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8年以来,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辅助激素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12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2例均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符合1981年全国儿科肾脏疾病科研协作组制订的诊断标准),男10例,女2例;单纯性肾病7例,肾炎性肾病5例;初发6例,复发6例。12例均为难治性肾病(激素耐药8例,频繁复发4例),9例呈高凝状态。实验室检查:血小板300~600×10~9/L9例、200~300×10~9/L2例、<200×10~9/L1例;胆固醇>11.0mmol/L8例、6.11~1mmol/L4例;白蛋白<20g/L9例、20~28g/L3例;10例测血浆纤维蛋白原,>4g/L9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5例,年龄1.5岁1例,6~10岁4例。男4例,女1例。病程1~4月。均以再生障碍性贫血收治入院。查体:苍白、头晕、乏力、发热5例,牙龈出血1例,肝大2例(~2cm),脾大2例(~2cm),淋巴结可触及2例,骨胳痛1例,心脏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3例。例2触电后即发病,例3因“感冒”服用过氯霉素。5例Hb32~70g/L,4例<40g/L,白细胞1.3~2.7×10~9/L,4例<2×10~9/L,5例血小板<40×10~9/L,4例淋巴细胞在0.90以上,网织红细胞0~0.002。5例患儿骨髓穿刺2~5个不同部位,有核细胞增生减低2例,重度减低3例。急性淋巴细胞型4例,原始淋平均0.135(0.06~0.26),幼稚淋巴平均0.685(0.64~0.81),属于FAB分类的L_1型。  相似文献   

3.
脾栓塞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脾栓塞术治疗13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中9例于一次或二次脾栓塞后7~22天血小板升至106×10~9/L~295×10~9/L(平均207×10~9/L)。1例伊文斯综合征患者溶血得到改善。本组病例近期有效率69.2%,与手术切脾疗效相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们采取脐血输注治疗5例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5例均为我院近年收治的住院病人,既往体健,无血液病史.男4例,女1例.年龄25~48岁,平均36岁.住院前因腹泻服用氯霉素者8例,咽痛发热曾用安乃近、APC者3例.入院时5例均有发热(37.8~39.6℃)3例咽腔充血和扁桃腺肿大.3例贫血,1例轻度鼻衄.5例均无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入院时5例白细胞均明显减少,平均1.3×10~9/L,其中<1×10~9/L者1例,<3×10~9/L者4例.Hb平均85/L,其中<66g/L2例,<100g/L者3例;血小板平均30×10~9/L,其中<30×10~9/L者2例,<60×10~9/L者3例;网织红细胞平均0.6%,其中相似文献   

5.
抗甲状腺机能亢进药物可以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粒缺)。我院见到5例他巴坐引起的粒缺,其中2例呈全血细胞减少,后者国内尚未见报道,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一.诊断标准:中性粒细胞≤0.5×10~9/L 时为粒缺,若伴有贫血(Hb 女<105g/L,男<120g/L)及血小板减少(两次以上结果均<100×10~9/L),能除外其他原因者,为全血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6.
单供体血小板浓缩液治疗血小板减少患者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旭  郑贞  丛培芳  刘桂香 《山东医药》2002,42(12):45-45
近几年来 ,成份血输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如血小板浓缩液输注可降低放、化疗后因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我们对32例血液病及肿瘤患者采用单供体血小板浓缩液预防或治疗血小板性出血 ,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2例 (单供体组 )中 ,男 19例 ,女 13例 ,年龄 18~ 5 9岁。其中血液病血小板减少 2 0例 ,非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 12例。患者血小板水平均符合血小板输注指征 ,即血小板外周血计数≤ 2 0× 10 9/ L,或者≤ 5 0× 10 9/ L 伴有出血者。 32例患者均采用单供体血小板浓缩液输注治疗。另选取 30例患者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7.
笔者用广谱抗病毒药病毒唑加中药治疗毛细支气管炎28例,疗效满意。本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个月~2.5岁。28例均有咳嗽、喘憋、鼻扇、三凹征、口周及口唇紫绀、双肺哮鸣音。发热18例,合并心衰4例,抽搐1例,低钙3例,营养不良1例。查血WBC4~11.5×10~9/L24例,13.5×10~9/L2例,14.2×10~9/L1例,3.6×10~9/L1例。X线示阻塞性肺气肿2例,肺纹理增多15例,点片状阴影9例。  相似文献   

