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脂肪源性干细胞体外成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刚  王万明  孙效棠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7):505-509,I0001
目的探讨兔脂肪源性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能力。方法取3个月龄新西兰白兔颈背部皮下脂肪组织,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细胞。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细胞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44、CD45;分别加入条件培养液对所获得细胞进行成骨成脂诱导,并分别进行形态学、碱性磷酸酶、钙盐沉积和油红O染色相关检测;将脂肪源性干细胞分为成骨诱导组和非成骨诱导组,分别于诱导后1、2、3、4周检测两组的碱性磷酸酶和钙离子浓度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a)所获细胞CD44阳性表达,CD45阴性表达;所绘制的生长曲线成典型的"S"型。b)在诱导条件下,碱性磷酸酶及钙盐沉积均呈阳性表达,油红O染色为阳性。c)碱性磷酸酶浓度在诱导组与非诱导组之间存在组间差别,在各个时间点诱导组碱性磷酸酶浓度均高于非诱导组(P〈0.05,n=5);诱导组碱性磷酸酶浓度在不同诱导时相其浓度变化趋势不同(P〈0.05,n=5);钙离子浓度在诱导组与非诱导组之间存在组间差别,在各个时间点诱导组钙离子浓度高于非诱导组(P〈0.05,n=5)。诱导组钙离子浓度在不同诱导时相其浓度变化的趋势不同(P〈0.05,n=5)。结论脂肪干细胞的易分离培养、增殖快和良好的成骨诱导活性完全符合对种子细胞的要求,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人骨形态生发蛋白2(hBMP-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脂肪干细胞(ADSCs)后,将其转入去卵巢骨质疏松性大鼠骨缺损模型体内,观察其成骨、修复骨缺损能力.方法 ①选择雌性未孕Wistar 大鼠40只,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定期检测骨密度、骨形态计量学指标及血、尿生化指标,以监测去卵巢骨质疏松性大鼠模型的成功建立;②通过噬菌斑原位杂交筛选人混合细胞cDNA文库获得人骨形态生发蛋白2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hBMP-2,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hBMP-2基因转染第4代脂肪干细胞,并经G418筛选;③将40只模型兔随机分成4组后,于股骨中下段钻孔造成骨缺损,后分别将hBMP2+ pcDNA3.1、ADSCs+ pcDNA3.1、pcDNA3.1-hBMP-2+ ADSCs注入前3组兔的骨缺损处,最后1组为对照组;④定期抽静脉血检测Ca+、P及碱性磷酸酶(ALP)等生化指标,X线观察成骨情况;8周后处死动物取骨缺损区组织,HE染色观察成骨情况及炎症反应.结果术后实验组的检测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不同,pcDNA3.1-hBMP-2+ ADSCs组的血清Ca+、P及ALP水平明显升高,X线检查可看到有明显的成骨、骨缺损得到修复,HE染色可见到大量的成骨细胞生成,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MP-2基因修饰的脂肪干细胞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有很好的修复作用,为绝经后所致的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提示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葛根素诱导卵巢切除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成骨分化的能力。方法分离、培养、传代及鉴定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ADSCs;含葛根素培养基诱导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ADSCs成骨分化,并测定最大有效浓度。结果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ADSCs成骨分化能力与加入含葛根素培养基的时间和培养基中葛根素的浓度呈正向相关,浓度为12 mmol/L时呈现无毒剂量下促进成骨分化最显著作用。结论葛根素具有较强促进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ADSCs成骨分化的诱导能力。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是在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致的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可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表现为慢性血糖升高的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所致骨质疏松或骨代谢异常目前机制尚不明确,研究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关键之一是复制理想的动物模型,国内以药物链脲佐菌素注射大鼠造模观察骨代谢异常文献较多,亦可见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或小鼠所致骨量降低等文献报道。在造模过程中饲料喂养、药物注射剂量、观察指标等是影响2型糖尿病造模成功的因素,而大鼠成模的血糖标准未有统一定论,根据在以大鼠或小鼠造模过程中所遇到的常见问题,本文从最新国内外文献在2型糖尿病继发骨质疏松或骨代谢异常大鼠或小鼠造模方面有关的动物选择、造模方法、成模标准及时间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用脂肪干细胞与Ⅰ型胶原凝胶复合构建新型骨组织工程复合体的可行性并对其体内外成骨分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取3月龄日本大耳白兔肩胛部皮下脂肪,Ⅰ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细胞,于体外依次进行骨、软骨、脂肪多向诱导分化鉴定;取第3代细胞与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于成骨诱导条件下体外培养,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情况并对其碱性磷酸酶、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进行检测,同时设立单层贴壁培养细胞作为对照(n=4);两周后移植于裸鼠皮下,12周后处死动物,依次行放射学、组织学检测观察成骨情况(n=3)。结果(1)所获细胞具备骨、软骨、脂肪多向分化潜能,为多能干细胞。(2)形态学观察显示脂肪干细胞呈三维立体生长状态,均匀、高密度悬浮于Ⅰ型胶原凝胶中。