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胃癌患者血液中瘦素和神经肽Y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液中瘦素和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研究分胃癌组(71例)及正常对照组(53例)。用体脂仪检测体脂。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瘦素和血浆NPY。结果:胃癌组血清瘦素[1.83(0.03~9.85)ng/m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98(0.59~14.39)ng/mL],P=0.003,两组间瘦素/体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9。瘦素与胃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无关。胃癌组与正常对照组间NP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NPY与胃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个数及肿瘤分期无关。结论:瘦素及NPY未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低瘦素水平可能反映了胃癌患者较差的营养状态。瘦素和NPY作用失调可能参与了肿瘤相关体质重下降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血浆神经肽Y(NPY)术前术后的变化对脑肿瘤患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IA法测定了36例脑肿瘤患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血浆NPY的变化,并与35名健康人对照,显高于正常人(P<0.01);术后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细胞因子,血浆NPY在脑肿瘤患手术前后检测了对于解病情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因子、血浆神经肽Y(NPY)术前术后的变化对脑肿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IA法测定了 3 6例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血浆NPY的变化 ,并与 3 5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脑肿瘤患者术前血清TNF含量与正常人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 ,而血清SIL - 2R、血清NPY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人 (P <0 0 1) ;术后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清细胞因子、血浆NPY在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检测对了解病情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6.
食管癌患者血浆NPY与NT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神经肤Y(NPY)和神经降压素(NT)与肿瘤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血浆NPY与NT的含量检测,并就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胃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Chen W  Zhang Q  Wan D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4):261-263
目的细胞中端粒(telomere)的长度与细胞寿命的调控密切相关,端粒长度的维持需要端粒酶(telomerase)的激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端粒酶的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报道人胃癌和结、直肠癌端粒酶活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来检测人胃癌(11例)、结肠癌(9例)和直肠癌(20例)以及其中39例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在40例肿瘤组织中,有36例端粒酶呈阳性(90%),且与肿瘤发展阶段、恶性程度不相关;而39例癌旁组织中只有1例阳性。结论端粒酶可能是肿瘤诊断的一个很好的指标,有关端粒酶特性及调控方面研究的深入将有助于发展新的肿瘤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8.
胃癌放射免疫导向手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131Ⅰ标记的小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3H11及便携式γ探测仪OncoprobeⅡTM对25例胃癌进行术中放射免疫探测,其中4例通过静脉注入131Ⅰ-3H11,19例通过胃镜癌周粘膜下注入131Ⅰ-3H11 2例通过胃镜癌周粘膜下注入131Ⅰ-NMIgG作为对照。19例注入131Ⅰ-3H11的患者,术中Oncoprobe探测判断胃壁肿瘤浸润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4.6%、96.7%、及95.9%。探测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9.2%、97.7%及98.8%。结果表明,术中使用Oncoprobe探测,可有效地判别胃壁肿瘤浸润范围及转移淋巴结,可用于指导根治手术的施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地检测52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ET-1水平,并与25例正常人作对比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与临床分期有关,但与病理类型无关;Ⅳ期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Ⅲ期Ⅱ期(P<0.01),Ⅲ期明显高于Ⅱ期(P<0.05),化疗后有效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血浆ET-1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浆ET-1水平可作为判断胃癌的化疗效果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SG101在人消化道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SG101在食管癌、胃癌及结直肠癌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SG101蛋白在25例食管癌、32例胃癌及40例结直肠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0%(13/25),28.1%(9/32),62.5%(25/40),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各组TSG101蛋白表达率随着肿瘤级别的增高而降低。结论TSG101的表达与人消化道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其表达率与肿瘤级别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Telomeraseistheenzymethatsynthesizestelomere(hexameric,5'-TTAGGG-3',repeatstotheendsofmammalianchromosomalDNA).Morinll]firstreportedthattheactivityoftelomerasecouldbedetectedintheculturedHelacells.Counter[2]foundthatlate-stageovariancarcinomatumorce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在晚期结直肠癌、胃癌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8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采用伊立替康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伊立替康用药剂量为69 mg/m2~200 mg/m2,中位周剂量强度为80 mg/m2。治疗周期1~22个不等,平均治疗周期数为4.5个,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初步观察结果显示,以伊立替康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在贲门癌、胃癌、结直肠癌的有效率为54.5%。发生急性胆碱能综合症3例(11.7%),5例(17.9%)患者发生Ⅰ度腹泻,4例(14.3%)发生Ⅱ度腹泻,经易蒙停干扰后继续治疗;2例(7.1%)发生出现Ⅲ度腹泻。结论以伊立替康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在贲门癌、胃癌、结直肠癌有效,腹泻与治疗剂量强度密切相关,急性胆碱能综合征通过延长输注时间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以吡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和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间我科采用吡柔比星或阿霉素、丝裂霉素、5-Fu联合治疗的中晚期胃癌90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近期治疗效果及比较两者毒副作用的大小.结果治疗组50例,总有效率32.0%,且毒副反应轻;对照组40例,总有效率30.0%,毒副反应重.结论以吡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是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有效手段,毒副反应轻,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66例胃癌腹腔冲洗细胞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腹腔游离癌细胞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6例胃癌患者进行术中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分析其与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分期等因素的相关性,并通过累积复发曲线分析预后。结果 66例胃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36.4%(24/66),浆膜侵犯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25)。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及分期,与腹腔冲洗细胞学阳性显著相关;累积复发分析显示,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者术后腹腔复发较阴性者显著增高(P<0.01),提示预后不佳。结论 腹腔脱落癌细胞形成微转移灶,是胃癌术后腹腔复发转移及降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浆膜侵犯及腹腔淋巴结转移与腹腔脱落癌细胞呈正相关。术中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有助于评价手术效果、判断预后以及为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隐血珠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介隐血珠在检测上消化道出血性病变中的意义,为该法用于筛检胃癌及食管癌提供客观的数据资料。方法 对一组因有上消化道症状来医院就诊而需做胃镜检查的患者,在行胃镜检查前先做隐血珠检测,以胃镜和(或)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隐血珠检测的结果用敏感性,特异性,似然比及Youden指数(正确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5217例患者中,隐血珠阳性者2403例(46.1%),共发现上消化道恶性肿瘤20  相似文献   

16.
贲门癌术前放疗的价值(附370例随机分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确定术前放疗对贲门腺癌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978年1月到1989年5月对贲门腺癌术前放疗的作用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分组的研究,综合组171例,单纯手术组199例。  相似文献   

17.
PFC方案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紫杉醇(paclitaxel)联合氟尿嘧啶(5-Fu)及顺铂(CDDP)的治疗方案(简称PFC方案)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 47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PFC方案化疗(紫杉醇50 mg/m2,静滴3 h, 第1,8,15天;5-Fu 750 mg/m2,用便携式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第1~5天;CDDP 20 mg/m2,静滴,第1~5天;每4周重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 、CD4 、CD8 、CD16 56 、CD19 细胞的百分率.结果进展期胃癌患者经PFC方案化疗后CD4 、CD4 /CD8 、CD16 56 较化疗前显著升高(P<0.05);CD3 、CD8 、CD19 化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FC方案化疗可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异时性食管癌和胃癌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1979年7月至2005年3月诊治的27例异时性食管鳞癌和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有肿瘤家族史者占29.6%.总5年生存率为61.0%,10年生存率为52.0%,中位生存期为105个月.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手术切除是影响异时性食管癌和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异时性食管癌和胃癌患者有独特的临床特点,部分患者有遗传背景,治疗效果较好;手术切除是异时性食管癌和胃癌主要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