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挖掘黎月恒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用药经验并分析组方规律,为新方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黎月恒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中药处方663首,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和新方分析。结果 663首方剂中,使用频次>100次的药物有36味,挖掘出20个核心药物组合和10个潜在新方。结论 黎月恒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以益气养阴、健脾行气为主,兼顾清热解毒。利用无监督的数字挖掘系统,可有效、快速、全面、客观地分析黎月恒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理论思想以及用药特色,实现名中医的经验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治疗雄激素性脱发(AGA)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并结合网络靶标反向查找中药,发现治疗AGA的有效中药,为处方发现提供依据。方法 以“脱发”为关键词,在中医药百科全书在线数据库(ETCM v2.0)检索古代方剂和中成药,按照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开展用药频次、药性理论、关联规则等分析。利用文献检索AGA相关通路及靶点,反向查找靶点所对应的中药,对2部分中药进行交集,按照中药材对应靶点个数进行排序,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v2.0)收集排名前20味中药的化学成分,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并进行可视化。结果 分析得出传统组方中治疗脱发的高频次中药为当归、川芎、熟地黄、茯苓、附子、白术等,核心组合10个,使用频次>10的关联规则6个。依据数据库分析富集靶点个数最多的中药为枸杞子、山药、半夏、地黄等,同时富集4条通路及雄激素受体(AR)、II型5α-还原酶(SRD5A2)基因的中药为丹参,其发挥作用的成分为丹参环庚三烯酚酮、胡萝卜苷、齐墩果醇酸、丹参醛、丹酚酸B。结论 针对AGA的中药主要以补肝血、养血滋阴类为主。丹参可能是治疗AGA的潜在有效中药材,并可能是通过丹参环庚三烯酚酮、胡萝卜苷、齐墩果醇酸、丹参醛、丹酚酸B等成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全面总结中医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建库至2020年5月31日发表的中医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 2.5)统计用药频次及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新处方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231首,涉及中药242味,使用频次较高中药有川芎、丹参、黄芪、地龙等41味,其四气主要集中在温、寒、平,五味主要集中在甘(淡)、苦、辛,归经主要集中在肝、脾、肺经;挖掘共得到高频药物组合48个,出现频次前6位的组合是川芎-黄芪、川芎-地龙、川芎-当归、丹参-地龙、黄芪-地龙及川芎-丹参;演化共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6组,潜在新处方8个。结论 中医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整体治则以补气化瘀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4.
《中医儿科杂志》2020,(2):23-2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全国名老中医时毓民教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用药经验及其组方规律。方法收集时教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方剂信息,建立方剂数据库,利用软件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时教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结果筛选方剂共117首,中药共计138味,使用频次前10味的药物为炙甘草、炙黄芪、大枣、麦冬、陈皮、炒白术、神曲、石斛、川芎、丹参,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共12个,演化新处方5个。结论时教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从肺、脾、肾三脏论治,在治疗上运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法,多采用补益类药物,配以活血通络以及收敛止汗的药物。软件分析产生的新方,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白志军教授治疗肾病蛋白尿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肾病蛋白尿的临床遣方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白志军教授治疗肾病蛋白尿的中药处方(包括门诊处方和住院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和Mircrosoft Office Excel对筛选出的中药方剂进行组方配伍规律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中药处方110首,涉及中药139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黄芪、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茅根、党参、炙甘草、茯苓等;药味以甘味、苦味为主,药性以寒性、平性居多,归经多属胃、肺、脾、肝经;高频次药物组合有黄芪+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芪、半枝莲+黄芪+白花蛇舌草、白茅根+黄芪等;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5个新方。结论 肾病蛋白尿的病机特点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脾肾亏虚、气阴不足,标实为瘀血、热毒、水湿。主要治则是以健脾固肾益气为首要,重视清热解毒,贯穿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中华医典》中治疗银屑病的内服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收录古籍中所载的治疗银屑病的内服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分析组方的用药特点及规律.结果:筛选出方剂共33条,其中共涉及107味中药,药性多为苦、甘、辛,多归肝、脾、胃经,分析得出用药以防风、大黄、...  相似文献   

7.
