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复方电解质液和乳酸林格氏液对角膜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选择适宜的灌注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以乳酸林格氏液为前房灌注的对照组和以复方电解质液为前房灌注液的试验组。术式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摘除伴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在术前、术后各随访点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视力、角膜水肿、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内皮细胞变异系数等。

结果:患者60例60眼顺利完成术后随访,试验组30例30眼,对照组30例30眼。两组患者术后1、3d复方电解质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大于乳酸林格氏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46)。术后1、14d,乳酸林格氏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与复方电解质液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14)。复方电解质液组患者术后第1d视力优于乳酸林格氏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

结论: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复方电解质灌注液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以更好地维持角膜内皮细胞结构的稳定,减轻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复方电解质灌注液较乳酸林格氏液更适用于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过程中分别使用乳酸林格液和平衡盐溶液进行灌注,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于2017-02/2017-04期间在印度尼西亚日惹市Dr. YAP眼科医院进行。共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2例52眼纳入了研究,分为两组,一组26例26眼术中使用乳酸林格液作为灌注液,另一组26例26眼使用平衡盐溶液作为灌注液。术后1、7和28d,评估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形态,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眼内炎症反应情况。

结果:纳入的全部52例52眼接受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28d,平衡盐溶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减少了173.96/mm2,较乳酸林格液组低(253.20/mm2); 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增加了2.92%,也较乳酸林格液组低(3.42%); 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减少程度(4.30%)较乳酸林格液组(4.84%)低。平衡盐溶液组角膜中央厚度增加程度与林格液组相当(4.69μm vs 4.53μm)。两组角膜内皮细胞相关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之间炎症反应情况也相似。

结论:平衡盐溶液和乳酸林格液在避免老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和形态改变方面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3.
乳酸林格氏液和平衡盐液对角膜内皮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酸林格氏液和平衡盐液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45例 (46只眼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以乳酸林格氏液 (2 3例 )和平衡盐液 (2 2例 )为灌注液。术式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和术后 3个月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 ,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六边形细胞百分率和变异系数的改变。结果  41例患者 (91% )完成了术后随访。乳酸林格氏液组 (n =2 0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减少 5 2 5± 192个 /m m2 ;平均盐液组 (n =2 1)减少 5 0 5±187个 /mm2 ,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乳酸林格氏液组平均内皮细胞面积较术前增加 (95 .1± 42 .6 ) μm2 ;平衡盐液组增加 (85 .9± 2 6 .4)μm2 ,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乳酸林格氏液组六边形细胞百分率较术前下降(11.1± 4.9) % ;平衡盐液组下降 (0 .9± 0 .2 ) % ,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乳酸林格氏液组变异系数较术前增加 (0 .12± 0 .0 3) ;平衡盐液组增加 (0 .0 5± 0 .0 4) ,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分析较细胞密度和平均面积的改变能更灵敏的反映角膜内皮的变化。平衡盐液对角膜内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引起机械微角膜刀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后角膜混浊的相关因素,为优化SBK术后效果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法国Moria公司OUP90刀头制瓣的SBK术后896眼,术后3mo复查,记录有无角膜混浊。根据角膜混浊与否分为两组,对两组性别、年龄、术前眼压、术前角膜中央厚度、K1、K2、平均角膜曲率、术前等效球镜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角膜混浊组男52眼,女48眼,年龄(24.5±6.1)岁,眼压(14.26±2.24)mmHg,角膜中央厚度(487.27±18.52)μm,K1 (44.24±1.23)D,K2(43.33±1.13)D,平均曲率(43.79±1.15)D,等效球镜度(-4.65±1.44)D; 角膜无混浊组男412眼,女384眼,年龄(24.3±5.8)岁,眼压(16.72±7.01)mmHg,角膜中央厚度(533.11±28.74)μm,K1(43.90±1.47)D,K2(42.88±1.35)D,平均曲率(43.39±1.37)D,等效球镜度(-5.04±1.96)D; 两组中性别(χ2=0.002,P=0.964)、年龄(t=0.404,P=0.686)、等效球镜度(t =1.949,P=0.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术前眼压(t=-3.486,P=0.001)、术前角膜中央厚度(t=-15.543,P=0.000)、K1(t =2.249,P=0.025)、K2(t =3.172,P=0.002)及平均角膜曲率(t =2.763,P =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术前中央角膜薄、眼压低、角膜曲率高者机械刀SBK术后角膜混浊发生率高,性别、年龄、术前屈光度与机械刀SBK术后角膜混浊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早期治疗轻度至中度圆锥角膜的预后。

