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莱菔硫烷( SFN)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RIRI)大鼠肝组织形态、功能、过氧化损伤及超氧化 物歧化酶( SOD)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Wistar 大鼠随机分对照组、RIRI 组、SFN1 组和SFN2 组,RIRI 组大 鼠用夹闭左肾动脉45 min 的方法建立RIRI 模型,SFN1 组在夹闭左肾动脉后立即给予SFN,SFN2 组在RIRI 模型 恢复血液再灌注后给予SFN,对照组大鼠只分离左肾动脉并不夹闭。缺血再灌注24 h 后取血和肝,检测血清谷丙 转氨酶(ALT)活性;采用钼酸比色法、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肝组织H2O2、丙二醛(MDA) 含量及SOD 活性;H-E 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结构改变;Real-time PCR 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肝组织SOD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IRI 组、SFN1 组和SFN2 组大鼠肝组织形态结构受损明显,SFN1 组和 SFN2 组受损程度轻于RIRI 组,SFN1 组又略轻于SFN2 组;RIRI 组、SFN1 组和SFN2 大鼠血清ALT 活性、肝组 织MDA和H2O2 含量升高明显;SFN1 组和SFN2 组的活性和含量均低于RIRI 组,SFN1 组又低于SFN2 组;RIRI 组、 SFN1 组和SFN2 大鼠肝组织SOD 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SFN2 组、SFN1 组高于RIRI 组,SFN1 组又高于SFN2 组。 RIRI 组、SFN1 组、SFN2 组大鼠肝组织SOD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FN2 组和SFN1 组SOD的 表达水平又高于RIRI 组,但SFN2 组和SFN1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RIRI 发生后,SFN 可能通过上调 SOD的表达增强机体对过氧化物的清除作用,降低了肝组织过氧化损伤程度;与再灌注后给予SFN 相比,缺血 后即刻给药更能有效降低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肝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模型对肠的影响以及莱菔硫烷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缺血用药组和灌注用药组,制备RIRI 模型,缺血用药组大鼠在夹闭左侧 肾动脉后立即给予莱菔硫烷,灌注用药组大鼠为去除血管夹待肾脏恢复血液灌注后立即给予莱菔硫烷。肾缺血再 灌注24 h 后,取血、肾和肠。H-E 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肾、肠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应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 中氧化应激时的生化指标的变化,实时定量RT-PCR 检测大鼠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表达水平,免 疫印迹检测大鼠肠组织SOD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H-E 染色显示模型组、缺血用药组和灌注用药组小肠组织 的形态结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区别;模型组、缺血用药组、灌注用药组大鼠肠组织肌酐、尿素氮、丙二醛 含量、过氧化氢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缺血用药组、灌注用药组又低于模型组,缺血用药组又低于灌注用 药组;模型组、缺血用药组、灌注用药组大鼠肠组织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缺血用药组和灌注用 药组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缺血用药组又高于灌注用药组;RIRI 组、缺血用药组、灌注用药组大鼠肠组织 SOD mRNA表达、SOD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缺血用药组和灌注用药组明显高于模型组,但缺血 用药组和灌注用药组SOD mRNA表达、SOD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RIRI 可造成肠组织过氧化损伤,使肠 组织处于高度的氧化应激状态。RIRI 发生后,莱菔硫烷增强机体对ROS的清除作用,降低了肠组织的过氧化损 伤程度。缺血后即刻给予莱菔硫烷,与再灌注后给药相比,更能有效降低肠组织过氧化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黄芪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十分复杂 ,氧自由基的产生并介导组织损伤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黄芪具有提高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药理作用。本文观察黄芪注射液在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肾组织SOD活性与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与分组 :雄性SD大鼠 5 0只 ,体重 2 0 0~ 2 5 0g ,随机分正常组 (A组 ) 5只 ,假手术组 (B组 ) 15只 ,模型组 (缺血再灌注组 ,C组 ) 15只 ,黄芪组 (D组 ) 15只。其中黄芪组在实验前 ,每日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 2mL 0 1kg体…  相似文献   

4.