段为彬  柳芳  刘洁  赵薇  赵许杰 《肿瘤药学》2022,12(2):244-251
目的 分析中药防治肿瘤相关治疗所致皮肤损伤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筛选中药防治肿瘤相关治疗所致皮肤损伤的临床研究,对外用、内服中药分别从使用频次、功效、药性、药味、归经等方面进行统计,对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15篇,涉及方剂120首。其中,外用方剂94首,涉及中药154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为黄柏、当归、红花、黄芪、紫草;内服方剂26首,涉及中药11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为当归、甘草。外用中药中,清热药所占比例最大(33.24%);内服中药中,补虚药所占比例最大(32.78%)。外用和内服中药中,使用频次均以寒性者最多,分别占47.52%和40.73%;以归肝经者最多,分别占21.29%和19.27%。外用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味依次为苦、辛、甘,三者共占89.74%,内服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味依次为甘、苦、辛,三者共占90.82%。外用和内服中药均可得到三个聚类方,外用中药得到23对药物组合,内服中药得到15对药物组合。结论 临床使用中药防治肿瘤相关治疗所致皮肤损伤时,外用、内服中药均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为主。对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可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用药规律。 方法:以血管性痴呆为主题词,收集、整理CNKI数据库(2014年1月1日~2018年11月30日)中收载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药方剂,建立血管性痴呆的中药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72篇期刊文献中,共涉及74首中药方剂和142味中药,中药频数共计840次。其中使用频数≥5次的单味中药共有51种,累计出现680次,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核心药物有石菖蒲、黄芪、川芎、丹参等,中药功效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甘、辛、苦最为常见,归经与五脏有关占总频次的80.75%。通过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11种,因子分析中提取5个公因子,系统聚类分析中归为4大类。 结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药方剂中用药多以开窍、补虚、活血、祛痰为主。  相似文献   

9.
王清  马浩然  喻强强  孙朋  余建玮  叶超 《中国药事》2022,36(10):1174-1181
目的:探究已上市中成药治疗哮喘的药物相互作用关系和用药配伍规律。方法:在药智网-中成药处方数据库中查找治疗哮喘的中成药处方,通过Excel 2019、古今云医案平台(V2.3.5)、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3.9.1、Origin Pro 2022对其中药组方规律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成药处方62个,涉及中药209味,累计药物频次601次,包含6个证型,用药频次较多的药物有麻黄、甘草、苦杏仁等,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味居多,归经以归肺经为首,功效大多为化痰止咳平喘药,药物关联规则得到21对具有强相关性的药物;系统聚类分析归为四类。结论:通过古今云医案平台数据统计方法和相关数据挖掘技术对已上市中成药中治疗哮喘的处方进行整合,探究其药物组方规律,为临床用药及辨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整理、挖掘古代典籍和现代文献中促进创面修复的用药规律,为促进修复的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 收集文献中记载的促进创面修复方剂,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在关于中医药促进创面修复的古籍文献中,纳入75首方剂和203味中药,促进创面修复的核心药物有乳香、甘草、当归、白芷、黄柏、没药等,用药种类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解表药、拔毒化腐生肌药为主。对16味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4个聚类组合和15组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 创面修复方剂的用药规律以清热、活血化瘀、补虚、解表、拔毒化腐生肌为主,中医治疗创面应针对热病、血瘀、虚证、腐烂溃破、表证、中毒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1.
吴萍 《中国药事》2017,31(5):560-564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简称静配中心)于2016年6月至8月审核处方过程中发现及纠正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审核2207份中药注射剂医嘱,其中不合理医嘱46例,不合理医嘱主要为溶媒选择与用量、药物剂量、联合用药、配伍用药及用法不合理。结论:静配中心的建立对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起到了应有作用,而不合理医嘱的数据也反映出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临床医师、静配中心药师以及护士的审核等环节进一步改进、完善,从而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 探索一套较系统的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9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门诊处方1 000张、出院病历300份为对照组,2014年4~9 月门诊处方1 000张、在院病历300份为干预组,其中2014年4~9月我院实施基于辨证施治的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模式;以中药注射剂各项目合理使用率、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人均中药注射剂费用等作为观察指标,考察实施的效果。结果: 纳入研究中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干预组适应证符合率、辨证用药符合率、用法用量合格率、用药疗程合格率、联合用药合格率、中西药联用合格率、用药适宜性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中药注射剂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及人均中药注射剂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中探索出的基于辨证施治的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模式,可有效提高临床用药中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罗守萍  赵豆豆  万小燕  李婷婷  彭芳 《中国药事》2022,36(12):1443-1452
