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铝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金属元素,具有慢性蓄积性,在自然界中存在广泛,由于国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我国人群暴露的铝含量是发达国家的5~9倍[1]。人们通过多方式、多途径、高频次地接触铝后对机体包括骨骼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在内的各系统以及肝脏、肾脏等各器官造成广泛的损害,神经系统是铝主要的作用部位。在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2.
铝是人体非必需元素。如今人体接触铝途径多样化,其摄入水平呈上升趋势。铝暴露导致的神经毒性被广泛关注,然而其引起的神经毒性表现,如认知能力障碍等的作用机制复杂,至今未有定论。因此,本文从铝暴露导致的毒性表现、病理学基础、基因及其产物表达障碍、信号通路受损、离子通道以及表观遗传学受损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铝作为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也是人体非必需金属,广泛存在食品和金属材料中。铝可能抑制海马神经发生[1]。铝主要对神经系统产生危害,是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潜在的重要危险因素。国内外对铝的神经毒性机制研究在不同方面得出了很多相关结论,但机制之间有关联的部分并未加以整合。现着重介绍3大营养物质代谢、与学习记忆有关的主要信号通路、神经递质的传递、突触受体、酶活性和基因表达这6方面的变化以及整合其中的关联部分,综述铝影响学习记忆功能的部分神经毒性机制。1人体摄入铝的两大主要途径1.1消化道途径铝广泛存在于自然食物中,不过人从自然食物中摄入的铝含量很低,主要的摄入途径是含铝的食品添加剂。上海市浦东新区油条中含铝添加剂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2],没有一家商铺铝添加量小于10g/kg,油条中至少添加了铝标准检测量6倍  相似文献   

4.
崔鑫  邢伟 《解剖科学进展》2011,17(2):185-187,191
铝是与脑组织有较大亲和力的神经毒物,可引起神经系统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学习记忆相关脑区海马是铝蓄积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靶器官。铝通过对信号转导分子及相关转录因子的影响发挥神经毒性作用。Ras/Raf/ERK(Ras/ERK)信号通路与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CREB则参与多种神经活动,其中包括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本文对铝暴露干扰学习记忆功能过程予以阐述并提出铝有可能影响Ras/Raf/ERK通路与CREB引发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5.
铝暴露对海马NMDA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铝是一种慢性神经毒性物质,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多种功能,特别是对学习和记忆功能有抑制作用。铝可通过改变神经细胞的膜功能和NMDA受体等途径影响细胞内外的钙稳态,造成细胞结构和功能障碍,导致学习记忆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NMDA受体是中枢谷氨酸盐兴奋性受体的一种,参与突触可塑性及皮质和海马神经元长时程增强(LTP)效应。NMDA受体通道在学习记忆中开启和学习记忆、神经元可塑性及大脑发育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噪声对听觉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噪声对与大气污染、水污染一起被视为当今世界三大阿公害,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噪声除对听觉系统造成直接损伤外,可引起听觉外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等系统的非特异性损害.噪声也对心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数字人体神经系统是数字人体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人体神经系统、数字神经系统、数字人体神经系统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阐述数字人体神经系统的应用和范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期铝暴露对小鼠齿状回突触可塑性的毒性作用.方法:雌性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染铝组(200mg·kg-1·d-1).跳台及水迷宫测试检测小鼠染铝6个月后的学习记忆能力;在体长时程增强电生理检测小鼠染铝6~8个月的突触可塑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染铝8个月齿状回p tau表达.结果:行为学测试未见小鼠存在学习记忆障碍;电生理检测显示高频刺激后染铝6个月组的群体峰电位(PS)幅值及兴奋性突触后场电位(f-EPSP)斜率值均较对照组下降,且PS幅值与f-EPSP斜率随染铝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趋势.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染铝可增加小鼠齿状回p tau表达.结论:提示铝对小鼠齿状回突触可塑性的毒性作用早于其对行为学的影响,且随染铝时间延长,可进行性加重,其内在原因可能与tau的过度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乙醇暴露能够导致神经元变性及神经元死亡,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发育期的神经系统对乙醇更为敏感,产前摄入乙醇可导致胎儿酒精谱系障碍;在成人中,慢性乙醇摄入可导致Wernicke-Korsakoff综合征等慢性酒精中毒性神经疾病。自噬作为对乙醇毒性的保护性机制,它能够缓解乙醇介导的神经元凋亡及其他病理性反应。乙醇通过多种细胞分子机制激活自噬,包括介导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mTOR及AMPK信号通路等。本文总结讨论目前自噬参与乙醇神经毒性相关机制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人体其他的感觉系统,嗅觉神经系统是目前人们了解得较少的感觉神经系统.近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对复杂的嗅觉系统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人体整个感觉系统的工作原理.本文以嗅觉神经系统的时空编码和解码机制研究为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广泛研究的、基于嗅觉生理解剖基础之上的嗅觉神经系统识别机制模型的研究工作.最后,结合我们目前的研究工作对嗅觉系统识别模型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中枢-周围神经系统融合教学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系统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是一个最重要的系统,同时也是最难学的一个系统,其内容涉及各个系统,传统的教法是先总论,后中枢,最后到周围神经系统,一般需30-40学时,先中枢后周围这样容易出现学后面忘记前面,例如神经核团的性质(中枢部分)与脊神经或脑神经纤维的性质(周围部分)前后联系不上,难以对位,这样既费时又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尤  相似文献   

