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44例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了解长海医院住院患者中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保肝药临床使用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全年确诊为DILI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DILI与年龄、性别及药物的相关性,以及患者保肝药联合用药方案及保肝药的使用情况。结果:共收集到144例DILI患者,其中女性多于男性,45~65岁年龄段的患者构成比最高。导致DILI的药物有14类,中草药和中成药占54%,西药占46%。保肝药不合理使用较为明显,尤其是保肝药联合给药方案。结论:针对DILI的治疗,应在指南及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导下,结合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合理使用保肝药。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了解某院肿瘤患者升白细胞药的使用情况,规范该院肿瘤患者升白细胞药的使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2014年1~12月某院诊断为恶性肿瘤并开具升白细胞药的患者病历579份,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化疗情况、化疗后骨髓抑制情况和升白细胞药使用情况等信息,对升白细胞治疗的药物种类、给药时机、给药剂量、给药频次、使用疗程、联合用药以及溶媒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升白细胞药物以口服制剂为主;579例病例中合理用药病历414 例,占71.50%,不合理用药病历165份,占28.50%,其中用药剂量和疗程基本符合要求,而不合理病例中主要以品种和给药时机不适宜为主,分别为42.42%和27.88%,其次为重复给药和联合用药不适宜,分别为13.33%和12.73,溶媒选择不适宜发生率较低,为3.64%。结论:该院肿瘤患者升白细胞药的使用有待规范,临床医师需加强升白细胞药应用知识的学习,合理使用该类药物。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分析紫杉醇注射剂用药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7年3月~ 2017年11月255例使用紫杉醇注射剂患者的用药情况如给药剂量、溶媒、紫杉醇剂型、化疗前是否进行预防用药和化疗方案等及其用药期间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并分析ADR的相关因素。结果:255例患者中男112例,女143例,平均年龄56.6岁,原发肿瘤主要为非小细胞肺癌、卵巢恶性肿瘤和头颈部癌,肿瘤TNM分期主要为Ⅳ期。紫杉醇单药化疗44例(17.25%),联合化疗211例(82.75%)。紫杉醇适应证、给药剂量和溶媒等方面超说明书用药比例分别为53.72%、20.54%和10.10%。ADR发生率为81.96%,严重ADR占20.70%(94/454)。主要ADR类型为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及骨骼肌和结缔组织,最常见WBC降低(25.11%)。对紫杉醇ADR发生率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包括患者所在科室、生产厂家及是否进行预防用药。结论:某院紫杉醇注射剂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但超说明书用药与ADR发生无相关性。几种联合化疗方案的AD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紫杉醇脂质体可能会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合理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促进效果,为G-CSF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的肿瘤化疗患者各50例,收集G-CSF用药相关信息,并根据评价标准进行合理性评价分析。结果 共收集100例患者的380次化疗情况,G-CSF应用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预防使用、用药时机、血常规监测以及用药疗程不合理。临床药师干预后,G-CSF使用率及不合理使用率均明显降低(P<0.05);一、二级预防使用G-CSF不合理率显著降低,用药时机、血常规监测等不合理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用药疗程不合理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的干预规范了G-CSF的临床应用,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9年苏州九龙医院信迪利单抗的使用合理性。方法 对苏州九龙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使用过信迪利单抗的24例患者,63次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原发肿瘤进行分类,参考说明书及相关文献信息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使用合理性。结果 信迪利单抗主要用于肺恶性肿瘤和结直肠恶性肿瘤,构成比分别为25.0%、16.7%;63次治疗中,7次为单药使用信迪利单抗,56次为联合用药;用药疗程中有7例无故中断信迪利单抗的继续治疗;2次用量为单次100 mg,2次用量为200 mg分2次使用(间隔3~5 d)。用药不合理主要表现为超适应症用药(100.0%)、联合用药不合理(3.2%)、用药疗程不合理(29.2%)和用法用量不合理(6.3%)4个方面。结论 苏州九龙医院信迪利单抗的超说明书应用情况普遍存在,鉴于PD-1类药物特殊的抗肿瘤机制,随着更多的相关临床研究加速开展,信迪利单抗将在肿瘤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对特殊肿瘤患者实施药学监护。 方法: 以1例乳腺癌伴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为例,临床药师介入临床,协助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与治疗相关的抗病毒、止吐、保肝和升白等多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对该患者进行了实时药学监护与跟踪评价。结果:在临床药师与医师的密切配合下,患者获得了较为完善的药物治疗方案与药学监护,使其在化疗过程中各项生化指标(肝酶、血象、乙肝病毒载量等)趋于正常,可继续完成化疗疗程。结论: 临床药师介入临床药物治疗尤其是特殊、复杂病情的药物治疗能使临床用药更趋合理,在达到治疗目标的同时,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和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于促进肿瘤内科保肝药物合理使用发挥的作用。