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浆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水解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亢进的标志物之一[1].血浆DD含量测定,大多用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它是一项鉴别原发纤溶与继发纤溶及监测溶栓治疗的有价值指标.本文观察了31例小儿肾脏疾病患者及10例治疗前后血浆DD水平变化,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连祥  侯敏  蔡忠 《检验医学》2003,18(4):253-253
D-二聚体(D-dimer, DD)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后形成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检测血浆DD含量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溶栓治疗监测有重要意义[1~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 4 1例经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4、8、12、4 8h和 3、7d共 7次抽取静脉血 ,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g)、D 二聚体 (DD)、纤溶酶原 (PLG)、α2 纤溶酶抑制物 (α2 P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等指标的活性或含量。结果 所有患者经溶栓治疗后 ,均导致PT、APTT的明显延长 ,t PA活性、DD含量的明显增高 ,PLG、α2 PI、PAI 1活性和Fg含量的明显降低 (与溶栓前比较 ,P均 <0 .0 1)。但这种变化为时较短 ,至溶栓后 12h ,各项指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 ,t PA与PAI 1已回复至溶栓前水平。结论 凝血与纤溶活性的变化与溶栓疗效关系密切 ,应用时监测PLG、α2 PI、t PA、PAI 1、Fg和DD等指标 ,对判断溶栓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春宁  刘宏景 《检验医学》2004,19(3):258-26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情况.方法对41例经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48 h和3、7 d共7次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纤溶酶原(PLG)、α2-纤溶酶抑制物(α2-P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等指标的活性或含量.结果所有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均导致PT、APTT的明显延长,t-PA活性、DD含量的明显增高,PLG、α2-PI、PAI-1活性和Fg含量的明显降低(与溶栓前比较,P均<0.01).但这种变化为时较短,至溶栓后12 h,各项指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t-PA与PAI-1已回复至溶栓前水平.结论凝血与纤溶活性的变化与溶栓疗效关系密切,应用时监测PLG、α2-PI、t-PA、PAI-1、Fg和DD等指标,对判断溶栓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肺癌患者血浆 D—二聚体变化及临床意义 ,我们检测了肺癌 2 4例血浆 D—二聚体水平 ,以了解肺癌患者常伴凝血及纤溶异常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正常对象组 2 0例 ,年龄 32~ 6 8岁 (5 1岁± 3.5岁 )均为我院健康职工体检者。肺癌组 2 4例 ,男 15例 ,女 9例 ,年龄35~ 81岁 (5 5岁± 4 .5岁 ) ,其中 期 8例 , 期 16例 ,均经临床、病理和影像检查确诊。1.2 检查方法 采静脉血与 0 .12 9mol/ L 枸橼酸钠混匀 (9∶ 1比例 ) ,以 4 0 0 0 r/ min速度离心抽取血浆待检。D—二聚体检测采用 EL ISA法 ,试剂…  相似文献   

6.
血栓性疾病实验诊断指标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血管内皮细胞、凝血、纤溶、血小板活化指标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5 1例血栓性疾病患者、2 1例非血栓性疾病患者以及 35例正常人 ,分别以ELISA法检测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Ag)、组织因子 (TF)、凝血酶原片段 1 2 (F1 2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Ag)、血栓烷B2 (TXB2 )和以发色底物法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 (PAI:Ac)及α2 纤溶酶抑制剂活性 (α2 PI:Ac)等。结果 血栓病组与非血栓病组患者的t PA :Ag、PAI:Ac、α2 PI:Ac、vWF :Ag、F1 2都较对照组高 (P <0 0 5 ) ,其中α2 PI:Ac、vWF :Ag、F1 2在血栓病组和非血栓病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栓病组的血浆TXB2 、TF较非血栓病组偏高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常规止凝血试验如PT、APTT、FIB和PLT在血栓病组和非血栓病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t PA :Ag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数比以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6 6 7%、6 6 7%、4 0和 0 6 90 ,而PAI:Ac分别为 94 1%、6 0 7%、2 4 7和 0 84 9。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 ,PAI:Ac在诊断血栓性疾病中的敏感度较高 ,其次为t PA ,但需扩大样本进行前瞻性研究和证实 ;其它指标包括vWF :Ag、α2 PI:Ac、TF、F1 2、TXB2 以及常  相似文献   

7.
血浆D一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升高提示体内有继发性纤溶过程,是体内血栓形成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本文应用Intex半定量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患者血浆中D一二聚体含量的演变情况,用于协助临床用药、病程观察和溶栓效果的评估。亚对象和方法1.1对象28例溶栓治疗的AMI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22例,女6例,年龄(6O。5)岁。诊断符合1979年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溶栓治疗适应证:心前区疼痛持续3Omin以上;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至少2个以上相…  相似文献   

