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症状性脑梗死(SBI)是指既往没有脑卒中病史,神经系统检查没有定位体征,而同时在CT或MRI检查中发现脑实质内有梗死灶的存在;或有脑卒中,但影像学发现非责任病灶,又称为静止脑梗死(SCI)。本文就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318例脑血管病人中发现SBI和SCI共46例,从危险因素、影像学特征等情况予以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8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发现SBI及SCI46例,其中男31例,女15例,男女=2.071。年龄49~88岁,>60岁者38例,占82.6%。1.2影像学检查46例中,经头颅CT发现病灶42例,经MRI发现4例,其中单发脑梗死33例,多发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2.
18例脑梗死后皮质性出血 (CHI)患者 ,均经CT扫描或MRI证实 ,发现CHI皆发生于大中面积的脑梗死之后。CT平扫时 ,在低密度灶周围皮质表面可见蜿蜒走行的高密度或等密度影 ,MRI加权像其形态呈“脑回强化线样”高信号 ,MRI是发现脑梗死后皮质性出血的最佳选择。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入选者为 1993 0 6~ 2 0 0 3 0 6住院患者 ,经头颅CT扫描或磁共振扫描 (MRI)诊断为脑梗死者 916例 ,确诊为CHI18例 ,占 1 97%。其中男 12例 ,女 6例。年龄 46~ 85岁 ,平均 65 5岁。 18例患者共进行 3 2次CT扫描或MRI ,其中 3例进行磁共振血…  相似文献   

3.
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 ,临床诊断较为困难 ,容易误诊为前庭神经疾病、脑干梗死或高血压病。因此 ,有必要将其临床特点进行探讨。随着头颅CT、MRI的广泛应用 ,其诊断率明显提高。现将我院近几年经CT扫描或MRI检查证实的小脑梗死 2 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小脑梗死 2 5例 ,男 14例 ,女 11例 ,3 0~ 40岁 2例 ,41~ 5 0岁 7例 ,5 1~ 60岁 9例 ,61~ 70岁 5例 ,71~ 80岁2例 ,平均 5 8岁。有高血压病 15例 ,冠心病 6例 ,糖尿病 2例 ,既往有卒中史 14例。首次就诊初诊为小脑梗死 15例 ,椎基底动脉TIA 4例 ,…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38例小脑梗死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38例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对该病有进一步认识.结果 小脑梗死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其次为心源性脑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头颅CT、MRI检查有助早期诊断.结论 小脑梗死是神经科少见疾病,易漏诊,对疑诊小脑梗死的患者,应尽早行头颅MRI及CT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38例小脑梗死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38例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对该病有进一步认识.结果 小脑梗死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其次为心源性脑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头颅CT、MRI检查有助早期诊断.结论 小脑梗死是神经科少见疾病,易漏诊,对疑诊小脑梗死的患者,应尽早行头颅MRI及CT检查.  相似文献   

