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特征,早期定量诊断肝纤维化对其治疗方法选择及促进其逆转具有重要意义.肝脏活检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为有创性检查,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磁共振定量技术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近年来在评价肝纤维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就肝纤维化的磁共振定量诊断与分期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脂肪肝对超声诊断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3例肝病患者,均经肝穿刺活检确诊为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为S1-S4四期,其中脂肪肝患者223例,无脂肪肝患者140例,按纤维化分期及脂肪肝分度,分别观察肝脏实质回声的改变,采用秩和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程度脂肪肝对肝纤维化超声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轻度脂肪肝对各程度肝纤维化超声诊断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脂肪肝使诊断的准确率下降,中度脂肪肝与无脂肪肝组比较,在S1-S2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脂肪肝与无脂肪肝组比较,在S1-S3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4期的诊断受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脂肪肝对超声诊断肝纤维化存在影响,并可能使诊断结果偏轻于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普遍存在于患有各种慢性肝病的患者中,是肝脏的一种病理反应。早期的肝纤维化可以通过治疗恢复,因此及时的诊断出早期肝纤维化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能够推迟乃至是避免肝纤维化转变成目前还无法治愈的肝硬化。目前,临床上对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以及对其分期判断的"金标准"是肝穿刺活检,但是该方法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作为一种不会造成创伤的诊断方式,并且无辐射、高准确度等优点。本文对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是一种伴随慢性肝病的病理过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肝活检术,但肝活检术有其局限性,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手段。在肝纤维化的早期阶段,其可通过治疗“逆转”,因此,肝纤维化的诊断和精确分期在控制该疾病中非常重要。由于分子影像学技术具有无创、特异度高等优点,因此其发展具有巨大潜力。笔者对磁共振分子影像学技术和核医学分子影像学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和分期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肝活检组织学检查作为肝纤维化的诊断及评价严重程度的标准。肝纤维化分期决定治疗的预后和方法的选择。但是,肝活检具有一定创伤,存在取样误差以及难以重复检查。磁共振成像已经成为评价肝纤维化越来越重要的影像技术。本文就目前临床应用及最新的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的磁共振成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patients,NAFLD)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选定区域MR氢质子波谱(1 H-MR spectroscopy,1 H-MRS)定量检测肝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NAFLD(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45例)及5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扫描及1 H-MRS检查,所有入选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四个肝纤维化指标。MR扫描包括T1WI、T2WI及1 H-MRS。感兴趣区选择右前叶及左内叶少血管及胆管区域,扫描不应用水饱和技术,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MRS可见明显高耸的水峰及低平或无脂质峰,脂肪肝组可见明显水峰及脂质峰。脂肪肝组脂质峰下面积普遍较正常组高,有统计学意义;脂肪肝组水峰下面积较正常组低,无统计学意义。肝炎组随着肝纤维化指标的升高,肝内脂肪含量减低(P0.05);脂肪肝组与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HA、LN、PCⅢ、CⅣ的值明显增大(P0.05);脂肪肝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较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 1 H-MRS技术定量检测脂肪肝是可行、无创定量评估肝内脂肪含量的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肝纤维化趋势,肝内脂肪含量与肝纤维化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是逐渐发展的病理过程,其中肝纤维化是唯一可逆性阶段。有关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是当今临床及医学影像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近年开发并趋向成熟的功能成像技术,尤其对肝纤维化有望成为其早期诊断无创而有效的手段。现就DWI的成像方法及其对肝纤维化病理分级、分期等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是逐渐发展的病理过程,其中肝纤维化是唯一可逆性阶段。有关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是当今临床及医学影像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近年开发并趋向成熟的功能成像技术,尤其对肝纤维化有望成为其早期诊断无创而有效的手段。现就DWI的成像方法及其对肝纤维化病理分级、分期等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脂肪肝的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系指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光镜下每单位面积内含脂滴的肝实质细胞超过30%.临床上根据患者有无饮酒史分为酒精性脂肪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toholic fatty livet disease,NAFLD).NAFLD习惯性被视为一系列肝脏脂肪变化的总称,组织学方面包括单纯性脂肪变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后者也可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NAFLD在我国现已成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肝活检虽然是目前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它的创伤性及抽样误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临床的应用.因此寻找无创便捷、安全可靠的检测方法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正摘要目的利用个体数据汇总分析评价MR弹性成像(MRE)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肝纤维化分级准确性。方法通过系统性文献检索,检索出利用MRE(60~62.5 Hz)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分级并有肝组织活检作为金标准的研究,同时联系研究作者取得个体数据。