[2]。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有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观察组接受肌内效贴及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评价治疗效果,通过下肢FMA运动功能评分量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法进行评定。结果:经4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及Holden步行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20,(1):28-35
目的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CINAHL)、Allied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A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2月14日。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纳入14篇文献,共673例患者;(2)结果显示,肌内效贴在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肩痛程度,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提高其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SMD=-0.94,95%CI(-1.31,-0.57),P <0.00001;SMD=5.28,95%CI(3.24,7.32),P <0.00001;SMD=0.90,95%CI(0.44,1.35),P=0.0001;SMD=1.06,95%CI(0.50,1.63),P=0.0002];(3)亚组分析显示:肌内效贴干预4周对患者肩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SMD=-1.10,95%CI(-1.57,-0.62),P <0.00001;SMD=1.06,95%CI(0.45,1.66),P=0.0006]。结论肌内效贴辅助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可缓解患者肩痛程度,改善其肩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形式的肌内效贴贴法结合相应的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言语失用口颜面失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例脑卒中后口颜面失用伴言语失用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将肌内效贴贴法分为“Y”型和“O”型,并选择相对应的口唇运动状态下的训练素材。对照组只进行相应的言语素材训练。“Y型”贴法和“O型”贴法隔周一换,即在第1,3周选取“O型”贴法及相配的言语训练;在第2,4周选取“Y型”贴法及相应的言语训练。每天治疗时间40min,每周6天,共治疗4周。在入组时、治疗4周后,采用“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与治疗系统”(PACA1.0)中的言语运动计划模块对患者进行口颜面失用和言语失用的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的口颜面失用评分以及言语失用评分较治疗之前均有改善(P0.05)。结论: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肌内效贴疗法结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言语失用伴口颜面失用有效,为脑卒中后口颜面失用及言语失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8,(3):174-177
目的:观察贴扎技术联合面肌训练对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面肌训练(包括被动和主动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布贴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改良面神经功能评分(MH-BN),并测定两个时期面部静态嘴角至门齿中缝的双侧距离差(D1)和眼骨性外眦到嘴角的双侧距离差(D2)。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MH-B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部静态D1、D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内效贴扎技术联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面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在脑瘫患儿足外翻步态矫正中的作用,为肌内效贴在改善脑瘫患儿足外翻畸形提供定量、客观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符合标准的脑瘫患儿,伴单足或双足外翻畸形、独立行走 2m,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肌内效贴加上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每组30例。肌内效贴单次贴扎维持2d,3~4次/周,共治疗12周。采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定量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立位及动态行走时足外翻程度。结果 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足前掌内侧缘、足弓内侧缘足弓内侧缘占全掌压力百分比例低于对照组(P 0.05),足前掌外侧缘、足弓外侧缘和足跟占全掌压力百分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此外,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着地时相、前掌接触时相占支撑期百分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实验组患者整足接触时相低于对照组(P 0.05),离地时相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MFCS分级差异经Mann-Whuitney U秩和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肌内效贴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足外翻畸形,为脑瘫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对脑性瘫痪(脑瘫)合并流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6-12月该院康复科收治的脑瘫合并流涎患儿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共治疗4周。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评估2组患儿治疗前后流涎症状,采用口运动功能、反复唾液吞咽测试(RSST)评估2组患儿吞咽功能,评定总有效率。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TDS分级、口运动功能、RSS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明显,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内效贴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流涎症状,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传统康复治疗联合肌内效贴技术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传统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肌内效贴技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采用简化的Fugl-Meyer量表(FMA)评价上肢功能.结果 治疗组治疗2周、4周总有效率分别为40.0%、90.0%,对照组分别为13.3%、56.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8.523,均P<0.05);治疗组治疗2周、4周FMA评分为(15.10±1.49)分、(31.20 ±2.8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10±1.27)分、(21.10 ±2.28)分(t=9.51、19.55,均P<0.01).结论 传统康复治疗联合肌内效贴技术能显著提高肩关节复位率和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均小于6个月且病情稳定,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只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周评定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5m最快折返速度、Berg平衡功能表以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m最快折返速度和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高杰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245-246
目的 探讨中风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注意情志、饮食调护;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加强语言训练,加强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结果 经精心护理,68例中,治愈41例,好转23例,死亡4例.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是促进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对减少残疾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急性期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降钙素与康复训练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急性期肩手综合征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进行康复训练配合降钙素疗法,对照组仅进行降钙素疗法,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的手肿胀程度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应用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估患者上肢症状严重程度和从事日常活动能力;应用Fugl-Meyer量表(FMA)评估上肢和腕关节运动功能、上肢关节被动活动范围.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肿胀评分、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肿胀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DASH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的DASH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升高,但观察组治疗后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急性期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配合降钙素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在恢复期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55例恢复期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在康复护理干预前、康复护理干预4周后、康复护理干预12周后对研究对象的上下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结果①恢复期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干预4周后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Brurmstrom分级显著高于康复护理干预前(P<0.05),康复护理干预12周后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Brurmstrom分级又显著高于康复护理干预4周后(P<0.05)。②恢复期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干预4周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显著高于康复护理干预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HISS)评分显著低于康复护理干预前(P<0.05)。恢复期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干预12周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康复护理干预4周后,NHISS评分显著低于康复护理干预4周后(P<0.05)。结论恢复期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并使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肢体康复配合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7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结果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前观察组的FMA积分、Barthel指数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FMA积分增加了124.6%、Barthel指数积分增加了192.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1个月后的SAS评分值降低了43.2%,而对照组仅降低14.2%;1个月后观察组的SDS评分值降低27.4%,对照组降低10.7%,两组SAS评分值和SDS评分值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肢体康复配合心理干预可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改善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进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和失语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脑卒中严重偏瘫和失语的896例患者进行肢体和语言的康复训练。结果经康复治疗后完全康复198例;致残638例,其中肢体偏瘫伴言语障碍446例,仅肢体偏瘫192例,死亡60例。结论脑卒中严重偏瘫、失语经康复可使部分患者得到良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早期功能锻炼对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及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7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康复组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测评两组康复状况。结果治疗后各组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锻炼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相对稳定后行早期康复治疗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康复组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且在严密监护情况下,行心理辅导,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及简单发音训练,胸肺物理治疗,头、颈部躯干及四肢的早期主、被动康复运动治疗及感应电治疗。对照组则以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结果康复组患者院内感染率、压疮发病率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脑疝的发病率,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的重症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相对稳定后针对病情特点,制定相应康复治疗方案,予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应为可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中风偏瘫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康复组、针刺结合康复组,给予相应的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和Brunnstrom功能评价疗效。结果 Barthel指数评分显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患者ADL提高较其他两组显著,疗程越长效果越好(P<0.01);肢体Brunnstrom运动功能疗效显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第2、3疗程后上、下肢运动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而手功能从第1疗程即开始恢复,且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效果最好。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疗效优于单纯康复和药物治疗,且手功能恢复最早,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