方法 通过专科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和专项点评工作,分析比较2015年4月-2016年3月(干预前)、2016年4月到2017年3月(干预后)肿瘤内科化疗患者保肝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结果 在恰当合适的药学干预下,肿瘤内科保肝药物在品种选择、使用指征、使用疗程、药物联用、用法用量等方面的不适宜情况明显减少(P<0.05)。结论 经过临床药师的干预,可以显著提高临床保肝药物使用的合理利用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最大程度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调查某院肝炎或肝硬化患者质子泵抑制药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评价。方法: 对某院2013~2014年诊断为“肝炎”或“肝硬化”的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药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 结果: 共收集到211份病历,使用质子泵抑制药192例,使用率91%;不合理用药62例,占总病例数的29.3%;用药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用药疗程过长(24.5%),预防用药指征不充分(5.7%),无目的用药(2.6%)。结论:肝炎或肝硬化患者质子泵抑制药的不合理使用十分普遍,临床药师应加强药学监护,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乳腺癌化疗后辅助治疗药物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使用情况,促进肿瘤化疗患者合理使用此类药物。方法 汇总2016年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全部乳腺癌化疗病历,抽取150份,建立点评依据,对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用药的适应证、给药时机、用法用量等进行点评。结果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用于乳腺癌化疗后辅助治疗,在预防使用方面主要为给药时机不合理,占总抽查病历的20.22%;而治疗使用方面主要体现为适应证不合理,占总抽查病历的26.23%。结论 临床药师应加强此类药物的监控与评价,寻求、创造更好的循证医学证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呼吸科住院患者鼻饲给药的情况,促进鼻饲给药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呼吸科2019年9~12月鼻饲给药的247例患者病历,对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鼻饲给药途径患者共计247例,涉及药物品种46种,应用频次达2 672次。鼻饲用药主要剂型包括混悬剂、注射剂、乳剂、普通片剂、缓释片、控释片、肠溶片、软胶囊、硬胶囊等。鼻饲法给药不合理应用共计520例次,药物配伍不当194例,不合理应用剂型326例,其中单次给药药品种最高达9种。结论 由于医护人员对药物专业知识的不足,临床鼻饲用药存在一些不合理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整。药师需要在临床用药前实施更多地干预,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通过参与化疗药物导致乙肝病毒再激活引起肝功能损伤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高用药合理性的方式。方法: 临床药师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提供用药建议,与临床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结果: 临床药师针对患者肝功能损伤原因分析、保肝药物选择及抗乙肝病毒药物选择,结合循证医学,给予临床医生建议,患者肝功能迅速恢复。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提供药学服务,参与制定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可避免延误患者的有效药物治疗,切实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Introduction: All anticancer drugs can cause idiosyncratic liver injury. Therefore, hepatoprotective agents assume particular importance to preserve liver function. Hepatic injury represents 10% of cases of acute hepatitis in adults; drug-related damage is still misjudged because of relative clinical underestimation and difficult differential diagnosis.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can produce liver toxicity through different pathways, resulting in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liver injuries, but these drugs are not homogeneously hepatotoxic. Frequently, anticancer-induced hepatotoxicity is idiosyncratic and influenced by multiple factors.

Areas covered: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erform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garding anticancer-induced liver toxicity. We described hepatotoxicity mechanisms of principal anticancer agents and respective dose reductions. Furthermore, we reviewed studies on hepatoprotectors and their optimal use. Tiopronin, 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 and S-Adenosylmethionine (AdoMet) demonstrated, in some small studies, a potential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y.

