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的影响,从而探讨以上治疗对MM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功能。方法:将50例M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24例,给予合适的化疗方案;联合组26例,除接受适合的化疗外,还给予DC/CIK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并比较两组患者细胞免疫指标(Th1/Th2比值、Ag NORs比值、TGF-β)的差异。结果:3周期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PS评分为2.10±0.49;瘤细胞百分比为(28.55±7.11)%;β2微球蛋白表达水平为(10.21±3.03)mg/L;血清M蛋白水平为(27.11±6.87)g/L;24h尿液轻链为(9.11±3.66)mg;肌酐水平为(159.33±29.68)μmol/L]均优于化疗组患者[2.59±0.52;(37.34±12.89)%;(17.22±4.21)mg/L;(35.26±12.32)g/L;(14.87±4.06)mg;(254.19±37.46)μmol/L](P值均<0.05)。联合组CD3+CD8+比例[(24.68±7.38)%]、CD4+CD25+[(1.22±0.26)%]、CD4+CD25+/CD4+[(3.58±1.69)%]、TGF-β含量[(1.32±0.39)ng/m L]均明显低于化疗组[(27.56±6.59)%、(1.45±0.40)%、(4.67±2.77)%、(1.49±0.59)ng/m L](P<0.05);CD3+CD4+/CD3+CD8+比值[(1.46±0.33)%]、Th1/Th2比值(1.49±0.29)、Ag NOR比值[(5.06±0.69)IS%]均明显高于化疗组[(1.38±0.28)%、(1.32±0.31)、(4.37±0.67)IS%](P<0.05),提示联合治疗组对MM具有更有效的免疫调节功能。结论: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MM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使MM患者Th2向Th1逆转,从而增强机体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集安康市中心医院MM患者16例,均给予PD方案为一线治疗:硼替佐米1.3mg/m2,静脉注射,第1、4、8、11天;地塞米松20mg/d,静脉滴注,第1,4,8~11天。每3周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标准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接受1~6个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其中完全缓解(CR)9例(56%),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例(6%),部分缓解(PR)3例(19%),轻微反应(MR)2例(13%),疾病稳定(SD)1例(6%)。可见初始疗效的中位时间为3(1—5)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其中便秘6例(38%),恶心、呕吐3例(19%);其次为血液学改变,血小板减少5例(31%);另外,周围神经病变6例(38%),乏力3例(19%);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PD方案治疗初治MM患者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轻且大多可逆,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研究接受硼替佐米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探讨硼替佐米对MM患者Treg细胞的影响及与肿瘤负荷、疗效的关系。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初治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联合方案化疗前后外周血Treg细胞改变,对比12例接受传统方案化疗患者,分析Treg细胞变化与M蛋白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关系。结果:早期MM患者Treg细胞低于晚期患者,化疗后获缓解患者的Treg细胞下降(P<0.01),而化疗后未缓解患者Treg改变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血清β2-MG下降>50%的MM患者Treg细胞下降较β2-MG下降≤50%的患者Treg变化更明显(P<0.05)。硼替佐米联合方案化疗后患者Treg改变较传统方案化疗明显,且与缓解状态及血清β2-MG改变相关(P<0.05)。结论:Treg细胞是反映MM患者肿瘤负荷的指标。硼替佐米方案及传统方案化疗均对MM患者Treg细胞有清除作用,而硼替佐米对MM患者Treg抑制强于传统方案,且与疗效、肿瘤负荷相关,提示下调Treg细胞可能是硼替佐米治疗MM的有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7.
