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的体外抗菌活性和抗菌谱。方法:采用Kirby2Bauer琼脂扩散法对178株临床分离菌进行头孢吡肟等6种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并与另外6种β-内酰胺抗生素进行比较。结果:头孢吡肟对苯唑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枸橼酸杆菌等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结论:头孢吡肟对G+球菌和G-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梁小雪  高鸣乡  邱敏  孙丰慧  代敏  任科 《中草药》2020,51(23):5998-6005
目的 探究丁香挥发油的耐药性和丁香挥发油联合喹诺酮类抗生素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活性,为后续丁香挥发油联合抗生素治疗MRSA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丁香挥发油、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丁香挥发油与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联用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生长曲线法分析丁香挥发油联合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对MRSA的抑制作用;通过耐药性诱导实验,分析丁香挥发油对MRSA标准株ATCC33591耐药诱导30代后的MIC变化,分析丁香挥发油的耐药性。结果 耐药性分析发现,MRSA临床分离株对莫西沙星的耐药率(88.57%)最高,其次为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77.14%),耐药率相对最低的为诺氟沙星(74.29%)。FIC指数分析显示,丁香挥发油分别与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联用呈现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其中协同作用分别为42.86%、37.15%、34.28%、34.28%,相加作用分别为28.57%、25.71%、22.86%、42.86%,无关作用分别为28.57%、20.00%、42.86%、22.86%,与左氧氟沙星联合使用时17.14%实验菌株呈拮抗作用。生长曲线结果显示,丁香挥发油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联用对MRSA有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诱导耐药实验结果显示,亚抑菌浓度的丁香挥发油连续诱导MRSA菌株30代后,MIC无变化;而相同条件下环丙沙星的MIC升高至原来的16倍,说明丁香挥发油不易产生耐药。结论 丁香挥发油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联用时呈现不同的作用,多数MRSA菌株呈协同和相加作用,可降低临床喹诺酮类抗生素抗MRSA感染的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生素与清开灵配伍前后联合抑菌效应的变化。方法以清开灵及7种常用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钠、盐酸恩诺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为试验药物,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和棋盘稀释法分别测定清开灵及7种抗生素联用前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联合抑菌指数(FIC),比较不同配伍的FIC值大小。结果清开灵及7种抗生素的MIC依次为5 000,0.5,1.0,1.0,0.06,0.06,0.25,0.25μg·ml~(-1);清开灵与阿莫西林、盐酸恩诺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头孢氨苄联用后0.5FIC≤1,表现为相加作用;清开灵与头孢拉定联用后1FIC≤2,为无关作用;清开灵与头孢曲松钠联用后FIC2,呈拮抗作用。结论中西药配伍后的作用效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临床应用时最好以系统的试验数据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黄芩素、小檗碱、大黄酸、大黄素对阿莫西林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的黄芩素、小檗碱、大黄酸、大黄素及其与阿莫西林配伍使用时对幽门螺杆菌联合药敏,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结果:黄芩素、大黄素、阿莫西林、小檗碱的MIC为100μg/ml,大黄酸的MIC为50μg/ml,黄芩素、小檗碱、大黄酸、大黄素等与阿莫西林联合使用后,FIC≤0.5。结论:黄芩素、小檗碱、大黄酸、大黄素能够显著增加阿莫西林对幽门螺杆菌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及其联合抗生素对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对15株临床分离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观察其体外抑菌效果;同时采用棋盘法检测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联合临床常见4种抗生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对MRSA的MIC。结果?15株临床分离MRSA中,全部对苯唑西林耐药,11株对庆大霉素耐药,12株对左氧氟沙星耐药,11株对克林霉素耐药;单独使用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时对15株临床分离MRSA的MIC范围为4.69~37.5 mg/mL;黄连解毒汤联合抗生素实验中,黄连解毒汤联合苯唑西林后对15株耐苯唑西林的MRSA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其中11株为协同作用,4株为相加作用;联合庆大霉素后对11株耐庆大霉素的MRSA有3株协同、6株相加、2株无关;联合左氧氟沙星后对12株耐左氧氟沙星的MRSA有1株协同、11株相加;联合克林霉素后对11株耐克林霉素的MRSA有9株协同、1株无关、1株拮抗。结论?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对MRSA有明显的抑菌效果;黄连解毒汤联合临床常用4种抗生素具有显著的协同抑菌效果,根据部分抑菌浓度值判断其联合抑菌效果依次为: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克林霉素。  相似文献   

6.
