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吴寿金  杨秀贤 《中草药》1997,(12):712-715
应用质谱-质谱技术对绵马贯众所含间苯三酚衍生物的混合物进行了分析。根据质谱数据和间苯三酚衍生物的质谱裂解规律推定了此混合物中含有8种化合物:白绵马素AA(Ⅰ),黄绵马酸AB(Ⅱ),绵马素AB(Ⅲ),aemulinBB(Ⅳ),绵马酸ABA(Ⅴ),绵马酸ABP(Ⅵ),绵马酸ABB(Ⅶ),绵马贯众素ABBA(Ⅷ)。化合物Ⅱ,Ⅲ,Ⅳ,Ⅵ和Ⅶ在该植物中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吴寿金  杨秀贤 《中草药》1997,28(12):712-715
应用质谱-质谱技术对绵马贯众所含间苯三酚衍生物的混合物进行了分析。根据质谱数据和间苯三酚衍生物的质谱裂解规律推定了此混合物中含有8种化合物,白绵马纱AA,黄绵马酸AB,绵马素AB,semulinBB,绵马酸ABA,绵马酸ABP,绵马酸ABB,绵马贯众素ABBA,化合物Ⅱ,ⅡⅢ,Ⅳ,Ⅶ在该植物中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祁燕  贾小舟  郑银丽  唐春萍  沈志滨 《中草药》2017,48(23):4860-4864
目的研究绵马贯众Dryopteris crassirhizoma中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并探讨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液相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H-NMR、~(13)C-NMR)鉴定结构;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制定的M38-A2和M07-A9方案分别研究化合物对真菌和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绵马贯众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丁酰基间苯三酚(1)、1-甲基-3-丁酰基间苯三酚(2)、2-乙酰基-4-丁酰基间苯三酚(3)、1-甲基-3-乙酰基-5-丁酰基间苯三酚(4)、黄绵马酸PB(5)、异黄绵马酸AB(6)、异黄绵马酸AB(6)、黄绵马酸AA(7)、绵马酸ABA(8)、黄绵马酸AB(9)、绵马酸ABP(10)。化合物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表现出与阳性对照头孢西丁相当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均达到2.5μg/m L。结论化合物1~4首次从绵马贯众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对真菌和细菌都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2,(12)
目的:对香鳞毛蕨不同提取液进行体外抗真菌试验,筛选其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方法,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香鳞毛蕨进行提取,分为水、95%乙醇、石油醚和乙醚四种提取液,并测定其总间苯三酚的含量;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和试管内药基法研究不同提取液对临床常见的4种皮肤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评价其体外抑菌效果。结果:香鳞毛蕨不同提取液的总间苯三酚含量依次为:95%乙醇提取液水提取液乙醚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香鳞毛蕨不同提取液对所选菌种都具有一定的抗真菌作用,其体外抗真菌强度为:95%乙醇提取液水提取液乙醚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结论:香鳞毛蕨95%乙醇提取液的总间苯三酚含量最高,体外抑菌活性最强,提示香鳞毛蕨抗真菌的有效部位为95%乙醇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鳞毛蕨药材中绵马素BB的含量。方法:采用XBridgeTMBEH C18(4.6mm×100 mm,2.5μm)色谱柱,以乙腈-0.1%三氟乙酸水溶液(90∶10)为流动相,流速0.80 mL·min-1,检测波长290 nm,柱温40℃,进行测定。结果:绵马素BB在0.050 28~0.301 68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87%(RSD0.44%)。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香鳞毛蕨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 L.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生长于海拔1 000~1 700 m的山坡或岩石缝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各省.民间广泛用其治疗多种皮肤病,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只有关于香鳞毛蕨的生药学和药效学研究,笔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5个化合物,为进一步开发其药用价值奠定基础.他们分别为:绵马素PB(aspidin PB,Ⅰ)、香鳞毛蕨素(dryofragin,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折叶苔醇(albicanol,Ⅳ)和10-羟基-15-氧代-α-杜松醇(10-hydroxyl-15-oxo-α-cadinol,Ⅴ).  相似文献   

7.