8.
徐岩  刘美蓉等 《山东医药》2002,42(10):64-64
1993年以来 ,我们采用康力龙、利血宝联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3 9例 ,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 9例均符合 1987年第四届再障会议修订的标准。男 2 1例 ,女 18例 ;年龄 13~ 5 2岁 ;病程 1个月~ 2年。急性再障 (SAA) 1例 ,慢性再障 (CAA) 3 8例 ;初治者 2 5例 ,复治者 14例。治疗前血常规 Hb2 0~ 80 g/ L,平均 5 3 g/ L;白细胞 0 .8~ 3 .2× 10 9/ L,平均 2 .8× 10 9/ L,;血小板 2 0~ 72×10 9/ L,平均 3 6× 10 9/ L,网织红细胞 0~ 0 .0 0 1;骨髓增生重度减低 9例 ,增生减低 2 8例 ,增生活跃 2例 (巨核细胞…  相似文献   

9.
2000年以来,我院对42位脾亢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手术,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42例患者,男30例,女12例,年龄23~60岁。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乙型失代偿期)并脾功能亢进。伴食管静脉曲张20例,少量腹水7例。B超脾厚40~69mm,平均57mm。实验室检查:42例血小板均下降(23×10~9/L~80×10~9/L),30例白细胞<4.0×10~9/L,25例红细胞<3.5×10~(12)/L。34例作骨髓穿刺涂片均提示造血细胞增生活跃。 治疗方法:充分做好术前准备。2%利多卡因局麻采用Seldinger氏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送至腹腔动脉先行腹腔动脉造影,观察脾脏大小、血管分布、走向及脾静脉门静脉有  相似文献   

10.
我院收治2例溃疡病患者内服雷尼替丁,致血小板数减少,现报道如下。例1 男患,24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镜证实)于1987年11月21日入院。血常规正常。血小板计数(BPC)200×10~9/L。出、凝血时间,肝功能均正常。入院第2天单独服用雷尼替丁0.15克,3/d,第16天复查BPC为80×10~9/L,第17、18、19天连续3次复查分别为75、73、70×  相似文献   

11.
杀虫脒农药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主要见于粒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影响少见,现报道1例。陈某,女,29岁,因口服杀虫脒250ml,经当地输血,静脉注射亚甲蓝等治疗3天后昏迷不醒转我院,血液检查:Hb85g/L,WBC22.4×100/L,N80%,L20%,BPC1000×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入院治疗2日后意识恢复,复查血小板仍为1215×10~9/L,胸骨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M:E=5.76:1,粒系增生,巨核细胞可见15个,血小板明显堆集,1周后再次复查血小板数恢复正常(160×10~9/L)。  相似文献   

12.
用PSE治疗晚血脾肿大伴脾亢20例,经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随访,所有患者的症状都减轻或消失,脾脏明显缩小,脾亢征象得到基本纠正。白细胞由术前(4.30±1.30)×10~9/L上升为术后的(5.99±0.50)×10~9/L;血小板由(90.30土20.50)×10~9/L上升为(181.90±33.20)×10~9/L;血小板由(90.30±20.50)×10~9/L上升为(181.90±33.20)×10~9/L:血红蛋白由88.60±10.40g/L上升为103.0±10.80g/L。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明显缩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减轻。术后主要副反应有发热、左侧胸腹部疼痛、左侧反应性胸膜炎,均于短期内消失。结果提示PSE为治疗晚血脾肿大伴脾亢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360例病程5天至8个月。初诊时血常规白细胞数(0.6~3.8)×10~9/L,血红蛋白(32~101)g/L,血小板(8~86)×10~9/L。按单渊东分类法,原发病为造血系良性病(缺铁贫、巨幼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61例,造血系难治性疾病(再障、PNH、MDS等)  相似文献   