黄德斌  胡泽华  余昭芬  黄谨  陈薛妃 《中草药》2017,48(9):1802-1811
目的探索马桑水提取物(CSE)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AFFX原核表达谱芯片、Western-blotting、SDS-PAGE凝胶电泳等方法,测定CSE对MRSA相关基因表达、自溶酶以及β-内酰胺酶的影响。结果 MRSA对绝大多数抗生素耐药,而CSE与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具有显著地协同效应(P0.05);可显著下调MRSA的RNA表达总量,单用CSE或与氨苄西林合用均能呈剂量依赖性调控基础代谢基因、肽聚糖水解酶(lytM)基因、转运子基因、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以及β-内酰胺酶活性(P0.05);可显著提高MRSA菌体内头孢唑啉浓度(P0.05)。结论 CSE具有抑制MRSA作用,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与调控ribA、PBPs、lytM等相关靶基因的表达与转录,影响药物主动外排、细菌自溶及代谢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预测并观察热炎宁合剂(ReYanNing, RYN)分别联合万古霉素(Vancomycin, Van)和头孢西丁(Cefoxitin, FOX)干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RYN分别联合Van或FOX对MRSA的作用特点;采用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RYN、Van或FOX单用及RYN分别与Van和FOX联用时对抗MRSA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分数抑制浓度指数(FIC)判断协同或拮抗作用。结果 RYN和FOX针对MRSA有共同的作用点SarA(Staphylococcal accessory regulator A)和Atl(Autolysins),最显著相关的生物通路是Glucocorticoid Receptor Signaling,提示两药可能存在协同作用;RYN和Van针对MRSA没有共同作用点,最显著相关的生物通路是Gαi Signaling,两药对其调节不一致,提示两药可能存在拮抗作用。Van和FOX单用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4 mg/ml、32 mg/ml;单用RYN的MIC是1:2RYN; RYN稀释倍数为1:8,FOX浓度为4 mg/ml时为两药联用的最低抑菌浓度。RYN联合Van的FIC为3,RYN联合FOX的FIC为0.375。结论 RYN与Van联用发挥拮抗作用,而与FOX联用发挥协同作用,为临床上热炎宁合剂与头孢西丁联合使用治疗MRSA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不仅可以耐受甲氧西林及其它β-内酰胺,而且对多数抗菌药都有耐受性。本文报道绿茶的组分之一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显著降低了β-内酰胺对MRSA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即ECG恢复了β-内酰胺对MRSA的有效性。 实验方法:采用OM481、OM505、OM584及OM623等MRSA菌株,并用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209P作对照。细胞在MUELLER-Hinton培养基中32℃有氧条件下培养,用液体微稀释法测定MIC。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4种中药联用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中药用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治疗提供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临床中分离得到的20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得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用肉汤稀释法筛选20种清热解毒中药对MDRAB的体外抑菌活性,对有效中药采用棋盘法设计进行联合药敏实验,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来判断其联用的抑菌效应。结果:12株MDRAB主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在85%以上,肉汤稀释法发现夏枯草、黄芩、黄莲、半枝莲有明显的体外抑制MDRAB活性,其中黄芩效果最佳,MIC为1.56~25.00 g/L,联合药敏实验最佳组合为黄芩+半枝莲和黄芩+夏枯草,这两种组合均有协同作用。结论:与中药单用相比,各中药组合联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其中黄芩、夏枯草联用和黄芩、半枝莲联用抑菌效果增强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复方清热颗粒剂对MRSA PBP2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寻复方清热颗粒剂联用西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细胞膜青霉素结合蛋白2a(PBP2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急性耐药菌腹腔感染模型,复方清热颗粒灌胃给药,留取含药血清,测定各组药物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挑取各组亚抑菌浓度琼脂培养皿中单个菌落,增菌,提取细菌膜蛋白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紫外凝胶成像仪分析目的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 复方清热颗粒或含药血清联用万古霉素MICG下降,PBP2a相对含量下降.复方清热颗粒或含药血清分别联合万古霉素或头孢呋辛各组PBP2a的相对含量与其MIC无明显相关.结论 复方清热颗粒或含药血清分别联用万古霉素能降低PBP2a的表达,PBP2a参与影响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但尚有其它重要耐药机制的参与.PBP2a含量多少与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强弱无关.  相似文献   

11.