α-硫辛酸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硫辛酸(LA)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 min后松夹再灌的方法制作RIRI模型,测定血清肌酐(Scr)、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尿NAG酶(UNAG)浓度,放射免疫和免疫组化法对肾皮质内皮素-1(ET-1)的表达做定位和定量分析,肾组织病理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肾损伤程度和肾皮质细胞凋亡率。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功能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受损,Scr、MDA和UNAG含量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1),血清NO含量与sham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肾皮质ET-1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P<0.01),肾小管ET-1表达明显强于sham组,ET-1免疫反应阳性颗粒主要分布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肾皮质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sham组(P<0.01)。尾静脉注射α-硫辛酸可明显降低RIRI大鼠Scr、MDA和UNAG水平,肾小管上皮细胞内ET-1免疫反应阳性颗粒明显少于IR组,肾皮质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 ET-1在大鼠RIRI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LA可通过拮抗ET-1的生物学效应,减轻氧自由基损伤而对RIRI大鼠肾脏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蛇床子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性因子水平、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构建肾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给予蛇床子素干预,观察血流恢复24 h后肾功能变化,HE染色、TUNEL法、ELISA法、 流式细胞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病理、 凋亡、 炎性因子和TLR4信号通路蛋白水平.结果 蛇床子素(20、...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肝的功能、形态、氧化应激水平以及抗氧化酶过氧化酶Ⅰ(PrxⅠ)、过氧化氢酶(CAT)、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的表达变化,探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的影响及PrxⅠ、CAT、EC-SOD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通过无损伤动脉夹钳夹肾动脉法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24 h后取血、肝和肾.血清ALT活性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SCr含量采用苦味酸法测定;血清BUN含量采用酶耦联速率法测定.采用H-E染色观察肝、肾的形态学改变.肝组织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肝组织H2O2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抗氧化酶PrxⅠ、CAT、EC-SOD mRNA表达水平采用RT-PCR的方法测定,其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测定.结果: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大鼠血清SCr含量、BUN含量和AL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组织、肝组织形态结构均明显受损.肝组织内的MDA含量和H2O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rxⅠ、CAT、EC-SO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升高.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肝遭受过氧化损伤,形态结构和功能受损,PrxⅠ、CAT、EC-SOD在此过程中可能发挥了抗氧化应激作用,对肝具有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用一氧化氮合成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复制大鼠高血压心脏肥大模型并作缺血再灌注处理,以观察缺血预处理对高血压肥大心脏I/R损伤的影响及NO在其中的作用。结果显示:IPC能减轻大鼠高血压有肥大心脏I/R损伤,其程度与IPC对正常心脏I/R损伤的保护相近,表明高血压肥大心脏同样具有IPC保护现象,但NO在本模型中未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天麻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SOD活力与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天麻后,在再灌注6h、12h和24h后肾组织SOD活力明显升高(p值分别<0.01,0.05,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值分别<0.05,0.01,0.05).结论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有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芪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中药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用药治疗 ,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 ,测定血清和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肾缺血 1h灌注 15min后 ,肾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 ;血清和肾组织SOD活性下降 ,MDA含量升高。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 ,血清和肾组织SOD活性升高 ,MDA含量下降 ,肾组织病理变化有所改善。结论 :黄芪注射液具有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这可能是黄芪注射液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微血管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随着肾移植、血管外科的建立和发展,使许多严重疾病的治疗,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而这些新方法所涉及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更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近年研究表明微血管损伤是IRI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本文拟从微血管角度针对微血管血液流变性、微血管舒缩功能及通透性诸环节对肾  相似文献   

11.