方法:三级眼科诊疗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共38例47眼轻至中度圆锥角膜接受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前数据包括参与眼数,视力,眼压,角膜厚度与角膜地形图。术后数据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和术后并发症。

结果:研究包含年龄16~30岁的患者38例47眼。平均术前视力为0.58±0.40 logMAR,术后随访2a显著提高(0.40±0.27logMAR)(P=0.005)。平均术前角膜曲率为50.5±4.6 D,术后显著降低。随访2a平均角膜曲率为48.2±4.1 D(P=0.011)。术后随访2a眼压(15.1±3.0mmHg)较术前(12.9±2.5 mmHg)显著增加(P=0.035)。术前角膜厚度467.9±38.8 μm,术后随访2a(465.0±39.3 μm)明显降低。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

结论:早期使用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轻至中度圆锥角膜可获得长期的良好视力,而不必等其发展为进展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来源角膜植片术后排斥反应与角膜内皮细胞的相关性。

方法: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心脏死亡供体来源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28例28眼角膜植片分别于术后<1、2~3、4~6、7~12mo行角膜内皮镜检查。

结果: 28例患者术后<1、2~3、4~6、7~12mo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分别为38.23%、49.56%、57.18%、65.04%;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071.15±311.47、1771.33±348.18、1626.59±353.92、1553.14±307.31个/mm2; 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与排斥反应呈正相关关系(r=0.95,P<0.05); 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排斥反应呈负相关关系(r=-0.93,P<0.05)。

结论:DCD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时有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逐步增高,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步降低的趋势; 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可作为早期检测术后排斥反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夏丽坤  王丹  马晶  刘鹤南  杨飏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0):1709-1712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研究。将2014-04/10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自愿接受SMILE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60例120眼,按照患者术前是否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分为两组:角膜接触镜组(60眼)和非角膜接触镜组(60眼)。采用NIDEK confoscan4型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wk,1、6mo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并记录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术中和术后均无危害视力的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的屈光度数、切除基质透镜的厚度、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术后裸眼视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角膜接触镜组术前及术后1wk,1、6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差异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64、2.488,P=0.460、0.061)。角膜接触镜组术前及术后1wk,1、6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5,P=0.939),但六角形细胞百分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13,P=0.002); 经LSD-t检验,角膜接触镜组的六角形细胞百分比术后1wk时(30.70±4.08)%较术前(32.23±4.15)%明显降低(P=0.045); 术后1mo时(33.05±4.28)%恢复至术前水平(P=0.364); 术后6mo时(34.06±5.11)%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两组之间比较,角膜接触镜组的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百分比于术前及术后1wk; 1mo时明显低于非角膜接触镜组(t=2.051、1.723、2.092,P=0.037、0.042、0.034),但术后6mo时与非角膜接触镜组无明显差异(t=0.131,P=0.986)。

结论:在保留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300μm的条件下,SMILE手术矫正近视和近视散光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影响,仅对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百分比造成短暂的影响,其影响程度没有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大,SMILE手术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角膜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8.
王莉  李鹏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9):1576-1578
目的:对比观察高龄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的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为A组36例40眼,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为B组38例46眼,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术后1、6mo裸眼视力、角膜内皮的变化。

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 术后1mo UCVA≥0.5的术眼,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4,P=0.023); 术后1、6mo两组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5,P=0.038; t=2.774,P=0.041),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mo两组间细胞平均面积(A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5,P=0.045; t=2.153,P=0.039); 两组术后1、6mo两组间变异系数(C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是治疗高龄硬核白内障患者更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彪  尹利  曲超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9):1498-1503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葡萄糖高渗液对兔眼角膜内皮的保护作用。

