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南省9县市人群钩端螺旋体抗体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试图从9县市人群钩端螺旋体抗体水平探析钩体主要流行群和隐性与显性感染比例。方法选择以前钩体病发病率较高的9县市中无钩体疫苗接种史的10~65岁常住村民1240人作为对象,于流行高峰前采取外周静脉血,按国家标准方法做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测15群15型钩体抗体;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县13群钩体抗体的阳性率和隐性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分别有9群(黄疸出血、拜伦、澳洲、流感伤寒、波摩那、秋季、犬群、七日热和曼耗)和3群(黄疸出血、澳洲和波摩那)。交叉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最高为湘潭(80.39%)、最低为南县(36.17%)。黄疸出血群隐感率最高为湘潭(38.24%)、最低系岳阳(1.60%)。以黄疸出血群抗体滴度1:≥80为标准推测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比例为53700:1;以≥320为标准,则为11500:1。结论不同县市钩体主要流行群不同,但以黄疸出血群为主;推荐黄疸出血群钩体隐性感染抗体滴度以1:≥200为宜,隐性与显性感染比例约为3万分之一;本地区钩体将以散发为主,流行的概率较小。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洪涝灾害高发地区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湖南省洪涝灾害高发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因素。方法选择洞庭湖区6个县研究传染源密度、带茵情况和自然人群、病人与动物抗体水平,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实验室和现场工作。结果(1)传染源:灭鼠前、后和钩体病流行后期鼠密度分别为7.02%、2.31%和4.64%,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灭鼠后鼠密度下降了67.09%:村民家庭家畜饲养以圈养形式占99.15%,喂商品混合饲料的占72.33%。(2)病原学:对鼠、猪、犬和病人的标本进行钩体培养,分离出82株钩体,黄疸出血群占70.73%,1株国内新型茵,黑线姬鼠分离率高达11.03%。(3)血清学:检测1263名自然人15个群钩体抗体,一群以上抗体阳性率未接种钩体苗为50.88%,接种一针四价钩体为72.55%,人群抗体有14群之多;检测85例病人双份血清抗体,确诊63例,符合率74.11%,黄疸出血群感染比例最高;流行季节牛、犬和出栏猪抗体分别有14、8和7个群,牛阳性率最高。结论流行前灭鼠效果好,不仅降低了鼠密度,还降低了带茵率;主要传染源是鼠和牛,牛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于猪和犬;人群接种一针四价钩体菌苗亦有效;病人感染黄疸出血、澳洲和秋季群为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洪灾区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的带菌情况及人群的免疫水平. 方法:应用柯素夫培养法作牛尿和鼠肾钩体培养.显微凝集试验(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MAT)作钩体及人群钩体感染的血清学分群(型).结果:灾区、临灾区及新建移民点的鼠密度分别为6.95%,6.28%及8.67%;鼠肾钩体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63%,1.35%和3.13%;牛尿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88%,5.98%和1.75%;分离的菌株主要为黄疸出血型及犬型;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91%,62.30%和58.67%,明显高于全省及全国的平均感染率;其主要血清学分型依次为黄疸出血、秋季热、犬型、泼摩那型、巴达维亚型;人群抗体阳性率无年龄差异.结论:3个不同区域的宿主动物鼠和牛中均有钩体带菌,人群钩体隐性感染率水平较高,宿主动物和人群感染的主要血清群相吻合,主要为黄疸出血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洪水对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和流行规律的影响及有效防治策略。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应用apsall.O分析软件统计数据,研究洪水对人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的影响。结果 1960~2002年湖北省钩端螺旋体病年均发病率2.61/10万,病死率2.90%,发病时间以8月份为主,占调查总数68.69%。野外鼠类、放养的猪和牛为受灾地区主要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钩体病人感染的血清型为13群20型,其中黄疸出血群占57.29%,波摩那群28.60%,乳山型钩体抗体在我国钩体病人感染的血清中首次发现。将仙桃市、枝江县近10年气温、降雨量资料与钩端螺旋体病年均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只有仙桃市8月降雨量与钩体病发病率相关有显著性。经8万余例人群接种双价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未发现严重副反应和异常反应,安全性良好。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1针注射后1年内,对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病人保护效果达95.57%,血清抗体阳性率和GMT均在6个月时达到最高峰,其黄疸出血群(赖型)和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抗体阳转率分别达96.2%和95.7%,其C,MI’分别为1:87.72和1:47.48。