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LOKOhelp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响。方法将具有一定行走能力的6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30min/d,6w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疗效。结果训练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衡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6w康复训练后,两组的平衡功能均明显提高,但观察组提高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提恢复期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四肢联动联合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2015年6月~2016年11月30例本院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增加四肢联动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照组增加下肢重复性运动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患者下肢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评定下肢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股四头肌MAS评分高于治疗前,小腿三头肌M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评分及Berg平衡功能评定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实验组Fugl-Meyer下肢评分及Berg平衡功能评定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肢联动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可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功能,且优于传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3.
李月 《医学信息》2019,(24):180-181186
目的 观察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4.11%,高于对照组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3%,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施行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且获得较高的满意度,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杨立丹    吴敬  王学军 《医学信息》2018,(7):143-145
目的 探讨调神益髓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天津港口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调神益髓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评价比较两组患者ADL评分、BB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ADL评分、BB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疗程后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调神益髓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患者平衡功能的改善,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改善下肢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2022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36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8 例.对照组进行PFNA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中关节功能、畸形、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Barthel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IFF效果更佳,可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BI评分及BBS评分,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收治的初发脑出血患者66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脑出血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随访1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肢体障碍率(36.36%)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30d,观察组MBI评分(51.3±14.7)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肢体残障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联合肌氧监测指导下肢抗阻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 年5月至2021 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和NMES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氧监测指导下肢抗阻训练治疗.两组连续干预4 w.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态参数、步行功能、10 m步行时间速度(Maximum walking speed,MWS)、患侧腿竖脊肌、腹直肌均方根(Rootmean square,RMS)值.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scale of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 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ies,FAC)评分、10 m MWS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步速、步频、患侧步长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侧腿前屈45°(竖脊肌、腹直肌)、后伸 30°(竖脊肌、腹直肌)RMS 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MES 结合肌氧监测指导下肢抗阻训练可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并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时效激励干预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康复训练的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资料,根据所接受的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时效激励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 w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负面情绪.结果:干预4 w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 Scale,MBI)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明显比干预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采取时效激励干预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可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铜陵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8~74岁。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3.83岁;平均病程17.89 d;其中脑梗死13例,脑出血17例;左侧偏瘫16例,右侧偏瘫14例。观察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54.18岁;平均病程18.10 d;其中脑梗死12例,脑出血18例;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干预。采用多普勒超声经颅对患者脑血管进行检查,测定并记录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分别采用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改良版)、简式Fugl-Meyer(FMA)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痉挛量表(ASS)、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下肢运动功能、下肢痉挛、平衡功能等改善情况,另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及6 min步行测试、ADL评分法中的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后的ACA及MCA平均血流速度、FMA评分、BBS评分、FAC评分、6 min步行距离、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ACA、MCA平均血流速度,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下肢痉挛程度,显著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其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4C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名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电话随访和门诊复诊干预,观察组在常规随访的基础上实施4C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前及出院第1,3,6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index,BI)、肢体运动功能(Fugl Meyer assessment,FMA)和神经功能恢复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结果:出院1,3,6个月后两组的BI评分均较出院前明显提升,且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较出院前显著升高,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3、6个月后两组的MRS评分均较出院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C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从而提高其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1.
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常规进行出院指导,观察组增加家庭康复护理.采用FIM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改良式Fugl-Meyer量表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观察组并发症的情况.分别于出院时、1个月、3个月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1个月、3个月、FIM和Fugl-Meye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针对性的家庭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增强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有效地促进偏瘫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三维平衡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步态及跌倒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2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取三维平衡训练方案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经颅磁刺激方案干预.对比两组康复疗效、神经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态参数及跌倒效能.结果:观察组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低(P<0.05);两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or the LE,FMA-LE)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高(P<0.05);两组步态各参数和跌倒效能各维度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平衡训练联合rTMS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干预可提高其康复疗效,改善其神经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提高其行走时效能,增加活动时不跌倒信心,值得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手法对脑卒中发生偏瘫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挑选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发生偏瘫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及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痉挛中式手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肢体功能,运动功能,肌力分级.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FMA总分、Barthel指数、FAC总分、BBS总分、MAS总分及10MWS均显著上升(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提高得更加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肌力分级及康复人数显著上升(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结合手法治疗可提高脑卒中后发生偏瘫的病人日常生活和肢体运动能力,恢复前期踝阵挛的控制,促进下肢运动分离,提高步行能力及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机性心理访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积极性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3例。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及对照组(常规护理)。评估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P0.001)。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t=2.511,P=0.014)。结论:动机性心理访谈可有效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的积极性,促进患者的运动能力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偏瘫患者110例,均为首发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治疗组患者在神经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简单常规的兼得治疗,以运动疗法为主,对照组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每例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 w、1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FMA)量表测试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测试ADL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早期康复治疗组患者1个月及6个月时ADL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日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袁建  刘华 《医学信息》2019,(22):98-99
目的 探讨强化坐站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我院确诊为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坐站训练,比较两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Lst低于对照组[(85.05±14.25)mm vs(88.24±16.15)mm],SAst、BBS评分高于对照组[(151.96±24.88)cm2 vs(142.11±20.09)cm2]、[(35.93±7.34)分vs(29.33±6.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60.39±6.33)分vs(52.47±6.78)分],TUGT计时短于对照组[(40.10±7.82)s vs(53.60±8.0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强化坐站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动静态平衡能力,改善双下肢运动的稳定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伟平 《医学信息》2018,(19):168-170
目的 探讨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32例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上下肢肌力评分、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肌力水平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但干预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但干预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从而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团体治疗在卒中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住院患者249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筛选出62名卒中后抑郁患者,62名患者被分为对照组(组1)和治疗组(组2),每组31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定期开展开放式团体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2周采用HAMD、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测评。结果:团体治疗12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t=14.228,4.385;P0.001),治疗后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t=-7.417,P0.001),两组MBI评分均显著升高(t=-28.570,-20.135;P0.01),且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t=10.416,P0.01)。结论:团体治疗能显著改善卒中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平衡功能与视空间感知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通过Berg平衡量表(BBS)测评,将116例MCI患者分为平衡障碍组(BBS46分,29例)和平衡正常组(BBS≥46分,87例)。同时,采用线方向判断测验评估MCI患者的视空间感知功能。结果:平衡障碍组的线方向判断测验评分低于平衡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8,P=0.002)。MCI患者的线方向判断测验评分与BBS总分(r=0.256,P=0.006)、动态平衡功能评分(r=0.284,P=0.004)正相关;而与BBS静态平衡功能评分(r=0.163,P=0.369)无显著相关性。结论:MCI患者的视空间感知功能,对患者的平衡功能、特别是动态平衡功能有影响;视空间感知功能受损,可能是MCI患者平衡障碍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20.
马玲  刘悦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10):1789-1791
目的:探讨四肢联动疗法(Nustep-T4)辅助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在脑梗死(CI)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CI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tDCS治疗,观察组给予Nustep-T4辅助tDCS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运动功能[(FMA)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SF-36)量表].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MA量表评分、SF-36、MB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上肢及下肢评分、SF-36、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ustep-T4辅助tDCS能够有效改善CI偏瘫患者的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