12.
一、埋藏遥测系统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价值 (一)生理参数的测量机体可按功能划分为许多大的系统,例如,与运动有关的骨骼系统、肌肉系统;与代谢有关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与调节有关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等等。每个系统都有许多不同的生理参数,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反映这些系统的功能状况。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一些主要生理参数见表1.生物医学  相似文献   

13.
<正>神经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是伴随着人们对人体结构尤其是对神经系统的认识而逐步深入的。自从1664年Thomas Willis发表了关于神经解剖学的作品——《大脑的解剖》以来,神经解剖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Alexander Monro secundus系统地叙述了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并于1783年编写《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观察》。到18世纪末,神经系统已经被全面解剖,人  相似文献   

14.
罗道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淋巴结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系统多发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可同时累及人体各系统器官,目前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均有报道.自1969年,由Rosai和Dorfman将其正式命名后[1],国内外罗道病相关个案报道达1 200余例...  相似文献   

15.
丙烯酰胺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烯酰胺是一种在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地化工原料,不仅是职业环境中的一种污染物,而且因在高温加热的淀粉类食物中也检测到它的存在,证实了非职业人群也有感染它的可能,从而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丙烯酰胺中毒对人体各大系统都能产生一定的损害,尤其以神经系统为主,它能引起感觉-运动型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及共济失调。随着科学的发展,丙烯酰胺的神经毒性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近几年来,科学家们对丙烯酰胺神经毒性方面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本文就这方面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环己酮是一种工业有机溶剂,而我国输液(血)器的生产中多用它来粘接成型。在动物毒性研究中发现可致肝细胞瘤和肝癌;对人中枢神经,特别是新生儿有毒性作用;并能促进溶血损伤 DNA 链;输液(血)器中的环乙酮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也直接影响输液  相似文献   

17.
<正>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的内容多、抽象、复杂,是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懂、难记的一章~([1])。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基本贯穿整个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重点和基础,因此学好常用术语是学好神经系统的前提~([2])。但常用术语抽象难懂,因此怎样讲好神经系统常用术语是广大教师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  相似文献   

18.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24(2):F003-F003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是有关生物医学工程这一新兴边缘学科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内容 :①运用三大领域即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的知识与技术研究解决生物医学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例如生物材料、人工器官、辅助装置、监护系统以及临床医学中的各种先进的技术装备 ;②从不同角度探讨生物系统 (包括人体 )中的各种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性 ,例如生命系统中的结构规律、生物力学、生物能量、生物信息及生物控制等。本刊设有论著、理论探讨、实验研究、讲座、研究简讯、新技术应用、译文、综述与仪器维修等栏目。适合中高级从事与生物医学工程有关的科研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慢性铝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分析大脑皮质即刻早基因表达变化,初步探索铝对认知功能损害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将孕大鼠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染铝组,染毒组仔鼠出生后首日连续染毒3个月,然后各组大鼠进行水迷宫测试,铝含量检测,皮质神经细胞病理学观察,皮质c-f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铝含量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升高;染铝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呈剂量-效应关系;染铝组皮质神经细胞呈现神经纤维稀疏、神经元细胞脱失甚至空泡样变性等病理改变;中、高剂量组皮质区c-fos mRNA表达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染铝组皮质区c-Fos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随染毒剂量增加,c-f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亚慢性铝暴露损害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铝造成皮质神经细胞功能减弱(即刻早基因c-f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是一种水溶性乙烯基单体,主要用于合成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在个人护理和美容产品中应用广泛,比如洗涤剂、化妆品、除臭剂等[1]。聚丙烯酰胺本身没有毒性,但ACR复合体中常常含有微量的单体,单体形式的ACR是有毒性的,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2]。有报道称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高温下烹饪时会产生ACR。因此,普通人群可通过饮食暴露于ACR。在实验动物和人类流行病学中,ACR的毒性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在实验动物中ACR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癌性,对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显示ACR暴露后引起后肢震颤、共济失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