1年时黄疸出血群的赖型和七日热群的七日热型仍分别有53.8%和29.0%的阳性率,基本达到保护所需的抗体水平,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结论 洪涝灾害可以影响钩端螺旋体的流行,但不是决定因素。不同洪涝灾害类型对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影响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在可能暴发流行钩端螺旋体病的地区,应该采取包括加强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控制与管理、健康教育、接种钩端螺旋体菌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钩体疫区未接种菌苗人群钩体抗体情况及其类别。方法:按国标用15群15型标准钩体菌株测抗体(MTA法),用美国SPSS Vl0.0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抗体滴度聚类分析。结果:黄疸出血群抗体阳性率最高(30.64%),拜伦群次之(20.82%),曼耗群、巴达维亚群和塔拉索夫群阳性率极低;人群抗体可分为三类。结论:聚类分析法应用于人群钩体抗体分析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或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质粒载体pUC18购建了黄疸出血群赖型钧体的基因文库,重组率86%,重组子约12000个。以OmpL1基因片断作探针从该基因文库中筛出10个阳性克隆,其中重组质粒pDC38与7型8株致病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大型、致热型、秋季型、澳大利亚型、波摩那型、流感伤寒群临海型)DNA杂交有杂交信号;与非致病的双曲钩体、细丝体,大肠杆菌和2型问号钩体(爪哇型、拜伦型)DNA无杂交信号。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2005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了解湖南省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监测工作.方法 选择湖南5个县(市)进行传染源带菌情况、自然人群与疑似病人血清学研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传染源钩体分离及菌型分布情况对鼠及蛙类标本进行钩体分离培养,分离出15株钩体.其中鼠肾分离培养出阳性标本14株,阳性率3.59%.血清学:检测11份疑似病人血清抗体,确诊5例,确诊率45.45%;525份自然人群血清钩体抗体有12群之多,黄疸出血群里,湘潭县自然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62.75%),沅江市自然人群血清抗体GMT最高(37.64).结论 从鼠、蛙钩体分离培养中可看出,塞罗群萨克斯可宾型和沅江型是湖南省洞庭湖区主要菌型;黄疸出血群仍是湖南省自然人群主要流行菌型,其次秋季群、澳洲群、波摩那群和流感伤寒群也是湖南省流行菌型;地区重点菌群监测预防工作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农村健康人群钩体免疫水平,随机取血120份以钩体显凝常规方法测定抗体,阳性率为77.5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22.35;疫源地菌群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同时存在其它菌群的交叉及单独感染。表明钩体菌苗接种后,两年内仍有较高的免疫力,因此,在传染源广泛存在的情况下,加强钩体菌苗的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是减少发病和控制流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清远市人群和宿主动物钩端螺旋体(钩体)菌群分布和变迁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为监测点,开展宿主动物密度、带菌以及健康人群血清抗体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2017年,清远市分别报告钩体病例0例、3例和1例;鼠密度分别为11.03%、3.73%和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集鼠肾标本450份、猪肾标本154份、蛙肾标本156份,均未培养分离出钩体;分别采集鼠血清150份、199份和101份,钩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0%、43.72%和5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015年以七日热群为主,占53.85%,2016年以秋季热群为主,占25.96%,2017年以波摩那群为主,占41.38%;分别采集220份、210份和214份健康人血清,钩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45%、23.33%和1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其中2015年以秋季热群为主,占25.96%,2016年以七日热群为主,占27.36%,2017年以波摩那群为主,占27.27%。结论 清远市近年来钩体病发病水平低,宿主动物和健康人群隐性感染水平高,宿主动物与健康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的主要菌型不尽相同,应警惕由于菌型的更迭引起钩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用 ̄(32)P标记的OmpL1基因片段与我国18株钩体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此片段与非致病钩体PatocI株、伊利尼细丝体3055株无杂交信号;问号钩体中,除爪哇群、塔拉索夫群、曼耗群和明尼群的4株钩体外,黄疸出血群、犬群、拜伦群、致热群、秋季群、澳洲群、波摩那群、流感伤寒群、七日热群、巴达维亚群、赛罗群各群钩体参考株DNA均有杂交信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宾阳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主要血清群(型)及其分布,为防控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在宾阳县选1个乡镇作为监测点,每年采集健康人群血清,采用显微凝集试验进行钩体病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9-2011年采集健康人血清302份,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159人(阳性率为52.65%),3年监测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00%(52/100)、65.00%(65/100)、41.18%(42/102)。