在体外成骨诱导条件下,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外基质矿化程度均显著高于单层贴壁培养细胞(P〈0.01,n=4)。(3)于裸鼠皮下移植12周后,放射学、组织学检测显示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体成骨明显(n=3)。结论(1)IⅠ型胶原凝胶可显著促进脂肪干细胞的成骨分化。(2)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工程复合物,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体可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特别是腔隙性骨缺损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MSCs)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分化 ,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取 3周龄Lewis大鼠的腹股沟脂肪垫 ,消化法获得脂肪MSCs,用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 ,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分化的情况。结果 从成体大鼠脂肪组织中培养出脂肪MSCs,能大量稳定增殖传代。在地塞米松、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的诱导下 ,脂肪MSCs的ALP活性增高 ,VonKossa染色出现钙结节 ,OPN、BMP - 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 ,Westernblotting检测到诱导后细胞OPN、BMP - 2的表达 ,且随诱导时间延长表达增强。结论 从脂肪组织中可获得具有多分化潜能的MSCs,并能在体外稳定增殖传代 ,经诱导后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 ,有可能成为骨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种子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7.
骨康对骨质疏松性大鼠骨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中药骨康对骨质疏松性大鼠骨中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 切除卵巢后引起大鼠骨质疏松的雌性大鼠进行了雌激素尼尔雌醇和中药骨康口服液的治疗。观察了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骨康组、尼尔雌醇组)大鼠股骨中Cu、Mn、Zn、Sr、B、V、F等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 统计学结果显示与骨质疏松模型组比较,尼尔雌醇和中药骨康能提高去势大鼠骨质中Zn、Sr、F、Ca、P等元素的含量,尼尔雌醇组中Cu、Mn、B、V的含量提高,中药骨康组中的含量反而下降;尼尔雌醇组与中药骨康组比较,B、Cu、Mn、V、Zn、Ca、P含量提高明显,而F、Sr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骨康的治疗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可以认为中药骨康是通过发挥对人体整体的调节作用来调节骨骼中微量元素的变化,改变骨质的代谢情况,促进骨密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BMP-2/Smads信号通路对骨代谢失衡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切除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建立大鼠骨代谢失衡模型,即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模型.通过成骨诱导鉴定rBMSCs的成骨分化.采用脂肪诱导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脂肪分化和rBMSC表...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通过诱导可分化成为骨、软骨、脂肪、肌腱等,其中影响其向成骨与成脂肪分化的因素很多。机体老化会使整体内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也使骨髓内微环境与复杂的细胞内、外信号调控发生改变。控制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助于诱导成骨分化而抑制成脂肪分化,进而提高骨质疏松、骨缺损和骨量丢失等相关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其主要起转录后的调控作用,在生物信号调节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miRNA与成骨分化,骨质新生,骨改建等过程密切相关,miRNA表达异常可导致骨质疏松等一系列骨代谢相关疾病。鉴于miRNA在骨代谢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miRNA在细胞成骨分化及其与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骨代谢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方法选用SD大鼠,通过喂养高糖高脂饲料4周后,予以链脲佐菌素(STZ 35 mg/kg)进行腹腔注射,继续喂养4周后观察血糖、尿量、尿蛋白及Ca、P等生化指标变化,通过双能X线测量骨密度以及进行生物力学检测骨强度,并取肾、骨组织进行病理检测。结果造模组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后,血糖、尿量及尿蛋白较正常组均逐渐升高,在第4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后,造模组的血糖、尿量及尿蛋白较正常组显著升高。在第8周时,造模组的血糖、尿量、尿蛋白及尿Ca、P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模组的骨密度及骨骼强度低于正常组。病理显示造模组大鼠出现肾脏肥大,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肥大,系膜基质增多肾脏病变以及骨小梁稀疏、变细、连续性中断等骨骼病变。结论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8周高糖高脂饮食可建立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骨质疏松的大鼠模型,该模型具有高糖、多尿、尿蛋白增加、骨密度下降以及肾小球病变和骨吸收增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在糖尿病基础上继发的以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加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常规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疗效有限,存在增加非典型骨折的风险,因此亟待寻找新的积极高效的治疗手段.