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皮质神经元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及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透射电镜观察皮质神经元HSP70的表达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假手术组HSP70仅有微量表达,超微结构正常;模型组HSP70阳性面积率增加,神经元多见坏死,部分胞膜崩解,核膜不完整,染色质呈块状凝集,线粒体肿胀,外膜或嵴断裂,内质网扩张;SSTF预处理组较模型组HSP70阳性面积率增加,多数神经元较正常,核模较完整,染色质均匀,线粒体损伤减轻,内质网趋于正常,凋亡细胞少见.结论:SSTF预处理可上调皮质神经元HSP70的表达,改善超微结构损伤,对脑IR损伤有一定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胱抑素C(Cys C)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大鼠脑皮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超微结构的形态学变化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和胱抑素C(Cys C)干预组(根据药物浓度不同分为低、中、高3个亚组分别为Cys C-L、Cys C-M和Cys C-H),采用改良线拴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4 h模型。透射电镜下观察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超微结构的改变,Western Blot观察损伤侧脑皮质ZO-1蛋白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检测Hsp20的表达与分布。结果:与Sham组相比,IRI组电镜下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ZO-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 0. 01),Hsp20细胞数目增多。与IRI组比较,Cys C-L、Cys C-M组紧密连接开放程度明显减轻,ZO-1蛋白表达增加(P 0. 01),Hsp20阳性细胞数也显著增多。而Cys C-H组紧密连接结构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完全开放、松散;ZO-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Hsp20阳性细胞数也明显减少。结论:Cys C在一定浓度下干预能减轻脑IRI对紧密连接超微结构的破坏,其机制可能与ZO-1蛋白表达增加及Hsp20阳性细胞个数增多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黄芪多糖(AP)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和阻止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G)、模型组(MG-1 d、3 d、7 d)、低剂量AP治疗组(L-APTG-1 d、3 d、7 d)和高剂量AP治疗组(H-APTG-1 d、3 d、7 d)。MG和APTG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形成缺血性脑损伤后,L-APTG和H-APTG分别腹腔注射AP 5 mg·kg-1和15 mg·kg-1。于1 d、3 d和7 d分别脑血流再灌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处死取材,电镜观察神经元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皮质神经元热休克蛋白70(HSP70)、蛋白激酶B和P53蛋白表达。结果:H-APTG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皮质神经元凋亡数显著低于MG和L-APTG(P<0.05);电镜下神经元结构(核糖体内质网、核仁、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等)优于MG和L-APTG;在1 d、3 d和7 d,H-APTG脑皮质神经元HSP70和PKB蛋白表达显著高于L-APTG,后者又显著高于MG(P<0.05);H-APTG P53蛋白表达显著低于L-APTG,后者又显著低于MG(P<0.05)。结论:AP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损伤和抑制神经元凋亡,其机制与促进脑皮质神经元HSP70和PKB蛋白表达,抑制P5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李萍  富青  熊凡 《微循环学杂志》2004,14(3):39-41,F009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结扎 /松解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建立大鼠缺血 0min、3 0min ,再灌注 60min、12 0min动物模型。免疫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内HSP70、Bcl 2 /Bax基因的蛋白表达 ,硫代巴比妥酸 (thiobarbituricacid ,TBA)法测心肌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 ,优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血清肌酸激酶 (CK)活性。结果 :( 1)HSP70于缺血 0min即有表达 ,再灌注 60min达高峰 ,之后下降。 ( 2 )Bcl 2蛋白再灌注组表达较缺血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3 )Bax蛋白表达、MDA含量、CK活性于缺血 3 0min开始升高直至再灌注 12 0min。结论 :HSP70的异常表达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有关 ,且可能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发展、恶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对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gous protein,CHOP)表达的影响,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神经元CHOP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h再灌注损伤12 h,采用TUNEL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及皮质内神经元凋亡和CHOP的表达.结果:Sham组海马及皮质偶见凋亡细胞,皮质及海马神经元内少见CHO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I/R组海马及皮质神经元凋亡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皮质及海马神经元内CHOP阳性表达高于假手术组.bFGF组海马及皮质神经元凋亡减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内CHOP表达较I/R组减少.结论:bFGF减少缺血神经元凋亡,抑制脑缺血诱导的CHOP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及皮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家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Toll样受体4(TLR4)信号转导通路变化及虎杖甙(PD)对其影响。