化疗药物对血液肿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究TNF、IL-6和TGF-α在血液肿瘤性疾病化疗中的变化和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了血液肿瘤性疾病患者(92例)、正常健康人(30例)血清TNF、IL-6和TGF-α水平,对化疗前后、病情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血液肿瘤性疾病患者治疗前TNF、IL-6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缓解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急(AL)、慢性白血病(CML)、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治疗前血清TGF-α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组(除MDS外,P<0.01)。而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前TGF-α水平低于正常组(P<0.01),AL、CML、NHL和MDS治疗缓解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MM治疗后比治疗前上升(P<0.01)。AL、CML和MDS恶化后血清三种细胞因子水平均升至治疗前水平或更高。结论:检测血液肿瘤性疾病患者血清TNF、IL-6和TGF-α水平,有助于了解这类病人化疗后的病情变化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MM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三氧化二砷与联合化疗交替进行治疗,每次化疗间隔21d。以三氧化二砷和VAD方案或COMP方案联合化疗交替治疗完成为1个治疗周期,所有患者治疗4~6个周期,治疗期及间隔期均服用沙利度胺。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清M蛋白、肌酐、β2微球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并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治疗结束后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30例患者疗效评价显示,严格的完全缓解1例、完全缓解5例、很好的部分缓解8例、部分缓解10例、病情稳定3例、病情进展3例(其中1例患者死亡),总有效率为80.0%(24/30)。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骨髓浆细胞比例、血清M蛋白、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下降,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均P〈0.05)。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时,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IN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90例AP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C组,A组给予醋酸奥曲肽治疗,B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C组给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治疗前后测定三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IL-6、IL-8)水平,观察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A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3%,B组为60.0%,C组为46.7%,临床疗效总有效率A组B组C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B二组IL-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P0.05),IL-6和IL-8水平明显下降(P0.05),C组IL-2、IL-6和IL-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SAP患者并发症发生率A组B组C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无死亡病例,B组死亡率为21.1%,C组死亡率为34.8%,三组死亡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AP是安全、有效的药物,并且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诊断。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部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00例作为案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查。分析MM患者血清总蛋白、免疫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以及免疫固定电泳的异常发生率以及IgG、IgA、IgM的K、入型检查结果。结果 10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72例患者异常,其中42例患者属于血清总蛋白量提升,30例患者属于球蛋白含量提升、白蛋白含量下降,总蛋白含量正常。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中36例IgG含量提升,19例患者IgA含量提升,4例单纯轻链性免疫球蛋白IgG、IgA以及IgM正常或稍微下降。100例患者当中63例患者的血清蛋白电泳图谱中存在M蛋白。结论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多发性骨髓瘤可以先用血清蛋白电泳与免疫球蛋白定量实现初步筛查,之后采用免疫固定电泳实现临床诊断与鉴别,整体诊断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蔡业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6)
目的:观察改良电痉挛(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C-反应蛋白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治疗组和MECT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MCCB评分、C-反应蛋白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总分和各因子得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MECT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得分、阴性症状得分和精神病理症状得分均低于药物治疗组(t=10.002,4.902,6.584,6.778;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C-反应蛋白等细胞因子水平无差别,治疗后,MECT组的IL-6、IL-18和CRP水平低于药物治疗组(t=8.291,14.875,9.331;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智力得分无差别,治疗后,MECT组智力得分高于药物治疗组(t=-5.032,P0.05)。结论:改良电痉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智力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认知功能和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硼替佐米化疗分为未化疗组(31例)和化疗组(99例),其中化疗组根据使用硼替佐米化疗疗程分为化疗≤4疗程组(58例)及化疗>4疗程组(41例)。比较各组蒙特利尔量表(MoCA)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分析化疗组TNF-α水平与MoCA、HAMA、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化疗≤4疗程组、化疗>4疗程组MoCA、HAMA、HAMD评分低于未化疗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未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疗程组MoCA评分高于化疗>4疗程组,血清TNF-α水平低于化疗>4疗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A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化疗组血清TNF-α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HAMA、HAMD评分无相关性(P>0.05);HAMA评分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会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认知功能,但不会影响患者情绪,且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血清TNF-α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我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校正前后血钙的差异,及校正后血钙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7年5月确诊的58例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对其血清白蛋白、血钙水平、血红蛋白、血肌酐、β2-微球蛋白、血清LDH、溶骨性病变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经血清白蛋白公式校正后D-S分期Ⅲ期的患者高钙血症发生率比较正前升高,Ⅰ期、Ⅱ期校正前后血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钙组血清LDH、溶骨性病变均高于非高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红蛋白、肌酐、β2-微球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组血钙升高明显,校正后血钙更能准确提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校正后的血钙更能真实反映与之相符的疾病状态下真实的血钙水平,更能有效预测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15.
