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西电集团医院收治的11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纳洛酮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的症状恢复时间,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测定和随访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率(94.54%)明显高于对照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肌张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7、14 d的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3.64%)明显低于对照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纳洛酮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神经系统症状,降低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疗效,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7月林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7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1.0 g加入50 mL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剂量0.5 mL/kg,1次/d。两组患儿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神经行为功能、主要症状的恢复时间、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明显比治疗前高(P<0.05),且治疗组的NBN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肌张力、意识、反射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HMGB1、HIF-1α水平显著减少,IGF-1水平显著增多(P<0.05);治疗组的血清HMGB1、HIF-1α水平比对照组低,IGF-1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神经行为功能,调节HMGB1、IGF-1、HIF-1α的分泌,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新生儿科门诊收治的216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采用纳洛酮联合EPO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纳洛酮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分、Gesell量表评分、血细胞计数、血清神经功能指标、血清细胞因子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4%)显著高于对照组(85.2%)(P<0.05),且观察组中度有效率和重度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及肌张力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后1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儿治疗后2周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3月龄、6月龄神经发育指数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esell量表大运动能区、精细运动能区、语言能区、个人社区能区、社会适应能区发育商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S100钙结合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au、内源性激活素A、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后遗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纳洛酮联合EPO注射液治疗HIE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神经系统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科收治的44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2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比较两组患儿机体、神经功能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和神经行为测定(NBNA)分数。结果观察组机体和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和神经行为测定(NBNA)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中应用神经节苷脂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患儿共54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7)。两组患者均应用同样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注射用胞磷胆碱钠0.5 g/d,观察组患者则应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20 mg/d,疗程均为2周。分别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血气分析结果、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NBNA评分。结果 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H值、血氧分压(p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pO2pCO2和SaO2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IL-2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IL-6、hs-CRP和TNF-α的水平对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IL-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更高,而IL-6、hs-CRP和TNF-α的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治疗HIE患者的疗效确实,对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具有有效的抑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IE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降颅压、控制惊厥、维持血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GM1治疗。治疗14天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差异。结果 治疗14天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31%)高于对照组(7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血清IL-6、IL-8、IL-1β、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儿NBNA较治疗前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1治疗HIE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从而减轻脑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磷酸胞苷二钠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在患儿出生后6 h内肌肉注射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三磷酸胞苷二钠,100 mg/次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30 mL中,1次/d。中度患儿治疗14 d,重度患儿治疗21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行为神经测试(NBNA)评分、智能发育量表(CDCC)测试结果。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5%、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惊厥停止时间、原始反射正常时间和肌张力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行为能力评分、被动肌张力评分、一般评估评分、总分均显著升高,治疗组主动肌张力评分、原始反射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出生后6、12个月CDCC检测显示治疗组智能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三磷酸胞苷二钠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儿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神经节苷脂联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3月,纳入有关神经节苷脂联用纳洛酮治疗HI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纳入15篇RCTs,1 116例患儿。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RR=1.25,95% CI=1.18~1.33,P<0.01)、NBNA评分显著改善(MD=4.24,95% CI=3.72~4.76,P<0.01)、意识恢复时间显著减少(MD=-2.13,95% CI=-2.54~-1.71,P<0.01)、反射恢复时间显著减少(MD=-2.14,95% CI=-3.31~-1.56,P<0.01)和肌张力恢复时间显著减少(MD=-2.46,95% CI=-3.99~-1.13,P<0.01)、随访后遗症发生率显著减少(RR=0.23,95% CI=0.11~0.46,P<0.01);按照对照组干预措施不同采用亚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HIE科有效改善NBNA评分,缩短临床体征恢复时间,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舒血宁)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NSE、S-100β蛋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在治疗14 d后,两组NIHSS评分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IHSS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NIHS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NSE、S-100β水平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在治疗14 d后,两组NSE、S-100β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SE、S-100β水平下降值大于对照组,下降后NSE、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NSE、S-100β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早产儿脑神经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产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将20 mg药物混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静脉滴注,对于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增加1~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每瓶用2 mL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肌肉注射,1次/d。两组患儿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和NBNA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7%(P<0.05)。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意识恢复时间、吮吸能力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和肌张力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新生儿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早产儿NBNA评分逐渐升高且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早产儿后能够明显降低早产儿神经损伤标志物MBP、S-100β水平,缩短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提高NBNA评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和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东方医院诊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 m 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50 m L中,1次/d。治疗组静脉滴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0.5m L/(kg·d)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50 m L中。