蔡雪萍  李振华  华俊磊  鞠建明  吕寒  马丽  李维林 《中草药》2013,44(21):3057-3062
目的 建立枇杷叶有效部位中蔷薇酸、委陵菜酸、马斯里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一测多评HPLC-ELSD测定方法。方法 以熊果酸对照品为内参物,建立其与蔷薇酸、委陵菜酸、马斯里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校正因子计算这5种三萜酸成分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用外标法测定有效部位中该6种成分的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的合理性、可行性和重复性。结果 15批有效部位中6种三萜酸成分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实现了只用一个对照品同步测定枇杷叶总三萜酸有效部位中6个成分的量,可为中药多指标成分质量评价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并探讨其抗真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和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制定的M38-A2方案(微量稀释法)研究化合物对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抗真菌活性。结果从香鳞毛蕨中分离得到1对间苯三酚类同分异构体异黄绵马酸PB(1)、黄绵马酸PB(2)。化合物1和2对红色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3.33μg/m L和1.875μg/m L,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的MIC分别为10μg/m L和1.325μg/m L。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异黄绵马酸PB。化合物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对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6种鳞毛蕨属植物所含间苯三酚衍生物对乳酸杆菌和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所有材料均采集于7~8月,它们的根茎经粉碎后用有机溶剂(乙醚、乙醇、甲醇)提取,以饱和的氢氧化钡水溶液处理,再用盐酸酸化至PH4~5沉淀而得到总的间苯三酚衍生物,得量为0.5~3.0%,因植物品种和生长条件不同而有差异。部分材料还用5%碳酸钠水溶液提取,再经酸化而沉淀之。从欧州鳞毛蕨(Dryopteris filix-mas(L.)schott.根茎中分离得到两个单体:绵马酚及白绵马素。抗菌试验采用系列稀释法,乳酸杆菌为3~4天培养物,每毫升含菌5百万,酵母  相似文献   

10.
王妍妍  施晓艳  张越  彭慧  温艳艳  彭灿  俞年军  陈卫东 《中草药》2018,49(20):4899-4904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步测定茯苓中4种三萜类成分的含量,并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以茯苓酸为内参物,建立其与去氢茯苓酸、去氢土莫酸和松苓新酸的相对校正因子(f)与相对保留时间,计算3种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并将一测多评法测得的结果与外标法比较,验证一测多评的可行性。结果 17批不同产地茯苓样品中4个活性成分,采用f的计算值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对照品缺乏的情况下,以茯苓酸为内参物同时测定去氢茯苓酸、去氢土莫酸、松苓新酸的含量是可行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茯苓中三萜类成分的定量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1.
周园  董秋菊  冯薇  牛丽颖  王相  李铮 《中草药》2018,49(1):227-23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中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山柰酚的一测多评法,验证该方法在南方菟丝子质量分析中应用的科学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金丝桃苷为内参物,建立该成分与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和山柰酚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相对校正因子来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同时用外标法测定南方菟丝子及其炮制品中7种活性成分的质量分数,对南方菟丝子一测多评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评价一测多评法在南方菟丝子中应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结果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以金丝桃苷为内标同时测定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山柰酚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南方菟丝子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邵金鑫  林龙飞  刘宇灵  王春民  李慧  杨宇杰 《中草药》2018,49(12):2873-2877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法对临床常用药对人参-柴胡及其制剂中的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进行测定。方法以人参皂苷Rg1为参照,建立该成分与其他4种皂苷成分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并以此计算其他4种皂苷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实测5种成分的含量进行对比。使用不同色谱柱确定相对保留时间,评价一测多评法在人参-柴胡药对中测定皂苷成分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建立了5种皂苷成分的定量控制方法,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采用一测多评法及外标法测定人参-柴胡药对、小柴胡汤、开心解郁方中5种皂苷成分,采用t检验分析,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一测多评法适用于常用药对人参-柴胡中皂苷成分的含量测定,可为复方中人参-柴胡药对有效成分的测定提供借鉴,以及为复方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黄绵马酸BB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抑菌活性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为黄绵马酸BB开发成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被膜抑制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黄绵马酸BB与红霉素联用对11株SE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联合用药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与最低抑膜浓度(minimum biofil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BIC);采用时间-杀菌曲线法,评价联合用药对SE的动态杀菌作用;通过二甲氧唑黄[2.3-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5-[carbonyl(phenylamino)]-2H-tetrazolium hydroxide,XTT]比色法、半定量黏附实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评价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4.