谢思露  赵茂吉  杨朝国 《中草药》2019,50(7):1641-1648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及同分异构体的体外抗菌谱及水飞蓟宾与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联合抑菌效应。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水飞蓟宾及同分异构体对临床感染常见细菌的6种标准菌株和6种临床分离菌株(74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水飞蓟宾对6种标准菌株的生长抑制曲线。用棋盘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水飞蓟宾与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联合药敏试验,计算联合抑菌指数(FIC),判定水飞蓟宾与抗生素的联合抑菌效应。结果水飞蓟宾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标准菌株的MIC为50~400μg/m L,对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的MIC均400μg/m L;对表皮葡萄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株的MIC分别为100、200、400、400μg/m 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临床分离菌株的MIC分别为400、400μg/m L;对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的MIC均400μg/m L。水飞蓟宾其他同分异构体对6种标准菌株的MIC为≥400μg/m L。水飞蓟宾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标准菌株的生长曲线都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效果随药物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对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的生长曲线无影响。水飞蓟宾与青霉素/红霉素联用对革兰阳性试验菌的FIC以0.5FIC≤1和1FIC≤2为主,水飞蓟宾与环丙沙星或庆大霉素联用对革兰阴性试验菌的FIC以FIC2或1FIC≤2为主。结论水飞蓟宾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对表皮葡萄球菌抑菌活性最强。水飞蓟宾的抑菌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同分异构体。水飞蓟宾与青霉素/红霉素联用主要为相加和无关作用,与环丙沙星或庆大霉素联用主要为拮抗或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绵马酸BB对皮肤软组织感染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并探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绵马酸BB对皮肤软组织感染相关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MBC);以对黄绵马酸BB敏感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临床分离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29213为受试菌,考察黄绵马酸BB对其生长活力和菌体形态结构的影响,采用酶标仪考察黄绵马酸BB对其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黄绵马酸BB对细胞膜电位的影响,采用qRT-PCR法考察黄绵马酸BB对青霉素结合蛋白1(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1,PBP1)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黄绵马酸BB对ATCC29213的MIC为10.0~20.0μg/mL,MBC为10.0~40.0μg/mL,且对MRSA临床分离株的MIC小于头孢唑啉;与对照组比较,黄绵马酸BB组ATCC29213和MRSA生长受到抑制,菌体细胞形态结构改变,细胞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1/2MIC黄绵马酸BB可显著下调PBP1 mRNA表达水平(P<0.01),2MIC黄绵马酸BB可显著上调PBP1 mRNA表达水平(P<0.01)。结论黄绵马酸BB对MRSA临床分离株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且其抗菌作用与破坏菌体细胞结构、降低细胞膜电位、影响PBP1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活性强、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本文以青霉素G、半合成青霉素、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部分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主,探讨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索合理使用的一般原则、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钠-头孢克肟颗粒序贯治疗婴幼儿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组采用序贯疗法,静脉滴注第3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曲松钠针)静脉滴注3 d后改为头孢克肟颗粒口服:B组给予头孢曲松钠针静脉滴注。2组治疗总疗程时间相同。结果A组和B组医疗费用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孢克肟序贯治疗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具有高效、快速、方便、节省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滇南本草》收录的24种中药材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17株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初步探讨它们联合用药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牛津杯扩散法对中药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进行初筛,再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阳性药物及其联合用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评价联合用药的抑菌效果。