方法:复制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健康日本大耳白免30只, 随机分为对照(C)组、缺血再灌注(IR)组、PD组。鲎试剂试管法检测血浆内毒素(ET); 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电镜观察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IR组、PD组与C组相比血浆ET无显著差异(均P>0.05)。IR组肺组织TLR4、NF-κB p65、HSP70蛋白及ICAM-1mRNA表达较C组显著升高(均P<0.01);PD组上述改变较IR组明显下降,但仍高于C组(均P<0.01); 电镜见PD组肺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轻于IR组。结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HSP70合成增加,作为内源性配体之一上调TLR4,可能通过激活NF-κB,进而诱导ICAM-1的转录和分泌。PD可以下调该信号转导途径,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王晓霞  陈志强  刘丽华 《微循环学杂志》2002,12(4):36-37,15,F003
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以及与热休克蛋白 (HSP70 )的关系。方法 :用在体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穿线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60只SD大鼠分为三组 ,假手术组n =10只 ,缺血再灌注组n =2 5只 ,参麦注射液干预组n =2 5只。缺血 3 0min ,再灌注 12 0min。观察心肌梗死范围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采用S P免疫组化法 ,检测HSP70 的表达。结果 :参麦注射液干预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 ,缺血面积 ( % ) ( 3 8.3 6± 2 .62vs 42 .3 2±2 .2 8,P <0 .0 1) ;梗死面积 ( % ) ( 59.3 6± 2 .44vs 65.63± 1.68,P <0 .0 1)。HSP70 表达 ( 0 .13 8± 0 .0 2 2vs 0 .12 2± 0 .0 18,P <0 .0 1)。电镜下 ,缺血再灌注组 ,肌纤维挛缩 ,核固缩 ,线粒体嵴疏松 ,空泡形成。参麦注射液干预后 ,肌节清晰 ,线粒体嵴较密集 ,无明显空泡形成。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保护心肌超微结构 ,缩小缺血、梗死范围 ,其机制可能与HSP70 的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皮质神经元的预防性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电子显微技术观察缺血再灌注皮质神经元Fas/Fas L的表达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假手术组偶见Fas、Fas L阳性细胞表达,神经元形态正常;模型组Fas、Fas L阳性表达明显增多,神经元坏死多见,胞膜断续或崩解,线粒体肿胀、嵴断裂,高尔基复合体肿胀扩张,核膜曲折不光滑;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预处理组Fas、Fas L阳性表达面积率降低(P0.01),多数神经元较正常,核模较完整,染色质分布较均匀,线粒体损伤减轻,内质网趋于正常,凋亡细胞少见。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可下调皮质神经元Fas、Fas L阳性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对脑IR损伤有一定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as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神经元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健康雄性Wiste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②假手术组,③脑缺血再灌注组(NIR),④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DIR组);采用STZ诱导糖尿病和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HE法观察海马CA1神经元缺失,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表达。结果HE染色:正常对照与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元缺失和细胞凋亡,DIR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均见神经元缺失和神经细胞凋亡,而DIR组比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元缺失严重(P<0.05)。正常对照与假手术组极少见Fas免疫染色阳性细胞,DIR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明显见Fas免疫染色阳性细胞,且DIR组比脑缺血再灌注组多(P<0.05)。结论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是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热休克蛋白70对离体心脏心肌间质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大鼠离体心脏心肌间质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6只,分为2组:对照组(C,n=8),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4ml,24h后取离体心脏灌注HTK心脏保护液,4℃保存3h后建立Langendorff灌注模型,灌注KH液2h;实验组(E,n=8),腹腔注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24h后取离体心脏,方法同对照组。以心肌细胞中HSP70含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组织羟脯氨酸(HP)、内皮索(ET)含量和心肌超微结构等作为观察指标。结果HSP70含量E组与C组比较明显增高;E组心功能恢复方面优于C组(P〈0.05),HP含量优于C组(P〈0.01),ET含量低于C组(P〈0.01),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C组明显减轻。结论HSP 70对供心心肌间质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不同浓度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干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检测Bcl-2、Bax、Beclin-1阳性细胞的表达,探讨自噬蛋白Beclin-1与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Cys C低、中、高浓度组。