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致成人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收集头孢哌酮舒巴坦致成人凝血功能异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4月30日。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及评价其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病例对照研究11篇,队列研究2篇,共计18 3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高龄[OR=2.04,95%CI(1.14,3.64),P=0.02]、肝功能不全[OR=5.95,95%CI(4.21,8.40),P<0.000 01]、肾功能不全[OR=3.51,95%CI(3.04,4.05),P<0.001]、低蛋白血症[OR=1.90,95%CI(1.37,2.62),P<0.001]、进食欠佳[OR=7.25,95%CI(5.13,10.24),P<0.000 01]、头孢哌酮舒巴坦日剂量≥9 g[OR=3.95,95%CI(2.45,6....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导致替加环素引发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月至12月接受替加环素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患者病例资料,分为研究组(凝血功能异常)和对照组(未发生凝血功能异常)。比较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替加环素用法用量、合并用药等因素上的差异,对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获得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9例患者,研究组29例,对照组90例,2组在合并休克(χ2=5.540,P=0.019)、接受重大手术(χ2=10.194,P=0.001)、合并肾功能不全(χ2=5.903,P=0.015)、用药前白细胞计数(WBC)(t=-2.748,P=0.007)、用药前凝血酶原时间(PT)(t=-4.868,P=0.000)、高剂量替加环素(χ2=4.214,P=0.000)、替加环素用药时间(t=-3.197,P=0.002)及合并使用两种及以上抗菌药(χ2=4.712,P=0.030)方面有显著差异。对上述指...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2∶1)致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 方法:对2017年6月~2018年7月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1)治疗的患者1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凝血功能异常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头孢哌酮/舒巴坦致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结果:39例(29.1%)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给药剂量、血清白蛋白含量、胃肠道疾病、饮食情况以及营养情况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头孢哌酮/舒巴坦给药剂量、患者营养情况、饮食情况为患者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较高的用药剂量、营养中重度不良和禁食可增加头孢哌酮/舒巴坦引起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此类人群在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时应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8,(1):60-63
目的:分析头孢类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策,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市辖内医院上报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210例报告,分析ADRs报告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其对策。结果:210例ADR报告中,不良反应涉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4个品种(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唑林等),其中以头孢曲松占30.48%和头孢噻肟占22.86%,在ADRs报告中占比最高;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给药的198例占94.29%,口服给药12例占5.71%;在不良反应中以药物过敏反应最为常见(112例占53.33%),其次累及消化系统45例占21.43%;在发生头孢菌素类ADR患者的原患疾病中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132例占62.86%),其次为手术预防感染(25例占11.90%)。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较多见,应重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合理用药,规范给药剂量、时间以及给药方式;用药前应做好皮肤试验的测试,全面了解用药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等,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临床发生的3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安全地使用该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了2021年3、4两个月呼吸科发生的3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的不良反应报告,探讨原因。结果 高龄、肝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用药剂量大均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的高危因素,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用药时要特别关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对易产生凝血功能异常的不良反应高危人群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时,应在用药前后及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凝血功能,避免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基本药物用药不良反应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探讨临床资料,总结用药种类、给药途径,记录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分析发生不良反应因素、预后及转归.结果:饮食习惯、用药后饮酒、过敏史、环境、情绪等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影响(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用药后饮酒、过敏体质为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主要为过敏反应23例(50%),其次分别为消化道反应54例(36.99%),泌尿系统反应22例(15.07%),心血管系统反应19例(13.01%),神经系统反应15例(10.27%),血液系统反应5例(3.42%),其他8例.结论:头孢菌素类临床上需要明确禁忌症、适应症,严格减少误用,避免不合理配伍,并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上海地区医院头孢菌素类药的应用现状和趋势。方法:对2009-2011年上海地区119家医院头孢菌素类药的主要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医院头孢菌素类药的销售金额在2010年达到高峰,2011年出现明显下降;口服剂的销售金额呈现小幅增长,注射剂的销售金额有下降趋势;3年来,头孢克洛、头孢克肟和头孢地尼的销售金额在口服剂中排名前3位,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的DDDs排名前3位,头孢替安、头孢呋辛和头孢西丁在注射剂中占销售金额和DDDs排名的前3位。结论:应继续加强头孢菌素类的临床应用管理,以确保临床用药的有效、安全和经济。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指南》2017,(24)
目的探讨分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记录研究对象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等方面,并对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器官-系统以及不同给药方式造成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本次研究中有33例患者出现变态反应(66.0%),有8例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16.0%),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的有9例(18.0%)。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第一、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明显更多。本次研究中仅有3例患者为口服用药,其余均为静脉滴注给药。结论在临床中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应选择适宜的给药方式、合适的药物品种,并在患者用药前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理变化,一旦发现可疑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我院102例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肝肾功能、血清白蛋白含量、凝血功能,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为42.16%(43/1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应用天数、血肌酐、血清白蛋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可增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风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应用天数越长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越大,临床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1.