8.
罗安平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7):1234-1235
D-二聚体(DD)是纤维蛋白单位经活化因子Ⅻ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最简单的降解产物,是既能反应凝血功能又能反映纤溶功能的分子标志物。DD增加反映继发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是通过纤溶酶作用于血栓中交联纤维蛋白使其降解,使栓塞再通,血浆DD浓度变化与机体内血栓溶解密切相关,可为溶栓治疗监测提供重要依据。据此,作者对各种心肌梗死病人进行了DD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D—二聚体在脑血管病诊治中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DD)在脑血管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定量检测治疗前的脑血管病,34例脑梗死早期溶栓前后、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抗纤溶前后及正常对照组的DD含量。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SAH比对照组的DD升高,各种脑血管病中两两比较除脑出血组与TIA、脑梗死和SAH组有差异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溶栓后DD1小时明显升高,6小时后逐渐下降,24小时下降至溶栓前水平,48小时明显下降,与神经功能恢复同步。脑梗死SAH抗纤溶后DD逐渐下降,第3、4周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DD检测可能对脑血管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对其鉴别诊断无意义,其不仅可指导溶栓治疗,且可做为疗效和预后判断的指标。监测SAH的DD有助于指导抗纤溶治疗、并可做为疗效及预后判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D-二聚体(D-dimer)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增高反映凝血酶生成多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是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及判断溶栓疗效的有效指标。D-二聚体在动脉硬化尤其是多支病变增高明显[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AMI常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7.2±10.5)岁;未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只行常规治疗,于用药前及常规治疗后5天、15无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AMI溶栓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变化及其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免疫法等定量分析47例AMI患者入院即刻及治疗14 d后血浆vWF,FIB,DD,t-PA,PAI等相关指标变化,并观察治疗14d后AMI患者中氯吡格雷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浆vWF,FIB,DD,t-PA,PAI水平变化.结果 AMI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vWF,FI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纤溶活性指标t-PA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1),PAI,DD水平升高(P<0.01).治疗14 d后血浆vWF,FIB,t-PA水平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氯吡格雷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浆t-PA,FIB,PAI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有明显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能明显改善凝血、纤溶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 (AMI)已被确认 90 %是由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而引起的 ,及时的溶栓治疗可以缩小梗死面积 ,改善预后。AMI时改变血浆凝血及纤溶系统活性 ,观察溶栓与抗凝对预后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因此 ,我们对 3 6例急性心肌梗死时溶栓治疗期间纤溶系统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选择发病 2 4小时内符合 1979年诊断制订的AMI标准[1] 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 6例 ,男 2 4例 ,女 12例 ,年龄 45~60岁 ,平均年龄 ( 4 5 .2± 5 .7)岁。随机分为尿激酶 (UK )组 2 0例和去纤酶 (DF)组 16例。选择同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经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加抗凝治疗在急性肺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2 0只小猪自体血栓注入建立急性肺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随机分2组,经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加抗凝(A组10只)、局部溶栓不加抗凝(B组10只)。溶栓前、溶栓后2h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股动脉收缩血压(SABP)、心率(HR)、心输出量(CI)、血气分析(PaO2 、PaCO2 、pH)、纤溶酶 抗纤溶酶复合物(PAP)、DD二聚体(DD)、一氧化氮(NO)。结果 两组SPAP、CI、PaO2 、PaCO2 、PAP、DD、NO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 <0 0 5 ) ,A组的SPAP、PAP的变化较B组的变化更显著(P <0 .0 5 )。结论 肺栓塞治疗中,局部溶栓加抗凝的疗效优于单纯局部溶栓。  相似文献   