吴文杰  邓阳  谭桂林  罗娟  陈秧  黄莺  张峰 《中草药》2017,48(4):777-781
目的建立葛根药材中5种异黄酮类成分大豆苷元、大豆苷、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葛根素-6″-O-木糖苷的一测多评法,验证该方法在葛根质量分析中应用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以葛根素为内标,分别建立葛根素与葛根素芹菜糖苷、葛根素-6″-O-木糖苷、大豆苷、大豆苷元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葛根中葛根素芹菜糖苷、葛根素-6″-O-木糖苷、大豆苷、大豆苷元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葛根药材中5种异黄酮类成分的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在测定中的科学性及可行性。结果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以葛根素为内标同时测定葛根素芹菜糖苷、葛根素-6″-O-木糖苷、大豆苷、大豆苷元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葛根药材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土茯苓Smilax glabra中新落新妇苷、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和黄杞苷的一测多评测定方法(QAMS)并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土茯苓中各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土茯苓中的落新妇苷为内参物,计算该成分与新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和黄杞苷的相对校正因子,用获得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指标成分的含量并与外标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考察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采用建立的QAMS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土茯苓中各指标成分的含量,研究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共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样品5批23份,各指标成分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计算结果偏差均小于1.0%。各指标成分含量与生长年限具有一定相关性,落新妇苷的含量与生长年限呈负相关,新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和异落新妇苷的含量与生长年限呈正相关,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反。结论建立的QAMS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土茯苓中5个成分的定量分析。生长年限对土茯苓中4种落新妇苷类成分含量均具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提高雷公藤质量控制水平,建立同时测定雷公藤药材及制剂雷公藤多苷片中7个成分的一测多评(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with a single-marker,QAMS)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以雷酚内酯为参照物,计算其它6种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的相对校正因子(fk/s),并对fk/s进行耐用性考察。搜集不同产地、厂家及不同批号的9批雷公藤药材和10批雷公藤多苷片,分别采用外标法和QAMS法测定7个成分含量,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 各个成分的fk/s重复性良好,对19批样品运用QAMS法和外标法得到的各成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相对平均偏差<3%);不同厂家、不同批号及不同产地来源的雷公藤多苷片及雷公藤药材中7个成分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应提高雷公藤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结论 所建立的QAMS法准确性高,可用于雷公藤药材及其相关制剂的多成分同时定量分析,为雷公藤中药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7.
闫丹  江敏瑜  王云红  张琳  张传辉  杨荣平 《中草药》2018,49(20):4892-4898
目的建立玄参药材中哈巴苷、类叶升麻苷、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肉桂酸5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验证该法在玄参质量评价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以哈巴苷为内参物,分别建立肉桂酸、类叶升麻苷、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的相对校正因子(f),并计算其含量,实现一测多评。与外标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对一测多评价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f_(哈巴苷/肉桂酸)=0.060(RSD=0.81%)、f_(哈巴苷/类叶升麻苷)=0.068(RSD=0.53%)、f_(哈巴苷/安格洛苷C)=0.197(RSD=1.82%)、f_(哈巴苷/哈巴俄苷)=0.142(RSD=1.17%),差异性较小;25批玄参中肉桂酸、类叶升麻苷、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含量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无显著差异。结论一测多评法控制玄参药材的质量是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透骨香中儿茶素、白珠树苷、滇白珠苷A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以中药透骨香为研究对象,以儿茶素为内参物,建立其与白珠树苷、滇白珠苷A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进行含量测定,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28批透骨香中儿茶素、白珠树苷、滇白珠苷A的含量,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结果: 建立的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以外标法测定儿茶素,利用相对校正因子实现对白珠树苷和滇白珠苷A测定是准确的、可行的,一测多评法可以用于特定的不同类型成分间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绵马酸BB对皮肤软组织感染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并探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绵马酸BB对皮肤软组织感染相关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MBC);以对黄绵马酸BB敏感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临床分离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29213为受试菌,考察黄绵马酸BB对其生长活力和菌体形态结构的影响,采用酶标仪考察黄绵马酸BB对其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黄绵马酸BB对细胞膜电位的影响,采用qRT-PCR法考察黄绵马酸BB对青霉素结合蛋白1(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1,PBP1)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黄绵马酸BB对ATCC29213的MIC为10.0~20.0μg/mL,MBC为10.0~40.0μg/mL,且对MRSA临床分离株的MIC小于头孢唑啉;与对照组比较,黄绵马酸BB组ATCC29213和MRSA生长受到抑制,菌体细胞形态结构改变,细胞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1/2MIC黄绵马酸BB可显著下调PBP1 mRNA表达水平(P<0.01),2MIC黄绵马酸BB可显著上调PBP1 mRNA表达水平(P<0.01)。结论黄绵马酸BB对MRSA临床分离株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且其抗菌作用与破坏菌体细胞结构、降低细胞膜电位、影响PBP1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测定类叶牡丹Caulophyllum robustum中cauloside G、cauloside H、leonticin D、cauloside D、cauloside B和cauloside C的量。方法以类叶牡丹皂苷成分cauloside G为内参物,计算该成分与cauloside H、leonticin D、cauloside D、cauloside B和cauloside C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获得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指标性皂苷的量,实现QAMS。同时用外标法测定药材中6种成分的量,考察QAMS的可行性。结果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良好,8个产地的17批药材的QAMS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对照品缺乏的情况下,QAMS可用于类叶牡丹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