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评价规范化防治管理体系构建在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并实施静脉血栓规范化防治管理体系,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对比分析实施前后VTE防治质量指标。结果:住院患者VTE规范预防实施率、药物预防实施率、机械预防实施率、联合预防实施率均显著提升;院内相关性VTE发生率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下降。结论:构建并实施VTE防治规范化管理体系,全面评估VTE风险,规范静脉血栓防治流程及措施,可有效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江苏省南京鼓楼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防控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整合有效的管理方法,形成一套有效的VTE防控管理体系。方法基于一体化电子病历和临床数据中心(CDR),完善血栓风险评估Caprini评分表,实现数据自动化抓取,以及不良事件上报的自动触发,自动生成每月住院患者VTE防治信息总表,并进行全院推广。结果形成了标准化、规范化并具有本院特色的VTE防治管理体系,提高了临床VTE防治工作的效率,避免了手工评估及上报带来的错报、漏报弊端。结论南京鼓楼医院VTE防控管理体系的建立,结合信息化的实现,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效率,促进医护合作,进一步保证患者的医疗质量,同时为临床医疗提供了必要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骨外科手术患者作为术后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其血栓防控是术后治疗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对优化血栓防控管理措施后在老年骨科患者血栓风险评估和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预防中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方法选取2018-10-01-2019-05-31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实施血栓防控管理的56例骨外科手术患者为观察组,以2018-10-01前采用传统护理管理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VTE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预防措施实施率分别为98.21%和83.93%,χ~2=7.027,P=0.008;VTE相关健康知识评分分别为(18.91±0.95)和(15.12±2.31)分,t=4.369,P<0.01;观察组预防措施实施率和患者VTE相关健康知识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观察组VTE高危检出率为41.07%,高于对照组的23.21%,χ~2=4.094,P=0.043;VTE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6,P=0.154。结论血栓防控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VTE专科护理质量,降低VTE发生率,对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VTE防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肿瘤专科医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防治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按照PDCA循环管理方式,针对医院内VTE管理存在的不足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对改进前后患者VTE风险评估率、高危患者出血风险评估率、药物预防率、机械预防率、院内VTE患者比例和医院相关性VTE患者比例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高危患者出血风险评估率、药物预防率和机械预防率显著提高,VTE风险评估率进一步提高,院内VTE患者比例和医院相关性VTE患者比例均有一定程度下降。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引入VTE防治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肿瘤专科医院VTE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肿瘤专科医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防治管 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按照PDCA循环管理方式,针对医院内VTE管理存在的不足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对改进前后患者 VTE风险评估率、高危患者出血风险评估率、药物预防率、机械预防率、院内VTE患者比例和医院相关性VTE患者比例变化 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高危患者出血风险评估率、药物预防率和机械预防率显著提高,VTE风险评 估率进一步提高,院内VTE患者比例和医院相关性VTE患者比例均有一定程度下降。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引入VTE防治 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肿瘤专科医院VTE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静脉血栓院内防治管理体系的新模式,提高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方法梳理分析临床VTE相关事件,与国内兄弟医院进行交流,并借鉴国外知名医学中心VTE的管理经验。结果建立以“化繁为简、求同存异、信息支撑”为核心思想的VTE院内防治管理体系的中山模式。结论中山模式是切合实际的VTE院内防治管理方法,提高了VTE患者的早期诊断率和早期干预率,有效降低了VTE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风险评估法在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精细化防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FMEA的步骤和流程对医院VTE防控进行评估,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紧扣质量管理“人机料法环”五要素,根据高风险失效点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分析和对比实施前后VTE防控三大核心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FMEA模式后,VTE风险评估率由73.24%提高至89.49%,出血风险评估率由71.38%提高至88.37%,医院相关性VTE发生率由0.21%下降至0.14%,医院相关VTE全因死亡率由0.028‰下降到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风险评估法有助于提高医院VTE防控水平,降低了医院相关性VTE发生率及医院相关VTE全因死亡率,深化防治质量管理内涵,保证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8.