天麻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OD、MDA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 .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测定天麻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SOD活力与MDA含量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使用天麻后 ,在再灌注 6h、12h和 2 4h后肾组织SOD活力明显升高 (p值分别 <0 .0 1,0 .0 5 ,0 .0 1) ,MDA含量明显降低 (p值分别 <0 .0 5 ,0 .0 1,0 .0 5 ) .结论 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 ,有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微细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对实验性大鼠肾缺血45 min再灌注24 h后的肝进行观察.结果:肝内出现了灶状性坏死,有两种坏死细胞出现,即肿胀式坏死和固缩式坏死.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阳性细胞多分布在坏死灶周边.肝组织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肝出现灶状性细胞坏死.PARP-1介导细胞损伤构成了肝细胞坏死的一个形式.中性粒细胞可能参与了肝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组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3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肾缺血再灌注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2只。后2组用夹闭双侧肾动脉的方法复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辛伐他汀组在造模前给予辛伐他汀(20 mg·kg~(-1)·d~(-1))灌胃,持续2周。用生化检查检测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缺血再灌注组SCr、BUN和心肌MDA含量均升高(P0.05),心肌LDH和CK活性增强(P0.05),心肌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辛伐他汀组SCr、BUN和心肌MDA的含量降低(P0.05),心肌LDH和CK活性明显减弱(P0.05),而心肌SOD活性增强(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Bcl-2与Bax的蛋白表达水平在肾缺血再灌注组增多(P0.05);与缺血组相比,Bax表达在辛伐他汀组明显降低,而Bcl-2表达增加(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肾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有保护作用,保护机制可能与辛伐他汀可以消除自由基、升高Bcl-2蛋白表达和降低Bax蛋白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缺血预处置对大鼠肢体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和方法 在大鼠肢体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上观察了缺血预处置(preconditioning,PC)的影响,结果:发现PC可以明显减轻IR引起的血压降低,血浆乳酸脱氢酶,组织蛋白酶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含量的升高,并抑制骨骼肌组织水肿及骨骼肌细胞线粒体钙超载的发生。同时还观察到,PC对IR时肢体微血管通透性升高,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血浆内皮素水平增高均有抑制作用,结论:PC对大鼠IR肢体有保护  相似文献   

15.
左卡尼汀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肾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左卡尼汀治疗组(n=24),组内再分为假手术组及再灌注1、6、12h组。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和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对照组的BUN、Scr再灌注6h后开始与假手术组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和P〈0.01);治疗组再灌注12h的BUN和再灌注6、12h的Scr也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5和P〈0.01),但低于同时点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再灌注12h后SOD活力显著高于(P〈0.01),而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且病理损伤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左卡尼汀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SOD活性,降低肾脏过氧化程度从而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芪、当归注射液在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3只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手术对照(control)组、单纯肾缺血再灌(IR)组、黄芪注射液处理IR组(黄芪+IR)和当归注射液处理IR(当归+IR)组。肾缺血1h再灌注48h,取肾作电镜检查;测血清肌酐(Cr)、肾组织中ATP酶活性。结果:IR组肾组织变性改变显,黄芪、当归组病变较IR组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IR组血清Cr的含量升高(P<0.05),肾中ATP酶活性降低(P<0.05);黄芪+IR组,当归+IR组较IR组血清Cr含量降低(P<0.05),肾中ATP酶活性升高(P<0.05),同对照组差异无显性(P>0.05)。黄芪+IR组与当归+IR组血清Cr含量及肾中ATP酶活性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黄芪和当归可能通过保护ATP酶而减轻IR肾损伤。  相似文献   

17.
陈军宁 《医学信息》2010,23(13):2246-2248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 rfusion injury,IRI)是指肾组织缺血时和其后恢复血液灌注时器官功能不能恢复正常,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衰竭。肾脏由于其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敏感的器官之一。在临床上常见于失血或中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移植、肾部分切除、肾实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过程中骨桥蛋白(OPN)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缺血/再灌注(I/R) 6、12和24 h组,每组6只。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浆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RT-qPCR测定肝组织OPN mRNA表达;ELISA测定肝组织OPN含量。结果 与sham组相比,HE染色提示I/R后肝细胞有明显的变性和坏死,以I/R 24 h组最为明显;血浆中AST和ALT水平增高,I/R 12 h时最显著(P<0.01);肝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活力降低,I/R 24 h最显著(P<0.01);肝组织OPN mRNA表达量在I/R各组均有显著升高(P<0.01),OPN含量在I/R 24 h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OPN参与了大鼠HI/RI的发生,它可能是评价肝脏损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肾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休克组及Epo治疗组3组,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检测血丙二醛(MDA)、肌酐(Cr)、素氮(BUN)和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Epo治疗组血浆MDA、Cr、BUN水平较失血性休克组组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匀浆SOD显著升高、IL-6显著降低(P<0.05).结论 Epo可提高SOD,降低IL-6,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常规电镜及过氧化氢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缺血再灌流对鼠肾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情况后,缺血60min可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明显肿胀,过氧化氢细胞化学表现为在内皮细胞表面有少量电子致密的沉积缺血60min复流10min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有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缺血60min复流30min及60min内皮细胞损伤加重,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基底层之间裂开,翻起,甚至剥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