目的:为社区医院中医药系统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xcel 2010和R语言对成都市双流区某社区医院2020年1-12月的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社区医院中医科室在2020年共诊疗患者3045人次,以0~18岁的婴幼儿和青少年为主(47.31%);16.67%的中医医生接诊处方量占总中医处方量的83.54%,少数医生接诊量占比高,头部效应明显。处方中中药配方颗粒总体使用率为43.51%,给婴幼儿开具的处方中使用率高达94.19%。配方颗粒组成的处方因药味和药量少,并未对患者造成经济负担。66.32%的毒性中药使用超过了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最大用量;不合理处方中66.03%未写特殊煎法,应引起重视。结论:中医药社区诊疗可通过加大中药配方颗粒的推广和普及,并建立有毒饮片使用规范等制度,同时提高软硬件条件,从而提升社区医院中医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中药饮片治疗处方,统计分析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2月1日—2月29日6个呼吸内科病区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利用Excel、SPSS 25软件进行频数频率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 共纳入361例COVID-19患者治疗用中药处方共计529张,中药处方使用了292味中药,使用频数前5位的中药为茯苓、甘草、法半夏、陈皮、黄芩;中药类别频数前5位的为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解表药、化湿药;关联规则显示,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茯苓和法半夏,置信度最高的药对为麸炒白术和茯苓;聚类分析共得11个聚类方。结论 通过对所收集COVID-19用药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中药以补虚为主,辨证加入化痰、止咳、平喘、清热、健脾化湿的用药及组方特点,与国家发布的COVID-19诊疗中医药治疗用药基本一致,为COVID-19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经典名方及中成药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0年10月份的中成药及经典名方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随机平行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iew Manger 5.3软件进行纳入研究筛选流程图的制作以及质量评价,运用Stata14.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7项RCT研究,涉及7个经典名方,9个中成药,共3 924个病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方面,麦门冬汤>新癀片>十味龙胆花颗粒>补中益气汤>金莲清热泡腾片>黄连阿胶汤>金嗓利咽丸>口炎清颗粒>半夏散及汤>养阴清肺汤>清开灵滴丸>会厌逐瘀汤>一清胶囊>双黄连>猪肤汤>蓝芩口服液;咽痛、咽养改善情况方面,口炎清颗粒>会厌逐瘀汤;干咳改善情况方面,会厌逐瘀汤>口炎清颗粒;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清开灵滴丸>蓝芩口服液>金莲清热泡腾片;复发率方面,猪肤汤>会厌逐瘀汤>双黄连>清开灵滴丸。结论经典名方及中成药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可明显改善慢性咽炎患者咽痛、咽痒、干咳等症状,其中麦门冬汤在慢性咽炎的治疗上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毒性中药饮片在儿童专科医院的使用情况及分布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毒性中药饮片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根据相关法定文件,收集整理2019—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患儿含毒性中药饮片处方数据,对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和毒性中药使用频率、使用剂量、超药典剂量使用频率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66 294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中,涉及11味毒性中药饮片,处方18 680张,占比28.18%。据年龄组统计,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患儿使用毒性中药饮片情况最多,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口服含毒性中药饮片处方数多于外用。使用频数前5位的毒性中药饮片分别为炒苦杏仁、盐蒺藜、炒苍耳子、川楝子和全蝎。9味毒性中药饮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剂量使用情况,制吴茱萸处方超剂量问题最突出。毒性中药饮片条目数22 309条,单张处方大多使用1味毒性中药饮片,毒性中药饮片联用≥2味的共3 913条。结论 儿科临床应用毒性饮片比较广泛,使用毒性中药饮片基本合理。但需警惕毒性中药连续使用、超药典剂量使用以及毒性中药联用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借鉴古籍中医药思维,探讨中药临床处方审核思路。方法 通过阅读大量中医药古籍,提取古籍中关于遣药组方的有效条文及思维,指导中药临床处方审核工作。结果 从中药自身性质、药对理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经方适应证、经方禁忌证、中药剂量等方面入手,采用由局部到整体的思路审核中药临床处方的合理性,从源头上杜绝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 本文为中药临床处方的审核提供了新思路,可以进一步完善中药处方审方工作,为判断临床疗效提供依据及为避免不良反应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主咳逆上气”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探究当归治疗慢性咳嗽的中医临床处方规律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方法 检索相关数据库收集临床上治疗慢性咳嗽的当归复方,对当归复方所含中药的频次、性味归经、四气五味及其功效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频数较高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利用TCMSP等数据库筛选当归所含成分及其靶点、慢性咳嗽疾病靶点以及当归治疗慢性咳嗽的交集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及KEGG通路分析,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将拓扑分析所得关键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同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关键成分阿魏酸镇咳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受体1(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receptor 1,PIK3R1)的影响。结果 收集治疗慢性咳嗽的当归复方423首,涵盖419味中药,其中以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多见,以归肺、脾、肝经居多,以性温、寒、平,味甘、苦、辛为主;检索获得当归活性成分41个,当归治疗慢性咳嗽的靶点157个,通路164条;当归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分子对接中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当归关键成分阿魏酸能明显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降低肺组织PIK3R1及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 临床上当归经常配伍成复方用于治疗慢性咳嗽,其通过作用于多成分、多靶点而发挥治疗作用,当归所含阿魏酸通过抑制PIK3R1而发挥镇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