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采用免疫印迹半定量检测损伤中心脑皮质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Beclin-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Bax和Beclin-1阳性细胞数;TUNEL染色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结果:与I/R组相比,Cys C低、中浓度组Bcl-2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升高,Bax的表达降低,细胞凋亡减少;而Cys C高浓度组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Bax的表达显著上升,细胞凋亡增加;Cys C各浓度组Beclin-1的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凋亡细胞与Beclin-1表达的相关性分析显示,Cys低、中浓度组细胞的自噬和凋亡呈负相关;Cys C高浓度组细胞的自噬和凋亡呈正相关。结论:Cys C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自噬蛋白Beclin-1表达的升高可抑制细胞的凋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和Bcl-2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下调有关;而Cys C较高浓度则无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抑制剂Cystatin C,探讨其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自噬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260~28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Cystatin C组(根据不同浓度分为低、中、高3个亚组Ⅰ、Ⅱ、Ⅲ),每组12只。I/R组和Cystatin C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脑梗死体积;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损伤脑皮质中自噬标志物LC3-Ⅱ、LC3-Ⅰ和Beclin-1的变化。结果:与I/R组相比,Cystatin CⅠ、Ⅱ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减少,而Cystatin CⅢ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增大。I/R组脑皮质中自噬标志物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表达明显升高(P0.05);Cystatin C各组脑皮质中LC3-Ⅱ/LC3-Ⅰ和Beclin-1的表达逐步升高,且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m TOR抑制剂Cystatin C干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可诱导脑皮质组织自噬,Cystatin CⅠ、Ⅱ组可减轻脑组织损伤,而Cystatin CⅢ组则加重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白藜芦醇与热休克蛋白(HSP)70的关系和作用。方法随机设立假手术组、对照组和白藜芦醇预处理组3个组,后两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缺血2 h再灌注,且设立6 h和24 h两个再灌注时间点。白藜芦醇预处理组按40 mg/kg经腹腔注射。分别在术后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测定HSP70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和白藜芦醇预处理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增高,白藜芦醇预处理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结果一致,对照组和白藜芦醇预处理组与假手术组比较HSP70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白藜芦醇预处理组HSP70蛋白表达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白藜芦醇的神经保护作用可以通过热休克蛋白HSP70蛋白的表达增多来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银杏叶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HSP)、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 方法: 采用改良Longa法复制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6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银杏叶制剂预处理组。银杏组大鼠在实验前灌服银杏制剂2 mL,1日3次,连用5 d。应用HSP70及c-fos免疫组化染色、c-fos mRNA原位杂交、原位细胞凋亡及HE染色等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点(1 h、6 h、12 h、24 h、3 d、7 d)两者的变化,并对其阳性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 银杏制剂预处理组各时段神经细胞缺血程度明显轻于未处理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未处理组,HSP70及c-fos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则明显多于未处理组(P<0.01)。脑缺血再灌注组1 h 时c-fos即有表达,6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再灌注6 h组HSP70在缺血侧皮质及基底节开始表达,24 h达高峰。再灌注6 h细胞凋亡最显著。 结论: 银杏制剂可能通过诱导HSP70及c-fos的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液回输后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研究肌肽对IRI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27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制作IRI模型,大鼠失血至40mmHg→维持20min→放置1h→全血回输→维持3h→处死。大鼠处死后取血浆检测MDA浓度,取肝、脑、肺、心、肾、脾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比较肝、脑、肺、心、肾、脾组织切片HSP70阳性细胞数;取肝组织提取RNA比较肝组织HSP70及炎性因子mRNA表达量。结果与再灌损伤组相比,肌肽治疗组肝、脑、肺、心、肾、脾组织切片HSP70阳性细胞数及HSPa5、HSPala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MDA浓度及IL-6、TNF-α、NF-κB1、SCYA2、SCYA3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肌肽可以抑制IRI后MDA的生成、从mRNA水平促进HSP70的表达、抑制炎性因子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邢雪松  吕威力  赵海  姜海波 《解剖学研究》2012,34(4):290-292,302,322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对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78,GRP78)表达的影响,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神经元GRP78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h再灌注损伤12h,采用TUNEL法、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及皮质内神经元凋亡和GRP78的表达。