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和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对患儿进行6个月随访,记录两组患儿恢复正常,发生智力低下、癫痫、脑瘫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9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3、7、14天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智力低下发生率、癫痫发生率、脑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临床恢复时间,显著改善患儿随访结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胞二磷胆碱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0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100例纳入此次研究范围,采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1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50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1m L加入到10%葡萄糖注射液30m L中,1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清学指标、新生儿神经行为(NABA)评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和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0%、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Tau蛋白(Tau)水平均明显降低,脂联素(APN)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均明显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BNA评分显著提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进行随访,两组患儿PDI评分和MDI评分显著提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PDI评分和MD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确切,可改善血清MMP-9、Tau、APN和IGF-1水平,提升患儿神经行为和智力发育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4月鄂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 m 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50 m L中,1次/d。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50 m L/次,1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体征恢复情况、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脂联素(APN)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神经行为评分(NBNA)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83.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重度患儿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轻、中、重度患儿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NO、APN和IGF-1水平均升高,ET-1水平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BNA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访时,治疗组患儿MDI和PD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并可有效改善血清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唐敏 《安徽医药》2016,20(5):976-979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心肌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新生儿缺氧缺氧性脑病患儿1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A58例、观察组B58例。三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A在常规基础上结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B在上述基础上结合高压氧治疗。三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 观察组A和B惊厥停止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肌张力正常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惊厥停止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肌张力正常时间明显优于观察组A(P<0.05);三组血清NSE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A和B治疗后血清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血清NSE水平低于观察组A(P<0.05);三组NBNA评分治疗后增加(P<0.05);观察组A和B治疗后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治疗后NBNA评分高于观察组A(P<0.05);三组治疗后血清CK-MB下降(P<0.05);观察组A和B治疗后血清CK-MB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治疗后血清CK-MB低于观察组A(P<0.05);观察组A和B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4.14%)(P<0.05);观察组B总有效率高于观察组A(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可降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NSE、心肌酶水平,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8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10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3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0.5 mL/(kg·d),将其加入5%葡萄糖溶液50 mL中。轻、中度患儿连续治疗7~14 d,重度患儿连续治疗14~21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体征恢复情况、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评分、智能发育指数(MDI)评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神经内分泌功能和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4%、9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两组NBNA评分均显著提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6个月,两组MDI、PDI评分均显著高于出生后3个月,同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6个月后,治疗组MDI、PD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COR、N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为4.7%,略低于对照组的7.0%,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鄂东医疗集团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 m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1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 m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变化、患儿临床体征改善时间、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和后遗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18%和96.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NBNA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呼吸、惊厥、意识障碍、原始反射异常和肌张力异常的改善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NSE、S-100蛋白和VEGF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SE、S-100蛋白和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恢复率为82.35%,显著高于对照组(64.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接受诊治的HIE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观察组患儿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患儿仅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两组患儿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后NBNA评分、血清NSE和Sl00β含量变化,及患儿肌张力恢复时间和原始反射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NBNA评分较治疗前增加,血清NSE和Sl00β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NSE和S100β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肌张力恢复时间和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神经节苷脂对HIE患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新生儿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使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高压氧辅助治疗,评估和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前,两组的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45,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NBNA评分为(38.85±2.4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8651,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42%,明显高于对照组(x2=9.8824,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输液泵静脉注射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首剂量为20 mg/kg,缓慢静脉输注(30 min),24 h后给予维持量5 mg/kg,1次/d;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器泵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 mg/(kg·d),注射时间至少5 min,4次/d。两组患儿持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气指标、颅内出血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总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次数、1剂肺表面活性剂使用率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儿总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次数、1剂肺表面活性剂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二氧化碳分压(p CO2)水平显著降低,氧分压(p O2)和酸碱度(pH)值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儿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儿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67%、10.00%,BPD发生率分别为3.33%、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齐荣  薛小卫  李园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12):2402-2405
目的 研究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对新生儿窒息患儿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将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250 mg/(kg·d)溶于30 mL的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将注射用磷酸肌酸钠0.5 g溶于30 mL的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治疗后,两组CKMB、CTnT、CK和LD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可以提高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疗效,有效改善心功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