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0只40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四组,各组均予以平衡盐溶液与灭菌注射用水按3:7配成的低渗液维持前房灌注10min建立角膜水肿动物模型,A组造模后立即予以地塞米松注射液0.2mL结膜下注射、高渗葡萄糖液点眼,B组造模后立即予以0.9%生理盐水0.2mL结膜下注射、平衡盐溶液点眼,C组造模后第2d予以地塞米松注射液0.2mL结膜下注射、高渗葡萄糖液点眼,D组造模后第2d予以0.9%生理盐水0.2mL结膜下注射、平衡盐溶液点眼。造模后第1、3、5、7d在裂隙灯下观察兔眼角膜水肿情况,角膜内皮仪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前节OCT检查角膜,并用A超测量角膜中央厚度。

结果:A组兔眼在整个实验观察期间角膜无水肿或仅轻度水肿,角膜中央厚度几乎未增加,角膜内皮细胞数无明显变化,与造模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 B、C、D组兔眼造模后角膜均出现不同程度水肿,角膜厚度增加,与A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且B、D组兔眼由于角膜水肿在观察期间无法测出角膜内皮细胞数,C组至造模后第7d可测出角膜内皮细胞数,但较造模前及A组造模后第7d角膜内皮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5)。

结论: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葡萄糖高渗液对兔眼角膜内皮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早期联合应用能有效预防及治疗角膜水肿,避免进展至角膜内皮失代偿。  相似文献   


10.
王琳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2):2140-2142
目的:通过角膜内皮细胞计探讨不同分级原发性高血压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71例142眼,其中高血压1级组22例44眼、高血压2级组23例46眼、高血压3级组26例52眼; 对照组为健康查体者69例138眼,两组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排除全身、眼部疾病史。检测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平均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例组较对照组的变异系数增大(t=3.34,P<0.05),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t=-2.07,P<0.05); 病例组中高血压1级组、2级组、3级组的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变异系数增大、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高血压分级不同其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在我院行超声乳化吸除术的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18例18眼,术中观察并发症的情况,术前及术后测量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观察眼内炎症反应程度、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9.8±3.3mo.术中唯一的并发症为周边虹膜出血(17%).最佳矫正视力(LogMAR)术前为0.98±0.85,术后6mo为0.08±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眼压术前为15.11±2.63mmHg,术后有2眼一过性高眼压,术后6mo为14.94±2.49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0%±6%.术后2眼出现轻度的瞳孔区纤维素样渗出,1眼囊袋收缩综合征以及4眼后发性白内障.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Aim: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balanced salt solution (BSS) and Ringer''s lactate (RL) on corneal thickness, endothelial morphology, and postoperative anterior chamber inflammation in eyes undergoing phacoemulsification.

Setting:

Iladevi cataract and IOL research center, Ahmedabad, India.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comprised 90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ge-related cataract who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Group 1 (n = 45) with BSS or Group 2 (n = 45) with RL. Observations made included measurement of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 presence of anterior chamber flare and cells, endothelial cell loss, and change i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Mann Whitney test and test of proportion.

Results:

Mean increase in CCT on postoperative Day 1 was 58 µm and 97 µm in Groups 1 and 2 respectively (P = 0.01). Increase in CCT at one month was 10µm and 11µm in Groups 1 and 2 respectively (P = 0.99); increase in CCT at three months was 3 µm and 6 µm in Groups 1 and 2 respectively (P = 0.86). Number of eyes with flare grades in a range of 0 to 3 was statistically higher in Group 2 on postoperative Day 1 (P = 0.004, 0.016, <0.001, 0.047 for Grade 0, 1, 2 and 3 respectively). Number of eyes with cells of Grade 3 on first postoperative da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2 as compared to Group 1 (P = 0.004). Three months postoperatively, endothelial cell loss was 5.5% and 7.8% in Groups 1 and 2 (P = 0.21) and change in CV was 3 and 5.4 in Groups 1 and 2 (P = 0.2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BSS offers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over RL in terms of increase in corneal thickness and postoperative inflammation on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da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hacoemulsific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所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及有效诊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7-12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 006例2 069眼,对术中或者术后发生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26例26眼患者的诊疗及预后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发生不同程度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26例26眼患者经相应治疗,未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角膜水肿消退,恢复透明,视力不同程度地提升。UBM检查证实后弹力层复位。

结论:白内障术中术后及时发现,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恢复患者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路俊霞  张妍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9):1578-1582

目的:探究3.0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疗效及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12/2018-12我院住院的78例78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手术切口大小不同分为标准切口组及微切口组,每组39例39眼。标准切口组患者行3.0mm标准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微切口组行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角膜内皮细胞参数。