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规范预防率是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之一。针对住院患者VTE规范预防联动率低的问题,成立品管圈组,通过现状分析与原因解析,从培训医护人员、建立信息交互平台、设置风险标识、完善健康教育体系等方面持续改进,提高了医、护、患的协同预防能力,使住院患者VTE规范预防联动率从31.85%提高至81.48%,降低了院内VTE发生风险,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医院一院三区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为多院区提高医疗同质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某院多院区住院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期望与实际感受之间的差距,运用SERVQUAL量表从5个维度对医院一院三区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个体特征对满意度评价没有影响,医院三院区医疗服务质量总体上无差异,5个维度无差异,22个具体指标中存在差异的仅有两项。从象限分析结果得出三院区都做得比较好的方面包括有形性、可靠性和保证性3个维度。结论 SERVQUAL量表适用于医院多院区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研究,可以为医院改进医疗服务的薄弱环节和提高多院区同质化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对间歇导尿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和尿路卫生管理质量的提高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70例间歇导尿患者分为品管圈组和对照组各35例。品管圈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照组予常规间歇导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及尿路感染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及尿路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品管圈组与对照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分别提高至85.29%与50.00%,尿路感染率分别下降至8.82%与29.41%,疾病知识知晓率和尿路感染率在活动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及尿路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间歇导尿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同时降低了尿路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提高我院精神科基础护理质量,减少精神病患者的出走率、医院感染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特建立品管圈(QCC),探究其在精神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名护理人员,组成一个品管圈小组并从护理管理知识上入手,加强该品管小组对精神病患者护理管理,同时要更进一步的学习卫生护理知识。通过观察这30人组成的品管圈对患者的护理后精神病患者的出走率、精神科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感染率,探讨出品管圈活动对精神住院患者基础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结果:在成立品管圈小组后,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出走率、感染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品管圈管理之前。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的降低了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出走率、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医院感染率,优化并提高了医院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大力推广。~([1-2])  相似文献   

12.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将PDCA循环工具引入住院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精细化管理,管理方式从单个科室的点管理、临床单线管理到全院范围的面管理,以同心圆团队质量控制的模式有步骤地开展VTE防治工作,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了VTE的发生率,建立了医院VTE防治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级三级综合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效果,为提高医院内VTE防治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020年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单病种数据库中20家市级三级综合医院VTE防治相关数据,同时实地调研其VTE防治能力。结果2020年,上海20家市级三级综合医院VTE发生率为1.00%,比2019年上升14.94%(χ2=115.26,P<0.001);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率和出血风险评估率分别为71.06%、25.96%,比2019年分别上升16.13%(χ2=28 754.00,P<0.001)、53.25%(χ2=2 167.74,P<0.001);住院VTE风险患者所有预防措施实施率为34.12%,比2019年上升33.02%(χ2=22 790.00,P<0.001);医院相关性VTE死亡率为5.35%,比2019年下降21.55%(χ2=3.91,P<0.05)。超过2/3的医院建立了较完整的VTE管理体系,并开展了相关学科建设。结论上海市级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VTE规范防治能力有一定提升,但也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延伸VTE防治关口,建立全周期风险评估流程;多学科协作,构建VTE综合防治体系;加强培训与宣教,提高VTE规范预防率;提高诊疗技术水平,降低VTE相关死亡率等,是医院提高VTE防治管理水平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目前我国许多大型公立医院出现多院区管理模式,本研究对多院区医院发展与管理展开系统研究,以明确医疗服务同质化建设的重点问题,为多院区医疗服务同质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含组织管理一体化程度、人力资源协同配置程度、医疗资源共享程度、信息系统一体化程度、医院文化一体化程度等方面。在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参与多院区工作的人员中开展问卷调查,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成分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一体化部署的信息系统、一体化搭建的组织管理架构、一体化配置的人力资源、一体化调配的医疗资源、一体化建设的医院文化是实现多院区医院医疗服务同质化的重要因素。结论:管理者需要明确多院区服务同质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把握多院区同质化建设的重点,为在不同院区就诊的患者提供同品质医疗服务做好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从医院运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加强VTE防治工作的做法与流程等方面,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质量管理流程、配套措施及取得的效果与体会.阐述了该系统在降低住院患者VTE发生率,减轻医疗负担,进一步保证患者医疗质量方面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完善VTE防治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帮助和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品管圈在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40例护士作为本次研究主要对象,分别对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血糖仪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和活动前相比,品管圈活动后,其能够使护士的知识知晓率获得进一步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活动前沟通协调、幸福感、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信心评分相比,活动后均明显偏高(P<0.05);与活动前便携式血糖仪规范使用率和管理满意度相比,活动后均明显偏高(P<0.05)。结论:在实行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品管圈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强化护士对血糖仪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检测,进而实现对患者血糖水平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妇幼保健机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高风险患者比例高,应急急救能力相对薄弱,如何有效降低患者VTE发生率是管理部门重点监管问题。方法:运用PDCA方法推进VTE风险评估质量管理平台建设,针对不同专科实施个体化防治方案,进行信息化监管。结果:随着VTE智能评估的开展,中高危患者预防措施实施率明显升高,有效提升院内VTE风险评估水平。结论:借助信息化手段,能够有效规范妇幼保健机构VTE防控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应用方法: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管理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患者,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从54.44%升高至76.50%达到预期目标,结论: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增强护士对品管圈的认识及品管手法,提高护士的宣教及沟通能力.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规范了管路宣教的资料。规范了护士管理流程、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围绕评估表单、救治流程、防治标准、监控指标等,分析VTE防治指南,采集医院业务系统患者基础数据,结合专家咨询,探索构建包含制度体系、组织体系、防治体系、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的VTE标准化防治管理体系。应用后,VTE风险评估率提升了93.64个百分点,出血评估率提升了99.36个百分点,预防率提升了63.68个百分点,治疗率提升了19.58个百分点,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0.05个百分点,实现了全面评估、规范预防、准确诊断与合理治疗,有效降低了医疗风险,提升了医疗质量,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预防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降低消化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消化内科住院患者2 18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消化内科住院患者2 432例为试验组;2013年1月1日起对所有消化内科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2 180例患者共68例发生医院感染,试验组2 432例患者共25例发生医院感染,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洗手次数和正确洗手次数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实施后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降低消化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