14.
用体外液体培养联合低分子天然抑瘤物净化骨髓移植物做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3例晚期恶性淋巴瘤伴骨髓侵犯,移植后均造血重建,白细胞恢复至>1.0×10~9/L,时间15、21、16天和血小板恢复至>20×10~9/L,时间为18、33、29天.2例持续缓解(CCR),分别为48及29个月.1例ABMT后达到部分缓解并于17个月后死于复发.  相似文献   

15.
3例均为男性,年龄各为20,23,54岁。2例为自发性气胸继发化脓性感染,1例为脓毒血症并发脓胸,脓液混浊,细胞数14×10~9/L,18.2×10~9/L,22.2×10~9/L,前2例胸水细菌培养各为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后1例为金葡菌。入院时病程5,10,11天,入院后经静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 BU / CY预处理方案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用 BU / CY预处理方案行 Allo- 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 5例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 4例 (CR13例 ,CR2 1例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 L) 1例 (CR1 )。预处理方案 BU/ CY:BU4m g/ (kg· d)× 4,CTX6 0m g/ (kg· d)× 2。其中 2例 AL L 分别加米托蒽醌 40~ 5 0 m g。用 G- CSF10 μg/ (kg· d)× 5 d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 ,分离单个核细胞 (MNC)中位数 6 .48× 10 8/ kg〔(3.5~ 7.0 )× 10 8/ kg〕。 CD34+细胞中位数 6 .6× 10 6 / kg〔(4.0~9.6 6 )× 10 6 / kg〕。结果 :全部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 ,粒细胞 >0 .5× 10 9/ L,中位数 13d;血小板 >30× 10 9/ L,中位数为 13d;血小板 >5 0× 10 9/ L,中位数为 15 d。发生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 1例 ,白血病复发死亡 1例 ,CMV肺炎死亡 1例。其余 3例分别无病生存 11、9、7个月。结论 :Allo- PBSCT具有造血重建快 ,采集干细胞方便 ,供者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继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TP)较少见,我院曾遇1例反复误诊为CTP 2年,最后确诊为CMV感染。现报告如下。患儿男,2岁6个月,自出生后4个月开始发热、腹泻10余天,继之发现全身皮肤紫癜,当时入院查血小板78×10~9/L,血培养阴性。此后患儿反复出现皮肤紫癜,血小板波动在51~98×10~9/L。共四次骨髓穿刺检查均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未见巨核细胞,偶见血小板。拟诊为TP。近2个月来病情复发,血  相似文献   

18.
例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NLL-M_3)并发骨髓纤维化。患者男性,26岁。发热、牙龈出血1周入院。既往体健。胸部皮肤做在淤斑。浅表淋巴结、肝、脾均无肿大。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1.2×10~9/L血小板55×10~9/L。骨穿5次干抽,1次成功的骨髓涂片有  相似文献   

19.
1981~1987年,我们收治急性白血病78例,其中存活3年以上15例,均经临床、血像、骨髓及组织化学染色确诊。分析其长期存活的原因与以下几点有关:①年龄:本组≤40岁者9例,>40岁6例。②白血病类型:本组11例为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③血液学及预后:Whittaker认为,治疗前白细胞低有利于患者长期存活。本组13例白细胞<20×10~9/L,2例>20×10~9/L,7例血中无幼稚细胞,8例有幼稚细胞,3例PC<60×10~9/L,12例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9例14~72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用α-2b 干扰素治疗。全部患者以往无任何特殊治疗。2例因脾静脉血栓形成做过脾切除,其中1例又因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而做过小肠部分切除;另1例则并发门静脉梗阻和食管静脉曲张;1例发生过中风;1例有严重雷诺氏现象;4例均无与基础病相关症状。最初血小板计数900~2430(中数1650)×10(?)/L。全部患者诱导治疗每天用皮下注射α-2b 干扰素4×10(?)U/M~2。3~12(中数4)个月血小板全部降至正常。此后予以2~6×10(?)(中数3.5)U/d 足以维持血小板计数正常。1~26(中数15)个月随访,恶性血小板增多症除1例外均得到持续有效控制。此例患者在α-干扰素治疗15个月后,再合用α-2b 干扰素(5×10(?)U/d)和γ-干扰素(50U/d),血小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