抗体阳性率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年龄密切相关,健康人群含钩体病13个血清群抗体,以黄疸出血群为主。结论宾阳县健康人群中钩体病易感人群有一定积累,且菌种、菌型复杂,以黄疸出血群为主,阳性率为30.46%,其次为波摩那群、巴达维亚群、犬等,应加强钩体病的抗体监测、疫情预警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兴山县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宿主动物带菌及人群免疫水平,为进一步做好钩体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钩端螺旋体病监测方案》开展鼠、家畜、青蛙等宿主动物带菌调查及健康人群血清学监测。结果平均鼠密度为1.80%。鼠种构成以黄胸鼠、小家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平均带菌率为3.75%。共检测病人尿液及家畜、青蛙、稻田疫水等7类样本565份,培养阳性菌株4株,阳性率为0.71%,其中稻田疫水2株,病人尿液、蛙肾各1株,菌株经鉴定黄疸出血群1株,秋季热群3株。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平均为28.62%,青壮年阳性率较高,以黄疸出血型、七日热型、流感伤寒型、波摩那型为主。在监测中发现1例在农贸市场感染的经济型钩体病。结论兴山县钩体宿主动物带菌率低,血清学显示人群钩体隐性感染率较低,在山区型钩体自然疫源地存在的情况下,其发病率与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密切相关。农贸市场、畜牧养殖区及其周边为经济型钩体病疫源地,病例分析已经得到证实,建议今后应将其纳入预防和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龙岩市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龙岩市钩体病疫情资料、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008-2012年龙岩市共报告钩体病病例74例,年均发病率为0.55/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武平县;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9月为发病高峰期;病例以青壮年为主,农民占77.03%。监测点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98%,感染菌群以秋季群为主;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1.75%,主要菌群为秋季群、黄疸出血群。结论龙岩市钩体病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夏秋季高发,青壮年农民为重点人群的流行特点没有改变。采取加强健康教育、做好疫情监测、掌握菌群变迁、合理接种疫苗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今后龙岩市控制钩体病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钩端螺旋体病健康人血清显凝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1970年-1994年在我省17个地州市进行钩端螺旋体病健康人血清显凝试验检测结果:被检县占66.93%(85/127);人群自然感染率平均为26.93%(3913/14529);血清群分属14个,其中以黄、秋、波、澳、犬、赛、流、塔等8群为主,合占80.88%;抗体GMT值在不同人群间有所差异,但无显著性意义;感染率在普通农民与畜牧从业人群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409.43P<0.005);感染率在不同地理层次的人群间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高寒层与中暖层比,x2=72.27P<0.005;高寒层与低热层比,x2=161.68P<0.005;中暖层和低热层比,x2=115.61P<0.005。这些血清地理流行病学特征,与我省钩体病流行严重、分布面广、菌群复杂以及地势呈梯层垂直分布的特点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清远市2004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2004年清远市钩端螺旋体病疫情、人群及宿主动物监测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疑似病人血、鼠类、水禽类和蛙类动物肾组织分离培养病原体,用MAT法检测健康人、疑似病人、鼠类和水禽类动物血清抗体.结果 报告发生钩体病10例,发病率0.25/10万,死亡1例,病死率10.00%.从鼠肾组织中分离鉴定了5株钩体菌,分离阳性率为5.00%,均为爪哇群.流行前、后期健康人血清和流行期疑似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27%、4.00%和15.79%,菌群以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为主,其次为拜伦群和爪哇群.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2.00%,黄毛鼠、板齿鼠、褐家鼠和黄胸鼠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在8.57%~50.00%之间,菌群以秋季热群为主,其次为犬热群.水禽(鸭)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00%,菌群为拜伦群和致热群.