为研究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的影响,探讨以上治疗对MM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将36例M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18例,给予合适的化疗方案;联合组18例,除接受适合的化疗外,还给予DC/CIK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结果显示,3周期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均比化疗组患者显著提高(P<0.05)。联合组CD3+CD8+比例、CD4+CD25+/CD4+、CD4+CD25+FoxP3+/CD4+CD25+比值均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CD3+CD4+/CD3+CD8+比值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提示联合治疗组对MM具有更有效的免疫调节功能。研究结果表明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MM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可能是通过免疫调节使MM患者Th2向Th1逆转,从而增强机体抗肿瘤效应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环磷酰胺、阿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在2009年5月~2014年2月来我院治疗晚期多发性骨髓瘤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长春新碱、阿霉素和地塞米松(VAD)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环磷酰胺、阿霉素和地塞米松(CAD)联合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3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的有13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的有10例,部分缓解的有4例,疾病稳定的有2例,疾病进展的有1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3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的有4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的有8例,部分缓解的有8例,疾病稳定的有4例,疾病进展的有6例,总有效率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骨髓抑制、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环磷酰胺、阿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多发性骨髓瘤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同型半胱氨酸(Hcy)、护骨素(OPG)水平变化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06例(实验组),健康对照组5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BALP、Hcy、OPG水平差异,观察血清BALP、Hcy、OPG在不同分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变化;Pearson分析血清BALP、Hcy、OPG变化与多发性骨髓瘤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BALP、Hcy、OPG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实验组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清BALP、O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BALP、Hcy、OPG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Hcy水平分别与血清β2-MG、LDH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BALP、OPG水平与血清β2-MG、LDH水平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示:血清BALP、Hcy、OPG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89,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92和0.857。结论血清BALP、Hcy、OPG变化对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血清BALP、Hcy、OPG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抗癫痫药物治疗前后癫痫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探讨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癫痫神经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 4 3例癫痫患者抗癫痫药物治疗前后 ,血清IL - 2、IL - 6、TNF -α的水平 ,并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 3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癫痫患者治疗前血清IL - 2、IL - 6、TNF -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 ,经治疗后有 1 8人疗效显著。其发作次数降低 75 %以上 ,其中有若干病人其血清细胞水平明显降低 ,但总体水平差异呈无显著性 (p >0 0 5 ) ,其余 2 5人疗效较差 ,其水平改变不大 ,但部分反有升高。患者血清IL - 2浓度与IL- 6、TNF -α水平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癫痫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增高 ,提示免疫系统处于活化状态 ,但治疗后细胞因子水平改变难以预测 ,即使疗效显著者 ,亦有一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在接受PDD方案治疗的初治MM患者疗效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2021年12月接受PDD方案治疗的110例初治MM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出最佳截断值,并将患者分为高SIRI组和低SIRI组。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生存时间,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初治MM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ROC曲线分析显示,SIRI的最佳截断值为1.03×109/L,其中高SIRI组42例和低SIRI组68例,高SIRI组与低SIRI组年龄、骨髓浆细胞百分比、白蛋白、血清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4个疗程后,高SIRI组总有效率低于低SIRI组(P<0.05);③单因素分析显示,血钙、ISS分期、β2-MG、肌酐、P53缺失、RB1缺失、D13S319缺失、高SIRI是PFS的影响因素(P<0.05);高SIRI、β2-MG、肌酐、P53 缺失、D13S319缺失是OS的影响因素(P<0.05);④多因素分析显示,高SIRI、RB1缺失、β2-MG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SIRI、β2-MG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IRI升高是初诊MM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20.
双功能基因APE1对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M细胞APE1基因表达及定位对MM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标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MM细胞系KM3,并在32例MM患者和10例正常自愿者骨髓标本中检测APE1蛋白表达及定位。结果MM患者骨髓标本有APE1和CD38蛋白共表达;在作为阳性对照的MM细胞系KM3中胞核、胞核/胞浆、胞浆均有APE1表达,其中尤以胞核明显;APE1胞浆阳性分度在正常对照组、初治组、复发或难治组间依次增高(P<0.01或0.05)。结论APE1蛋白表达强度与MM疗效有关,APE1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MM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