外泌体是一类包含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物质的胞外囊泡,介导细胞间通讯发挥对靶细胞的生物...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中老年人易患的骨代谢性疾病,以骨密度减低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可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增大。随着OP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针对相关细胞调控通路的治疗靶点被陆续发现,通过这些靶点可研发出新的靶向治疗方案。lncRNA分化拮抗非蛋白编码RNA(differentiation antagonizing non-protein coding RNA,DANCR)能够通过竞争结合、作为转录辅助因子等方式作用于Wnt/β-catenin、MAPK及NF-κB等信号通路调控BMSC成骨分化,影响OP的发生与进展。DANCR具有作为OP临床诊断标志物的潜力,并有希望作为药物干预的靶点参与OP的精准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 STZ)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P)SD大鼠动物模型。方法 2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单次左下空腹腹腔注射法,注射STZ 60mg/kg建立1型DOP动物模型。实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大鼠行为学、体质量、饮水量、进食量变化,检测随机血糖。造模8周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清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力,采集胰腺组织和股骨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对股骨组织进行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 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相比,血糖显著升高(P<0.01),进食量与饮水量亦明显升高,而体质量显著降低,胰岛细胞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体积缩小,股骨骨小梁变得稀疏,出现不同程度的断层,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率显著降低(P <0.05),骨小梁间距显著增加(P<0.05),血清中ALP活力极显著上升(P<0.01)。该模型符合1型DOP成模动物诊断标准。结论 腹腔一次性快速注射STZ 60 mg/kg 8周后可成功构建1型DOP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可引发骨骼、血管、神经等多系统并发症,骨质疏松症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主要表现为骨代谢异常、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当前关于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众多,其中涉及高血糖状态、氧化应激、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细胞因子及激素水平变化等多个方面。笔者就国内外关于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下一步研究及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目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所以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非编码核糖核酸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门领域。环状核糖核酸(circRNAs)是一类在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可以从不同水平和角度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就circRNAs在成骨及破骨分化中的miRNA海绵作用、成骨分化过程中和骨质疏松症患者中circRNAs的表达谱、以及circRNAs作为骨质疏松症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骨质疏松症诊治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与骨代谢平衡的破坏有关,骨吸收作用增强,骨形成作用不足,骨稳态发生改变,均会引起骨质疏松。成骨不足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分化方向密切相关。BMSC向成骨分化方向减少、成脂分化增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机制,因此,寻找决定BMSC分化方向的关键因子为OP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到胞外的膜性囊泡,富含不同种类的核酸、蛋白质、脂质和信号分子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物质,参与调节和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影响胞内信号转导发挥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 BMSC来源的外泌体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状,促进BMSC增殖、成骨分化及骨再生。本文对BMSC来源的外泌体应用于O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骨髓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进行骨向分化诱导,以证实其多向分化潜能,为骨髓MSCs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MSCs,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用诱导剂对骨髓MSCs向成骨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分离获得了高纯度的骨髓MSCs。经骨向诱导后,ALP和矿化结节染色阳性。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建立了大鼠骨髓MSCs体外分离和培养体系,并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