通过汇总分析,计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及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的影像学评价在诊断肝纤维化时具有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肝纤维化在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确评价肝纤维化的程度对于慢性肝病病人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肝穿刺活检术是目前评价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因受到其固有局限性的制约,因此无创性检查备受推崇。MRI作为无创性技术具有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在肝脏疾病诊断和评价方面的优势十分突出,尤其近年发展迅速的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和评价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对疾病的预后意义重大。影像学检查在肝纤维化诊断与鉴别、严重度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磁共振弹性成像(MRE)可对肝纤维化进行较准确分期并能诊断轻微病变。系统回顾诊断肝纤维化的各种影像检查方法,从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弹性力学、功能代谢、细胞和分子水平等方面评价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势、局限性及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 H磁共振波谱(1 H-MRS)定量分析方法对脂肪肝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48例临床明确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行1 H-MRS扫描和CT平扫,1 H-MRS测量脂质峰值和水峰峰值,计算脂肪分数,并与CT肝/脾比值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和脂肪肝组水峰峰值无明显差异,而脂质峰值有显著差异。2例CT肝/脾比值诊断脂肪肝患者在波谱成像时未出现明显峰值,其余1 H-MRS所得波谱曲线与CT肝/脾比值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MR氢质子波谱成像技术可以定量诊断脂肪肝。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的影像学评价在诊断肝纤维化时具有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肝纤维化在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慢性肝病病人的逐年增加,早期评价、诊断和治疗肝纤维化非常重要。肝活组织病理检查是临床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其存在有创性、盲目性及操作局限性。虽然肝硬化病人的临床症状、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有利于诊断,但都缺乏特异性和标准化指标。随着近年来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的研究正在展开。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ADC值联合血液生化学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联合血液生化学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利用扩散成像技术检测41例慢性肝病患者磁共振ADC值(b=600s/mm2),同时测量透明质酸(HA)并计算肝纤维化诊断预测模型Forns和APRI指数。以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上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用Logistic回归综合两指标信息,根据ROC曲线确定诊断界值,分析其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在判断S≥2肝纤维化时,ADC值、HA、Forns和APRI的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88、0.80、0.72和0.76;在判断S≥3肝纤维化时,Az分别为0.93、0.84、0.77和0.74。而在判断S≥2肝纤维化时ADC+HA、ADC+Forns和ADC+APRI两两联合诊断时的Az分别为0.93、0.93和0.92;在判断S≥3肝纤维化时,Az分别为0.96、0.95和0.94,且Logistic回归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比单个指标诊断均有所提高。结论ADC值与血液生化学多指标联合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和单独检测相比诊断准确性提高,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利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测定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各级纤维化剪切波速度的阈值。方法:测定311例慢性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肝病组)和10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剪切波速度值,肝病组均经肝穿刺活检,并行病理肝纤维化分级及脂肪肝含量诊断,对不同肝纤维化分级及健康人群剪切波速度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肝纤维化分级S0组间剪切波速度值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肝病组间剪切波速度值均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VTQ阈值分别为1.16、1.42、1.51、1.92 m/s时,诊断肝纤维化≥S1、≥S2、≥S3、≥S4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2%、82.9%、85.7%;82.7%、76.0%、75.7%;90.5%、81.0%、81.0%;99.1%、93.0%、99.0%。结论 :剪切波速度测值评估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肝纤维化分级有较高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是纤维增生和分解不平衡的结果,也是各类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渐进发展的必经的特征性病理过程。因肝纤维化是唯一可逆的过程,如何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有效地阻断或干预肝纤维化的进程,正是当今研究的难点。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是能反映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成像技术,应用DWI对肝脏病变分析也是目前影像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是大多数肝脏慢性疾病早期出现的重要的病理改变,早期治疗能明显改善其预后,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T1ρMR成像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运用与肝脏纤维化的检查中,T1ρMR成像对肝纤维化发展进程的评估比较敏感。同时T1ρ值的大小与肝纤维化的分级成正相关,本文就目前临床应用及最新T1ρMR成像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的磁共振成像进行综述。T1ρMR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新检查方法,是诊断早期肝纤维化很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