结果 sham组,海马及皮质偶见凋亡细胞,皮质及海马神经元内少见GRP78免疫反应阳性细胞;I/R组,海马及皮质神经元凋亡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皮质及海马神经元内GRP78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bFGF组,海马及皮质神经元凋亡减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内GRP78表达较I/R组明显增加。结论 bFGF显著减少缺血神经元凋亡,上调脑缺血诱导的GRP78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及皮质神经元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贝沙罗汀(Bexarotene)对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5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贝沙罗汀组(5 mg/kg),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建立短暂小鼠中动脉栓塞(t MCAO)模型,再灌注后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观察小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HE染色观察脑部皮层损伤侧神经元病理变化; TUNEL染色检测脑部皮层损伤侧神经元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损伤部位Cleaved Caspase-3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损伤脑组织中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C-Jun、P-JNK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贝沙罗汀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明显较重(P 0. 05),皮层神经元损伤分级明显增加(P 0. 05),损伤部位TUNEL阳性细胞数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明显较高(P 0. 05),同时损伤侧小鼠脑组织JNK、C-Jun、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0. 05);与模型组相比,贝沙罗汀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较低(P 0. 05),贝沙罗汀可有效阻止t MCAO后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变(P 0. 05),降低小鼠损伤侧脑组织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及P-JNK、P-C-Jun、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 0. 05)。结论 贝沙罗汀对CIR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JNK/Caspase-3信号通路的激活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ε型蛋白激酶C(PKCε)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间关系。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组及假手术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别分为再灌注1、6、12、24、48、72h亚组,应用蛋白印迹法观察缺血皮层、基底节区各时间点胞浆内PKCε及HSP70及胞膜PKCε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后再灌注1h胞浆内PKCε含量开始下降,至再灌注24h达最低点,持续至再灌注72h。而膜内PKCε变化趋势与此相反,含量逐渐上升,于再灌注24h达到最高。再灌注1hHSP70有少量表达,再灌注6h即增高,至再灌注48h达最高,再灌注72h稍有减弱。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均低含量表达。脑缺血-再灌注时HSP70与胞膜PKCε表达呈正相关,但无差异性,(r=0.55,P〉0.05);HSPT0与胞浆内PKCε表达间呈显著负相关(r=-0.672,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皮层、基底节区PKCε发生了膜转位激活现象,同时有HSP70的表达,两者间呈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溶剂对照组、黄芪甲苷组、黄芪甲苷+自噬抑制剂组、自噬抑制剂组和自噬激活剂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神经缺损症状,根据Zea Longa评分标准挑选模型成功的大鼠;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尼氏染色观察大鼠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自噬现象;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和LC3-Ⅱ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缺损症状,未出现脑梗死灶,尼氏体丰富、染色均匀。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组出现明显的脑梗死灶,神经细胞坏死增多,尼氏体数量减少、着色较浅,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的自噬体,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和LC3-Ⅱ表达增加(P 0. 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黄芪甲苷组和自噬激活剂组可明显减小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尼氏体稍增多,自噬体数量、beclin-1和LC3-Ⅱ表达量均增加(P 0. 05);自噬抑制剂组脑梗死体积增大,神经细胞坏死严重,尼氏体减少,着色变浅,自噬体数量、beclin-1和LC3-Ⅱ表达量均减少(P 0. 05);溶剂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与黄芪甲苷组比较,黄芪甲苷+自噬抑制剂组和自噬抑制剂组脑梗死体积增加,神经细胞坏死增多,尼氏体数量减少,自噬体数量、beclin-1和LC3-Ⅱ表达量降低(P 0. 05)。结论:黄芪甲苷可通过激活自噬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SD)后大鼠脑组织HSP70表达的变化及对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1组,每组4只,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SP70的表达,电镜观察海马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睡眠剥夺后12小时即可在大脑皮质及海马观察到HSP70阳性细胞,2—3天数量达到高峰,7天时明显下降。白天睡眠剥夺12小时(SDd12h)组HSP70阳性细胞数较夜晚睡眠剥夺12小时(SDn12h)组多(P〈0.05)。RS组大脑皮质HSP70阳性细胞数较白天睡眠剥夺1天(SDd1d)组减少(P〈0.05)。白天睡眠剥夺3天(SDd3d)海马出现超微结构改变,白天睡眠剥夺7天(SDd7d)后改变更加明显。结论:睡眠剥夺可影响大鼠脑组织HSP70表达及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