6.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临床及病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其发病率、致残率很高 ,梗死后不少患者发生癫痫 ,称之为“卒中后癫痫”,但临床中发现有些脑梗死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 ,有其特殊性。本文对首发癫痫的脑梗死 6 8例的发作类型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 8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男 2 7例 ,女 41例 ,年龄5 0~ 83岁 ,平均年龄 6 9.43岁 ,均符合 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均于 2 4小时~ 3天内行头颅 CT检查证实。 43例患者行脑电图检查。有冠心病史者 5 2例 ,其中有房颤病史者 2 3例 ,高血压病史者 2 7…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4-11~2006-11共收治经头颅CT证实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患者88例随机分组,44例用甘露醇、胰岛素、地塞米松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系我院住院患者,发病时间<7d,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体征,且持续24h以上,经头颅CT证实,入选病例按序随机分组。治疗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44~85岁,平均63.4岁。脑梗死面积(梗死灶涉及一个脑叶以上或梗死面积≥同侧大脑半球面积的1/4)13例;中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20mm梗死面积(同侧大脑半球面积的1/4)18例;小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项检查手段的日益完善 ,以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各种疾病得以早期诊断 ,自 1999-0 6~ 2 0 0 3 -0 6我院收治的 2 8例以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患者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中 ,男 2 3例 ,女 5例 ,年龄 60~ 84岁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4例 ,脑梗死病史 5例 ,脑出血病史 2例。1 2 临床表现 全身强直 -阵挛发作 13例 ,单纯部分发 11例 ,单纯部分发作发展至全身强直 -阵挛发作 4例。1 3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和 /或MRI检查 ,正常5例 ,异常 2 3例 ,其中脑梗死 6例 ,脑出血 2例 ,脑肿瘤 3例 ,脑软…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其意义 ,我们检测了 31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NSE的含量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发病 2 4小时之内 ,住我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急性期患者 31例 ,男 18例 ,女 13例 ;年龄 4 7~ 82岁 ,平均 (6 0 .2±7.35 )岁。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根据CT或MRI所示病灶大小将其分为 3组 :大面积脑梗死组 (直径 >4cm) 8例 ;中等面积 (直径 1.5~ 4cm)组 12例 ;小面积 (直径≤ 1.5cm)组 11例。本组已除外以下情况 :⑴患严重心、肺、肾疾病及恶性肿瘤。⑵近期有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10.
无症状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braininfarction,SBI)定义为临床上缺乏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经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或尸解发现的梗死灶[1]。本研究收集自2000-2004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年龄>60岁非脑卒中患者130例中发现的44例(33.8%)SBI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脑梗死是指脑外伤后所致脑血管梗死而言,现将1988年以来本院神经科诊治的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4~36岁,其中4~10岁5例,10~20岁2例,36岁1例。6例因摔倒时头部着地,2例因钝物击伤头部,3例因头颈部挫裂伤而致病。全部患者均有头痛、头晕、恶心症状,其中4例伴呕吐,4例伴意识障碍(嗜睡、昏睡);均伴有不同程度肢体偏瘫,肌力Ⅰ~Ⅱ级5例,Ⅲ级3例。发病后24h至1周内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6例为单发性腔隙梗死,2例为较大面积梗死,(分别为2.5cmX3.6cm,2.8cmX3.1cm);其中6例位于基底节,1例位于丘脑,1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 2 6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探讨 ,加深临床医师对小脑梗死的进一步认识 ,减少小脑梗死的误诊、漏诊率。方法 对 2 6例经头颅CT、MRI确诊的小脑梗死病人从病因、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高血压动脉硬化仍是小脑梗死的主要病因 ,眩晕、恶心、呕吐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头颅CT、MRI是确诊依据。临床上小脑梗死极易误诊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结论 对临床上出现有高血压病史而又以急性眩晕为首发症状的病人应及时行头颅CT、MRI等有效影像学检查 ,减少小脑梗死的误诊、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在首发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影像学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 对 5 2 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进行头颅CT和MRI检查 ,并对发现的 14 3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首发脑卒中病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 2 7 5 % ,其中 86 5 6%为腔隙性梗死。病灶部位以放射冠区为最多 (4 8 5 8% ) ,其次为侧脑室旁 (2 8 5 5 % )及基底节区 (9 17% )。结论 无症状性脑梗死与症状性脑梗死一样 ,二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假性周围神经损害起病的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以假性周围神经损害起病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以假性周围神经损害起病,表现为正中、尺或桡神经损害。头颅MRI检查显示皮质手运动区或侧脑室旁梗死灶,头颅CTA检查可见颅外或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结论假性周围神经损害可为脑梗死起病形式,临床表现不典型,存在病情进展加重可能,及时行头颅MRI检查对于明确诊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2001年7月至2007年4月采用锁孑L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18例,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8~69岁,平均42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18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耳呜伴进行性耳聋、高颅压症状及小脑功能障碍。2.影像学检查:18例术前均行MRI及CT检查,8例CT骨窗片见内听道呈锥形或漏斗形扩大。MRI 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或等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或等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肿瘤直径2.5~4cm 10例,4~6cm5例,〉6cm 3例。  相似文献   

16.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07—2011-09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60例,经临床及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均符合1995年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脑出血55例,脑梗死102例,混合性卒中3例;男87例,女73例,年龄47.2~86.5岁。其中并发肺部感染33例(20.6%)。1.2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1)有呼吸道症状,痰多或有脓痰;(2)体温增高(>37.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者;(3)两肺有湿啰音者;(4)胸部正位片示:散在点片状阴影;(5)痰培养检测到致病菌者。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典型脑梗死引起对侧肢体功能障碍,而发生在同侧者较少,本文对表现为同侧肢体功能障碍的21例幕上脑梗死就其临床表现与放射影像学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1 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我院从1993年6月至1998年6月共检出脑梗死647例,经CT、MRI临床会诊确认为脑梗死灶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同侧者21例(3.2%),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右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14例,左侧7例,每例入院时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低6分,最高30分,见表1,发病年龄最小45岁,最大91岁,平均64.9岁。检体方法:患者入院时常规作头颅CT平扫,对怀疑小梗死灶用5mm或2mm薄层扫描…  相似文献   

18.
外伤后脑梗死是急性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 ,随着 CT及 MRI的广泛应用 ,临床所见病例逐渐增多。 2 0 0 0年 8月以来 ,我们在原有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金纳多 ( EGb 76 1)治疗外伤性脑梗死 34例 ,并对患者血浆内皮素 ( ET)、血栓素( TXB2 )、前列环素 ( PGF1α)及血液流变性进行了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0例患者均符合外伤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1 ] ,确诊时间距外伤后 8h~ 2周 ,全部经 CT和 /或 MRI检查确诊。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4例 ,男 2 4例 ,女 10例 ,年龄 13~ 72岁 ,平均 35 .2岁。其中梗死部位位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末梢血白细胞计数(WBC)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分析研究,探讨它们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关系及相关的病理、生化基础。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脑梗死组:随机选取我院于1996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例,全部于发病后48小时内就诊。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男41例,女25例,平均年龄63.64岁。根据CT报告,分为大面积梗死组(梗死面积>sd)切例,小面积校死组(梗死面积<5cm2)32例,其余14例头颅CY未见病灶。健康对照组:选取年龄、性别与脑梗死组相匹配的健康者ed例,…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与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对急性脑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大小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的研究尚未见报告,现对18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5年5月~2000年4月住院的所有经脑CT或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1892例。男1106例,女786例,年龄25岁~86岁。2h~72h入院,并上消化道出血86例,死亡62例,自动出院12例。1.2 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呕吐或喷出咖啡色胃溶物,排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为诊断标准。按CT或MRI确定梗死部位,计算梗死面积。2 结 果2.1 按梗死部位分组 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