替加环素是一种具有广泛抗菌活性的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因其耐药率低、抗菌活性强,临床使用量逐年增加。近年来,伴随着使用量的增加其安全性争议也越来越多,关于凝血系统的不良反应报道明显增多,研究报道相关危险因素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综述了替加环素引起的凝血系统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替加环素用药期间可出现纤维蛋白原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延长等凝血参数的改变,长疗程使用替加环素、用药前低纤维蛋白原值、腹部感染、高龄和肾功能损伤可能是替加环素相关凝血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使用喜炎平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AS)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0月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荆门市石化医院上报的680例儿童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ADR)的临床资料,根据AS诊断标准分为AS组(128例)和非AS组(552例),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严重过敏反应的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发生AS占ADR的18.82%,49.22%发生在首次用药30 min内,绝大部分患者经停药、吸氧、抗过敏等干预后其过敏症状逐渐改善,最后均痊愈出院。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过敏史、入住ICU、肾功能、联合用药种类数、联合中药注射剂、超剂量用药、输液浓度和预处理与A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预处理(输液前后冲管)、肌酐清除率<30 mL/min、入住ICU、输液浓度>1mg/mL、联用中药注射剂、超剂量用药和年龄<3岁是儿童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发生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实践中应重点关注有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以保证儿童患者使用喜炎平注射液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讨论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10年10月中国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华医学会全文数据库内的有关疏血通注射液ADR的文献,结合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疏血通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在高年龄组(>50岁)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累及机体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性反应及血小板和出血/凝血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47例中,46例预后良好,1例死亡。结论:临床医师在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时要符合中医理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该药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通过报道注射用骨瓜提取物致过敏反应2例以强调临床应谨慎使用该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咸阳市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咸阳市中心医院2014—2018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2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ADR的类型、给药途径、中药注射剂种类、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3例ADR报告中,男68例,女55例,男性略高于女性;51~60岁组患者最多,占21.14%;ADR涉及的中药注射剂有6类,以理血剂引发的ADR最多,占62.60%;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有72例(36.73%)。结论 中药注射剂所致的ADR不可忽视,应规范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加强用药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抗感染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种类和给药途径的关系,为临床抗感染类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发生抗感染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312例,统计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并分析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与药物的种类和给药途径的关系。结果临床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为皮肤损害症状、消化系统症状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0.96%、20.83%、9.94%;发生不良反应的抗感染类药物前3位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复方类,发生率分别为32.37%、18.27%、14.42%;发生不良反应前3种途径分别为静滴、口服、肌注,其发生率分别为86.22%、10.90%、2.24%。结论在临床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充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选择恰当用药方式,医护工作者应密切关注患者情况,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上海骨关节疾病患者中筛选吲哚美辛引起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调查服用吲哚美辛的骨关节疾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原发疾病、疾病家族史、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前生活质量评估、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非甾体抗炎药服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从中筛选吲哚美辛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上海骨关节疾病患者中口服吲哚美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8 1%。因子“合并药物治疗”(比值比 0 166,95%可信区间 0 0 3 7~ 0 74)、“饮酒史”(比值比 0 795,95%可信区间 0 675~ 0 93 7)、“来自于健康问题的何种程度的紧张或压力会影响你的生活” (比值比0 917,95%可信区间 0 848~ 0 992 )评分的降低分别使口服吲哚美辛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增高。而因子“与 6mon前比较 ,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前的健康状况如何” (比值比1 2 3 6,95%可信区间 1 0 2 2~ 1 496)评分的升高将使口服吲哚美辛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增高。结论 “合并药物治疗”、“饮酒史”、“与 6mon前比较 ,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前的健康状况如何”是吲哚美辛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