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T波电交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波电交替 (Twavealternation ,TWA)是指心电图上T波幅度、形态的逐搏交替变化。反映心肌复极变化的T波电交替与反映心肌除极变化的QRS波电交替两者均呈频率依赖性 ,但其电生理基础及临床意义却迥然不同。TWA阳性者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倾向性呈明显正相关 ,而QRS波电交替在快频率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较为常见 ,但它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并无相关性。肉眼可见的TWA在 1910年即被Lewis发现并确定其为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室速 /室颤 )及心性猝死的先兆。此后TWA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  相似文献   

2.
T波电交替     
T波电交替(T-wavealternans,TWA)是指窦性心律规整时,体表心电图T波形态、振幅及极性的逐搏交替改变。TWA分为两种,毫伏级T波电交替,可从体表心电图上直接观察到,而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 wave alternans,MTWA),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女性,58岁。20年前患甲亢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近一年心慌、气短、乏力,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检查:BP184/120mmHg,右侧颈部触一包块,大小4×3cm,质地较硬且光滑。心率68次/min,律齐,心界不扩大,双肺(-),腹部(-)。实验室查:血尿常规正常,K~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患者女,31岁。系经产妇双胎足月妊娠,一胎分娩正常,另一胎横位,一手娩出阴道。因基层单位处理不力,延误治疗一天,于1982年7月31日急诊入院。体检:神志朦胧,严重贫血貌,血压50/30mmHg,  相似文献   

5.
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SCD)。2006年中国SCD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SCD发生率为0.04%,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SCD总人数约为54.4万/年。心律失常是绝大多数SCD的直接原因,80%以上是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或室颤,即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虽然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明ICD预防SCD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是预防SCD高危患者发生猝死的最有效方法,但ICD价格昂贵,国内应用数量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7岁,阵发性心悸10年,近10d连续晕厥3次住院:第1次晕厥发生在劳动中,发作时心悸、头晕、黑蒙、晕厥.数分钟后清醒,随后又发作2次,症状相同,最后1次在当地医院住院期间清晨起床时发生,先后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QT间期延长,T波宽大(图1A);②T波电交替(图1B);③尖端扭转型室速、摩颤(图1C)。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7.
8.
低血钾致T波电交替及反复心脏骤停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49岁。因突然失语及右侧肢体活动不灵 1 2h急诊入院。急查头部CT示左侧基底节出血。入院时血压 1 80 /1 35mmHg( 1mmHg =0 .1 33kPa) ,神志清楚 ,双肺听诊无异常 ,心率 80次 /min ,节律规则 ,无杂音。入院后第 3天再次出血 ,表现为嗜睡状态 ,给予鼻饲及其他治疗。入院后第 1 1天突然出现呼吸急促 ,意识不清 ,当时查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给予利多卡因1 0 0mg静脉注射 ,病情稳定后心电图 (图 1 )示窦性心律 ,R R规则 ,R R间距 0 .78s,心率 76次 /min ,QRS波之后T波直立与倒置交替出现。T波直立时Q T间期为 0 .64…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T波电交替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总结,认为T波电交替是人类及动物缺血心肌发生室速、室颤的标志,是预测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危险性独立的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10.
T波电交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波电交替是指在规整的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T波形态、极性和振幅出现逐搏交替变化的现象,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T波电交替的检测方法有频域分析和时域分析方法两种。临床试验证实,T波电交替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预测价值与有创的电生理检测价值相似。但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测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测手段,其对于发生各种致死性心脏病危险分级的作用仍需要临床实验进一步研究证实,现就T波电交替的发生机制、临床意义以及发展现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岁。2月前有上感病史,近期咳嗽、哭闹,查心肌酶:AST 54u/L、CK212 u/L、CK—MB 48u/L、LDH 518 u/L,HBDH 478 u/L。以心肌炎收入院。入院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室间隔略变薄(0.24)cm。运动度略减低,左室下壁局部心肌回声增强、变薄、运动度明  相似文献   