Expert Opinion: Actually, in the literature only small experiences are reported. Even though hepatoprotective agents seem to be useful in the oncologic setting, the lack of well-designed prospective Phase III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s a major limit in the introduction of hepatoprotectors in cancer patients and these kind of studies are warranted to support their use and to give furthe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薛静  黄小艳  高旻  黎小妍 《肿瘤药学》2022,12(1):117-121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结直肠癌(CRC)住院患者分阶段药学监护模式.方法 制定住院CRC患者分阶段的药学监护模式及监护内容,依据该监护模式对1例使用FOLFIRI方案(伊立替康+左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发生3度迟发性腹泻及2度口腔溃疡的CRC患者进行分阶段药学监护.具体内容包括化疗前的药学监护,如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膜性肾病合并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对1例膜性肾病合并肝损伤患者的用药过程进行分析,对糖皮质激素、保肝药、抗凝药、降压药物的应用进行药学监护,提出用药注意事项和建议。结果: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直接为医师、护士及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可有效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参加临床实践,临床药师为合理用药提供了帮助,使患者得到了更好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20年5月31日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肝损伤的临床特点,以及患者特征和药物因素对肝损伤的影响。结果共纳入320例患者,其中49例发生肝损伤,发生率为15.31%。临床分型均为肝细胞损伤型,RUCAM量表评分均在3分以上,38例(77.55%)≥6分。肝损伤多发生在停药后3 d内,严重程度主要为2级和3级。28例经保肝治疗后痊愈或好转,12例未经治疗自行痊愈或好转,9例未复查。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98)、体质量指数(P=0.19)、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否阳性(P=0.13)和异位妊娠类型(P=0.78)均与肝损伤无关。不同治疗方案(P0.01)和合并使用致肝功能异常药物(P0.05)与肝损伤有关,预防性使用保肝药物未见对肝损伤有影响(P=0.92)。结论甲氨蝶呤引起的肝损伤发生较早,具有可逆性。5 d连续给药方案和合并使用致肝功能异常药物的患者更易引发肝损伤,建议加强监测肝功能,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2020—2021年徐州市中心医院抗肿瘤药物严重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徐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抗肿瘤药物严重ADR患者一般情况、抗肿瘤药物种类及分布、严重ADR的发生时间和给药途径、累及系统或器官以及严重程度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抗肿瘤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19例患者共接受538例次抗肿瘤药物治疗,共90例患者在化疗过程发生195例次严重ADR,其中男性39例发生75例次严重ADR,女性51例发生120例次严重ADR。严重ADR以累及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最多,分别为107例次(54.87%)和49例次(25.13%);Ⅲ级和Ⅳ级ADR分别为136例次(69.74%)和59例次(30.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DR和非ADR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合并肝功能损害、合并肾功能损害、合并慢性病、单次给药、给药途径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合并慢性病、单次给药、给药途径是造成肿瘤患者发生抗肿瘤药物严重AD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合并风险因素的肿瘤患者需在给予抗肿瘤药物治疗前进行严重ADR综合评估和药师咨询,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药浓度和严重ADR情况,以达到减少严重ADR发生和减轻其程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吴涓  丁红梓  王洁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1):1856-1860
目的:对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胸科医院(南京市胸科医院)门诊结核患者口服保肝药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调取南京市胸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门诊结核患者的保肝药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14—2015年门诊结核患者口服保肝药销售总金额略有上升,变化不大。各类保肝药构成比基本不变,排序相同,依次是保肝降酶药、其他保肝中成药、水飞蓟类、保肝抗炎药、保肝解毒药、肝细胞膜保护剂。而保肝降酶类药的销售金额几乎占了所有保肝药销售金额的一半。年增长率最高的是保肝抗炎药,增长30%。销售金额和使用例次排名前6位分别为双环醇片、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水飞蓟宾胶囊、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和九味肝泰胶囊,而双环醇片的销售金额、使用例次和每例平均金额均排名第一。结论南京市胸科医院保肝药的使用结构基本合理,但尚存在某些药物销量异常的现象,需进一步规范临床应用,确保结核患者保肝药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摘 要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用药过程,密切观察临床用药情况,重点监护护肝药物治疗与抗甲亢药治疗的合理性,良好地与医师沟通其用药的不合理处,及时给出药物治疗调整建议,提高患者合理服药的意识,使得药物性不良反应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提醒医务人员及其患者警惕抗甲亢药所引起的严重肝损伤,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