结果 18种中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石榴皮、黄芩、金银花、旋复花、丹参抑菌效果显著,石榴皮对所选所有指示菌均有抑制作用,MIC多为3. 125 mg·ml-1,联合用药后大部分均表现出协同相加的抑菌效果。结论《滇南本草》中蕴藏着丰富的抗菌中药资源,单用时石榴皮抗菌活性显著,联合用药时丹参与黄芩联用抗菌范围最广,抗菌效果最强,在抗感染新型药物研发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金葡菌的体外抗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MSSA)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对五倍子乙醇提取物进行了1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84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28株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的MIC50、MIC90分别为0.315、0.315和0.63、0.315 mg/mL.结论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84株MRSA和28株MSSA)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板条鉴定细菌,K-B法测定其耐药性。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金属β-内酰胺酶(MBL)。结果临床分离的26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耐亚胺培南46株,占17.6%(461262),产金属β-呐酰胺酶32株,占所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12.2%(32/262)。产酶株对亚胺培南,头胞噻肟,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和丁胺卡那呈高度耐药;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惭巴坦,氨曲南部分耐药,对多粘菌素B耐药率0.0%。结论临床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取MBL)检出率升高,产酶株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生素具有更高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头孢吡肟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头孢吡肟 (cefepime)为第 4代头孢菌素 ,对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细菌有很好的抗菌作用[1] 。替硝唑是活性更强的抗厌氧菌、抗滴虫药 ,临床上常与抗菌药联用。本实验依据临床用药浓度 ,考察了头孢吡肟在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 ,在室温 (2 3℃ )下 8h内的稳定性 ,以供临床参考。1 仪器与试药DU - 6 0 0紫外分光光度计 (美国贝克曼 )pHS - 3C型精密pH计 (上海雷磁仪器厂 ) ,注射用马斯平 (含头孢吡肟 1.0g ,L 精氨酸 0 .72 5g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0D2 95 79) ;希普宁注射液 (2 0 0mL含替硝唑 0 .4g ,葡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注射剂双黄连粉针剂与四代头孢类抗生素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联合用药后肾脏损伤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机阴离子-1(OAT-1)转运体的表达变化。方法:选用SPF级雌雄各半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0.4ml/100g体重0.9%的NaCL)、双黄连高、中、低(0.74、0.37、0.185 g/kg)剂组、头孢高、中、低(0.82、0.41、0.205g/kg)剂组、双黄连各剂量组合用头孢吡肟各剂量组等十六个组。尾静脉注射给药,合用组均在给完双黄连0.5h后给头孢吡肟。各组给药7d,摘除肾脏检测MDA、T-SOD等生化指标变化,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AT-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合并用药各剂量组肾组织MDA、组织T-SOD酶含量显著升高(P均<0.01);合并用药组出现较大量明显肾小管蛋白管型、间质充血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合用各组OAT-1的阳性表达量明显高于个单用组。结论:联合使用头孢吡肟与双黄连粉针剂增加了肾功能损伤程度;其机制之一可能是两药合用后引起OAT-1的表达增加,导致细胞内头孢吡肟量大量增加,引起细胞受损,从而导致肾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双黄连粉针剂与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联合用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双黄连组,头孢吡肟高、中、低剂量组,双黄连合用头孢吡肟高、中、低剂量组.尾静脉注射给药7d,收集末次给药后24 h尿液,腹主动脉取血处死、摘除双肾检测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以及尿β-D-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蛋白等生化指标变化,并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合并用药各剂量组尿NAG、尿蛋白、肾组织MDA、组织T-SOD酶含量显著升高(P<0.01).合并用药组出现明显的肾小管蛋白管型及小血管壁增厚或增生.结论 双黄连粉针剂与注射用头孢吡肟联合应用会增加头孢吡肟的肾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