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5):6110-6111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在急诊PCI治疗AMI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05-01/2008-12我院行急诊PCI治疗AMI的260例患者,随机分为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组和国产氯吡格雷(泰嘉)组,各130例,术前均给予负荷量300 mg口服,其他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和低分子肝素等应用相同。观察30 d内两组病例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全部手术成功,术后30 d内均无严重的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及急性、亚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皮下出血、过敏反应、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两组病例发生率相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一样具有明确的抗血小板、抑制血栓形成作用,能预防PCI术后再发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在急诊PCI术后应用同样安全、有效,但PCI术后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药,国产氯吡格雷价格低,更具有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小板a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的表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克隆抗体标记法检测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前后CD62P和CD63水平变化.结果 急性脑梗死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前CD62P和CD63的表达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可能降低其血小板活化能力,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接受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成两组,均接受标准治疗,其中A组(80例)服用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d共1年,B组(100例)服用氯吡格雷75mg/d共6个月,分别检测两组在服药前及服药后第1、3、6、12个月的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等炎症标记物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3、6个月时的C反应蛋白、白介素-6均明显降低,但两组间C反应蛋白同期比较无明显差异;第12个月时A组C反应蛋白、白介素-6仍继续下降,B组C反应蛋白等轻度升高,且显著高于A组患者。结论:氯吡格雷具有独立的抗炎作用,长期与阿司匹林等舍用可进一步降低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意义。【方法】40例ACS患者入院后口服国产氯吡格雷(泰嘉)300 mg ,次日予泰嘉维持量75 mg/d ,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 ),P‐选择素(P‐sel)、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Fg )及血浆血栓素B2(TXB2 ),另以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上述四项指标。【结果】ACS患者用药前 PAGM、P‐sel、Fg、TXB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CS患者用药1个月后四项指标较前均有显著下降,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氯吡格雷对ACS患者抗血小板活化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在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315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按时间分为治疗组(153例)和对照组(162例)。PCI术前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600 mg顿服,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300 mg顿服。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血小板(PLT)变化,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24 h PLT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住院期间严重出血,一般出血及轻微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300mg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相比,600 mg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30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对照组(阿司匹林),观察2周内心绞痛改善程度,3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心绞痛复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性猝死)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明显减少(P〈0.05),3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副作用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洪丽  赵燕民  陈品  赵亮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3):2086-208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该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9例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服用氯吡格雷75 mg/d,治疗前及治疗15 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测定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LPA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血浆LPA、ET-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氯吡格雷能有效地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2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口服,观察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能显著降低UAP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脉支架术后应用氯吡格雷和噻氯匹定加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对158例冠脉内支架随机分别应用氯吡格雷75mg/d和阿司匹林300mg/d加低分子肝紊0.5mL/d(CA组n=32)、噻氯匹定500mg/d和阿司匹林300mg/d加低令子肝素0.5mL/d(TA组n=126),测定血栓与止血功能及观察心脏事件、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两组患者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效果和心脏事件发生率相似。药物副作用:噻氯匹定中性粒细胞减少(1.5%比0)、腹泻(5.6%比3.1%)、皮疹(8.6%比3.1%)均高于氯吡格雷(P(O.05)。结论 氯吡格雷在支架置入后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副作用少,且优于噻氯匹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预后疗效评价。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观察组39例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口服;对照组29例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及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缺损功能NIHSS评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7 d后Hcy及hs-CRP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降低更为明显。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下降,但2组NIHSS分值并无显著差异。在临床治疗21 d后,2组患者ESS、AD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脑梗死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以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反应C蛋白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患者中对阿托伐他汀降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在冠心痛中对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降低血脂幅度方面的影响。方法:126位冠心痛患者,入院后随机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和20mg/d,其中入院后行PCI治疗者同时服用氯吡格雷,稳定型心绞痛未行PCI治疗者不服用氯吡格雷,按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和氯吡格雷分为四组,A组为阿托伐他汀10mg/d+氯吡格雷,共43例,B组为阿托伐他汀20mg/d+氯吡格雷,共29例,C组为单用阿托伐他汀10mg/d,共37例,D组为单用阿托伐他汀20mg/d,共17例,分别在入院24h内和服用氯吡格雷后1个月测定患者血脂,比较A组和C组,B组和D组患者血脂变化幅度。结果:治疗1个月后A组和C组、B组和D组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脂,LDL-C,HDL-C,ApoA。ApoB,Lpa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1个月后氯吡格雷对阿托伐他汀在降脂方面的作用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脑心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4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和利脑心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均治疗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P-选择素(Ps)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面积、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s水平、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及脑梗死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脑心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血浆Ps水平、CRP水平,减轻脑缺血损伤,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王伟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636-3637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河南省宜阳县中医院住院的8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连用10 d.停用后即给予氯吡格雷,持续0.5 a.对照组40例给予复方丹参滴注14 d,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持续0.5 a.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加用胞二磷胆碱、他汀类等药物.观察用药前后TIA的控制情况.结果 治疗组40例TIA发作在10d内完全控制随访0.5 a无复发38例,有效率95%,无一例发展为脑梗死,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40例TIA发作完全控制28例,有效率70%,有12例发展为脑梗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TIA安全有效,不易复发,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40例,阿司匹林组32例,观察时间为14d,对两组患者检测治疗前后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结果氯吡格雷治疗后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具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女性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老年女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口服氯吡格雷75 mg/d,1个月后减量至50 mg/d,继用0.5 a,观察1周内心绞痛控制情况,0.5 a内复发、心脏事件发生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控制1周内心绞痛发作优于对照组,0.5 a内心绞痛复发、心脏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两组无差异。结论:小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女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阿替普酶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不同时间后神经功能及血脂水平,并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4 h、治疗14 d结束时,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结束时,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脂水平,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背景:使用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断剂(氯吡格雷)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前进行预处理,可以减少术后患者的病死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但冠状动脉介入后氯吡格雷疗程究竟需要持续多久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目的:观察不同疗程氯吡格雷干预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4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1 d使用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之后联合使用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治疗.术后24 h、1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诊.其中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后6个月复查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12个月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另一组先接受3个月的联合治疗,后3个月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即时以及随诊时抽取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质量浓度.结果与结论:术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比术前升高,于术后24 h达高峰,之后又呈逐渐降低趋势.尽管接受了氯吡格雷预处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仍有所增高,说明无论术前预处理与否,术后都需要行抗炎治疗.延长氯吡格雷疗程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提示延长氯吡格雷疗程可以起到确切的抗炎作用,这可能对减低术后的心血管意外的风险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的改变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血浆GMP - 14 0 (血小板а颗粒膜蛋白 - 14 0 )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6 0例起病在 2 4h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氯吡格雷及普通治疗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GMP - 14 0含量。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血浆GMP - 14 0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氯吡格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住院的UA 8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检测住院当日、用药24 h后及用药7 d后CD62P、TXB2及PAGM。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CD62P、TXB2和PAGM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UA患者中,血小板活化起到重要作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较单用阿司匹林组抑制血小板聚集起效快;两组对抑制血小板聚集都有效,但联合用药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安全性和对用药前后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变化和对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联合治疗组,A组)36例,和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常规治疗组,B组)36例。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的控制情况,心电图变化以及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活化状态。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6d后,心电图改善及血小板活化状态(CD63CD62p)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和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出血和不良事件。结论: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钠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进一步改善ACS的治疗效果,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