结论 我市人群钩体隐性感染水平和鼠带菌率均较高,开始出现钩体病发病年龄组后移及钩体带菌优势鼠种由野栖鼠种向家栖鼠种交叉转移的动向,从水禽类动物(鸭)血清中检测出钩体带菌抗体在我市尚属首次.继续加强监测,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钩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南平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状况、疫源地类型、宿主动物、钩体菌群、临床表现、疫苗接种情况等调查,基本掌握我市钩体病流行规律,为当今农业生产结构下提出针对防治对策。方法:收集并分析南平市钩体历年疫情、临床资料,开展疫区类型、宿主动物、钩体菌群等调查。结果:南平市地理环境、气侯、植被等适宜钩端螺旋体菌生长。44年来流行曲线呈波浪型,5-11月为流行期,九十年代后以浦城县流行为主,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疫源地有三种生境类型。流行形式以稻田型为主。农村男性青壮年受感染发病最多。宿主动物以黄毛鼠、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分离出14群钩体菌株,而且带菌率高。近年猪宿主作用下降。病人血清检出13群钩体感染,健康人群检出14群钩体抗体,隐性感染率15.15%。“福建新丙五价”钩体菌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是肯定的,完全可以预防相应菌群疫区钩体病流行。结论:南平市存在钩体自然疫源地.是福建省较严重的钩体流行疫区,有明显季节高峰,宿主动物种类多,流行菌群有14群,稻田型流行为主,病例临床表现复杂,疫情虽然呈下降趋势,凶险型病例增多,“福建新丙五价”钩体菌苗可以预防相应菌群疫区钩体病流行,但是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清远市2000~2003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清远市2000~2003年钩端螺旋体病人群及宿主动物带菌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病人血、动物脏器分离培养病原体。用MAT法检测健康人、疑似病人和鼠血清抗体。结果:从病人血和动物脏器中分离鉴定了16株钩端螺旋体,分属4种菌群,分别为犬热群、秋季热群、赛罗群和爪哇群。健康人血清和疑似病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29.22%和3.81%,菌群均以黄疸出血群为主。鼠血清阳性率为29.71%,菌群以爪哇群为主,板齿鼠、黄毛鼠、黄胸鼠和褐家鼠的带菌率在26%~50%之间。结论:我市人群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水平和鼠带菌率均较高,从人群中分离到的赛罗群钩端螺旋体在我省尚属首次。继续加强监测,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广西2004年洪涝期钩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洪涝期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的流行态势,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制定洪涝期钩体病的防制对策。方法对2004年洪涝期广西各地、市、县上送的疑似钩体病患者血清进行钩体显微镜凝集试验(MAT),并收集病例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广西洪涝期钩体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总阳性率为19.05%(16/84),病死率为5.95%(5/84);流行高峰在7—9月,主要流行菌型为黄疸出血群覆流感伤寒群;MAT〉1:400病例大多数分布在青壮年,各年龄组中以〉50-年龄组MAT阳性率最高迭35.00%(7/20),其次为30,年龄组的30.00%(3/10)。结论2004年洪涝期广西钩体流行特征为任何年龄均可感染钩体,流行菌群有一定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感染途径与接触疫水或疫土有关。洪涝期应对受灾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达到降低钩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南京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主要血清群(型)及其分布,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定点医院,采集疑似患者血清,MAT法检测抗体,采用SPSS 13.0分析。结果 866名疑似患者钩体抗体总阳性率为10.28%,男、女性阳性率分别为11.33%和8.39%(P0.05)。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2%、1.04%、2.19%、5.31%和1.62%(P0.05)。赖、澳洲、秋季、七日热、犬、波摩那、流感伤寒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85%、1.73%、0.58%、0.92%、0.35%、3.81%、0.46%(P0.05)。结论南京市以波摩那群波摩那、澳洲群澳洲型、黄疸出血群赖型为主要血清型,抗体阳性率在年龄分布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深圳市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的主要种类、密度、以及感染率和感染类型的分布情况,为钩端螺旋体病防治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方法参照国标WS290-2008《端螺旋体病诊断标准》和广东卫生防疫90年增刊《病原微生物诊断标准》,采集动物脏器和血清进行病原学分离培养和抗体检测。结果从深圳市罗湖、福田、南山、宝安等4个区捕获的448只鼠肾中分离出一株钩端螺旋体,鉴定为爪哇群。4区的鼠血清平均抗体阳性率依次为24%、62.5%、15%、20.81%,分属10个群,其中以波摩那群最高,占44.06%、爪哇群次之。结论深圳市鼠类动物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水平较高,需继续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