12.
心肌梗死患者易于伴发各种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室颤、室扑及持续性室速是危及患者生命的最常见原因。简单有效的预测心脏性猝死的方法对于预防心肌梗死后猝死、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临床用于预测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方法有很多,如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左室射血分数(LVEV)、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QT间期离散度等,但SAECG和LVEF值等的阳性预测率仅为17%~29%。近年来,T波电交替(TWA)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许蓓 《心电学杂志》2007,26(4):255-259
心脏电交替简称电交替(electricalahernans)指体表心电图上QRS波群、ST段和T波形态和电压甚至极性呈逐搏交替变化,是一种异常的心脏电生理现象。其中来自同一起搏点的T波若呈上述改变,即为T波电交替(Twaveahertans),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RS波群末端至T波末端的形态呈现ABABAB…的形式(图1)。最常见的电交替比例为2:1,少数还有3:1、4:1,甚至更为复杂的情况。临床上可见于急性心肌缺血、心力衰竭、长Q-T间期综合征、代谢紊乱、冠脉搭桥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等情况。  相似文献   

14.
动态心电图检测T波电交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波电交替是心室复极不一致的表现,提示心肌电活动不稳定,是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强有力的独立预测指标。在常规心电图上观察到的T波电交替幅度为毫伏级(mV),又称显性T波电交替。而目前T波电交替的检查已发展为肉眼看不见、幅度为微伏级(μV)的电交替,又称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wave alternans,MTWA),需借助特殊的诊断系统和专用软件检测。  相似文献   

15.
李守贵 《山东医药》2009,49(19):30-30
1995年1月-2007年8月,我院收治T波电交替患者15例,现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出现T波电交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患者女性,37岁。因反复晕厥3年,加重3个月就诊。其母有类似发作史。心电图示:窦性P-P间距匀齐,频率80次/分,P-R间期0.13s,QRS为室上性。各导联均可见呈同向、一高一低的直立T波。图1为Ⅱ导联。P及QRS波形态时间正常,T波呈一高一低的1:1交替,低T波的QT间期0.57s,高大T波的QT间期显著大于0.57s。描记至V5导联时可见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并短阵室性心动过速(VT)。图1V5为连续记录,V5中可见3阵短阵VT,第1阵呈尖端扭转型VT。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长Q-T间期综合征(LQTS);③T波电交替;④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伴频发短阵性VT,部分呈尖端扭转型。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性,57岁,外省来兰旅游,既往体健。因“间断胸痛、气短16小时”于2023年9月15日22:34入院。患者入院16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胸痛,呈压榨性疼痛,无左上肢及肩背部放射痛,伴气短,间断累积自服“速效救心丸1瓶+5粒”后出现气短加重、心悸、伴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9.
QRS波、ST段电交替及T波切迹与交替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电交替可单独见于QRS波群 ,T波 ,P波及U波或合并出现 ,然而各自出现的机理不同。大量心包积液时的QRS波交替是因心脏在大量积液中旋转与摆动而致。T波交替被认为是右侧心脏交感神经节占优势的缘故。至于ST段交替则是心脏缺血所致。T波切迹多见于右室占优势的各种先天性心脏病 ,某些药物的影响 :诸如乙胺碘呋酮、阿霉素、酚噻嗪等 ,以及其它左心室肥厚的情况[1、2 ] 。本文报告一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的患者 ,在心力衰竭时出现QRS波、ST段电交替及T波切迹与交替 ,并对心电各个成分出现的交替试作一解释。…  相似文献   

20.
T波电交替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心电滤波、放大以及分析技术水平的提高,那些肉眼不能观察到、微伏级水平的T波电交替(TWA)现象得以深入的研究.业已证实,这种微小的TWA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单形/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心室颤动(室颤)]、心脏性猝死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而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TWA形成机制仍聚焦于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心率(刺激频率)和细胞内钙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