14.
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纤溶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文莉  盖晓波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2):1334-1335
目的 :评价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 :测定并比较 5 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组 2 8例 ,不稳定心绞痛组 2 4例 )在使用氯吡格雷治疗 4周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活性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活性 ,D 二聚体 (D D)和纤维蛋白原 (FG )的浓度变化。结果 :用药 4周后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 PA浓度增加 ,PAI 1、D D和FG均降低 ,治疗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氯吡格雷可显著改善纤溶活性 ,对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穿心莲有效成分预防溶栓后再闭塞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穿心莲有效成分———API (API)对溶栓后再闭塞的预防作用 ,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血管外电刺激方法复制冠脉血栓模型 ,溶栓后 14只犬被随机分为API治疗组 (n =6 )和对照组(n =8) ,治疗 4周。溶栓 4h、 3d、 30d测定血浆凝血恶烷B2 (TXB2 ) 6 酮前列腺素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水平 ,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治疗组再闭塞率为 16 7% ,对照组为87 5 % ,P <0 0 1。血浆TXB2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1,P <0 0 5 ) ,30d对照组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GMP - 14 0 )为基础水平的 3倍 ,而治疗组接近基础值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0 1)。结论 穿心莲有效成分API有预防溶栓后再闭塞作用 ,机制与其抗血小板活化 ,抑制TXA2 产生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与纤溶活性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72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后纤溶活性通过血浆D-二聚体水平反映。172例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静脉给予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100 mg或链激酶(SKZ)1 500 000 U,6 h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液。比较溶栓治疗前后患者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分析冠状动脉再灌注组与未灌注组血浆总D-二聚体水平差异,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灌注的相关性。结果溶栓治疗后再灌注组患者及未灌注组患者血浆总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再灌注组与未灌注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浆总D-二聚体水平则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浆总D-二聚体水平不是反映冠状动脉的再灌注的因素(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浆总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但其不是影响冠状动脉再灌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与纤溶酶单用与合用对动物血栓的溶栓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5-01/06在广西医科大学药理学实验室完成。选用新西兰兔120只,雌雄不拘。②取家兔96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 类凝血酶组,每组24只,每组于实验30,60,120,240min4个时间点各6只。③建立家兔肺栓塞模型:麻醉后固定,耳缘静脉取血1mL,并与凝血酶水溶液混合制备血栓,分一侧颈外静脉,将制好的血栓注入,然后加注20mL生理盐水,于30,60,120,240min后分别将纤溶酶0.7mg/kg,类凝血酶4μg/kg,纤溶酶0.7mg/kg 凝血酶4μg/kg耳缘静脉注射于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 类凝血酶组。24h后处死兔,取出肺中栓子称重,计算相对溶栓率[(溶前血栓湿重-溶后血栓湿重)/溶前血栓湿重×100%]。④将其余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 类凝血酶组,每组6只。建立家兔动脉血栓模型:麻醉家兔后,分离左侧的颈总动脉和右侧颈外静脉,取一端长7cm的聚乙烯管,中间内置一根6cm已称重的4号手术线。以肝素(5×104U/L)浸湿管壁后插入左颈总动脉和右颈外静脉之间。开放血流,15min后,取出手术线称重,减去原线质量即为药前血栓湿重。然后将纤溶酶0.7mg/kg,类凝血酶2μg/kg,纤溶酶0.7mg/kg 凝血酶2μg/kg分别静脉注射于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 类凝血酶组,于给药后15,30,60,120min分别测定聚乙烯管中的手术线质量,血栓湿重=总质量-丝线干重。⑤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新西兰兔1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家兔肺栓塞溶栓率: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 类凝血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16.895~35.441,P<0.01)。②家兔动脉血栓湿重: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 类凝血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2.899~10.561,P<0.01)。结论: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与纤溶酶有协同溶栓作用。  相似文献   

18.
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凝血、纤溶的影响。方法选择 41例冠心病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红花组 2 1例 ,丹参组 2 0例 ,分别接受红花注射液 (红花组 )及丹参注射液 (丹参组 )治疗 ,疗程 10天。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红花组及丹参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 GMP-14 0 (血小板膜颗粒蛋白 )、TAT(凝血酶 -抗凝血酶 )、tp 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与 2 6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红花注射液治疗后 ,tp A含量增加 (P<0 .0 0 1) ,而 GMP-14 0 ,TAT较前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红花与丹参注射液之间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差异 (P>0 .0 5 )。红花治疗后 tp A与 TAT呈负相关 (r=-0 .611,P<0 .0 5 )。结论冠心病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 ,红花注射液及丹参注射液具有相同的改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高凝、低纤溶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原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不同慢性肾脏病(CKD)分期血浆纤溶标志物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200例IMN患者(IMN组,其中CKD1期103例、CKD2期53例、CKD3期30例、CKD4~5期14例)和97名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水平。结果IMN组Fib、FDP、DD与PI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PAIC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MN组不同CKD分期之间Fib和tPAI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CKD分期的进展,Fib水平逐渐升高,tPAIC水平逐渐下降。Fib和tPAIC水平CKD1期与CKD3期、CKD4~5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P、DD和PIC水平各CKD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N患者存在纤溶系统功能低下的情况,易发生血栓栓塞。Fib和tPAIC与疾病分期有关,可作为IMN疾病进展及血栓栓塞预防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决定血浆纤溶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血栓性疾病的一个危险因子.血浆纤溶活性的降低常常归因于PAI-1水平的升高.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位鸟嘌呤插入/缺失多态性(4G/5G)与血浆PAI-1水平有密切关系。4G以G基因型者血浆PAI-1水平较5G/5G型者明显增高,较易发生血栓性疾病。关于PAI-1启动4G/5G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疾病(CAD)已有不断报道,本文就这方面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