结果:标准切口组及同轴微切口组患者超声乳化时间分别为7.05±0.98、7.22±0.96s,超声乳化能量分别为(17.01±1.89)%、(16.89±1.53)%(P>0.05);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LogMAR)显著降低(P<0.001),散光程度加重(P<0.001),微切口组术后1d,1wk时裸眼视力及散光程度优于标准切口组(P<0.05); 两组患者术后1d,1wk,1、3mo内皮细胞密度显著降低(P<0.05),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中央角膜厚度增大,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均无差异(P>0.05);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标准切口组患者1眼出现一过性高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

结论: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标准小切口手术均对内皮细胞形态及功能有一定影响,但两者无明显差异,但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缩小手术切口,降低术源性散光程度,术后恢复快,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治疗眼压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5例60眼白内障眼压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一组采用激光虹膜切开术(laser iridotomy,LI)。比较两组眼内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目、并发症、前房内皮细胞计数的差别。结果:IOL组中,随访6mo后的眼内压由术前的14.82±4.23mmHg下降到10.94±1.24mmHg,而LI组的眼内压并无明显变化(15.34±4.13mmHgvs14.68±4.77mmHg),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两组的眼内压变化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36.452,P<0.01)。IOL组6mo后基本未采用抗青光眼药物,而LI组使用抗青光眼药物个数为0.24±0.41个(P<0.05)。两组在并发症及前房内皮细胞计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可有效降低眼压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内压水平,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是这类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杨钊  李凤媚  何文静  陈琦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1):1992-1996

目的: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干燥综合征型干眼患者中央角膜前弹力层神经纤维的改善。

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2017-01/2020-07在我院诊断为干燥综合征型干眼患者52例104眼,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52眼使用0.1%氟米龙滴眼液联合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26例52眼使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12wk的中央角膜前弹力层神经纤维直径、串珠数和弯曲度评分以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眼压。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央角膜前弹力层神经纤维直径、串珠数和弯曲度评分、BUT、SⅠt和眼压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2、4和12wk后,试验组患者BUT均比对照组延长(P<0.05),治疗12wk,试验组比对照组SⅠt增加、神经纤维直径增粗、串珠数减少、弯曲度评分降低(均P<0.05),治疗12wk两组患者眼压无差异(P>0.05)。

结论: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燥综合征型干眼患者安全有效,有助角膜神经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倍镜补偿景深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9例1258眼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的情况,其中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者共计247例432眼;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者共计622例826眼,对患者的术后视力、角膜内皮计数、角膜水肿情况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wk,1mo 视力恢复情况和术后1d 角膜水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角膜内皮计数损失,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组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组略好(P<0.05)。
  结论:基层医院手术显微镜景深不够清晰的情况下,仍可采用低倍镜补偿景深开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减少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的98例12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时间2014-07/2016-07; 根据患者术后2mo复查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进行比较分为严重丢失组52例67眼(角膜中央内皮细胞丢失率≥12.3%),一般丢失组46例53眼(角膜中央内皮细胞丢失率<12.3%),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影响因素。

结果:严重丢失组和一般丢失组的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浅前房、角膜直径增大、注吸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比较的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超声能量、超声乳化时间、年龄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法,结果显示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增高、超声能量增加、超声乳化时间较长、年龄增大是超声乳化术治疗后角膜内皮细胞数目严重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减少的主要因素为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增高、超声能量增加、超声乳化时间较长、年龄增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撕囊碎核镊预劈核技术在Ⅳ级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的优势。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年龄相关性Ⅳ级硬核白内障患者100例100眼,利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撕囊碎核镊预劈核组(A组)50例50眼,拦截劈核组(B组)50例50眼。对两组的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中超声乳化能量释放时间(US time)、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术后1、7d角膜水肿分级计数情况以及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平均US time为26.66(16,40)s,低于B组36.12(23,46)s(Z=-5.65,P<0.01)。术后3mo, A组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308.12±368.18cell/mm2,高于B组2104.06±379.87cell/mm2(t=2.728,P=0.008)。术后3mo, A组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10%(8%,12%),低于B组17%(14%,20%)(Z=13.231,P<0.01)。术后1d角膜水肿为0、1、2、3、4级的眼数,在A组分别为0、23、21、6、0眼,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